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思考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32216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思考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思考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思考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思考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思考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思考Word格式.docx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思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思考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思考Word格式.docx

有位老师上《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先是学生自由地读,然后是读给同桌听,再全班齐读,分小组齐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学生已经读得很好了,教师还在变着花样让学生读,硬要让学生读出感情来。

这样,学生的感情不仅没有读出来,就连读的是什么也不知道了。

3.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问无目标

学生还没读懂课文,师生对话就已经开始了。

学生离开了文本与教师泛泛而谈,所以,常常会有漫无头绪,漏洞百出的“独特体验”或者,课本上清清楚楚的,明摆的问题还在不停地追问,似乎课堂热闹、学生学习积极性上来了,但只着皮毛,不得要领。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面临以上的不足,教师应及时加以改正。

教师如何来把握语文教学呢?

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使其具有独特地的态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呢?

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是组织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应充分把握好收与放的度。

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走进误区时,教师就应当适时点拨,给予一定的提示,恰当地发挥自己的组织功能。

对于文章的重点部分,教师一定要抓住契机,发动全体学生参与讨论,深入体会,不要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2.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自主读书

目前的课堂已经很少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了,这违背了语文教育的特点。

新课标所倡导的就是要解放学生的“嘴巴”,给学生充分读书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地、独立地读,特别是朗读、诵读、感情读,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情趣,理解课文内容,古人云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3.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思维是语文能力的核心,也是语言能力的基础,乌申斯基曾说过:

“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教学中发现:

阅读过程中,用于眼睛注视时间少,用于思维的时间多。

因此解放学生的“嘴巴”,不能一味地追求学生自读,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自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咬文嚼字”,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地寻找问题的答案,独特地对课文的内容(包括字、词、句、段、篇等方面)进行细细品味,体现其个性特点。

但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阅读实践等个人特点,其阅读思维的角度、感受,体会是不会一样的。

教师要在学生个性阅读的前提下,提出问题,培育学生各自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理性思考。

4.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交流

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由于心智水平、认识经验的限制,其理解、体验往往不能一步到位,会产生认识的肤浅、偏差甚至谬误。

在这种情况下,若教师只是让学生一味地“读中感悟”、“读中获得思想启迪,读中享受审美乐趣”,“只要多读,体验就自然而然地获得了”,学生在这种只读不交流的情况下,感受、体验、理解都常常是迷迷茫茫不知正误。

这里需要教师有准确的角色定位,不能因为强调学生的主体而忘了自己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忘了主导。

其实,好的讲解是能促进学生的自读自悟,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主动设置各种环节,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的交流活动,教师只有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给足学生交流的时间,大胆培养学生的课堂交流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地发表带有个人认识和个人情感的理解、体会和独到见解,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

5.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尊重文本

阅读尽管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是同时又是学生对文本的阐释和反应。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环境的差异,学生的对文本阐释和反应,应该获得更大范围的认同,而不是一种纯主观、纯主体的反应,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可能想怎么样阅读就怎么阅读,想怎么样理解就怎么样理解。

因此教师在强调学生读书的同时,更要强调尊重文本的客观性,尊重课文的背景、人文、现实。

当然学生在大量的个性化阅读行为的支持下,阅读教学将肯定会从立足文本向超越文本发展,所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有意识地在鉴赏上,在空白处,在批判教材中,在延伸课文内容里让学生超越文本,体现个性。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小学语文教学之目的。

当前小学课堂教学现状及其对策

当今教育改革的焦点集中于教学改革,而教学改革的热点则集中于课堂教学创新。

毫无疑义,课堂教学这一关键环节是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明智、有效的选择和捷径,当然的成为了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于是,正视当前小学课堂教学现状,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就不容置否地摆在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一、当前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在过去20年里,我们立足于课本,狠砸双基,以课堂大容量,练习大容量和时间加汗水的办法,不可否认的培养了大批人才。

但固有的教学观念,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最终形成了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

现状一:

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调。

大多沿用“一言堂”“满堂灌”的老教法,导致教师讲述多,启发少,多元交流更少;

讲知识多而讲规律少,讲学习方法更少;

全班统一学习的机会多而全班个人独立学习的机会少;

学生接受学习机会多而表达学习的机会少;

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参与机会多而水平低的参与机会少。

授课方式单一且以单向讲授为主,缺乏灵活多样的方式组合,教师授课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而不顾及教学过程的科学性,缺乏对学生积极性地调动,很难让学生精力高度集中于教师的导向上。

教师讲得累,而学生思维跟上跟不上,主观上跟不跟,教师不了解,实际上也主导不了,全凭学生自觉。

课堂的课题目标和课时目标不明确或不能够完成。

随意性大,当堂达标的课不多,大多留有很重的学习任务在课外,造成了课业负担重上加重,居高不下,积重难返。

现状二:

教学思想落后,课堂气氛沉闷。

教学思想设计时为学生的“学会”考虑得多,为学生的“会学”考虑得少,授课缺乏开放性,缺乏知识的联系与编织,难以形成知识网络;

学科知识封闭运行,照本宣科的成分多,缺乏发散思维和灵活的应用。

多数的教师授课缺乏艺术性,缺乏热情和激情,精神不振,语调平淡,体语呆板,课堂气氛沉闷,有的连上、下课的起立都省略了,学生的精神始终处于松懈状态,思维难以紧张运行,学习效率低下。

有的教师要求严,采取高压政策,随堂提问,对答不上者采取挖苦、罚站等惩罚措施,使学生心理过分紧张、压抑,学习状态不佳。

现状三:

作业量大,教师难以全批全改。

教师对教学效果缺乏细致科学的统计和分析,后来的教学也就无的放矢,无方可补,无药可救。

由于缺乏师生交流,无从进行学情分析,教师只顾按自己的意图取舍讲解内容,不能顾及学生的实际,这种教学的盲目性导致了大量的无效劳动。

有的教师滔滔不绝讲解的不少是学生自学完全能够掌握的内容。

由于教师不认真备课或备课不到位,课堂上只能信口开河,真正达到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或者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离题万里”的境界。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就是因为教师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而被合理乃至理直气壮地浪费掉了,这是多么无情的浪费!

多么无情的践踏生命!

不是误人子弟是干啥?

现状四: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在大多数学校依然空白。

我们当前的课堂大都是这样的情景:

一盒粉笔(几乎是全碎的),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一张嘴,加上一堆破扫帚和麻木不仁的孩子,这是主流。

用一点录音机,幻灯片的还算是略有“洋气”,而个别县市地的直属学校,公开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室的,应用比较现代教学手段的更是寥若晨星。

当然个中原因,经济差的有之,资源配置达标但使用不了的有之,师资培训跟不上,大环境不健全亦有之,这些原因似与本文主题相差甚远,姑且不谈,但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不力则是铁板钉钉的事实。

总之,我们的教学还在以满堂灌、机械运作,重复劳动为主流,还在浪费一代代的未来人才为代价,还处在一种低效益、高强度,慢节奏,超负荷的低效高耗阶段。

现实表明,改变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是当务之急,运用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实施创新教学策略是改革当前课堂教学现状的比较实际和有效的途径。

二、大力探讨课堂教学创新改革

回顾建国以来教育的发展历程,说到底就是“教师中心”“学科中心”“课堂中心”这三中心占统治地位。

这种教育思想的直接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学的基本模式是传授式,是先生讲学生听,先生念学生记,先生做学生仿。

概括起来讲,以三中心为代表的教育思想和传授式教学有三大弊端:

一是高投入低产出,教学效率低下。

二是教师机械的教,学生被动的学,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三是教学内容封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三中心”教育思想已经无奈地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即使有苟延残喘的,已经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社会和经济基础,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

要消除以上弊端,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以课堂教学创新为核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基本出发点是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营造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教学氛围,有计划、有目的的规范组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得以能动的、自主的创新性地发展。

对策一: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是本质

努力探索创新教学的方法、路子,力求变“接受性学习”为“创新性学习”,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地大大提高。

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建立重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结合教学实践和经验,初步构建了“四段六步”创新性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即“自学——探讨——训练——创新”四段式和“导入目标——学前指导——自学质疑——互教促学——巩固训练——应用创新”六个步骤。

这种教学程序主张把学习活动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先学后教”或“先练后导”,这样的教学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学的首要环节,真正把学生的自学活动和创新发展置于一种突出的位置,切实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策二:

建立动态有效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一般的,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由教学系统的诸个要素,在一定时空中形成的教学实践活动结构。

它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教学程序,然而机械套用教学程序却不是教学模式的要求,教学模式要求在应用教学程序时,从实际出发,在先进教学理论指导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教学模式又三个层次构成:

一是理论指导,如教学原则;

二是操作程序和师生活动形式;

三是策略和方法。

我们提倡建立的创新教学模式暂包含以下五类:

1、接受性教学模式。

创新教育不但不排斥接受教育,而且还要以接受教育为基础,要改变单向传授,被动低效为多维互动、主动高效。

2、主体性教学模式。

凡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体现,重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教学模式,都可以纳入创新模式范畴。

3、活动教学模式。

从活动入手,借助活动来展开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以实现学生各方面能力综合发展的模式。

4、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从提供背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成果等几个方面来组织和实施教学。

5、互动交往教学模式。

它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活动,是一种动态发展的教与学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

总的来说,构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解决当前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现状的最有效的途径。

鼓励广大教师创造性地改革当前课堂教学模式,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

对策三:

突出三大策略地实践运用

创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是:

自主学习、相互讨论、合作,并在实践中论证所得结论,在老师引导下可以讨论,老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引导者,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合作者。

其基本策略主要采用以下几种。

1、主动性学习策略

以前的课堂是“老师讲,学生听;

老师问,学生答”。

学生需要的是安静,是听课,而创新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自主性学习。

要求学生能“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这就是说今后的学生将不是“被动的”——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

也不是“机械的”——老师说怎么学,就怎么学;

更不是“他主学习”——与学习相关的一切事宜,都是老师给安排的。

相反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体必须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审视和评价,做到心中有数,自我激励,必须对自己的学习制定学习计划,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组织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求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学习过程中必须有情感地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习持久不怠。

要让学生明白老师会在课堂上创造让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情境,从而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老师会在学生完成任务后给予适当的反馈——鼓励或表扬,在学生学习困难的时候,老师设法让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

当学生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到乏味时,会设法让学生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2、合作性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

积极地相互配合、支持,特别是面对面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

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

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对自己较熟悉的生活问题进行讨论,也可以对某个较难的知识点进行讨论。

通过若干次讨论,让学生明白课堂讨论的一般方法与意义,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明白在小组自由讨论中,改变了以往课堂上的标准统一,一切都由标准掌握,学生没有任何选择余地的弊端,学生在新课堂的合作学习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得到切实的收获,有自己自由发挥的余地,可以从中培养一个人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一个人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3、探究性学习策略

即将实施的新课程更多的将是探究性学习内容。

探究性学习是在课堂内外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

它包括下列一般步骤: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预测(提出假设);

3、收集信息,验证假设;

4、得出结论与解释;

5、反馈评价;

6、报告与交流。

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这样的课堂将是一个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当然,创新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有很多,恰如其分地采取一些比较实用的,容易被广大教师吸收和运用的教学策略,一定有助于及早建构全新的创新教学课堂结构。

时代赋予课堂教学的内涵很多,责任很重。

学生创新素质地培养,良好习惯地养成,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地开发,课业负担地减少,学生共性地充分挖掘,学生个性地尽情张扬……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高效益的课堂教学做保证。

只有提高了课堂效益,教学内容多而教学课时少,课程类型多而课余时间少,生员层次多而个别辅导难等矛盾才能有望解决,只有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才能从大量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也只有改变旧有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良好的自学习惯,创新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才不能落空。

课程改革在我县已经实施了快6年时间,在这近6年的时间里,老师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通过听课,我们觉得老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转变:

一是教师的课堂角色开始发生变化:

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为开始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

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一些教师能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三是教学手段也开始现代化,现代信息技术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极大的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教学,给学生展现了一个新鲜、活泼、丰富的语文课堂。

在大量的听课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语文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有悖于语文课改实验的推进。

现结合听课调研和各类学校的调研测试、小学语文毕业水平测试试卷分析,就语文教学的现状略作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课改理念深入人心,教学方法依然陈旧。

我们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对教师进行了新课程培训及教材教法辅导,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在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也或多或少得以体现。

但对部分教师来说,对课改还不够适应,教学中不能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反复机械训练,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在所难免。

在农村小学,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等传统的教法。

(二)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忽视教学的实际效果。

我们发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有的课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端”,一味追求“创新”,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识字任务都完不成,连短短的一篇课文都读不熟;

有的课,生字还没有掌握,课文还没有读熟,就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

还有的课不以教材为依据,不以学生的知识能力为基础,任学生高谈阔论,不着边际。

凡此种种,看似创新,其实不然,这种没有语文基础的创新正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会长久的,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培养,又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形式多样化、活动化,提倡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入课堂,使学生在活动中、游戏中学。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实际教学中,由于对课改精神的理解不够到位,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够了解和盲目模仿等原因,教学中盲目活动的现象有所增加,甚至有些教师认为没有活动就不是一堂成功的课,活动越多越好。

如:

有的教师一节课内让学生唱唱跳跳四五次,且都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

有的课,一节课安排八九次讨论,而内容都是极其简单的问题,学生本来就不感兴趣,也无法展开讨论,造成时间浪费。

应该说任何形式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再好的形式如果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脱钩,都是得不偿失的。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削弱了教师的教。

由于部分教师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往往课上固步自封,顾虑重重,不敢提问、不敢任意讲解,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一节课教师说不了几个字,教学中出现了教师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的怪现象。

按理说这叫顺学而导,但由于教师缺乏灵活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整堂课显得杂乱无章,学生一无所获。

实际上,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教师的作用都不能削弱。

削弱教师的作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就会流于形式或放任自流。

新课程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更准确地理解、把握教材,更深入地了解学生,自身要具有更为深厚的知识底蕴,课堂上具有更高的教学机智。

(三)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课改以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观,不能把语文课定格在语文书本世界里,要与其它学科及生活、社会加强联系,语文学科必须从封闭走向融合,学科本位现象必须改变,但是如果这一问题的尺度把握不好就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

如有些语文课用一堂课的时间画一幅关于课文的画,甚至有的教师把语文作业当成了图画本,每次作业都要配上图画。

又如,有一位教师上《草船借箭》用了十几分钟来折纸船。

这些方法颇具改革意识,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我认为教师忽视了语文学科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课就是语文课,不能上成其它课,更不能上成大杂烩。

我们学习语文,主要是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即:

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再凭借语感运用语言,也就是着力培养听说读写能力。

融合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多角度的学语文、用语文,而不是另外给语文附加上一些其它学科的任务。

(四)教学方式转变了,双基落实不到位。

1、识字教学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生字回生率和错误率居高不下。

学生书写不够规范、整洁,中、高年级学生作文中,错别字现象严重,教师对识字、写字的强化训练不够。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重“读写”轻“听说”的问题。

不少教师认为,读写是“硬”任务,课标有要求,课本有任务,学校有考核,完不成任务,考不出好成绩向谁都不好交待;

听说是“软”任务,反正考试考不到,练不练无关紧要。

对于教材中的听说训练,往往是以点带面,“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这种重“读写”轻“听说”的课堂教学和听说训练中的形式主义,影响了小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与课标的要求相距甚远。

因而,大部分小学生的听说能力仍然是低水平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敢说、不会说、不爱说和不善说。

3、在阅读教学中,有一种倾向,好像一提到“淡化”段的训练就理解为“不要进行”段的训练。

这种认识是欠妥的,因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其中就应该包括理解段的能力。

我们知道,如果不理解每段的内容、层次,就难以理解全篇文章。

而且,概括段落大意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这也是一种阅读能力。

只是在分段和概括大意时要注意两点:

(1)不是每篇课文都要求学生分段、概括大意,有的课文成人拿来分段概括段意都有困难,教师就可以不安排这方面的训练,有的课文很好分段(特别是总起—分述—总结)的写法小学中、高年级必须掌握,还是应安排分段训练的。

(2)概括段意,学生只要大体概括出主要意思即可,不要苛求,更不要求答案统一。

4、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不能有机结合。

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注意渗透写作方法,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得不到写的训练。

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都不让学生去感悟。

认为:

“淡化段的训练”也就是不要进行写作方法的训练,致使学生作文能力有所下降。

5、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们很茫然。

相当一部分教师还停留在依据教本、教参把课文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一层面上,却不能从课文中提炼出重点字、词、句、段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五)学校和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校条件差,教师的素质低。

这种情况尤其在农村学校特别严重:

教师没有教辅资料、没有电教教义,学生没有课外阅读资料。

有的教师文化功底差,语言表达能力差。

读不好课文,不会写文章,不能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甚至不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有的教师则消极怠工,误人子弟,教育教学质差。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教师方面

1、对于一些教师来说,新课标学习还停留于口头,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

2、片面理解课程改革,对语文课标中的四个基本理念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3、大修订的语文教材及现行实验教材,编排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内容更新、更活、更宽,教学弹性大,使部分教师感到无所适从。

4、大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