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设施规划设计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24510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旅游设施规划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生态旅游设施规划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生态旅游设施规划设计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生态旅游设施规划设计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生态旅游设施规划设计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旅游设施规划设计Word格式.docx

《生态旅游设施规划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旅游设施规划设计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旅游设施规划设计Word格式.docx

朴素的标牌在自然环境中十分和谐,而那些华而不实的大门既喧宾夺主,又会破坏环境。

将公园的主题、当地特产、特色动植物、矿物用简洁的图案雕刻或镶嵌在门墙的标志牌上也是不错的考虑。

二、游客中心的规划设计

中心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它给旅行事业将带来新的活力,将会成为展现旅行区文化、形象的窗口。

在其景观设计上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追求有用、和谐、美观以及特色等,不仅要突出其差不多功能,也要与周围环境及旅行区相和谐,表达地点和自身特色,用实体环境讲述故事的方式,把实体环境转化为戏剧化、情节性的故事设计。

目前已取代了传统的“行政治理建筑”、“公园博物馆”和“公园总部”等设施,具有展现、解说、指导、服务、视听、研究、图书、休息、购物等综合功能。

本质上讲游客中心是一个现代化的博物馆。

多数游客中心都具有展厅、视听室、工作(会议)室、休息室、咨询台、出版物展现台、可免费领取的介绍和指南、商品部等。

1.游客中心的位置选择

游客中心在国家公园中有3个可供选择的位置,公园入口处,公园途中或公园的终点。

一样游客中心多选择在公园入口处,多个景区组成的公园常见在每个景区入口,或在中途和终点处设有游客中心的情形。

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入口处,全面介绍和解说公园情形;

中途对重要资源的解说加深游客印象;

终点进一步说明,使游客充分明白得。

2.游客中心的外观设计

(1)游客中心的高度通常以较低矮的单层建筑为主,颜色以木色或石块的自然颜色为主,如黄石(Yeuowstone)国家公园(图7_7)和北喀斯客特国家公园(图7-8),其目的在于与周围的环境和谐,掩映在绿树丛中。

(2)游客中心的形状和布局应顺应坡向,利用自然地势,具有一定的变化。

当位于山坡时,也可考虑由顶层引入游客,以降低建筑物的高度感,同时在顶层设计出眺望台,以观赏周围的景色,如台湾省玉山公园的几处游客中心(图7—9、7-10)。

(3)在开阔地带也可选择与公园主背景一致和较为高大的建筑形式。

如雷尼尔山国家公园游客中心建在开阔的平台上,背景为高达3000多m,终年积雪的火山。

游客中心外观为一两层的亭式建筑,内部为多层结构,顶层装有多架高倍单筒望远镜,可眺望四周的不同景色。

3.内部结构与功能设计

游客中心的大小通常依照游客量和周围环境而确定。

在不对环境造成较大阻碍的前提下,空间应尽可能富裕,不要让游客感到十分拥挤。

生态旅行强调教育和爱护的功能,因而要把表达这些功能的设计放在首位,必须的空间包括有展现厅和视听室;

其次是服务功能的表达,包括有门厅、洗手间和特色商品部;

再者有条件的或大型游客中心还应设计图书馆、会议室等,提供交流学习的条件。

(1)展现厅应以图片和现代化的声像展现为主,具有系统性,能提供多种查询和自导手段,尽可能少用珍爱野生生物标本,使用一些手工的模型代替,以表达爱护的理念。

(2)视听室应具备提供多种视听方式的功能,如多媒体的播放和系统,包括电影、DVD、幻灯和投影等(图7—13)。

(3)门厅应较为宽敞,尽量利用自然光,中心设有问讯处和休息区,周围有饮水设施(服务)、免费材料陈设处、亭等。

有些情形下,游客中心也可和其他服务设施合并,以减少占地和对环境的破坏。

第二节徒步旅行小路的规划设计

一、小路的类型与作用

1.美国国家公园的徒步旅行小路系统

美国和加拿大的国家公园通常修建有专门长的小路系统。

国家公园的小路系统由要紧小路、次要小路、荒野小路和步行小路四种成。

不管哪种小路,其要紧功能差不多上为满足不同旅行者在公园中游玩、靠近自然,学习自然与历史文化的需要。

(1)要紧小路

国家公园内的要紧步行道(图7—17)。

路基良好,沿途设有指示标志,可通往要紧的、吸引力大的景点。

小路最小宽度在35cm,坡度10%左右;

超过15%以上坡度的路面长度不连续超过50cm。

(2)次要小路

比要紧小路路况稍差的小路。

通常连接专门的景点,有指示标志,路面通过改善,坡度在15%以内,坡度超过18%的路面长度不连续超过50米。

(3)荒野小路

周围环境保持原始状态的小路。

设有指示标志,供有体会的登山者使用,专门去往荒野地区野营,或跨过整个区域进行徒步旅行;

或供治理人员巡山和进行荒野治理所需要的小路。

宽度最少30cm,坡度小于15%,超过20%坡度的路面长度不得连续超过50m。

小路通过较简单的修建,危险处通常用当地的石料和木材加固。

(4)步行小路

指连接已开发地区的小路,或短程风景观赏小路,自导式解说小路等。

包括有人行道、木板道、碎石道、灰泥路、沥青路等。

2.台湾省玉山公园的步道系统

玉山是台湾山脉的主峰,是台湾省最早设立和最闻名的公园之一,公园面积约105490公顷,按生态、社会和经济上最有效使用的顺序和原则,划分为生态爱护区、专门景观区、史迹爱护区、游憩区和一样管制区。

从玉山公园的地势,地势特色,现有林道,步径及古道等分布状况,大致能够分成

2.台湾省玉山公园的步道系统

玉山是台湾山脉的主峰,是台湾省最早设立和最闻名的公园之一,公园面积约105490公顷,按生态、社会和经济上最有效使用的顺序和原则,划分为生态爱护区、专门景观区、史迹爱护区、游憩区和一样管制区。

从玉山公园的地势,地势特色,现有林道,步径及古道等分布状况,大致能够分成以下4种类型:

登山步道、解说步道、景观步道、一样步道。

(1)登山步道:

是山岳型国家公园的要紧交通及游憩设施(图7_20)。

被细分为要紧登山步道、次要登山步道和原野步道,其分类和修建标准与美国国家公园小路系统类似。

(2)解说步道:

自导式步道(图7_21)的一种,要紧设置于游憩区内,是为游客设计的教育性步道(图7-22)。

解说式步道的起点最好设在游客中心旁,野餐地,露营地,或其他公共场所邻近。

为幸免游客疲乏,保持游客的兴致,步道长度以不超过1.6千米为宜,o.8千米最适当;

坡度不宜超过10%,若考虑残障者使用,则坡度小于6%。

路线最好形成一个环道系统,沿途设立解说牌、解说站,对游客提供解说服务。

步道宽度,一样设2-2.5米.可视游客量增至3-3.5米。

步道铺面材料可分软、硬两种。

软铺面如木头、土壤和草皮,硬铺面如沥青混凝土、级配料、石片、混凝土板等。

应尽可能选择自然材料,少用水泥和沥青。

(3)景观步道:

设置标准与解说步道大致相同,只是解说步道是以教育性为目的,而景观步道则是以观赏优美景观为要紧目的。

景观步道应通过良好的自然风景或者是历史遗迹区,如沼泽池、河流、瀑布、裸岩、化石、稀有植物或动物区、壮观的风景区、森林、史迹地、史前遗迹等等。

步道的人口,能够选择公路旁边适当地点或者是靠近露营场等地。

入口必须设置标牌,包括步道名称,长度,时程及简图。

沿途要紧有观景站、休憩处或眺望台。

景观步道不宜太长,以免游客疲劳。

一样长度不大于1.6公里,最重要的是要有吸引游客的主景,坡度<

10%,若考虑残障者的使用,则坡度<

6%。

路线最好形成一个环道系统。

(4)一样步道:

指游憩区内的人行步道,车道旁的人行道或者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的联络步道等。

宽度至少60em,坡度10%以下,超过15%的连续爬坡,应不超过30m。

铺面材料可采纳碎石、石板、混凝土板、木板、沥青等材料铺设。

这一类步道的使用者为一样游客,而且位于游憩区内,因此建筑和爱护的要求较高。

3.玉山登山步道的设计原则

(1)选择景观良好和有教育意义的景点,串联成小路网络。

(2)宽度以1.5—2.5m为宜,平坦地区可用机械施工,但陡坡处宜人工开挖,幸免造成景观和表土破坏。

(3)土石表面或柏油铺面均可,需要注意路面排水,以免积水造成步道破坏。

(4)小路坡度应有变化,但长坡坡度不超过12%,短坡坡度不超过20%,若坡度超过20%时,则应以石板或混凝土阶梯铺之。

(5)在适当地点设置解说牌、眺望台和休息处。

(6)观赏小路(平地或坡度较小地区)应考虑设计环线,幸免原路去又原路返回。

(7)小路的长度一样以不超过1.5km为标准,应视地势陡缓等因素而定;

若以时刻计,一次自导式观赏小路以不超过45分钟为宜。

二、小路的设计目标和原则

1.小路系统设计的目标

(1)对土壤的冲击和破坏最小

(2)选择景观良好的视觉走廊

(3)充分利用地势及植物的变化

(4)需要最少的爱护治理

小路设计者应对小路系统的配置目标有充分的想象力,能在定线时就对以后胸有成竹。

一条好的小路,应具备选线正确,设计良好,反映出当地的特性等三个条件。

诸如地势、地势、植物群落、地表土壤、气候条件(风向,风力,雨势,雪季)、自然排水流向和文化性的资源等,差不多上阻碍小路设计,定线和建筑水准的因素。

2.小路设计的一样性原则

(1)假如已有的小路路线及排水量良好的话,应考虑与新的小路整合与连接;

(2)地势、地势及高差变化不宜过大;

(3)力求最大的生态景观变化和最少的爱护治理经费;

(4)不管季节、地势或气候条件如何,都能承诺游客使用及治理人员爱护;

(5)小路的起点应容易抵达;

(6)必要时,可将小路置于脊线上,以获得良好的视野,但不宜连续不断,路线过长;

(7)小路应迂回婉转,以使游客观赏到不同景观及历史的、文化的或自然的资源特色;

(8)要紧的小路网络,应该幸免引导游客至倒塌地或过度使用的地区。

3.小路设计的专门原则

(1)野生生物:

小路应躲开野生生物的巢居地和大型动物集中处,但能够在适当距离外建观看点以供观看;

应幸免对植物或动物的以后生存领域产生严峻冲击。

(2)土壤和排水:

小路应建设在稳固的土壤层上,应绕过大的岩床,幸免从中穿过;

预备土壤图以方便小路的定线作业;

当某些土壤不适合做小路铺面时,能够选择其他材料代替。

山坡上的小路,应尽量利用原有自然排水方式,减少另设排水设施增加投资和爱护费。

(3)观水与饮水:

必须设置能够眺望河流或湖泊的观景点,但不要临近水源地;

小路每1~4小时的行程必须提供可供猎取饮水的地点。

(4)安全:

幸免通过陡坡或崩岩区、雪崩区、陡峭或未经勘探的悬崖区;

避过腐蚀地、沼泽区和冰面区,尽量选择不必涉水过河的路线;

躲开强风走廊和落雪区,如必须通过落雪区时,上方应有自然遮盖物;

幸免穿越太多的断枝、断树区,如必须通过时要将靠近步道旁的断枝、断树清除。

通过溪河的小路搭设便桥时,应加固涉水处的河岸。

(5)小路选线:

理想的小路路线,应能提供游客最佳的视野;

路线应沿等高线爬升和曲折,幸免超过50。

的急转弯,或者是长而笔直的路线;

回转弯应用树木或灌丛爱护及掩盖其过度暴露的斜坡;

小路通过山腰时,尽量以自然物遮挡,以免远观有明显直线而破坏景观。

(6)服务设施:

可能情形下应设有捷径线路,让游客依体能而选择路线;

小路的服务设施应设在靠近停车场、露营地或小路入口处;

从要紧小路分出次要小路至露营地,幸免要紧小路穿过露营地;

在适当地点设置避难小屋和厕所。

三、小路的设计程序和方法

1.踏勘

小路设计除备有地势图外,还必须现场踏勘。

需记录下沿途地势特点、植物群落、景观、障碍物等,为定线提供依据。

通常踏勘与定线两个程序要往复数次,以求达到选择最理想的线路。

2.定线

小路定线要考虑方便到达各景点,以及沿途能够观赏到良好的景观。

同时要考虑坡度、障碍物和其他各种环境的限制。

定线时尽可能幸免通过土质不良、易塌方区,或对自然资源产生较大的破坏。

这些关于今后使用小路的游客安全、小路爱护和生态爱护十分重要。

3.环境整治

环境的整治的要求常常要视小路的等级而定。

阻碍通行的灌丛和树木应该清除,大树木尽可能躲开,暴露的树根需用土壤覆盖。

树根和残枝有阻碍坡面的应予清除。

4.小路建筑

包括构建路基、坡面爱护、排水设施和涉水便桥等方面。

(1)构建路基是小路施工的最重要部分,关于现有地表面,若非十分必要的话,不应过分整理。

在水平地面的路基原则上应垫高而不是挖。

坡度10%以内可不做处理,坡度大于20%时,应用条石等材料作成阶梯;

通过低洼和积水区需加设路边排水、栈道、枕木路等设施(图7.28—7—33)。

在坡度较大和土质松软的路段需加设挡土墙来稳固边坡,通常选择岩石材料,在转弯处使用较多;

还可通过回转弯(图7_26),之字形降低坡度(图7.27)。

(2)坡面爱护边坡爱护是坡面爱护的关键。

一样来说,以水的腐蚀为最要紧问题。

这是由人为改变地势地貌而引起的。

冲蚀作用是在有利于土壤分离及搬运作用下发生的。

操纵冲蚀作用的原则是:

减轻雨水对土壤的冲击力,减少径流量及径流速度,增强土壤抗蚀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可通过坡面自然或人工种植抗逆性强的草本植物、分散径流、沟面整理、设排水沟等方法实现。

(3)排水设施适当的排水设施是设计小路的最重要工作之一。

地面水常会沿小路而流,当土壤不适、坡度增加流速时便会造成腐蚀。

在设计小路修建方案时就要事先防范。

可采取在排水口放置卵石消退水流。

地表水可采纳拦水栅(图7.34)、明沟(图7—35)、阴沟(图7.36a、7.36b、7—37a、7-37b)或斜坡排水(图7—38)的方式使其离开路面,其关键在于设法减少水流在路面的停留时刻。

(4)涉水便桥或栈道当小路必须横过溪流和通过沼泽地时,需搭设便桥或栈道供人员通过。

安全因素是便桥设计的要紧考虑因素。

桥下过水空间必须考虑洪水期的溪流量能够安全通过,或洪水在安全距离外被拦阻,以免损坏便桥。

一样较小的桥以木制为主,配备栏杆以确保游客安全(图7-39,图7-19);

当使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时,可装饰成仿木结构(图7_40)。

栈道经常在沼泽地区(图740),高山草甸,其他需要爱护的生物、地质或历史遗迹区使用,以及像地热变化复杂、地面表层下情形不明、人体直截了当接触具有危险性的区域使用(如在图741,图742的间歇泉区使用既有爱护地质景观的功能,也是为了防止游人烫伤。

黄石公园每年都会发生多起这类事故

5.树立指示牌和解说牌

指示牌和解说牌(亦称标示牌)均属于生态旅行解说系统的组成部分。

它是在野外旅行过程中的可视解说系统和提示标志,关于指导和规范游客的旅行活动十分重要。

通常假如牌上的内容与指示方向、说明规则或警示行为等有关称为“指示牌”。

假如内容与说明公园或森林中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有关称为“标示牌”或“解说牌”(图744,图745)。

小路沿线的指示牌和解说牌的要紧功能是:

说明小路的方向、方位;

提示游客注意安全和爱护生态环境;

传播科学知识和教育大众;

限制与禁止不良和不法行为。

不管哪类在设计时都应注意方法,使其做到简明扼要、直观清晰、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趣味性、牢固耐用、与环境和谐、突出地点特色,起到关心游客更好地明白得和观赏当地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和顺利完成旅行过程的作用,也使游人对公园留下更深的印象。

标牌系统是展现公园个性和特点,宣传地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好机会,设计者能否独具匠心十分重要。

依照结构和位置,指示牌常分为以下3类:

(1)低平指示牌:

可刻在木柱的斜断面上或横躺的树干上(去皮和定期爱护,类似图7_5);

(2)单柱十字交叉式(图746)、支架式(图747)和悬挂式(图7.48):

以指示1~2方向最为常见,也可用于指示多个方向;

图7_46单柱十字交叉式指示牌(都市公园)图7.47

(3)双柱支架式(图7-49)和悬挂式:

双柱给人更多的结实稳重的感受,适用于多个方向。

小径人El处和分支处的标牌应清晰标明步道名称、方向、长度、简图等。

标示牌由于要介绍某一主题的内容,相应的篇幅要大于指示牌,说明内容较多时可采纳解说棚(见小路起点设计);

通常应以简明精练、图文并茂为好,为节约材料和易于观看,可采纳印刷后覆膜的防水光面以减少面积和增加清晰度,可采纳单柱式或双柱式,板面倾斜一定角度以便于游人阅读。

6.爱护和治理

小路的爱护是在进行小路设计时就要考虑的问题,通常设计小路时应尽可能顺其自然,如此能大大降低爱护时的成本和工作量。

爱护工作的目的是为使用者提供安全性、方便性和可及性,爱护小路的完好。

爱护工作的程序包括:

(1)预备好小路检查的表格

(2)定期检查和记录小路的使用和设施状况

(3)依照检查记录和完善打算,及时开展爱护工作。

(4)爱护工作包括清除过高的杂草、断枝或阻碍通行的风倒木,改善小路宽度、排水设施、标牌等。

打算性的爱护工作要做资金和人员材料等的预算和安排。

四、小路起点的设计

小路起点关于游客了解和正确使用小路,确保安全和爱护生态环境十分、重要。

(1)小路起点处应建在较为宽敞的地带,假如不是宽敞的平地,可依地势巧妙设计。

如山谷人口处,可依山而建,尽可能离河谷一段距离。

(2)起点处的设施包括停车场、免冲厕所、解说棚、进入登记箱等。

(3)停车场布局:

依照客流量和环境容量限制进行设计。

在车辆和人员较少的小路起点可设计成一排或两排,中间为通行的道路在车、人流以及面积较大的小路起点可设计成椭圆型或矩形多层结构

(4)解说棚:

包括棚顶防雨,主板布置小路图和有关守则与注意事项,注意解说棚一样位于紧邻小路人口的左手,更符合视觉适应。

五、小路其他设施的设计

1.休息处

2.眺望台

选择优美景观,或是野生动物、鸟类出没之处,以提供游客眺望、观赏的地点。

通常与休息处合并设置。

设计时一样选择居高临下,视野开阔良好之处,配合设置休息座椅,解说牌及垃圾桶等。

3.野餐区

选择小路途中适当地点,地势较空旷平坦,周围林木隐藏、景观良好。

需设置野餐桌椅、垃圾筒,最好有供水设施。

稍大的野餐区,除野餐外,应能提供团体开展活动。

4.露营区

与州立公园等辟出的专门露营区不同,徒步旅行小路专门是荒野小路的露营区条件相对比较简单,面积有时专门小,有时只是临时作为露营使用,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地区专门如此。

那个地点甚至连垃圾筒和厕所都没有,需要生态旅行者自觉遵守各项规则,如将难降解废弃物携带出荒野区,将可降解的埋在远离水源的地区,粪便也要进行类似的妥善处理。

位于荒野中的露营区邻近常会有野兽出没,需要将食物悬挂在两树之间3~5米高的钢丝上(图7—74),或用行李绳悬挂在较高的树枝上,以免熊等动物偷去。

5.史迹展现区(点)

设置在具有古迹的场所。

一样需整理周围环境,储存原有物品,尽量坚持原貌,并采取一定的爱护措施;

设立详尽的解说牌、警示牌;

修整出相连的小路或栈道,增加游客的可进人性(图7_78~7_81)。

6.避难小屋

专为登山者而设的紧急避难木屋。

由于深山内的天候变化无常,又怕登山者因迷途而必须在野外荒郊过夜。

因此避难小屋并非正常的住宿设施,而是基于安全抢救而设的住宿设施。

通常设在登山者易于迷路和天气或地势条件恶劣的地区(图7-77)。

第三节生态宾馆

生态旅社反映了当地的自然和文化环境,是整个旅行系统的一部分,能为旅行者在偏远地区提供专门的旅行体验。

综合运用生态系统整体性原则、地域性原则和资源有限性原则,以资源有限性原则为基础,即在生态环境承担能力的基础上,对生态宾馆的选址、选材、生态宾馆的废物处理以及生态宾馆的节能措施进行科学规划,把对自然界的耗费减到最低,专门是不可更新资源的节约,包括对能量和水资源的节约。

尽可能降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中的人为或外界干扰,坚持原有生态系统的平稳。

在外观上,纯朴简约的建筑风格,使其更好地融入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把建筑物对环境的阻碍减到最低,同时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在一定的条件下,也成为一种辅助景观。

(1)生态宾馆的设计原则生态宾馆的全然意图是想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破坏,笔者以为,成功的生态宾馆的设计原则应该是:

仿照自然状态,遵循生态规律。

生态宾馆是整个自然爱护区系统中的一部分,它的建设不应该破坏其他物种的生存环境,而应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存,为了达到这种和谐共处的状态,运用地域性原则,采取一些自助的服务功能,凡是关于生态环境有益的技术就能够被大量地使用,如太阳能技术、雨水的收集和使用、废弃物最小化和循环利用技术、自然风代替空调、食品自给(利用当地果园、生态农场、水产品养殖场等)、采纳当地可利用的建筑材料、本土或当地技术、把建筑的形状与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等(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处等,2000)。

(2)生态宾馆的选址生态宾馆的建设,应该优先爱护古老的传统建筑,若有可能,可通过复原或改建加以利用。

若一定要建设,必须要符合生态景区内旅行功能的总体布局规划,不能将其建在核心敏锐区域内。

选址时要考虑到以下几方面:

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

保证形式与功能之间的统一;

规模、高度、密度和容量要适当;

设计时要考虑到当地可利用资源的限制;

建筑宾馆时,要幸免砍伐树木,破坏植被,把对自然特点的阻碍降至最低点;

生长有植物的地表土层可能遭到破坏后不可复原,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植被,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在建设前,应尽量把那些阻碍修建的植被和土层分门别类地移走,等完工后,原样复原。

总之,生态宾馆的选址应该不破坏野生动物的活动和森林的生长,是三大生态原则的表达。

(3)生态宾馆的选材选择和使用生态材料是生态宾馆的差不多要求,同时也是生态旅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展趋势。

建筑材料的使用不当、建筑材料的性能或功能限制、设计建筑物时缺乏对生态环境的考虑,这些均可能对游客的居住环境产生不良阻碍,从而对旅行地产生厌恶的情绪。

例如,由于设计建筑物时没能依据生态系统整体性原则,没有充分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性,还可能产生阻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