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重点中学高二第四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147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重点中学高二第四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重点中学高二第四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重点中学高二第四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重点中学高二第四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重点中学高二第四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重点中学高二第四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docx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重点中学高二第四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吉林省长春市重点中学高二第四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重点中学高二第四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docx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重点中学高二第四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

2017-2018学年吉林省长春市重点中学高二第四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分数:

100分时间:

90分钟)

一、选择题:

(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841年,美国议员亚当斯发表演说:

“一般的看法都以为鸦片战争不过是为了英国商人输入几箱鸦片,中国政府因其违法输入而予以查抄,但是我却认为这完全是错误的看法……战争的原因是磕头!

”亚当斯认为鸦片战争的本质原因是

A.中英双方关于外交礼仪之争B.鸦片走私激化中英矛盾的结果

C.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D.中英两国关于双边贸易的分歧

2.19世纪前期,《澳门新闻报》载:

鸦片入口,议定规银,每箱若干。

这些规银系与总督衙门以及水路文武官员,唯关口所得最多。

此项银两,皆预备存在英国或他国鸦片船上,以便分派。

或在船上来取,或在省城交收。

据此可知当时

A.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B.虎门销烟后鸦片走私禁绝

C.清政府对西方侵略的认识不足D.腐败统治潜伏着民族危机

3.鸦片战争前,包世臣指出:

小民计工授值皆以钱,而商贾转输百货则以银,其卖于市也,又科银价以定于钱数,是故银少则价高,银价高则物值昂;又民户完赋亦以银折,银价高则折钱多;(于是)小民重困。

依据材料可推知

A.鸦片走私影响到民众的生活B.银贵钱贱导致小农经济瓦解

C.白银开始成为主要流通货币D.商品经济发展获取优越条件

4.下表是晚清有籍可查的驻外公使、领事等外交官籍贯分布情况。

此表可用于说明晚清

省籍

广东

广西

四川

山东

江西

河北

福建

湖南

江苏

浙江

贵州

八旗

湖北

台湾

安徽

人数

50

1

1

2

3

1

11

8

28

23

4

16

2

1

16

A.满洲贵族势力逐步被削弱B.地方政治派系林立

C.沿海与内陆开放程度有差异D.中体西用思想盛行

5.下图为晚清在国外设立的驻外使馆分布,此分布反映晚清政府

A.对外交往有所侧重B.外交出现制度性变化

C.力图摆脱各类条约D.国际地位有明显下降

6.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立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等职务和机构,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

A.清朝的官僚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清朝建立起了办理外交事务的部门

C.启动了中国社会政治的现代化进程D.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7.长期以来,中国并没有西方护照的概……近代最早的护照,出现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1858年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内地护照,《天津条约》规定外国人赴内地“执照由领事馆发给,由地方官盖印。

经过地方,要交出执照,应可随时星验,无讹放行”从本质上看,这种“内地护照”的出现

A.反映了清政府加强对来华外国人的管理B.有利于列强侵略中国

C.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D.是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产物

8.近代美国传教士罗孝全说:

“上帝的旨意真是奇妙!

前次(中国)与外国开战的结果,是出人意外的使中国得以开放。

如今,倘这次革命能推翻偶像崇拜而开放,将使基督教的福音传遍中国,其结果岂非同样的奇妙!

”罗孝全评论的“这次革命”

A.借助了西方宗教来发动民众B.维护了西方列强的在华利益

C.提高了全体国民的民族意识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9.下表为晚清两个不同年份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

对此表信息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年代

数额(万两)

比重(%)

数额(万两)

比重(%)

数额(万两)

比重(%)

数额(万两)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A.列强在华投资办厂增多B.“实业救国”的思潮兴起

C.政府调整工商业政策D.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

10.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仅3年,外国轮船公司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工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这一现象说明,民用企业的兴办

A.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B.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C.增强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力量D.取代了外商企业在中国的垄断地位

11.鸦片战争以后,由通商口岸发展壮大的城市,呈现出快速繁荣的景象。

但这些繁荣的城市不仅没有承担起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责任,相反“它们是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大门,也是中国财富外流的老鼠洞”。

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A.中国城市职能发展不完善B.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增加城市负担

C.中国沦为西方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D.欧美列强控制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命脉

12.19世纪60年代,广东传统手工工艺生产的蔗糖,原来主销内地,现在商人将土糖运往香港,再把土糖从香港作为洋货进口;广东西江所产烟草,原销广东北部,现在商人先运至香港,再运回广东销售。

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起步艰难B.国货工艺水平低不如洋货受民众欢迎

C.半殖民地背景下中国经济贸易的窘境D.外国商品税务负担轻成本低

13.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了国内第一家机器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

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中外合资生产开始形成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外国的大力支持

C.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D.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14.1872年,海外华侨陈启沅在广东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建厂后头三年,到该厂学艺的就达一千多人;到1881,江浦司一带就有模仿继昌隆的机器缫丝厂十家。

这可用来说明

A.中国自然经济已经解体B.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C.实业救国思想盛极一时D.外商企业在通商口岸的发展

15.鸦片战争前,国人认为西学是“所格之物皆器数之末”;鸦片战争后,魏源等人主张“师夷长技”。

这一变化表明

A.有识之士对西学的态度渐趋务实B.师夷长技成为社会共识

C.清王朝对列强的恐惧感逐渐增加D.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动摇

16.在鸦片战争后的对外谈判中,清政府认为治外法权(英国人在中国只受英国法律约束)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协定关税可以省除争执,只一味觉得五口通商妨碍自身利益。

这表明清政府

A.彻底屈服于列强的坚船利炮B.夜郎自大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C.国家主权意识处于缺失状态D.认为经济主权高于政治主权

17.1850年,上海英商林塞洋行的走私规模不如别家大,该行老板上书英国领事说:

“(我行)要和任何人一样大肆走私了。

”英国领事答复道:

“……他们(清朝官员)对海外强国,不敢有任何公开冲突。

”这说明中国

A.海关主权的逐渐丧失B.具有半殖民地化特征

C.自然经济的加速解体D.清政府成为列强傀儡

18.“辽宁号”航母试航成功,被视为中国现代海军走向世界的新开端。

回顾历史,甲午战争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

其主要标志是

A.清政府启用了湖北新军B.士子群体的关注与震撼

C.北洋海军的出场与角逐D.清军接受维新思想的启蒙

19.晚晴大学士徐桐撰联:

“创千古未有之奇闻,非左非邪,攻异端而正人心,忠孝节廉,只此精诚未泯;为斯世少留佳话,一惊一喜,仗神威以寒夷胆,农工商贾,于今怨愤能消。

”他评价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

20.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

城镇乡均为地方自治体;乡设立议事会和乡董,实行议事与行政分立;乡议事会在本乡选民中选举产生,为议事机构。

材料反映了

A.自治带有较强的欺骗性B.自治受西方民主宪政影响

C.清政府失去对地方控制D.清政府已经放弃专制统治

21.孙中山在南北议和的谈判过程中提出了一个任何人都没有提出过的构想——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孙中山没有坚持把满人赶回东三省,换来了中国新的未来。

这说明,孙中山的“五族共和”

A.意在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是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继承和发展

C.背离了辛亥革命的基本目标D.是资产阶级妥协性的表现

22.五四运动的领袖傅斯年曾指出:

“五四运动过后……有觉悟的添了许多,就是那些不曾自己觉悟的,也被这几声霹雳吓得清醒。

……以后是社会改造运动的时代。

我们在这个时候,自然造成一种新生命。

”这说明五四运动

A.揭开了近代社会变革的序幕B.提高了广大民众的思想觉悟

C.实现了对社会的深层次改造D.推动了中国革命面貌的变化

23.1932年5月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红色政权打响了惩治腐败分子的第一枪,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被处决,第二年12月,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第一个惩治腐败的法令。

该法令

A.有助于革命根据地的巩固B.是工农红色政权存在的前提

C.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范围D.说明苏维埃政府推崇法律之上

24.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四项保证:

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在特区内实行彻底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这反映了

A.共产党面对国民党围剿被迫妥协B.共产党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受挫

C.中国共产党适时修正自己的政策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起来

25.在2015年大阅兵中,“东北抗联”英模部队方队从天安门门前走过时,电视里的画外音是: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早的抗日武装。

白山黑水、冰天雪地,他们14年周旋苦战,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

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一个个英雄的名字永垂史册。

”这份解说词

A.是中国坚持十四年抗战最有力的证据B.充分肯定了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抗战

C.东北抗日联军是东北唯一的抗日武装D.东北战场是中国长期抗战的主战场

26.1949年的上海街头,充斥着西式打扮的行人、美国汽车、好莱坞影星葛丽泰.嘉宝的力

士香皂海报。

这一切在当年5月戛然而止。

之所以会“戛然而止”,是因为

A.美国扶蒋反共政策激起民众抗议B.民族工业在上海得到了迅速发展

C.国民党政府在上海进行经济改革D.人民解放军挺进江南解放了上海

27.有学者认为,新中国初期形成的这一制度,主要体现出一种精英参政,区别于自下而上选

举基础之上的广泛的公民参政,它是对中国政体的一种补充体制。

这一制度是

A.村民自治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制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按界别组成,各界都可以就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和协商,既可发表个人意见,也可提出所在界别团体的主张,甚至可以提出跨界别的共同建议。

这可以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主要履行监督职能B.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C.拥有人大部分权力D.受人民监督和管理

29.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中国家主权的单一性与以人民政治为中心的社会体系的形成是区别于王权条件下的朝贡体制的关键之处,它是帝国的遗产、民族国家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综合。

材料中的“它”

A.最早在宁夏地区实行B.是一种苏联式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方法

C.法律依据是《民族区域自治法》D.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30.在2016年海峡两岸暨港澳侨界圆桌峰会上,中国侨联副主席乔卫在圆桌峰会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