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董氏奇穴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52844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9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董氏奇穴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整理董氏奇穴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整理董氏奇穴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整理董氏奇穴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整理董氏奇穴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董氏奇穴文档格式.docx

《整理董氏奇穴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董氏奇穴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董氏奇穴文档格式.docx

手背大拇指第一節中央偏桡側五分,從掌指橫紋起,每上2分1穴共五穴上一寸。

由內往外斜刺二~三分。

中風患者流涎、小孩流口水、胃寒胃痛、虛泄、結摸炎、角膜炎、視神經炎、視神經萎縮、白內障、迎風流淚、牙痛、腸疝

4.珠圓穴:

在拇指背第一、二節橫紋内外側各五分处、共二穴。

直刺二~五分。

青光眼、白內障、角膜炎、結膜炎、弱視。

5。

八關穴:

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

手背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節正中央內外側各五分的下二分半處、共八穴.

由下往上斜刺二~三分.主治:

中風、半身不遂、腦貧血、痿症、肩臂痛、耳鳴、耳聾、手足風濕病。

中風.特效配穴:

八關穴配正會穴。

6.七華穴:

手背食指、中指、无名指的第一、二節橫紋内外側及小指第一、二節橫紋尺侧的尽头,共七个穴。

劑量:

直刺一分~三分 主治:

頭痛、頭昏、三叉神經痛、腦鳴、腦脹痛、五臟不安。

腦瘤(特效)腦炎.

腦瘤。

七華穴有提神醒腦之作用、對用腦過度、失眠引起之頭昏、頭脹、頭痛確具(奇效)。

特效配穴_特效配穴:

七華穴治腦瘤(特效)特效配穴_特效主治:

用腦過度、失眠引起之頭昏、頭脹、頭痛.

配穴:

七華穴配少白穴名為八華穴,有提神醒腦之作用、對用腦過度、失眠引起之頭昏、頭脹、頭痛確具(奇效)。

7.木火穴:

(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

手背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二、三節間橫紋正中央處是穴、共四个穴。

使用三稜針淺刺出血 或斜刺,由上往下斜針十五度,入針一~二分。

半身不遂、(木火二穴曾用

於治療高棉總統龍諾元帥之半身不遂奇效)腿痛、中風後遺症、草鞋風。

三稜針淺刺出血奇效.特效主治:

半身不遂。

如配合八關穴效果加倍。

臨床上應用可任取一穴使用,一般習慣大都取木火二穴(中指)下針.

8。

三仙穴:

手背食指第一節正中央及上下二分半、共三穴.劑量:

由下往上斜刺一分.主治:

皮膚因挫傷而腫痛、

過敏性皮膚炎、疥瘡、濕疹。

9.指千金一,二,三穴:

手背食指第一節中央偏尺侧三分處是一穴。

上二分半處是二穴。

下二分半處是三穴

(不知何因、录像资料中把下二分半处的“三穴”叫“指五經穴”)。

直刺一~二分. 

急慢性腸炎、下腹痛、魚刺鯁喉、肺虛畏冷。

10.指駟馬穴:

手背,食指第二節正中央尺侧三分處及上下二分半處、共三个穴。

直刺一~二分。

 

肋膜炎、皮膚病、臉上黑斑、雀斑、鼻炎、耳鳴、中耳炎、胸痛。

11.指胃穴:

手背朝上,當食指第二節正中央點偏挠侧三分及上下二分半處、共三个穴。

直刺一分~二分.

胃炎、胃潰瘍、肺熱咳嗽、肺虛畏令、皮膚病。

12.胆穴:

手背中指第一節正中央挠侧五分處是胆一穴,尺侧五分處是胆二穴.

由內向外斜刺二~三分. 主治:

驚悸、小兒夜哭(膽虛故也)腹脹、腿酸脹、小腿神經痛、頭痛、頭昏、

黃膽病。

膽一穴治療腿脹痛,針下(立癒).配穴:

膽一穴治療黃膽病配木黃穴(神效)。

13.二角明穴:

手背,中指第一節中央線,距第二節橫紋三分處一穴。

六分處是二穴。

由上往下斜刺一~二分.

眉稜骨酸痛,眼壓太高之脹痛、腰痛、鼻骨酸痛、閃腰岔氣。

14.肺心穴:

中指背第二節正中央是肺心二穴,上二分半處是一穴,下二分半處是三穴。

由上往下斜刺一~二分。

脊椎骨骨刺、頸項骨刺、項緊痛、小腿脹痛、肋膜神經痛、胸痛、背痛、大拇指神經痛、坐骨神經痛,後腦頭痛。

15。

心膝穴:

手背中指第二節正中央挠侧五分處是一穴,偏尺側五分處是二穴。

由內向外斜刺二~三分。

膝蓋痛、肩脾痛、頸項痛、小腿脹痛及酸痛.心膝二穴配肩中穴效果更佳。

16.膝靈穴:

手背中指指甲根挠侧二分處(距指甲根挠侧尽头向内二分)是一穴。

对面的尺侧指甲根二分處是二穴。

直刺半分。

 主治:

膝蓋痛、關節炎、心臟性之風濕病、腳趾神經痛.特效主治:

膝蓋風濕關節炎。

膝靈穴在臨床上效果優於火膝穴,配肩中穴治療膝蓋風濕關節炎(特效)。

17。

健脾穴:

手背無名指第一節正中央偏挠侧三分處及上下二分半處,共三穴。

直刺二~三分.主治:

脾腫大、胰臟炎、臉部腫痒症、青春痘、粉刺、氣喘。

皮膚疾病。

特效配穴:

健脾穴配駟馬穴治療皮膚疾病(效佳)

18。

指腎穴:

手背無名指第一節正中央尺側三分及上下二分半處,共三穴.

直刺一~二分. 治胸背痛宜三針同時取用。

腎虧、心臟衰弱、背痛、口乾、心臟性氣喘、胸痛。

特效主治:

心臟擴大,心臟積水.特效配穴:

指腎穴配地宗穴治心臟擴大,心臟積水(神效)。

19。

正土穴:

手背無名指第二節中央點挠側三分及上下二分半處,共三穴.

直刺一分~二分。

腹痛、直腸癌、十二指腸炎、胃炎、嘔吐、胰臟炎、皮膚過敏、氣喘、偏頭痛。

腸癌。

其門、其角、其正三穴為治療腸癌之(特效)穴。

加配外三關穴、三重穴效果更為顯著

20。

指三重穴:

手背無名指第二節正中央尺側三分及上下二分半處,共三穴.

斜刺一~二分. 主治:

臉面神經麻痺、乳癱、乳瘤、乳頭腫大、肌肉萎縮、驅風。

特效:

乳癌、乳瘤.

指三重穴配肩峰穴治乳癌、乳瘤(特效)。

21.正水三穴:

手背小指第一節正中央及内外側三分處,三穴。

斜刺二分。

腰酸痛、背痛、腿骨酸痛、腿外側扭傷、腎盂炎、膀胱炎、尿道炎。

(正水穴配中白穴使用效果顯著.)

22。

少白穴:

手背小指第一節與第二節關節橫紋中央偏挠側三分處是穴。

斜刺二~三分。

腰脊椎骨刺、坐骨神經痛、腰痛、痔瘡。

23.水腰三穴:

手背小指第二節正中央及内外側三分處,三穴。

直刺一分~二分.主治:

頭昏、偏頭痛、

腰痛(特效)、坐骨神經痛、角膜炎、結膜炎、眼壓過高脹痛。

腰痛

24。

火膝穴:

手背小指第二、三节橫紋挠側端處是穴。

直刺一分.主治:

膝蓋內側痛、膝扭傷、眼球痛.

手背之手指叉口部位:

25。

三叉一穴(七十二絕針之一):

手背食指與中指叉口之中央點處是穴。

從叉口進針至兩掌骨間端可达两寸。

角膜炎、眼睛酸痛(特效),腰痛、坐骨神經痛(有卓效),

眉稜骨酸、脹痛(特效),視神經萎縮,半身不遂,痿症.針感:

局部酸脹麻電感。

26.三叉二穴:

手背中指與無名指叉口中央點處是穴。

從叉口進針至掌骨骨縫上緣,可达两寸。

脾腫大、胰臟炎,半身不遂(特效),坐骨神經痛,手腳麻痺(特效),肝弱。

半身不遂

27.三叉三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

手背小指與無名指叉口之中央點處是穴.

從叉口進針直抵手掌骨叉口上緣,可达两寸。

重感冒、頭暈頭昏(特效),坐骨神經痛(特效),長骨刺(特效)、腰酸、腰痛(奇效)、

腎盂炎、腎臟病水腫(特效).特效主治:

長骨刺

手背之掌骨部位:

28。

三肩穴:

握拳取穴.手背於大拇指掌骨外側正中央是二穴,下三分處(近虎口处)一是穴,上三分處是三穴。

直刺五分~一寸半。

解剖位置:

掌指側固有神經淺枝,肺分支神經、腎之神經。

五十肩(手臂不舉奇效)。

頸項痛、肩胛骨痛。

五十肩

29.重魁穴:

握拳取穴。

手背食指內側,于第二中手骨頭正後方上二分半處。

大白穴下二分半處。

(三間穴上二分半處)(手掌骨全息之头颈部).劑量:

貼骨下直刺二~五分。

橈骨神經淺枝、

正中神經淺枝、心肺神經分支。

退燒、頭痛、偏頭痛、感冒(重魁穴為感冒發高燒之要穴)、咳嗽、氣喘、三叉神經痛、眼紅腫痛(眼疾、

麥粒腫也有效果)、高血壓(對高血壓症,每針一次可降二~五度)、拔牙麻醉用(拔牙麻醉透大白穴使用)。

本穴亦為手術麻醉要穴。

針感:

酸脹感。

30.大白穴:

手握拳,拇指與食指間橫紋盡頭向外一寸是穴,即靈骨穴下一寸處,重魁穴上二分半處,

合谷穴外一寸骨邊(手掌骨全息之胸肺部)。

三稜針刺出血。

直刺5分—1寸。

解剖位置:

此處為第一手

背側骨間筋、有撓骨動脈、橈骨神經、肺支神經。

頭痛、偏頭痛、肺癌、肺炎、肺氣腫、肺積水、

坐骨神經痛、腰痛、背痛。

又治小兒氣喘、發高燒

治療方法:

放血法特效主治:

急性肺炎(特效)針感:

酸脹麻電感。

31.靈骨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

在手背虎口、拇指與食指叉骨間,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接合處。

可透重仙穴,距大白穴一寸。

斜刺往腕順二穴方向,酸麻電感可達胸背,直刺1—2寸.

肺氣不足引起的肺炎、肺氣腫、肺癌、坐骨神經痛、腰痛、背痛、腳痛、半面神經麻痺、

半身不遂、頭痛、偏頭痛、婦女月經不調、經閉、經痛、難產.、冠心症、心律不整、狹心症、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腎盂炎、大小腸炎、面斤、眼疾、耳鳴、耳聾、及一切久病、怪病、鼻病。

各種手術麻醉,靈骨穴配心靈穴後通電。

治療久年胃病、胃潰瘍配大白穴、中白穴。

肺氣腫、肺癌.特效配穴:

以靈骨穴配大白穴,心常一、二、三穴、手解一穴治癒肺

氣腫十二人、肺癌六人,(堪稱奇蹟)。

半身不遂.特效配穴:

靈骨穴治療半身不遂時配大白穴、上三黃穴、通腎穴、通關穴、

通背穴、通山穴、通天穴、正會穴(奇效).

針感:

斜刺往腕順二穴方向,酸麻電感可達胸背。

32。

上白穴:

手背朝上,握拳取之,食指掌骨與中指掌骨之間,距指骨與掌骨縫上五分處(手腕方向)。

直刺三~八分。

取穴:

雙手取穴效佳。

角膜炎、結膜炎、眼酸脹、近視眼、散光、

坐骨神經痛、心絞痛、背痛、腰痛、弱視、迎風流淚

33。

分白穴:

手背朝上,中指掌骨與食指掌骨之間,距指骨與掌骨骨縫上一寸半處。

即上白穴上一寸

(手腕方向)。

角膜炎、結膜炎、眼酸脹、近視眼、散光、坐骨神經痛、

心絞痛、背痛、腰痛、弱視、迎風流淚

案例描述:

分白穴配上白穴治療弱視、眼酸脹在四一二例中,有三八八人獲痊癒,且均於十次以內,

餘二十四例尚需配合花骨穴及其他穴位,才能完全治癒

弱視、眼酸脹.特效配穴:

分白穴配上白穴治療弱視、眼酸脹

眼科諸疾。

分白穴配上白穴治療眼科諸疾(奇效)。

34.內白穴(就是“次白穴”):

握拳取穴,手背中指掌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距指骨與掌骨骨縫

上五分處是穴(手腕方向)。

麻疹、白瘦風、紫疲症、慢性胰臟炎、

脾腫大、痞塊、牙齒酸、齒齦炎腰痛、坐骨神經痛、過敏性皮膚病。

35。

外白穴:

手背中指掌骨與無名指掌骨之間,距指骨與掌骨骨縫上一寸五分處.

即內白穴上一寸(手腕方向).劑量:

並治三叉神經痛、口齒神經痛、肋間神經痛。

神經痛。

治療神經痛配中白穴(奇效)。

36。

中白穴(又名鬼門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

握起拳頭,手背於無名指掌骨與小指掌骨之間,

距指骨與掌骨骨縫上五分處(手腕方向),(约在14经中渚穴上3分处“手腕方向”)是穴.劑量:

直刺五分。

急慢性腎盂(腎)炎、膀胱炎、腰酸痛、背痛、頭暈、眼散光、腎虛耳鳴、腦鳴、重聽、四肢浮腫、

偏頭痛、脊椎炎、退化性關節炎、小腿痛、閃腰.坐骨神經痛(奇效)、骨刺(奇效)、岔氣(特效).

岔氣、閃腰岔氣、骨刺、坐骨祺經痛及耳疾。

中白穴配下白穴為治岔氣(特效)、閃腰岔氣、骨刺、坐骨祺經痛及耳疾之(特效穴).針感:

酸脹麻電感. 

37.下白穴:

手背無名指掌骨與小指掌骨之間,距指骨縫一寸五分。

即中白穴上一寸。

急慢性腎盂(腎)炎、膀胱炎、坐骨神經痛(奇效)、骨刺(奇效)、腰酸痛、背痛、頭暈、眼散光、

腎虛耳鳴、腦鳴、重聽、四肢浮腫、偏頭痛、脊椎炎、退化性關節炎、小腿痛、閃腰、岔氣(特效).,兼治肝脹痛、牙齒酸.

(下白穴配中白穴同時用針效果更強。

肝痛、急性肝炎。

治療肝痛配肝穴,並兼治急性肝炎.

38.顺腕一穴:

腕順一穴(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手背尺側侧面,手背小指掌骨外側(尺)下緣,

距手腕橫紋一寸五分處(手指方向)是穴。

直刺五分~一寸。

 主治:

腎虧之頭痛眼花、坐骨神經痛(特效)、

腎臟炎、腎盂炎、膀胱炎、腰痛(特效)四肢骨腫(奇效)、背痛、兩腿痛、骨刺、耳鳴、耳型、頸項骨刺(特效)。

坐骨神經痛.針感:

局部酸脹感。

39、腕順二穴:

(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手背側面,小指掌骨外側,距“腕順一穴”一寸處(手指方向,

距手腕橫紋二寸五分處)是穴.劑量:

直刺五分~一寸。

腎虧之頭痛眼花、坐骨神經痛(特效)、腎臟炎、

腎盂炎、膀胱炎、腰痛(特效)四肢骨腫(奇效)、背痛、兩腿痛、骨刺、耳鳴、耳型、頸項骨刺(特效)。

兼治鼻出血、失枕奇效。

案例描述:

曾以腕順一穴、二穴治療骨刺二三二例,,痊癒中一七四人好轉五十八人,有效率達百分之百。

骨疾、骨刺。

腕順一穴、二穴治療骨刺.

腕順一穴、二穴為治骨疾、腎臟疾病之(特效)。

可雙手取穴,效果更佳。

手背部董氏奇穴详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