耳机调音总结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74967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耳机调音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耳机调音总结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耳机调音总结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耳机调音总结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耳机调音总结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耳机调音总结Word格式.docx

《耳机调音总结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机调音总结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耳机调音总结Word格式.docx

  

  二:

力度:

能很好反应声音的动态范围,表述声音坚实有劲,收放自如,出得来,响度足,低频,特别是中低频(100---500HZ)有量度。

它的反面表述为“泛力”或“力度不足”;

  三:

清晰度:

声音中语言部分的可听懂度高,音乐层次分明,各频率段的信号都能很好的表现出来,有清澈见底之感。

它的反面表述词为“模糊”、“含糊不清”、“浑浊不清”等;

  四:

明亮度:

表述声音里面的高、中频率丰富,高、中音充分,尤其是在2—5KHZ频段内的信号有提升的现象,并且混响声比例适当,声音听起来明快,活跃。

它的反面表述词为“灰暗”、“黯然失色”等;

  五:

丰满:

表述声音中的中低频率丰富,高频适度,低音、中音出得来,听感温暖如春,舒适,有弹性。

它的反面表述词为“单薄”、“干瘪”或“空洞”等;

  六:

柔和:

表述声音松弛而不紧,高音比例适度,谐波失真和互调失真很小,混响时间稍长,不刺耳,听音感觉悦耳舒服。

它的反面表述词是“生硬”、“刺耳”、“尖”等;

  七:

真实感:

表述声音的真实程度,即在还原过程中保持声音原来的所有特点,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它的反面表述为“失真”或“不真实”;

  八:

立体感:

表述声音的声像方位基本正确,声音与定位相符,有连续性、纵深感;

  九:

空间感:

声音能很好展示原来声源位置和现有播放位置的空间真实感,具备一定的声延迟效应,使人在聆听声音时没有压抑的感觉;

  十:

临场感:

声音能忠实的反应所以乐器的位置,能使听众辨别音源的方位,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十一自然感:

声音各频率段的变化很平滑,总体流畅,不存在某频率故意提升或衰减、补偿或修饰的现象;

  十二:

整体感:

声音与它所产生的效果协调一致,并且融会贯通,形成统一的整体,没有脱节的现象;

  十三:

氛围感:

音乐的格调、动态范围、气势与该音乐所要表现的形式和涵义相吻合,能使聆听者很容易的进入到音乐所要表现的意境中来;

  十四:

圆润:

表述声音的谐波失真小,高音与中音量适度,频率响应曲线圆滑,里面不会出现尖峰频率的现象,整个频带瞬态响应好,混响度适中;

  十五:

弹性:

是表述低频既具备强度、又具备一定韧性的用语,,它是衡量低频质量的重要方面,具体表现在低频松而不散,活泼、不生硬,并且有一定的延迟效应。

它一般是与丰满来共同形容低频!

  十六:

澎湃:

表述音乐的动态范围宽,并且具备一定的声压,该词主要是用来描写低频能量的充沛;

  十七:

结实:

表述声音的低频部分能量充沛,有速度,不散,凝聚力高,声音的结像度好。

音质评价与技术指标之间虽然关系较复杂,但两者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客观来讲,音质评价的基础是来源于对技术指标的客观测量,因此,虽然评价带有主观性,但评价述语客观存在。

要做到对音质评价正确,就必需客观的使用这些述语!

在评价音质时,一般做法是先将声音划分为四个频段。

 

低频段(150HZ以下):

低频是基础,它使听音感觉厚实;

(2)中低频段(150---500HZ):

中低音是力度的体现,整个音乐是否强劲有力度,主要取决于这一频段;

(3)中高频段(500---5000HZ):

中高音是亮度的表现,音乐的明朗程度就看这一段了,并且它对整个音乐的音色影响很大;

(4)高频段(5000HZ以上):

高频段主要是决定声音的清晰程度。

音乐频率和听感的关系

频率段(Hz)

听感影响

代表性的乐器

16k-20k

这段频率可能很多人都听不到,因此,听不到此段频率并不意味着器材无法回放,当然也不代表您的听力不够好,只有很少人可以听到20kHz。

这段频率可以影响高频的亮度,以及整体的空间感,这段频率过少会让人觉得有点闷,太多则会产生飘忽感,容易产生听觉疲劳。

电子合声、古筝钢琴等乐器的泛音

12k-16k

这段频率能够影响整体的色彩感,所谓小提琴的“松香味”就是由此段频率决定的,这段频率过于黯淡会导致乐器失去个性,过多则会产生毛刺感,在后期处理的时候,往往会通过激励器来美化这段频率

镲、铃、铃鼓、沙锤、铜刷、三角铁等打击乐器的高频泛音

8k-12k

8~12kHz是音乐的高音区,对音响的高频表现感觉最为敏感。

适当突出(5dB以下)对音响的的层次和色彩有较大帮助,也会让人感到高音丰富。

但是,太多的话会增加背景噪声,例如:

系统(声卡、音源)的噪声会被明显地表现出来,同时也会让人感到声音发尖、发毛。

如果这段缺乏的话,声音将缺乏感染力和活力。

长笛、双簧管、小号、短笛等高音管乐器

4k-8k

这段频率最影响语音的清晰度、明亮度、如果这频率成分缺少,音色则变得平平淡淡;

如果这段频率成分过多,音色则变得尖锐,人声可能出现齿音。

这段频率通常通过压限器来美化。

部分女声、以及大部分吹奏类乐器。

2k-4k

这个频率的穿透力很强。

人耳耳腔的谐振频率是1∽4KHz所以人耳对这个频率也是非常敏感的。

如果空虚频率成分过少,听觉能力会变差,语音显得模糊不清了。

如果这个频率成分过强了,则会产生咳声的感觉。

2~4kHz对声音的亮度影响很大,这段声音一般不宜衰减。

这段对音乐的层次影响较大,有适当的提升可以提高声音的明亮度和清晰度,但是在4kHz时不能有过多的突出,否则女声的齿音会过重。

可以适当多一点,但是不宜超过3dB,可以提高声音的明亮度,但是,过多会使声音发硬

1k

1kHz是音响器材测试的标准参考频率,通常在音响器材中给出的参数是在1kHz下测试。

这是人耳最为敏感的频率

800

这个频率幅度影响音色的力度。

如果这个频率丰满,音色会显得强劲有力;

如果这个频率不足,音色将会显得松弛,也就是800Hz以下的成分特性表现突出了,低频成分就明显;

而如果这个频率过多了,则会产生喉音感。

如果喉音过多了,则会失掉语音的个性,适当的喉音则可以增加性感,因此,音响师把这个频率称为"

危险频率"

,要谨慎使用。

人声、部分打击乐器

300-500

在300-500Hz频段的声音主要是表现人声的(唱歌、朗诵),这个频段上可以表现人声的厚度和力度,好则人声明亮、清晰,否则单薄、混浊。

人声

150-300

这段频率影响声音的力度,尤其是男声声音的力度。

这段频率是男声声音的低频基音频率,同时也是乐音中和弦的根音频率。

在80-160Hz频段的声音主要表现音乐的厚实感,音响在这部分重放效果好的话,会感到音乐厚实、有底气。

这部分表现得好的话,在80Hz以下缺乏时,甚至不会感到缺乏低音。

如果表现不好,音乐会有沉闷感,甚至是有气无力。

是许多低音炮音箱的重放上限,具此可判断您的低音炮音箱频率上限。

男声

60-100

这段频率影响声音的混厚感,是低音的基音区。

如果这段频率很丰满,音色会显得厚实、混厚感强。

如果这段频率不足,音色会变得无力;

而如果这段频率过强,音色会出现低频共振声,有轰鸣声的感觉。

大鼓、定音鼓,还有钢琴、大提琴、大号等少数存在极低频率的乐器

20-60

这段频率影响音色的空间感,这是因为乐音的基音大多在这段频率以上。

这段频率是房间或厅堂的谐振频率。

这段频率很难表现,在一些HiFi音响中,不惜切掉这段频率来保证音色的一致性和可听性。

爆炸声、Disco

频率与音色

我们可以将音响中音箱发出的(听到的或感觉到的)声音这些音频的频率从低剥离分成不同的频段,如3段、4段、5段、7段、16段等等。

按照最简单的4段分段法我们可以看看不同频段声音的声音特点:

低音频段LF:

20-200Hz如果低音频段比较丰满,则音色给人的感觉是浑厚,有空间感。

这个频段整个房间包括家具都有共振的频率,因而与房间的大小与家具摆设很有关系。

如果这个频段的成分过多和幅度太大(相比于其他频段),会使人感到声音浑浊不清,因而降低了语言和音乐的清晰度。

如果这个频段的成分缺乏,音色就会显得单薄。

苍白。

中低音频段MIDLF:

200-600Hz这个频段是人声和主要乐器的主音区基音的频段。

如果这个频段的音色比较丰满则音色显得比较圆润而有力度。

因为基音频率丰满了,音乐的表现力度就强,声音就有力。

如果这个频段的成分太多强度太大了,音乐就会显得生硬,不自然。

因为基音成分过强,相对泛音成分就变弱了,因而音色就缺乏润滑度。

如果这个频段的东西缺乏,音乐就会显得软弱无力空虚,音色发散,高低音不合拢,唱歌的歌声就显得中气不足。

中高音频段MIDHF:

600Hz-6KHz这是一个人耳听觉比较灵敏的频段。

因而影响音乐的明亮度、清晰度和透明度。

如果这个频段的成分太多强度太强,音乐就显得尖利,变得呆板;

如果这个频段的东西缺乏,则音乐就显暗淡、朦胧,好像音被蒙上一层薄纱。

高音频段HF:

6k-20KHz这个频段的声音强度影响音乐的表现力和细节。

如来这个频段的泛音强度适中,音乐的鲜明。

相对于前三频段,此频段的电平强度最弱,但对音色的影响却是最大的。

比如,祭琴和邓丽君都唱过一音阶的<

<

绿岛小夜曲>

>

在同一响度下,能轻易地分辨出谁是蔡琴谁是邓丽君,是因为两人的高频泛音不同。

高胡和二胡同时演奏《二泉映月》,对高频段音色表现差的音响就无法区分这两者。

严重时甚至无法听出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区别。

可见这个频段的重要。

如果这个频段的成分太多和强度太高,声音就尖沙、刺耳、嘶哑;

如果这个频段的东西缺乏,音乐就缺乏个性和韵味。

上面是将音乐频段全分成四段时分析了频率对音乐和音色的影响。

下面再具体看看不同音乐频率细节对音乐音质音色的影响。

20-60Hz此频段影响音乐的空间感。

因为音乐的基音大多在这个频段上,并且此频段的频率与房间或厅堂的谐振频率重叠。

如果此频段表现充足,会使人感到音场广阔,犹如置身于大堂之中的感觉;

如果此频段成分过强,会产生嗡嗡的低频共振声,影响语言的清晰度和可懂度;

如果此频段缺乏,音色就显得空虚。

60-100Hz此频段影响声音的浑厚度,也是低音的基音区。

如果此频段频率适中,音色就浑厚感强;

如果此频段过强.声色会出现低频共振声或轰鸣声,如果此频段缺乏,音色就显得无力。

100-150Hz频段此频段影响音乐的丰满度。

如果此频段成分适中,会产生一种房间的空间感和浑厚感;

如果此频段过强,音乐会见得浑浊,语言清晰度变差;

如果此频段缺乏,音乐就显得单薄、苍白。

150-300Hz频率此频段影响声音的力度,特别是男声声音的力度它是男声声音低音的基频频率,同时也是乐音中和弦的根音频率。

如果其成分过强,声音就显得生硬不自然;

如果其缺乏,音乐会显得发软、发飘,语言则变得软棉棉。

300-500Hz频率此频段是语言的主要区的频率。

如果此频段的幅度丰满,语言就有力度,如果此频段成分过强,音色就显得单调;

如果其缺乏,声音就显得空洞、不坚实

耳机调音过程

一.从曲线分析

现在许多耳机都带有频响曲线图,在频响曲线图中,分为x轴和y轴,x轴上面标注的是频率,y轴标注的数字为db,也就是灵敏度,也可以简单的理解成声音大小。

两者结合起来,就是在某一个频率段,器材所发出的声音大小。

理想状态下的曲线应当是一条直线,突然的峰谷都代表了这一段的失真。

只是目前还没有一款扬声器可以做到平滑的曲线,在音箱上往往会采用多个扬声器加分频的方式来完成。

曲线只能代表我们检测产品的标准和大致的声音走向。

而声音还需要考虑到材料的选择问题。

不同的材料都有自身独有的音色,及时同一频率下,音色也不尽相同。

这也是有一些采用塑胶外壳、金属外壳、木制外壳的产品,在声音上的区别了。

音箱的要求更加严格,不同种类的木料或者其余材料,都可以造成音色的偏差。

以上都是一些基础常识,那么耳机的调音是怎么进行的其实也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耳机发音单元(喇叭或扬声器)的调音,另一部分是腔体的调音。

由于扬声器的构成种类极多,所以我们只谈下目前采用最多的动圈式喇叭的调音,动圈喇叭的原理是将振膜放置在一块永磁场内,振膜上附带线圈,通过信号电流通过线圈时产生的磁场,和永磁场的相互作用力,带动振膜振动发声。

那么几个关键问题,一是磁铁的选择,如各种磁铁的磁性强弱不同,就需要不同的线圈、支架来配合。

二是线圈,线圈既要考虑重量,还要考虑本身所具有的材料、阻抗值大小。

再有就是振膜,需要硬度、厚度、材料等方面的综合考虑。

由于耳机发音单体积小,结构复杂的原因,目前发音单元全部采用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生产。

耳机单元调试完毕后,还需要对耳机的腔体进行调试,在调试腔体时,需要重点考虑振膜两端的气压值,这个气压值并非是普通放置在桌面上的气压值。

而是在佩戴后的气压值。

因此有多种方式来进行调试,一种是透气孔的大小、位置,一种是背腔设计时漫反射腔体,一种是阻尼材料和吸音棉的使用。

当振膜两端能够保持一个平衡气压时,就会使振膜在振动后立即回复到初始位置,避免失真。

目前很多网友都在期待双动圈耳机或多动圈耳机,其实双动圈耳机不是简单的塞进去两个单元就可以完成的,一个是动圈单元的声音受到了大小尺寸的影响,另一个原因是动圈单元在同一腔体内,会出现互相干扰。

所以在耳塞中,双单元动圈仍值得所有同行共同努力,耳机中已经有这样的先例了。

耳机的调音相对音箱来讲,既简单又复杂。

简单是因为不必如音箱般需要在电源、运放、功放、电路、扬声器、箱体、分频板等等方面做调整,难的是正因为能调整的东西较少,所以带来了调整上的不能随意性。

我们首先可以从耳机的曲线上看出耳机的平衡度。

其次还看出耳机左右两边声道的声压的一致性。

两个耳机的曲线一样,耳机的声音也许会不一样,但是大的声音方向是一样的,曲线不一样那么耳机的声音也会不一样的。

下面就介绍一下耳机曲线的各个频段是怎么调的。

耳机的声腔设计主要包括后声腔、前声腔、出声孔、密闭性、这几个方面。

从曲线上我们分成四段来调试(20Hz~200Hz,200Hz~1KHz,1KHz~5KHz,5KHz~20KHz).各个频段也不是独立的,他们之间存在联系,调试其中一段也会引起其他几段的变化,不过其他几段的变化不会很大.

1.20Hz~200Hz

这一段我们称之为低频,影响这一段的因素主要有腔体的容积和耳机的皮套。

一般情况下,随着后腔容积的不断增大,其频响曲线的低频(20Hz~200Hz)会不断增大,使低频特性能够得到改善。

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当后腔体容积大于一定的值时,它对低频的改善程度会急剧下降。

一般我们的耳机后腔体都比较小,而且还是密闭式的,密闭的后盖相当与在喇叭与后盖之间增加了声容。

在这种情况下测试频响曲线表明低频大大降低了。

为了减小密闭腔里的声容,在后盖开小孔,实测曲线表明低频会大幅度上升。

开孔的大小影响低音的声压,开孔越大,低频提升得越多。

但是孔径达到一定程度后,其作用就微乎其微了。

皮套对这一段也会有影响,皮套向外界的透气量越小,低频部分越高。

皮套内圈的内衬和皮套里面的海棉也对这一部分有影响,内衬和海棉的透气量越小,低频部分越高,内衬和海棉对这一部分影响有5Db的差异。

2.200Hz~1KHz

在后腔开小孔对低频部分有所提升,但同时也会对这一段(200Hz~1KHz)有影响。

随着后腔小孔的数量的增多和小孔透气量的增大,在这一段(200Hz~1KHz)会形成一个波谷,而且会逐渐会向1KHz移动,波谷的深度也在逐渐加深。

这时就需要我们在后腔的小孔上面贴阻尼材料从而使波谷达到我们所需要的位置和深度。

随着阻尼材料透气量的减小,波谷变浅且向低频移动。

3.1KHz~5KHz

对这一段(1KHz~5KHz)有影响的主要是皮套。

主要是皮套内圈的内衬和皮套里面的海棉对这一部分有影响,随着内衬和海棉的透气量越小(声阻增大),这一段(1KHz~5KHz)的曲线越高。

4.5KHz~20KHz

对这一段(5KHz~20KHz)有影响的主要是前腔和皮套形状。

前壳开的孔的位置,和面积对曲线是有不同影响的。

前腔的出气孔开孔顺着膜片形状,那么这一段就比较顺滑没有大波谷出现。

如果皮套比较规则,并皮套与前腔形成一个比较规则的空间,那么这一段也比较顺滑没有大波谷出现。

二.佩戴(佩带方式、头带夹持力)

耳机头带的夹持力越大,声音的低频和中频越高。

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当头带夹持力大于一定的值时,它对低频和中频的改善程度会急剧下降。

耳机佩戴的时候,耳机的皮套与人的耳朵贴的越紧密,声音的低频会越高。

三.腔体因素

1.后腔

一般情况下,随着耳机后腔容积的不断增大,其频响曲线的低频(20Hz~200Hz)会不断增大,使低频特性能够得到改善。

耳机后腔比较规则时,其频响曲线的高频会比较顺滑,没有大的波谷出现。

如果后腔中某一部分又扁、又细、又长,那么该部分可能会在某个频率段产生驻波,使音质急剧变差,因此,在声腔设计中,必须避免出现这种异常空间情况,尽量设计形状规则的音腔。

声腔结构

对耳机电气性能的影响

对耳机音质的影响

耳机内腔大

频率响应曲线低频Fo附近相对较高

声音感觉不清晰

耳机内腔小

频率响应曲线低频Fo附近相对较低

声音低音感觉不足

2.前腔

前腔对低频段影响不大,主要影响声音的高频部分。

随着前声腔容积的增大,高频波峰会往不断左移动,高频谐振点会越来越低。

高频谐振点变化的对数值与前声腔容积的增量几乎成线性关系。

前腔的出气孔开孔顺着膜片形状,那么这一段就比较顺滑没有大波谷出现

耳机外壳声孔大

高频截止频率可延伸至5~10KHz

声音浑厚、丰满

耳机外壳声孔小

截止频率一般在5KHz左右

声音单调、尖锐

喇叭与耳机形成的前腔大

对频率响应曲线无明显影响

声音比较空旷

喇叭与耳机形成的前腔小

声音无共鸣感

我们一般在喇叭前腔上开孔与后腔相通。

这样就可以防止配带耳机是喇叭膜片变形。

直接开孔会形成声短路,会使低频全部泄漏,我们在通过调节小孔的声阻(在小孔上贴阻尼材料)来调节耳机的低频,从而得到一个我们想要的低频。

前腔开孔会使得声音比较干净明亮。

3.材质

耳塞上采用的特殊铝合金,能够降低声音在金属腔体内的谐振及共振,使声波得到更好的传导。

非专业厂家生产的铝合金没有经过各种严格的工程声学测试及调整,所以不能达到好的音质效果。

铝合金更因其造型的可呈规则型多变性,能更好地配合腔体设计,达到塑料腔体所不能达到的解析力和清晰度。

而在塑料上,由于塑料可以有多变的外型,一个声波可以从塑料腔体上做多次不规则的反射以及简单的声音吸收,这样的反射和吸收可以对声音做出尽可能的修饰,所以一个好的成熟的塑料腔体对声音是有很强的提升左右,能让本身素质很一般的耳塞单元发出更好的声音。

两种材质加工手法的不同影响了腔体的发声结构,塑料耳机和金属耳机的声音风格是完全不一样的,各有优缺、各有特色。

能影响耳塞的因素很多,除去因材质导致腔体结构的不同外,单元素质的好坏以及腔体与单元之间的配合程度,同样对声音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