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模板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21366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模板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模板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模板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模板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模板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模板Word格式.docx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模板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模板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模板Word格式.docx

  重点指导:

啊,这样大的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出示.课件)

  相机提问:

“我”钓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鱼?

我得意什么?

父亲得意什么?

  (板书:

  指导朗读:

你想重点突出哪些词?

  (4)“钓鱼”这部分有关于月夜的描写,写得很美,能找出来美美地读一读吗?

你想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体会到什么?

(美、静)

  (5)小结:

谁来归纳一下这一段写的什么内容?

请在书上做笔记。

  2、研读“放鱼”部分:

(15分钟)

是呀,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多令人高兴呀!

如果是你,你舍得放走这条鱼吗?

  

(2)你的这种心情,文章中的“我”也有,而且心情很复杂!

读课文“放鱼”部分4--9自然段,你能体会到“我”复杂的心情吗?

划出相关词句,好好读一读。

依依不舍)

  (3)这一部分对话较多,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式来学?

(分角色读或表演等)

  (4)引导提问:

在“我”钓到鱼时,父亲是得意的,而此时……你想到什么问题没有?

不容争辩)

  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2分钟)

  师:

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

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

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

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五、课外作业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个;

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个。

  2、朗读课文。

  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4、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提出疑难问题。

  板书设计

                    29、钓鱼的启示

                    我      父亲

                钓鱼  得意     得意

                放鱼  依依不舍   不容争辩

                启示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案示例一

5古井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2.在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段意的基础上,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课文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围绕重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2.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并划分结构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并解题:

古,年代久远;

古井,人们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

(城市的许多孩子没有见过井,老师可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井。

)古井,古时留下的一口井。

  2.导入:

作者为什么会对故乡的古井一直难以忘怀?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读后评议。

  2.评议后老师利用生字卡进行正音练习。

  3.说说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读不懂,或者你认为应该重点理解的。

(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记号或做出批注。

留待讲读课文时讨论。

  三、自由读课文。

  1.引导思考并讨论:

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哪几个自然段内容联系紧密,可以划分为一段?

段意怎样概括?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

古井的位置。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

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

  第三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讲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

讲古井对“我”的启发。

(不仅提供了泉水,还陶冶了人们的品格,教会人们怎样做人。

  2.读课文,想一想,共同归纳:

课文讲了和古井有关的什么事?

哪一件是文章的重点?

  明确:

课文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点讲乡亲们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正确、流利)思考:

这一段有几句话?

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哪一句话含义不好懂?

把它划出来。

  2.幻灯出示含义深刻的句子:

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导学:

  

(1)划出关键词语“母亲”、“乳汁”、“哺育”,理解其本义和引伸义。

  

(2)让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为什么把古井比作:

“温情的母亲?

  (3)体会这句话在全文的重要作用(总领全文,提示文旨。

  (4)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出赞美的语气。

  4.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过渡

  作者把古井比作母亲,这位伟大的母亲又是怎样哺育平原上的儿女的?

课文是通过哪些个体事例来说明的呢?

(1)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村里人长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从不要报酬。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

这一段写什么?

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络绎不绝”是什么意思?

你从哪看出挑水的人是络绎不绝的?

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从取水时间;

看到的;

听到的声音;

“路面是湿漉漉的”四个方面写出了取水的人多。

  3.为什么说“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

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古井周围的路面是怎样的?

为什么用春雨来比喻?

  5.教师小结:

这一段写出了古井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也表达出了作者对古井的赞美之情。

以水养人)

  6.用喜悦、赞美之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读后思考、讨论:

  1.乡亲们为什么帮助老人?

年过六旬:

男的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

女的又矮又瘦;

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教学。

  2.他们是怎样帮助老人的?

“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这个”、“那个”,是说帮助老人挑水的不是一个人,有很多人。

“一担”、“一桶”说明挑水的人有的力气大,有的力气小。

“总是满满的”说明乡亲们一直坚持帮助老人。

“多次表示”,“谁也不肯接受”说明乡亲们自觉无偿地帮助老人。

  这两个问题可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小结时,教师对个别遗漏问题加以点拨即可。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思考后讨论:

  

(1)“总让大家白出力气”中的“总”,“白”的意思是什么?

“歉意”,怎样理解?

  

(2)对老人的歉意,乡亲们是怎样回答的?

这句话怎么理解?

  幻灯出示:

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

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先用一个反问句加重语气,突出了古井功劳大。

用“可”表示转折,进一步赞美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说明乡亲们主动地帮助老人,是因为受到了古井的启示?

使乡亲们懂得应该怎样帮助别人。

  板书:

以德育人。

  六、说说第三、四、五自然段讲了一个什么内容

  七、分角色读这三个自然段,要求读出对话语气

  八、学习第六自然段

  1.幻灯出示这一段话:

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了生命的泉水,还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2.句子用了哪个关联词语?

(不但……还……)这个句子的前半句.总结了课文哪方面的内容?

后半句又.总结了哪个方面的内容?

重点强调了哪个内容?

  3.“陶冶”是什么意思?

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

板书:

启迪怎样做人。

  4.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5.以饱满的感情朗读第六自然段。

  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把每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说一说。

  2.指导学生抓住段意的主要意思,舍去次要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连贯。

  (在故乡的村东头有一口古井,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这口古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泉水,还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3.教师.总结:

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十、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作者为什么要写古井?

怎样通过写古井来表达文章中心的?

  归纳:

本文.写作方法

  

(1)借物喻人,寓理于物;

  

(2)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述。

  十一、巩固本课所学字、词,并进行造句练习

  1.小组同学互相听写生字、词,并互相评改。

  2.教师将练习中出现的较普遍错误进行集中提示。

  3.指导造句:

  

(1)“哺育”是什么意思?

什么情况下用“哺育”?

“络绎不绝”是什么意思?

课文是怎样使用“络绎不绝”的?

  

(2)学生相互交流,评选最好句子。

  作业:

  1.背诵课文。

.教案点评:

  这篇课文赞扬了那些默默地无私地为人们做着贡献的人,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这篇教学设计示例共设计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以生字学习和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为主,在扫清文字障碍之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的分段能力,为第二课时更深入地阅读课文打好基础。

接着在第二课时里教师层层设疑,按照学生划分出来的段落,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全方位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适时适当抓住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教案示例二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哺育、络绎不绝、水桶、吱悠、水缸、报酬、歉意、不仅、陶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问题讨论,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

1、趵突泉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正确读写“趵突泉、纯洁、疲乏、水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4、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趵突泉景色的特点是教学的重点;

体会作者的感受,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新课。

1、示图画,你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你是哪儿知道的?

2、老师介绍趵突泉。

二、对照图画,初读课文。

1、读课文,了解大意。

2、自学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4、请学生放声读读课文,再对照看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不懂的句子,记下不明白的问题。

5、请同学读课文,然后讨论分段。

一写:

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二写:

依次描写了泉水的清浅、鲜洁、]和大泉小泉的优美动人的姿态。

四、巩固练习。

1、认真朗读课文。

2、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二、小声朗读课文,思考。

1、作者重点向我们介绍了趵突泉的那些美景?

各抓住什么特点来介绍的。

2、小组讨论。

3、学生发言。

4、师生共同回答。

二、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思考:

看到大喷泉,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

(3)用铅笔画出文中描.写作者的感受的句子。

(4)讨论重点句子:

“一年四季……翻滚” 

“你立定呆呆……正眼去看” 

“不由……神秘的境界” 

“泉上起了……飘荡着”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学:

(标出这段共有几句话,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读

(3)“有的大鱼吐水……雪白”体会小泉的特点是怎样的?

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4)这么美的趵突泉在济南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

请大家读一读第一、二自然段,并讨论。

三、巩固练习。

2长城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二、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出示第一幅图,

(1)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

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3)小组讨论,并说说。

2、出示第二幅图

(1)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2)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小组学习,思考。

(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2)指导朗读。

一、复习。

二、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

2、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一个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图,想想这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变化?

4、学生发言。

5、齐读第三段的课文,思考。

(1)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

(2)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6、全班齐读。

7、讨论: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学习体会。

1、感情去朗读课文。

2、谈谈你的体会。

1、指导朗读。

2、讲讲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

3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古诗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景,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和想像结合起来,入情入境,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回忆所学过的古诗,并背诵。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

1、解题。

介绍《春江晓景》这幅画。

2、同学根据注释并结合查字典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1)学习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学生齐读。

(4)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

(5)学生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

3、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来描写春景。

哪些是画面上没有的景物。

4、.总结。

三、巩固练习。

1、读全诗练习背诵。

2、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一、复习第一首古诗。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

1、解题:

江南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江南春是指长江以南的春天的景象。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

2、齐读古诗。

3、学习生字词。

4、理解词语的意思。

5、请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试着想想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6、根据诗句,说说看到的景物。

三、体会诗句描写的意境。

(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江南春天的?

写出了什么特点?

(2)作者写南朝的寺庙多是为了什么?

(3)指导朗读。

四、巩固练习。

(1)同桌同学互相检查朗读和背诵。

(2)小组内每人说一句诗的意思。

4、西湖的绿

1、阅读课文,边读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2、想想作者抓住那些景物的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3、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

4、朗读课文。

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体会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出示西湖美景图。

2、让学生介绍自己所认识的西湖。

二、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查字典,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三、学习课文。

1、学生分段朗读完课文后讨论:

(1)作者为什么没说过西湖的一句好话?

西湖不美吗?

谈谈你的看法。

(2)东坡的诗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应如何理解?

(3)作者这次来西湖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

(4)作者去访灵隐具体写了几方面的绿?

用笔把它画下来。

(5)想像一下西湖的美景,并说一说。

五、给课文分段。

六、巩固练习。

1、边读边想像西湖的绿的美景。

2、体会作者表达的对西湖的赞美,对西湖的绿的喜爱之情。

麻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摇撼、无可奈何、绒毛、身躯、拯救、幼儿、浑身、搏斗、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语句,继续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感情的方法。

4.从对老麻雀的描写中,体会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老麻雀的神态、动作,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为母爱的力量。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初知形象

上课开始,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极其投入地描绘:

风呼呼地刮着,林荫道旁梧树沙沙作响,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被大风吹落到了地上。

此时,一只凶猛的猎狗龇牙咧嘴地慢慢地走近小麻雀。

这是一只多么可怕的庞然大物啊!

小麻雀它迷茫,它无助,它呆立在那里,危险正在一步一步向它逼近。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请听老师范读,边听边在脑海中想像画面。

师:

听完录音,你想说什么?

(让学生自由发言)

二、品读字句,体味形象

(教学时,着力抓两点,一是抓重点句子,品重点字词;

二是抓感情朗读,读中悟情。

1.体味猎狗形象

放手让学生品读第四、五节后问:

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讨论。

(理解“庞大”是什么意思,并从“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这句话悟出猎狗凶猛可怕的形象。

2.体味老麻雀形象

让学生边读边讨论:

(1)看到这只凶猛的猎狗想吃小麻雀,老麻雀是怎么做的?

(2)为什么用“像一块石头似地落”,而不用“飞”呢?

比较句教案《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长征》是毛主席饱含胜利的喜悦和革命热情所创作的一首七律。

作者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概括出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革命主义气概.短短四句诗成为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认读三个生字,理解重点词的意思,了解诗歌的大意。

能力目标:

继续培养抓住诗眼去品悟诗歌语言的精妙,从而体会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

体会红军长征战胜种种艰难险阻,感受毛泽东和红军将士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

2、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年是2009年,75前的10月,中国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壮举。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一年的时间里红这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经受无数次考验,当胜利即将到来的时候,毛泽东写下了《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七律长征》这首诗。

二、范读诗句。

三、看图。

配诗、解意。

给画配诗(颔联和颈联),说一说每句诗的含义。

播放“飞夺泸定桥”电影片段,感受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品读课文,悟诗情

学习诗歌更重要的是要品读诗歌,感悟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怎么样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呢?

抓住重点词语去体会和感悟。

同学们现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一读课文,抓住诗句的重点词语,认真品味,相信你一定有新的感悟。

(分小组自由读,感悟诗句所用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

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播放《长征》诗歌朗诵。

六、拓展延伸:

探究;

长征精神是什么精神?

新时代还需要长征精神吗?

总结:

和平年代的长征精神脉脉相传,具有长征精神的人,就在你、我、我们身边。

图片展示:

运动健儿。

解放军战士科学考察队员

七、教师小结: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五岭

千山乌蒙

不怕岷山只等闲

万水金沙江

大渡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