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推普现状及对策研究范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57582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推普现状及对策研究范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省推普现状及对策研究范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省推普现状及对策研究范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江省推普现状及对策研究范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江省推普现状及对策研究范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推普现状及对策研究范文Word格式.docx

《浙江省推普现状及对策研究范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推普现状及对策研究范文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推普现状及对策研究范文Word格式.docx

调查对象年龄分布情况

年龄段

30岁以下

31-45岁

46-55岁

56岁以上

人数

2053

1065

220

38

比例

60.81%

31.55%

6.52%

1.13%

考虑到推普的重点,我们对调查对象进行了分类,最后选定国家公务员(省级、市级、县级机关某些部门)、广电系统工作人员(省、市、县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大中小学师生(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中专、中学、小学、幼儿园)、窗口临柜服务人员(银行、铁路、邮电、公安、商业、旅游等)四类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这与“以学校为基础、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为榜样、带动公共服务行业乃至全社会推广普及普通话”的国家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基本思路相吻合。

考虑到国家公务员的推普工作起步较晚,且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才刚刚起步;

广电系统工作人员所占的人口比例较少,因此适当控制这两类行业(职业)的调查人数。

服务行业由于接触人员较多,今后将作为推普的一个重点,因此适当增加了调查的人数。

回收的有效问卷中,各行业人员分布也基本符合原来的设想,具体如下:

表2:

调查对象行业(职业)分布情况

行业(职业)

服务

学生

教师

公务员

广电

1098

922

853

270

211

32.52%

27.31%

25.27%

8%

6.25%

基于本课题研究的范围是浙江全省的推普工作,因此在选择调查的地点时,也对被调查人员的地区分布作了相应的考虑。

回收的有效问卷中,调查对象的地区分布情况如下:

表3:

调查对象地区分布(按生长地统计)情况

生长地

宁波

台州

湖州

绍兴

金华

嘉兴

温州

衢州

丽水

舟山

外省

其它

1243

590

498

278

207

87

75

74

48

28

18

212

比例(%)

36.8

17.5

14.8

8.23

6.13

2.58

2.22

2.19

1.42

0.83

0.53

6.28

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能在学校接受较长时间的教育,对普通话水平的提高无疑起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

考虑到公民的文化程度分布情况,我们将具有本专科学历的人员列为调查的重点,由于调查对象有相当比例人员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因此将中专及高中学历的人员作为次重点。

实际被调查的人员中,文化程度与所学专业的分布情况如下:

表4:

调查对象文化程度分布情况

文化程度

研究生

本专科

中专及高中

初中及以下

17

2215

960

184

0.5%

65.61%

28.44%

5.45%

表5:

调查对象专业分布情况

专业

文科(中文)

文科(其它)

理工科

422

1309

486

1159

12.5%

38.77%

14.4%

34.33%

(二)问卷调查设计的思路

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总结分析近年来推广普通话工作的成果经验、揭示剖析存在问题的根源,确定今后工作的方向,因此问卷的设计也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考虑:

从公民对推广普通话政策的了解程度、对普通话内涵的理解、普通话学习的方式方法、对推普工作的认识与评议、推普工作的效果评价、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社会功能评价等方面进行分类,共设计了七类大题,21个子题,每个题目限定3-4个备选项,有的题目能够单选,也能够多选。

这样的调查问卷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我省的推普现状。

考虑到浙江省从1996年开始进行教师、师范院校学生、广电系统工作人员、国家公务员及部分窗口服务行业人员的普通话培训与测试,为了解测试所产生的影响,检验测试的效果,进一步规范测试行为,提高测试对推广普通话所起的积极作用,我们在进行推普现状问卷调查的同时,还同时开展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现状调查、被测人员情况反馈调查,以作为本课题的子课题进行研究。

两项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823份。

调查结果将另立课题进行研究。

(三)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历时半年,共向浙江省的杭州、湖州、宁波、绍兴、台州、金华、衢州等七个地市发放问卷5500份,回收问卷3743份,回收率为68.05%,有效问卷3376份,占回收问卷总数的90.2%。

其中男性1127人,女性2249人。

从回收的有效问卷分析,调查对象的出生地、生长地均涉及浙江省全部十一个地市,另有来自外省人员212人。

因此,能够认为,调查范围具有普遍性、广泛性,调查对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调查结果可信度较高。

(四)问卷统计分析

经过对调查表的分类,确立统计分析思路:

设计相应的统计项目、程序,根据被调查人的年龄、学历、职称、性别、职业、出生地、生长地、所学专业等进行列表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的数据。

三结果

调查的结果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民对推广普通话政策、法规、目标等的了解程度

中国的推广普通话政策由八十年代的“大力宣传、积极推广、逐步普及”发展为九十年代的“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工作重心在逐步后移。

从政策的变化,我们能够这样认为,从全国范围来看,公民对推广普通话的政策、法规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公民的推广普通话的意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地区间的不平衡等差别,公民对推广普通话工作的认识程度是有较大差距的,这从问卷调查结果上能够得到明显的反映。

1.问卷显示,公民对推广普通话的政策、法规了解得不多,推普宣传的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调查显示,知道《宪法》中列有“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条款的人只占被调查人员的7.17%,有51.51%的人认为这一条款是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或《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的。

而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了解情况则更令人吃惊:

调查对象中,只有1位教师能明确指出其实施时间。

由国务院确定的“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已进入第五个年头,浙江省对推普宣传周的重视程度是人所皆知的,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宣传资料挨户发放、文艺演出热热闹闹、标语口号频频见报。

问卷的统计结果表明,有51.2%的人确切地知道“推普周”的时间,另有12.17%的人听说过“推普周”,但搞不清楚“推普周”的具体时间,不知道“推普周”是怎么回事的人占36.67%。

作为省会城市杭州,不清楚“推普周”是怎么回事的人占了41.67%,湖州市占了56.1%;

公务员与服务行业人员回答“不清楚”的比例也相当高,分别占了相关对象人数的45.93%和42.9%。

统计数据表明,30岁以下的年轻人对“推普周”相对了解得清楚一些,回答正确率比46岁以上的人高出5.5%个百分点,比30-45岁的人高出4.4%个百分点;

教师和学生情况最好,有64.11%的人能正确回答“推普周”的确切时间,而公务员中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的仅占22.22%。

从以上数据能够发现,学校作为推普的重要阵地,情况明显要好于其它单位、部门,推普的整体效果十分明显。

这一调查结果,与我省将推普工作的重点放在学校,坚持以学校为推普的重要阵地的做法是相吻合的。

但就全省而言,公民对推普政策、法规的了解还是显得比较薄弱,特别是国家行政机关和服务行业,由于推普工作起步较晚,尚未达到预期效果,特别是由于面向国家公务员的推普宣传力度不够,使“党政机关要成为推普的龙头”这一政策未能得到真正落实。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省推普工作的快速推进。

2.公民对什么是普通话这个概念尚不清楚。

要学好普通话,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普通话。

1955年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经过了普通话的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经过几十年的推普,人们对普通话的概念是否真正理解了呢?

我们发现,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有人将北京话误认为就是普通话。

至于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与北京话到底有哪些差别,其本质区别在什么地方等问题模糊不清。

调查中,我们发现,回答不清楚这个问题的人占了被调查人数的69.84%,能明确判定“普通话就是北京话”是一个错误概念的只有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0.09%,这是推普的一个薄弱点。

概念的模糊必然会影响学习目标的明确性,这一点值得引起重视。

(二)公民学习和提高普通话的方式方法

1.影响学习普通话的主要因素是教育与语言环境。

普通话学习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和良好的使用习惯,童年是学习普通话的最佳时期,也是养成使用习惯的关键时期。

对于什么是“影响普通话水平的主要因素”这一问题,选择教育与语言环境的人较多:

表6:

影响普通话水平的主要因素

选择项

童年时的教育

和语言环境

童年时的教育和平时的使用习惯

传媒的影响和

平时的使用习惯

1504

548

525

799

44.55%

16.23%

15.55%

23.67%

2.普通话学习的方式方法趋向于多样化。

随着推广普通话工作的日益深入,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人们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机会和热情正在日益增长,学习和提高普通话的方式方法、途径也越来越多,人们已不满足于在课堂上学习普通话,更多的希望能够在日常交际中让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得到提高。

被调查人对我们设计的问题“您认为提高普通话水平的最佳途径是什么”中所列的四个备选项“a、自学b、参加培训班c、在交际中学习d、利用媒体”的选择显得丰富多彩,共产生了16种选择方法。

其中选择人数较多的项目是:

表7:

对提高普通话水平的途径选择

ab

bc

bcd

cd

d

*

214

605

136

1656

131

310

6.34%

17.92%

4.03%

49.05%

3.88%

9.18%

*为备选项中未列之方法。

从表中看出,由于语言学习的特殊性,公民学习普通话的主要途径是经过新闻传媒和日常交际,自学或参加培训班学习并不是理想的提高普通话水平的最佳途径。

这一调查结果为新时期的推普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不同类别的人学习普通话的感受。

1.对《汉语拼音方案》的熟知程度较为令人满意。

《汉语拼音方案》是1958年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公布的,现已成为一个国家标准。

它是记录现代汉语语音系统的一个方案,是我们学习普通话的工具。

掌握了《汉语拼音方案》,就掌握了汉语拼音。

调查对象中,对“你懂汉语拼音吗”这一问题的回答是“一点儿也不懂”的人只占0.27%;

“懂一点儿”的人占1.66%;

“学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的人占了44.02%;

“较为熟悉、能熟练运用”的人占了54.01%。

这充分显示了汉语拼音方案在推广普通话工作中的作用,同时也显示了推普工作的成效,说明经过推普公民对汉语拼音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为今后开展更大范围的推普工作,进一步提高公民的普通话水平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对学习普通话的难易认识各不相同。

学习普通话与学习外语不同,母语(方言)的干扰是很难避免的一个制约因素,许多人认为学习普通话比学习英语困难。

我们在问卷中特别设计了“学习普通话难不难”这一问题时,要求调查对象根据自身学习普通话的实际进行回答,结果很值得思考:

(1)整体情况。

认为学习普通话“不难”或“不太难”的比例比较高,占45.86%。

这些人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大多数在学校里较为系统地学习过普通话语音知识,有较好的普通话基础,比例相对较高,而56岁以上的人比例则相对较低,两者相差近10个百分点。

认为学习普通话“有一定困难”或“比较困难”的人占了36.37%,比例也相当高。

另外,认为学习普通话“很难”的比例占了14.87%,两者相加,达到51%以上,说明对南方方言区人来说,普通话的学习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2)分类情况。

从文化程度来分析,本专科学历的人认为学习普通话“不难”或“不太难”的比例偏低,占41.58%,中等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则比例偏高,达53.76%。

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对普通话的内涵的理解有偏差而造成的。

学历较高的人对普通话的内涵、等级标准理解得相对要深入一些,自身要求也较高,且对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有一定的分析与鉴别能力,因此对自身的不足评价较为严格,对标准普通话的认识相对要明晰一些。

从专业来分析,理工科专业一般对语音理论的接触相对较少,对普通话的感性学习多于理性学习,学习难度相对较大,这从调查结果能够得到反映。

理工科专业的人认为学习普通话“不难”或“不太难”的比例仅占23.25%,与文科专业相比,低了近26个百分点。

说明语音理论对学习普通话,特别是掌握标准的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普通话培训仍需坚持,并要加强语音理论的分析与指导。

从以上分析能够看出,尽管大部分人对《汉语拼音方案》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或比较熟悉,但文化程度较低、年龄偏大、非文科专业的公民对学习普通话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畏难情绪,而文化程度较高、年龄较轻、文科专业的公民则相对会觉得轻松一些。

这必然要求我们的普通话培训工作应因人而已,分层级进行;

有关部门在提出行业普通话等级要求时,也应从实际出发,对不同专业、不同年龄、不同工种人员在时间与等级等方面提出不同的达标要求。

(四)对普通话水平和使用普通话情况的评价

1.对社会人等的普通话水平程度评价偏低。

对大众的普通话水平的评价普遍较低,有51.87%的人认为整体偏差或较差,只有7.17%的人认为整体一般或较好;

有22.13%的人认为整体较差,但个别行业较好。

看来老百姓对普通话的心理目标要求是比较高的,要实现“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目标任务还很艰巨。

对当地政府官员的普通话水平评价是:

32.91%的人认为“整体一般”,28.61%的人认为“整体较差”,只有10.49%的人认为是“整体较好”;

对当地政府官员的使用普通话情况不满意率高达51.57%,满意率仅为4.77%。

反映了人们对领导干部带头学好、用好普通话的期望值.

2.对自身的普通话水平期望值较高。

对自己普通话水平的期望值是:

83.44%的人希望自己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7.7%的人只要求自己与人交流不尴尬就行。

这说明,普通话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是有一定地位的,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

同时也说明,广大人民群众是支持、拥护国家的推广普通话工作的,群众有规范推广普通话工作、加快推广普通话步伐的强烈愿望,这就为我们制定推普规划、尽快制定语言文字法实施细则、提高普通话培训与测试信度与效度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3.普通话作为一种交际语言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在公众场合使用普通话的频率越来越高。

学习使用普通话已逐渐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调查结果显示,对公众的普通话要求,有53.32%的人认为应学会讲,但讲的场合不应作硬性规定,并要因人而异提出要求;

有25.03%的人认为人人都必须学会讲普通话;

也有17.45%的人认为并非每个人都必须学会讲普通话。

这反映了人们对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一种实事求是的柔性认同态度。

大众对使用普通话的态度如何?

有43.54%的人“不习惯讲”,23.13%的人“希望讲好但力不从心,“喜欢听也习惯于讲”的占14.04%。

这些数字显示,尽管人们对自身的普通话水平认同度较低,但人们在公共场合使用普通话的频率却是越来越高。

4.使用普通话的自觉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尽管人们在公众场合使用普通话的比例越来越高,但使用普通话的自觉性却有待进一步加强。

调查表明,在使用普通话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方面,能够在与人交际时“主动使用普通话”(a)的人比例并不高,大多数情况是“别人讲我也讲”(b),而且是“普通话与方言夹杂着讲”(c)。

“什么情况下都不讲”(d)也有一定人数:

表8:

使用普通话情况

选项

a

abc

ac

b

95

1443

39

9

22

1254

445

79

2.81

42.7

1.16

0.27

0.65

37.14

13.18

2.34

方言有很强的生命力,人们对方言的亲切感有时超过对民族共同语的认同感。

据一份调查统计资料①显示:

在上海,上海话(优势方言)〉家乡话(优势方言区的其它方言)〉普通话,在上海浦东新区居民有14.9%的人在一切场合下都说上海话或家乡话。

本课题调查结果表明,把普通话作为一种技能来掌握,并不在公共场合使用的人占21.56%;

31-45岁的人中有30.33%的人也表示基本上不使用普通话,但30岁以下的人仅有16.4%的人声称基本上不使用普通话。

这一方面说明强势、优势方言对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制约性,普通话要成为交际用语还需要经过一定的努力;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际交往仍有较大的区域、集团、群体的限制性。

从文化程度来分析,本专科学历的人,基本上不使用普通话的人只占20%,中等以下学历的人基本上不使用普通话的人比例相对要高一些,占25.6%。

从专业看,理工科专业的人基本上不使用普通话的人比例为25.9%,文科专业则为18.95%。

从行业看,广电系统不使用普通话的比例最低,占7.58%,教师中有38.22%的人表示基本上不使用普通话。

从地区看,经济不发达地区基本不使用普通话的人数明显偏高,经济相对较为发达地区由于强势方言的影响,基本不使用普通话的人数反而比经济不太发达地区要高,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表9:

基本不使用普通话人数比例

地区

杭州

外省人员

44.78

25.67

21.19

19.32

19.23

18.7

8.2

3.3

(五)对推普工作的理解

1.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教师是推广普通话的主要力量,这还没有成为人们的共识。

但对于推广普及普通话应以什么作为基地这个问题,却出现了16种不同的选择结果。

其中认为普及普通话应以各级各类学校和公共服务场所为基地的人最多,占了42.7%;

选择政府机关、各级各类学校和公共服务场所为普及普通话基地的人占了16.32%;

单纯选择以学校为基地的人仅占0.47%。

未选择政府机关、广播电视系统、各级各类学校和公共服务场所四个备选项的人占了23.1%。

从这一调查项目来看,学校作为推广普及普通话基地的重要性仍未为人们所真正认识。

公众意识中,大多数人希望推广普通话的基地应有两个以上,而且希望将公共服务场所作为推广普及普通话的基地的期望值较高。

2,对推普工作要求既能多样又要创新。

对推普力度的评价是:

69.88%的人“不清楚”,24.29%的人认为力度“不够”。

对推普工作应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问卷设计了四个选择项:

a、加强政府行为,b、顺其自然,c、全社会共同努力,d、需要创新。

选择的结果是:

表10:

推广普通话工作的措施

c

19

240

3

178

209

12

2709

6

0.56

7.11

0.09

5.27

6.19

0.36

80.24

0.18

*为未列入的其它选择项。

(六)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社会功能。

1994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电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使中国的推广普通话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8年来,中国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得到了广大教师、学生、广电系统工作人员、国家公务员、服务行业人员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认同与支持,到当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