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沉降观测方案1212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57997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1212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1212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1212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1212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1212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1212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1212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沉降观测方案1212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12129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变形观测点的点位中误差(mm)

三等

±

1.0

0.5

6.0

四等

2.0

12.0

(2)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可采用三角形网、导线网、GPS网和视准轴线等形。

当采用视准轴线时,轴线上或轴线两端应设立校核点。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2的规定。

表2.2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mm)

平均边长(m)

测角中误差(″)

测边中误差(mm)

水平角观测测回数

1″级仪器

2″级仪器

三等

≤450

1.8

4.0

6

9

≤350

2.5

4

四等

±

≤600

7.0

(3)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的建立应符合下列规定:

a、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状或附合水准路线等形式。

b、水准基点应埋设在变形区以外的基岩或原状土层上,亦可利

用稳固的建筑物、构筑物设立墙上水准点。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3的规定:

表2.3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

每站高差中误差(mm)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

2.0

0.7

1.4

(4)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4的规定。

表2.4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水准仪型号

水准尺

视距(m)

前后视距差(m)

前后视距累积差(m)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

基本分划、辅助分划读数较差(mm)

基本分划、辅助分划所测高差较差(mm)

DS1

因瓦

≤75

≤5.0

≤8.0

≥0.2

≤1.0

≤1.5

(5)滑坡监测的精度,不应超过表2.5的规定

表2.5滑坡监测精度要求

类型

水平位移监测的点位中误差(mm)

垂直位移监测的高程中误差(mm)

地表裂缝的观测中误差(mm)

岩质滑坡

3.0

土质滑坡

10.0

5.0

(6)裂缝监测

可采用游标卡尺进行量测,量测应精确至0.1mm。

(7)沉降观测外业测量按四等水准要求进行测量,测量时读数至0.1毫米,计算高差取位至0.1毫米,沉降量精确到1毫米。

位移观测的控制标准为边桩水平位移5毫米/天,竖向位移10毫米/天,路基中心沉降板沉降量10毫米/天。

其工后沉降量不能大于50毫米。

在填筑过程中出现沉降速率大于以上值时,则要求施工单位停止填筑,同时加大观测频次,观察其沉降量。

若沉降量急剧增加,则需同设计单位联系,对此处地质进行复核。

2、观测频次要求

在路堤及台背填筑期间,应每天观测一次(松土及松软土早晚一次),各种原因暂时停工期间,前2天每天观测一次,以后每三天观测一次。

施工完成后,前15天内每3天观测一次,第15-30天每星期观测一次,第30-90天每15天观测一次,以后每个月观测一次。

沉降观测两次连续观测的沉降差值大于4mm时应加密观测频次。

测量数据突变时,每天观测2-3次。

裂缝的观测周期,应根据裂缝变化速度确定。

裂缝初期可每半个月观测一次,基本稳定后宜每月观测一次,当发现裂缝加大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必要时应持续观测。

实际工作进行时,观测时间的间隔还要看地基的沉降值和沉降速率。

三、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1、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观测点三类,其布设按下列要求:

(1)基准点:

基准点为全线BM点。

(2)工作基点:

要求沿线路方向每200-500米一个,若路基段太短至少埋设三个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尽量选在线路两侧,且地质坚硬不易沉降的地方。

(3)观测点:

观测点由沉降板、监测桩、位移边桩、裂缝观测点及多点位移计等组成。

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个别点位发生变化。

为了验证监测网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

在基准网建成且工程施工后3个月时进行第一次复测,此后每隔6个月复测一次。

工作基点的复测应每月至少一次,实施过程中根据控制点的稳定性和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2、观测点的布设

2.1一般路基地段

在路基面中心及左右两侧路肩处设路基面沉降观测桩,观测桩采用C15混凝土桩,纵向间距不大于100米,并保证每个工点至少有一个观测断面。

2.2松软土地基地段

(1)地表沉降观测:

松软土地基地段沿线纵向每40米左右设置一个沉降板观测断面,且每个工点不小于2个观测断面,路桥过渡段在距桥台或涵洞边缘两侧3m的位置各设一个沉降观测断面,每个沉降观测断面在地面埋设地面沉降板或单点沉降计。

(2)路基面沉降观测:

(3)裂缝观测点:

应根据裂缝的走向和长度,分别布设在裂缝的最宽处和裂缝的末端。

(4)台背沉降观测:

台背回填我标段采用,沉降板的埋设方法进行观测。

四、元器件的埋设

沉降板的埋设,在路基填到0.6米后挖出1×

1米的坑,在坑的底层垫一层0.1米的中粗砂进行找平,再将沉降板水平安放在坑中,最后用人工将土回填。

在施工过程中其沉降板一米范围内不能用压路机等大型机械碾压,必须用人工夯实。

沉降监测桩在路肩填筑完成后,再进行挖坑埋设,坑大小同桩径,埋设时将监测桩露出路肩面2-3厘米。

用混凝土进行浇注完成。

五、测量工作的基本要求

1、严格按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施测。

首次观测应进行两次往返观测,并取观测结果的中数,用科傻软件平差后的高程值,作为变形测量的初始值。

2、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准尺,必须按固定的观测路线和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实行“五固定”即固定水准路线、工作基点、固定人、固定测量仪器、固定监测环境条件,以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3、当发现沉降观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必须首先自检,应重测并分析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必要时联测基准点进行检核,并提交自查分析报告。

4.、根据沉降观测的需要,对线下工程变形点的观测必须采用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严禁采用支水准路线或中视法,水准路线经过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数量不少于两个。

5、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左右线路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尺垫。

观测时必须满足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测量过程中前后视距差≤3米、测段的前后视距累计差≤10米、黑红面读数差<3毫米、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5毫米、最后闭合差<20√L(L为路线长度,以千米计)。

6、在进行检测桩观测时,其观测线路以S型线路进行。

7、沉降管接长时的观测,在沉降钢筋接长时必须在接长前,测其沉降钢筋的顶部高程,然后再将沉降管按图纸要求进行焊接,焊接完后再一次测量其顶部高程,将此高程作为下次沉降观测的起始高程。

六、观测点元器件的制作

1、沉降板的制作

沉降板采用30×

30(mm)的钢筋混凝土沉降板,测杆使用直径22mm的圆钢,并保证每节长不超过55(cm)。

测杆外设直径50mm的PVC塑料管组成,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与套管亦相应加高,接高后测杆顶面应高于套管上口。

2、监测桩的制作

监测桩采用C15钢筋混凝土进行埋设,断面采用10×

10厘米正方形,长度大于0.5米,并在桩中心埋设直径1毫米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丝。

埋设在路基表层以下0.45米,路出地面0.05米,详见《路基工程设计专用图集第一册》。

3、位移桩的制作

位移边桩采用不易开裂的圆木,圆木直径0.1米长度保持在1米以上,且中间钉一带有十字的小钉。

在埋设时保证外露5厘米。

4、单点沉降计

是一种埋入式电感调频类智能型位移传感器,由电测位移传感器、测杆、锚头、锚板及金属软管和塑料波纹管等组成。

采用钻孔引孔埋设,钻孔孔径Ф108或Ф127,钻孔垂直,孔深应达到硬质稳定层(最好为基岩),并与沉降仪总长一致。

孔口应平整密实。

安装前先在孔底灌浆,以便固定底端锚板,安装时锚杆朝下,法兰沉降板朝上,注意要用拉绳保护以防止元件自行掉落,采用合适方法将底端锚板压至设计深度。

每个测试断面埋设完成后,位移计引出导线用钢丝波纹管进行保护,并挖槽集中从一侧引出路基,引入坡脚观测箱内(观测箱采用0.6X0.6米正方体混凝土箱,其内空为0.5X0.5X0.5,其顶部用钢筋混凝土盖盖上),一般埋设完成后3~5天待缩孔完成后测试零点。

观测路堑换填基底沉降或隆起变形埋设在换填基底面,表面应平整密实;

观测路基本体变形按设计断面图埋设。

七、沉降观测断面分类

1、A型监测断面:

(1)一般路堤地段指地基土良好,无下卧软层,地基未作加固处理地段,主要进行路基面沉降监测、基底沉降监测、路基本体沉降监测。

(2)路堤基底或压缩层为平坡时,路堤主监测点为路堤中心线,即采用A-1型监测断面;

当地表横坡大于20%时,在填方高一侧或压缩层厚的一侧增加监测点,即采用A-2型监测断面。

(3)路基本体沉降监测:

a、当路基采用A、B组填料时,于基床底层底面设单点沉降计;

b、当路基采用改良土填筑时,采用多点沉降计,一般设置2~3个监测点,即分别于基床表层底面、基床底层底面设单点沉降计;

当路基填高较大(≥6.0m)时,于基床以下路基填土中增加一监测点。

(4)路堤基底沉降监测除于路堤基底处设置单点沉降计外,每间隔一监测断面增设沉降板进行校核监测(重要监测断面亦考虑增加沉降板监测)。

2、B型监测断面:

(5)一般软弱土地基路堤地段沉降监测,该种路堤地段指:

软土、松软土地基厚度≤6.0m,地基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CFG桩等复合地基加固地段,设置路基面沉降监测、路堤基底沉降监测、路基本体沉降监测、软土地基水平位移监测等。

(6)路堤基底或压缩层为平坡时,路堤主监测点为路堤中心线,即采用B-1型监测断面;

当地表或压缩层底横坡大于20%时,在填方高侧或压缩层厚侧增加监测点,即采用B-2型监测断面。

(7)路基本体沉降监测:

(8)路堤基底沉降监测除于路堤基底处设置单点沉降计外,每间隔一断面增设沉降板进行校核监测(重要监测断面亦考虑增加沉降板监测)。

3、C型监测断面:

(9)深厚软弱土地基路堤地段沉降监测(C型),该种路堤地段指:

软土、松软土地基厚度>6.0m,采用水泥土搅拌桩、CFG桩、旋喷桩等复合地基和刚性桩-网结构加固地段,设置路基面沉降监测、路堤基底沉降监测、路基本体沉降监测、地基深层沉降监测及软土地基水平位移监测等。

(10)路堤基底或压缩层为平坡时,路堤主监测点为路堤中心线,即采用C-1型监测断面;

当地表或压缩层底横坡大于20%时,在填方高侧或压缩层厚侧增加监测点,即采用C-2型监测断面。

(11)路基本体沉降监测:

(12)路堤基底沉降监测除于路堤基底处设置单点沉降计外,每间隔一断面增设沉降板进行校核监测(重要监测断面亦考虑增加沉降板监测)。

(13)地基深层沉降监测的分层沉降计沿深度布设间距为2.0~3.0m。

4、D型监测断面:

低填浅挖路基地段监测(D型是指路基填高小于3m,以及红黏土、膨胀土、花岗岩全风化层、极软岩路堑地段,主要进行路基面沉降监测、加筋材料(土工格栅)应力应变监测。

5、E型监测断面:

过渡段路基沉降监测(E型):

过渡段路基的沉降监测可根据具体的地基条件,选择A~D、G类监测类型之一,每个过渡段同时采用静力水准仪,沿纵向对沉降差进行监测。

6、F型监测断面:

岩溶路基沉降监测(F型):

岩溶路基的沉降监测可根据具体的地基条件,选择A~D类监测类型之一,同时对于岩溶路基地段存在岩溶塌陷沉降,沿纵向采用静力水准仪,对沉降差进行监测。

7、G型监测断面:

该断面适用于:

红黏土、膨胀土路堑,岩溶注浆处理路堑的沉降监测,主要进行路基面沉降监测;

路基面沉降监测分别于路基中心、两侧路肩各一个监测点,每个监测断面共3个点,采用检测桩(包桩)在路基成型后设置(G型)。

8、边坡地表位移监测:

(1)、观测桩:

建立射线网法观测网,边坡或滑坡沿线路纵向每隔30-50米设置监测断面,每个断面分别于路堑边坡的路肩、桩(墙)顶平台、边坡平台及堑顶外5米、10米设置观测桩。

各工点分别于边坡可能破坏的范围外30米设照准点和置镜点,采用全站仪测量、监测边坡状态,指导施工。

(2)、位移计:

选择代表性工点,特别是存在安全隐患的高边坡或不良地质边坡进行,该边坡或滑坡沿线路纵向每隔30-50米设置监测断面,分别于路堑边坡的桩(墙)顶平台(第一级边坡平台),最高级边坡边坡平台设置多点位移计,边坡成型后,转孔成孔埋置(尽量为水平孔,孔深应至稳定地层一定深度内),每工点应有不少于2个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1-2个监测孔。

(3)、深部位移监测:

大型滑坡、堆积体等不良地质边坡和土质、软质岩路堑边坡高超过25米(存在顺层、滑面等不利结构面时为20米以上),进行深部位移监测,边坡成型后,在边坡平台钻孔成孔埋设(尽量为水平孔,孔深应至稳定地层一定深度内),安装采用智能数码多点位移计,精确地测量岩土层内部水平位移或变形。

每工点应有不少于2个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1-2个监测孔。

(4)、预应力锚索监测:

当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高边坡时,选择代表性工点进行预应力锚索的锚固力监测,选择各工点代表性位置锚索孔,安装锚索计,约按工点锚索总孔数的5%计,且不少于2孔。

(5)、桩(墙)背土压力计监测:

当滑坡、堆积体等不良地质边坡和土质、软质岩路堑边坡设置桩板墙或高档墙时,根据现场需要,选择代表性地段于桩(墙)后埋设智能弦式数码压力盒,以监测土压力的大小及变化,监测断面设置间距为15-20米,断面方向设置于桩(墙)图压力最大作用点附近。

(6)、地下水渗流监测:

当边坡地下水发育或存在渗流影响时,选择代表性工点,采用渗压计进行地下水渗流监测,在监测边坡段范围选取1-2处,埋设渗压计进行地下水渗流监测

根据路基类型不同,选择不同的检测断面。

八、观测技术要求

路堤地段从路基填土开始进行沉降观测;

路堑地段从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开始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