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巢湖一中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测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9451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巢湖一中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测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徽省巢湖一中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测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徽省巢湖一中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测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徽省巢湖一中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测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徽省巢湖一中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测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巢湖一中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测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

《安徽省巢湖一中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测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巢湖一中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测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巢湖一中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测试试题新人教版.docx

安徽省巢湖一中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测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二学期期中测试高一化学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可能会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S32Cl35.5Fe56Cu6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54分)

1.2013年12月,全国多个省市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

导致雾霾形成的主要污染物是()

A.SO2B.NO2C.PM2.5D.NO

2.核磁共振(NMR)技术已应用于分子结构的测定和医学诊断等领域,已知只有质子数或中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有NMR现象。

判断下列哪种原子不能产生NMR现象()

A.CB.OC.ND.P

3.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4.(NH4)2SO4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4(NH4)2SO4=N2↑+6NH3↑+3SO2↑+SO3↑+7H2O,将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BaCl2溶液,产生的沉淀为()

A.BaSO4 B.BaSO3  C.BaSO4和BaSO3  D.BaS

5.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会产生新的物质B.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

C.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D.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6.已知A+B=C+D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能量一定高于C

B.B的能量一定高于D

C.反应中A与B的总能量一定高于C和D的总能量

D.因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不加热该反应就能反应

7.在下列变化过程中,既有离子键被破坏又有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将HCl通入水中B.烧碱溶于水C.将SO2通入水中D.硫酸氢钠溶于水

8.反应N2+3H22NH3刚开始时,N2的浓度为3mol·L-1,H2的浓度为5mol·L-1,5min后测得NH3浓度为1mol·L-1,则此时间内,下列反应速率表示正确的是(  )

A.v(NH3)=0.2mol·L-1·s-1B.v(N2)=0.2mol·L-1·min-1

C.v(H2)=0.2mol·L-1·min-1D.v(H2)=0.3mol·L-1·min-1

9.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2SO2(g)+O2(g)2SO3(g),已知反应过程某一时刻SO2、O2、SO3浓度分别为0.2mol·L-1、0.1mol·L-1、0.2mol·L-1,达到平衡时浓度可能正确的是(  )

A.SO2为0.3mol·L-1B.SO2、O2分别为0.4mol·L-1、0.2mol·L-1

C.SO2、SO3均为0.25mol·L-1D.SO2、SO3分别为0.24mol·L-1、0.14mol·L-1

10.一位患者镶了两颗假牙,其中一颗是黄金的,另一颗是不锈钢的。

自镶上假牙后,他时感头疼,心情烦躁,多次治疗未见好转。

如果你是医生,下列方法不能治疗其疾病的是(  )

A.将金假牙改为铝质假牙B.将两颗假牙都做成不锈钢的

C.将两颗假牙都做成黄金的D.将两颗假牙都做成特殊树脂的

11.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细菌燃料电池,利用细菌将有机物转化为氢气,氢气进入以磷酸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发电。

电池负极反应为:

(  )

A.H2+2OH--2e-=2H2OB.O2+4H++4e-=2H2O

C.H2-2e-=2H+D.O2+2H2O+4e-=4OH-

12.科学家根据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理论预测出原子序数为114的元素的存在,下面关于它的原子结构和性质预测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B.其常见价态为+2、+4

C.它的金属性比铅强D.它的原子半径比第115号元素的原子半径小

13.下列化学中的“实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是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B.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化合价的改变

C.化学键的实质是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化学键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

14.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稳定

B.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

C.Z的非金属性比Y的强

D.X与Y形成的化合物都易溶于水

15.下列有关离子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一定易溶于水

B.离子化合物由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共同组成

C.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D.离子化合物在晶体状态下有离子存在,但不导电

16.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①热稳定性:

CH4>NH3>H2O ②还原性:

I->Br->Cl- 

③酸性:

H3PO4>H2SO4>HClO4 ④原子半径:

Na>Mg>O

A.①③  B.②④C.①④D.②③

17.将过量的A、B两份锌粉装入试管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稀硫酸中,同时向装A的试管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

如下图表示产生氢气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18.将1.92gCu投入盛有一定量浓硝酸的试管中,当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1.12L气体时,金属铜恰好全部消耗。

则反应中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A.0.09molB.0.10molC.0.11molD.0.12mol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9.(11分)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X

在周期表中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Y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

Z

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W

W元素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代数和等于4

(1)W元素位于周期表第周期第族。

(2)Y的气态氢化物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生成的盐是(写化学式)

(3)X、Y两元素能形成一种5核10电子的阳离子,请叙述实验室检验溶液中的该离子的操作方法:

____。

(4)由X、Y、Z、W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A,已知1molA能与足量NaOH浓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44.8L气体。

则A的名称是。

(5)由X、Y、Z、W和Fe五种元素组成的式量为392的化合物B,1molB中含有6mol结晶水。

对化合物B进行如下实验:

a.取B的溶液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白色沉淀和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

过一段时间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b.另取B的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盐酸沉淀不溶解,则B的化学式为。

20.(8分)t℃时,将2molSO2和1molO2通入体积为2L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SO2(g)+O2(g)2SO3(g),2min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此时测得反应物O2还剩余0.8mol,请填写下列空白:

(1)从反应开始到达化学平衡,生成SO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平衡时,SO2转化率为

(2)下列叙述能证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密度不再变化B.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C.SO2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D.容器内气体原子总数不再发生变化

E.相同时间内消耗2nmolSO2的同时消耗nmolO2

F.相同时间内消耗2nmolSO2的同时生成nmolO2

(3)以下操作会引起化学反应速率变快的是

A.向容器中通入O2B.扩大容器的体积C.使用正催化剂

D.升高温度E.向容器中通入氦气。

21.(14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得知,漂白粉与硫酸溶液反应可制取氯气,化学方程式为:

Ca(ClO)2+CaCl2+2H2SO42CaSO4+2Cl2↑+2H2O

他们设计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并验证其性质。

试回答:

(1)该实验中A部分的装置是________(填写装置的序号)。

(2)A中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存在的明显缺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洗气瓶C中的Na2SO3已被氧化(简述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3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索铝电极在原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编号

电极材料

电解质溶液

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

1

Mg Al

稀盐酸

偏向Al

2

Al Cu

稀盐酸

偏向Cu

3

Al 石墨

稀盐酸

偏向石墨

4

Mg Al

NaOH溶液

偏向Mg

5

Al Cu

浓硝酸

偏向Al

根据上表中的实验现象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1、2的Al所作的电极分别是________

A.负极,负极  B.正极,正极C.负极,正极D.正极,负极

(2)写出实验3中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方程式。

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池总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实验1和2,以及1和4中的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总结:

在原电池中电极作正极还是负极受哪些因素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实验5中,电流计指针偏向铝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巢湖一中高一化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

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5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9.(11分)

(1)第周期第族。

(2)(写化学式)

(3)操作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的名称是

(5)B的化学式为。

20.(8分)

(1);

(2)

(3)

21.(14分)

(1)该实验中A部分的装置是________(填写装置的序号)。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