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你好大自然教案分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719011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你好大自然教案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你好大自然教案分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你好大自然教案分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你好大自然教案分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你好大自然教案分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你好大自然教案分析Word格式.docx

《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你好大自然教案分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你好大自然教案分析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你好大自然教案分析Word格式.docx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13

一、组织教学

二、聆听《溪边景色》

1.谈话导入:

同学们,音乐源于生活、源于自然,从古到今,从东方到西方,很多音乐家被大自然的美激起创作灵感,很多作曲家更是把丰富多彩的自然美景用动人的旋律来描绘。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作品是描绘大自然景色的呢?

2.播放老师课前剪辑好的《晨景》、《四季――春》等音乐主题,师生共同回顾听过的描绘大自然景色的作品,然后进入《溪边景色》的聆听。

3.初听乐曲,设问:

当你听到这首乐曲时,你好像看到了大自然的什么景色?

在学生的回答中老师出示曲名。

4.复听乐曲,设问:

乐曲的名字叫《溪边景色》,你能感受到乐曲中描绘的潺潺流水声吗?

当你听到流水声时用肢体动作来模仿一下。

5.聆听片段:

流水声,设问: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听,音乐中的流水声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反复聆听,静听,让学生说说对这段音乐的感受,引导学生听出它是用弦乐器在中低音区不断地发出快速交替的音来表现的)

6.再次完整聆听乐曲,想象颤音出现时音乐所表现的大自然景色。

或者老师先唱出颤音的效果,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请学生边听边用颤动手腕的动作,来表示听到的颤音,用动作带到联想,表现音乐中描绘的泛泛水光。

7.简介作者贝多芬。

三、课堂小结

四、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14

课时目标:

1.在参与合唱的表演中,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成歌颂;

2.能够通过读谱的方式学唱歌曲,并能正确地参与合唱表演。

能主动对歌曲的处理提出自己的见解,准确把握自己的声部。

3.在参与歌曲的演唱中,感受意大利民歌的风格。

教材分析:

《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曲调欢快的意大利民歌。

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孩子们出发去郊游、旅行时的欢乐心情,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曲调中的同音反复和带切分音的节奏型的运用使得音乐欢快跳跃,极富有动感,加上第二声部配以固定节奏音型及“啦”的伴唱,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一队郊游、旅行的儿童们在充满春意盎然的田野中边走边唱、欢声笑语的欢乐神情。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能准确地进行合唱,并能在参与合唱中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教学卡片、旋律卡片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以歌声问好。

2.老师向学生作自我介绍:

老师姓温,谁能用老师的“姓”组一个词?

3.生:

温度、温暖、温柔、温和、温馨

4.师:

非常好!

看来同学们的语文水平很高噢!

那谁能告诉老师,在这几个词语中,哪一个是形容季节的呢?

5.生:

温暖

6.师:

谁用这个词语来说一句关于季节的话。

7.生:

我喜欢温暖的春天!

设计意图:

一个良好的开端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我设计师生以歌声问好,首先给了学生明确的提示:

这是一节音乐课。

紧接着我以自己的姓氏让学生组词,以五年级学生的水平很轻易地就能说出很多词语,这个步骤会让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一下就拉近了,让学生觉得我不仅是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会让学生放松心情,为下面的教学打好感情基础;

同时以“温暖”这个词语引出春天,为本节课的歌曲教学做了一个巧妙的导入。

二、游戏铺垫

1.师:

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现在我们正处在温暖的春天,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老师也喜欢种花,不过我种的花浇下的不是水而是音乐,所以我种的花开出来的都是音符花。

(老师出示四朵音符花:

红、黄、紫、橙,每一朵上面分别写有一个音符:

5 1 3 5

2.单音和声训练:

学生先分别用唱名唱出四个音符,然后将学生分成四个组,一朵花代表一个组,先进行两个声部,然后三个,最后完成四个声部的和声演唱,老师以手势指挥学生的演唱。

3.在唱名唱得比较稳定的基础上作“U”音的发声训练。

4.音乐游戏:

旋律的传递(以歌曲副歌部分的两个声部旋律作为传递的旋律)

继续分组比赛,从老师开始进行旋律的传递,凡是出现传递失误的则画一张哭脸。

开始只进行一条旋律的传递,学生能完成后则开始进行两条旋律的传递,即进行两个声部的旋律训练。

这两个音乐活动都是在为下面歌曲的合唱教学作准备,第一个练习是选取了歌曲《田野在召唤》中两个声部的主音让学生感受其和声效果,但老师并未向学生作知识的讲解,只是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去感受这四个主音构成的和声效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热情,同时减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第二个游戏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声音的传递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老师选取的是歌曲第二乐段的两个声部的旋律,这两句旋律是歌曲的难点部分,旨在通过这个游戏活动能突破这个教学难点,为歌曲的合唱训练作好铺垫。

三、导入新课

1.以春游为话题,和学生简单交流,引导学生重点谈谈郊游的心情是怎样的?

2.师:

同学们在春天都喜欢去郊游,那你们知道意大利的小朋友他们在春天会做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意大利歌曲“田野在召唤”,仔细地听听,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你感受到歌曲怎样的情绪?

3.初听后师生作简短的讨论。

4.再听范唱:

配合挥拍动作感受歌曲的节拍、节奏特点。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要让学生学好一首歌曲,首先要培养他对这首歌曲的兴趣,而“听”是最直接的方法,“倾听倾听再倾听”,认真的聆听既能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完整印象,优美的旋律又能培养起学生对歌曲的学习欲望。

四、学习新课

1.按照刚才的分组,一朵花代表一个自学小组,每组选定一个学习小组长。

2.音乐游戏竞赛:

抢卡片

将歌曲第一声部的旋律分成四个乐句,分别写在四张旋律卡片上,将卡片零乱地贴在黑板上,老师分别弹奏每一乐句由组长抢听,谁最正确地抢到卡片,并能带领全组正确地唱出该乐句,则在该组的花后画一张笑脸。

3.老师完整弹奏一遍旋律,每组组长按老师的弹奏将卡片有序地重新贴在黑板上。

(此时各组的同学都可以给自己的组长提示,让他们能正确完成)

4.各小组分别演唱自己的旋律进行旋律接龙,再完整齐唱第一声部旋律。

5.分析旋律的走向:

哪些乐句是“平行”,哪些乐句是“上行”,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6.师在第一声部旋律下面对应贴出第二声部旋律,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进行旋律合唱训练。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

“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为了在这一节课里较好地完成这一要求,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了以上步骤,从一句一句地唱到完整地演唱,从一个声部的演唱再到合唱,以层层递进的方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以小组竞赛的方法开展学习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五、演唱歌曲

1.再次聆听歌曲范唱,设问:

歌曲是用什么样的力度在演唱?

低声部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感?

(低声部就像是小朋友们轻快的脚步,在美丽的田野快乐地穿行)

2.分声部填唱歌词。

老师注意及时调整学生演唱的声音、节奏及情绪。

3.师生合作进行合唱的训练:

老师首先和高声部的同学合作演唱,老师担任低声部,让低声部的同学注意倾听老师和高声部的合作。

4.倾听了老师的的演唱后低声部加入开始进行两个声部的合唱训练。

注意控制学生的声音,尽量用轻柔的声音演唱。

在演唱中老师以手势提示学生注意音高。

5.有感情地放声歌唱

师:

请低声部的同学踏着轻快的步伐,和高声部的同学一起走进美丽的田野吧!

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普及合唱艺术,从而让学生在合唱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能力等,加强班级合唱教学势在必行。

很多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对聆听的合唱歌曲还可以完成,

但对于演唱部分的合唱歌曲通常采用的都是只唱主声部的方法教学,从而避开了合唱的训练,降低教学难度,不能让学生在亲身地参与中去真正体会合唱的艺术魅力。

其实只要老师的方法得当,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就是从低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合唱意识,同时老师多和学生合作,参与到学生的合唱中,帮助学生克服合唱中的困难,合唱教学的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六、表演歌曲:

创造与实践

1.设问:

歌曲中的“梯里通巴”是什么意思?

结合歌曲上下的歌词想一想。

(快快来吧)

2.设问:

你能为歌曲的第二声部重新填词吗?

让歌曲更加富有春天的温暖气息。

3.继续按刚才的分组进行填词创作歌曲。

4.分组展示各组的创作成果。

5.评价与表扬。

“新课标”对小学高段的创作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样的创作对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是轻而易举的,在学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的前提下让他们进行歌曲的再创作,会加深他们对歌曲的印象,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即兴创作能力,让学生觉得音乐创作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而乐于去参与其中,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同时让学生演唱自己的作品他们的情绪会更加热烈,在课堂的结束再一次掀起情感的高潮。

七、课堂小结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合作完成了这首欢快的意大利歌曲“田野在召唤”,在同学们美妙的歌声里我充分感受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更充分感受到同学们对音乐的热爱之情,让我们再次唱响“田野在召唤”,在歌声里一起走进温暖的春天,走进美丽的大自然!

简单的语言,让课堂首尾相连,前后照应。

从“温暖”这个词语引入教学,再走进“温暖的春天”。

再一次点题,让学生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记忆深刻,也再次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三课时15

二、发声练习,复习歌曲《田野在召唤》

三、表演《铃儿响叮当》

1.直接引入歌曲,请学生演唱一遍歌曲。

2.聆听歌曲范唱,设问:

现在我们听到的歌曲演唱形式跟我们刚才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听出歌曲是一首合唱歌曲,关注低声部旋律。

3.学生非常熟悉歌曲,因此二声部的学习才是本歌曲的重点。

师生共同视唱二声部旋律并完成填词。

要注意聆听学生的音准,尤其是容易唱混的地方要反复提醒学生,可多用琴声引导学生唱准低声部的旋律。

4.学唱二声部合唱。

(1)学生自由选择声部的基础上老师做适当的调配,要尽量做到声部声音的均衡。

(2)分声部练唱一遍歌曲。

(3)进行两个声部的合唱练习。

要提醒学生用欢快的情绪、稍快的速度、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二声部的合谐。

(4)谈话引导学生B段的四个弱起,要唱得有推动感,想象自己犹如坐在雪橇上奔驰的感觉。

(5)感受并说出:

歌曲最后的三声部与二声部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6)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对最后的结束句作力度变化的处理。

5.视频观看《铃儿响叮当的变迁》,让学生视听结合地感受歌曲,丰富情感体验,同时,领略优秀合唱团的高水平演唱,进一步感受合唱的魅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四、编创与活动

请学生编创节奏,用打击乐器、弹舌、拍击身体各部位等方式,为歌曲色块中的旋律伴奏。

启发学生抓住马铃的节奏声,歌曲的基本节奏型进行编创,然后加上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丰富歌曲的表现力。

五、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