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8 古诗文阅读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27792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8 古诗文阅读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西省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8 古诗文阅读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西省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8 古诗文阅读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西省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8 古诗文阅读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西省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8 古诗文阅读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8 古诗文阅读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江西省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8 古诗文阅读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8 古诗文阅读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8 古诗文阅读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请说明理由。

(3)这首诗主要运用拟人化手法,请你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

(4)读了这首诗,你还能联想到哪些诗或诗句?

2.(19分)课外阅读。

秋天向我们微笑(节选)

玉米举着红缨乐了,

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

高梁红着脸儿笑了,

一曲酒歌在心窝酿造。

几只小小的鸟,

把快活的音符一路轻抛。

觅食的小蚂蚁看见了,

衔入小小蚁巢。

满树的黄叶,

飘进大地妈妈的怀抱。

它们好像在对我们诉说——

明年春天,我们会重新长满树梢。

走在秋天,

头顶有明丽的阳光照耀。

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

秋天永远会向我们微笑。

(1)第一节作者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派________的景象。

(2)判断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满树的黄叶,飘进大地妈妈的怀抱”,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写秋天来了。

________

②从“我们会重新长满树梢”这一句,我仿佛看到落光叶子的树木又重新长出新叶。

(3)这首诗通过描写________的成熟、________的活动、________的飘落和捡起黄叶悄悄珍藏,向我们展示了秋天的多彩和迷人,表达了作者________之情。

(4)雨过天晴,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都变得生动起来,请你结合诗歌内容,发挥想象,选择其中一个事物,具体描写它的情态。

3.(8分)课内阅读。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1)诗歌的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诗歌的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请你说说诗中儿童的性格特点。

4.(5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______莲______。

______解藏踪迹,浮萍______道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小娃撑小艇,偷________莲________。

________解藏踪迹,浮萍________道________。

(2)连一连。

春________ 

荷花

夏________ 

梅花

秋________ 

桃花

冬________ 

桂花

唐________ 

杨万里 

《小池》

宋________ 

自居易 

《池上》

5.(10分)把下面的古诗补充完整,再完成后面的题目。

____________莺飞____________,

拂堤杨柳醉春烟。

__________________,

忙趁____________纸鸢。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

①贺知章。

②高鼎

(2)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的景色。

①春天 

②秋天

(3)这首诗中的儿童正在________

①放风筝。

②读书写字

(4)读了“拂堤杨柳醉春烟”一句,你会想到怎样的画面?

请写在下面。

6.(12分)按照求填空。

独坐敬亭山

众鸟________,

________独去闲。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敬亭山。

(1)把诗句补充完整。

众鸟________,________独去闲。

________,________敬亭山。

(2)后两句诗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敬亭山的________。

(3)解释后两句诗的意思。

7.(8分)古诗阅读:

补充诗句,并填空。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______。

千门万户______,总把____________。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________。

千门万户________,总把________。

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元日”是农历________,即________。

(2)根据解释从诗中选出相对应的字词。

①________:

一年已尽。

②________:

药酒名。

③________:

日出时光亮而又温暖的样子。

(3)判断对错。

“屠苏”是一种糕点名。

古代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吃这种糕点,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4)《元日》诗中的哪句诗概括出了“年复一日”这个词?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王安石的《元日》诗反映了北宋过新年有哪些习俗?

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放爆竹 

B.喝屠苏酒 

C.换桃符 

D.看花灯 

8.(17分)课内阅读我最棒。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季节)________(时间)诗人的所见所想。

(2)“夜书所见”中“书”的意思是________,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写到的事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客情”中的“情”主要指诗人________的感情。

(4)请用自己的话写写这首诗所呈现的画面。

(5)请你写两句和这首诗具有相似感情的诗句。

9.(5分)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

10.(12分)诗词阅读。

清平乐·

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______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________之情。

(2)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词的上片,一个“________”字直接道出了作者的设想:

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与自己同住。

词的下片,通过黄鹂“________”,写出了春天已过,初夏已来。

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________之情。

(3)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

(4)这首词的下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和美丽悠长的情味,请对此进行阐述。

11.(6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山居秋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

描写的是________季的景色。

(2)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动衬静、声色相间运用得十分巧妙。

其中“动”指的是________,“静”指的是________,“声”指的是________,“色”指的是________。

(3)对诗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空山”是指山中植被都消失了,“晚来秋”是说气候炎热,秋天来晚了。

B.最后两句点明了山间是王孙们的心志所在。

C.全诗反映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12.(13分)(2019四上·

韶关期末)阅读古诗《望洞庭》,按要求完成填空。

湖光秋月两相和,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白银盘里一青螺。

(1)把以上诗句补充完整。

(2)诗句“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白银盘”指的是________,“青螺”指的是________。

(3)《望洞庭》是一首描写秋天的诗歌,《枫桥夜泊》也是一首写秋的诗歌,你是从“________,________。

”中感悟到的。

13.(1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读划横线的句子,我们知道,这首词是词人游蕲水________(填地名)时所作。

(2)对这首词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首句七字既点出了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了兰溪之名的由来。

B.次句写漫步溪边,“松间沙路净无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润无泥”。

苏轼将“润”改为“净”,更加突出了兰溪的洁净和一尘不染。

C.“潇潇暮雨子规啼”点出了净无泥的原因,同时又烘托出自己贬官黄州期间的凄凉环境和沉郁、悲凉的羁旅之情。

D.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

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

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

(3)“________”这几句中,我们能体会到词人苏轼不服老、乐观奋发的精神。

14.(1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B.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C.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2)“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青螺”指的是()

A.洞庭湖 

B.君山 

C.西湖 

(3)这首诗中运用比喻手法的一句是()

A.湖光秋月两相和 

B.潭面无风镜未磨 

C.遥望洞庭山水色 

(4)读完这首诗,我眼前出现了________这样一幅画面。

参考答案

1-1、

1-2、

1-3、

1-4、

2-1、

2-2、

2-3、

2-4、

3-1、

3-2、

3-3、

4-1、

4-2、

5-1、

5-2、

5-3、

5-4、

6-1、

6-2、

6-3、

7-1、

7-2、

7-3、

7-4、

7-5、

8-1、

8-2、

8-3、

8-4、

8-5、

9-1、

9-2、

10-1、

10-2、

10-3、

10-4、

11-1、

11-2、

11-3、

12-1、

12-2、

12-3、

13-1、

13-2、

13-3、

14-1、

14-2、

14-3、

1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