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职工子弟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6525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职工子弟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职工子弟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职工子弟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职工子弟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职工子弟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职工子弟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内蒙古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职工子弟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职工子弟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职工子弟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内蒙古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职工子弟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上内蒙古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职工子弟第五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版含答案包铁五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高一历史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春秋时期,许多封国间彼此征战不休,无视周王的最高领主地位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A.宗法制的推行B.贵族特权扩大C.井田制的存在D.王室日益衰微2.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某一制度解释道:

“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该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3.史载:

“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

”由此可见,御史大夫行使()A.立法权B.财政权C.军事权D.监察权4.古代谥法即根据君主的生平特点用一字加以褒贬,如夸志多穷曰武、执事坚固曰恭等。

秦始皇认为,“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

自今已来,除谥法。

”这反映出秦始皇的理念是()A.天下一统B.中央集权C.移风易俗D.皇权至上5.为避免出现“权臣位高权重,倚老卖老”的现象,一些皇帝便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

”符合这一情况的事例有()秦朝御史大夫汉武帝时期的“中朝”唐三省六部明成祖初设的内阁A.B.C.D.6.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道:

“制曰: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中所体现的政治制度是()A.皇权专制与分封制B.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C.皇帝制度与世袭制D.宗法制与郡县制7.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

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A.“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立嫡以长不以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8.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先后任御史、枢密副使等官职,常常发挥谏官的作用。

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他认为不合适,反反复复进谏,距离很近,喷了宋仁宗一脸的唾沫星,宋仁宗不但没有发脾气,反而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

这最能说明()A.古代谏官制度的施行取决于皇帝B.古代的监察体制对权力的监督起到了一定作用C.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D.监察体制是维护专制制度的工具9.汉代对秦朝的政治制度,既有继承又有变革。

西汉时的刺史代表中央行使()A.监察权B.行政权C.军权D.财政权10.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对政治制度影响甚大。

下列各项为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A.颁布推恩令B.设置节度使C.增设三司使D.实行行省制11.北京故宫“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写道:

“军机处一日日程接近(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些文字实质上反映了()A.丞相权力的消弱B.君主专制的强化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D.古代礼仪制度的完善12.“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说这句话的皇帝应该是()A.汉高祖B.唐高祖C.宋高宗D.明太祖13.清文献通考记载:

清政府对边疆民族实行“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政策,为实施该政策,清政府在中央设置的边疆民族管理机构是()A.军机处B.理藩院C.宣政院D.总理衙门14.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

”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

”该条约应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15.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并取得了很多特权和利益,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下列对应分析不正确的是()A.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经济主权B.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C.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D.军舰“巡查贸易”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16.阅读表1。

由此可得出的最恰当结论是()表1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项目参战舰艇(艘)火炮(门)兵力(人)舰船损失伤亡人数中方1019120525艘沉没1200日方1227235665艘重伤300A.日本海军损失惨重B.中国北洋水师全军覆灭C.中国北洋水师主力尚存D.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17.“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

”史学家张萌麟在这里写的“新时代”是指()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甲午中日战争D.抗日战争18.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A.太平洋战场战事结束最早B.苏联对日作战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C.美国没有参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D.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19.老战士赵林青在回忆某场战役时这样写道:

“八路传胜,交通破堑,铁路全僵。

看千马奔腾,万军争秀;英雄济济,阵势堂堂。

我部名师,攻占据点,鬼子哀鸣自退防。

”这场战役应是()A.淞沪会战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辽沈战役20.“争天下,打天下,穷爷们天不怕来地不怕;杀到天津卫,朝廷快让位;杀到杨柳青,天子吓得发了懵。

”以上歌谣反映的近代史实应该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21.1924至1927年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出现了全国性的革命高潮这一阶段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不包括()A.第一次国共合作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C.八一南昌起义D.北伐战争22.它标志着中国人,至少是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意识的觉醒,是1840年以来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第一次全身心地投入,由此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即中国的政治已不再限于职业政治家范围,而扩大到了知识分子阶层特别是青年学生层面。

“它”是()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23.“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

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

”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24.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吴玉章曾说: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

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看作是疯子的人。

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这种变化主要说明()A.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了中外反动势力D.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5.孙中山曾说:

“我今只说要定一条: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孙中山的这一主张在哪部文献中成为法律依据?

()A.同盟会政治纲领B.民报发刊词C.天朝田亩制度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6.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

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A.中共一大北伐战争遵义会议B.北伐战争长征抗日战争C.国民党一大召开南昌起义北平谈判D.四一二政变七七事变淮海战役27.“田里豆子开红花,红军来到笑哈哈,土豪劣绅都打倒,山林土地回老家。

”这是歌颂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歌谣,该根据地是()A.鄂豫皖革命根据地B.闽浙赣革命根据地C.中央革命根据地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8.1901年,某报纸刊登了一篇评论,抨击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与该评论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

A.南京条约的签订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29.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A.1914年日本出兵中国山东B.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D.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30.观察下图,如果周王去世,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B.C.D.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地方察举与公府征辟,为东汉士人入仕之途。

此两制皆起于西汉。

两汉的察举制,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孝廉”两大项。

“贤良”所举大抵为现任之官,“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称与察举相辅并行的,尚有征辟制。

引自国史大纲材料二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事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为世族高卑。

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

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凭)籍世资,刘毅云“上门无寒门,下门无士族”者也。

自宋书恩幸传材料三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

其常贡之料,有秀才,有明经,有时法,有书,有算。

自京师、郡、县,皆在学焉。

自通典选举历代制下请回答:

(1)分别指出以上三则材料的选官制度并说明选官标准的是什么?

(5分)

(2)以上选官制度中你认为哪一制度较合理,理由是什么?

(5分)(3)上诉材料对今天的干部选拔有何启示?

(3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材料二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明太祖说: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事皆朝庭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开创了什么制度?

这一制度与前代制度相比最突出的作用是什么?

(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君权与相权关系处理上,唐朝、明朝各采取怎样的措施?

(4分)(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存在的两对矛盾,并分别指出这两对矛盾发展的基本趋势。

(5分)33

(1)下列表格归纳了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四次重大探索。

请按提示在表格的、处填写最佳答案。

(8分)梦想重大探索代表人物自强求富梦李鸿章变法强国梦康有为民主共和梦辛亥革命民主科学梦新文化运动_

(2)构建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

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有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知识结构示意图。

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

(6分)A:

_B:

_C:

_20162017年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答案和解析【答案】1.D2.A3.D4.D5.C6.C7.A8.B9.A10.D11.B12.D13.B14.D15.B16.C17.D18.D19.C20.A21.B22.D23.B24.D25.D26.B27.D28.D29.C30.C31.

(1)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品德才能(孝廉);门第声望;考试成绩(学识能力)。

(2)科举制理由:

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的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员的人才来源、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免官吏的权利,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所沿用,影响深远。

(3)启示:

选拔官吏要做到德才兼备;推荐与考试相结合,杜绝不正之风。

32.

(1)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作用: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国家的大一统。

(2)唐朝:

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3)矛盾: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趋势: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

33.

(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孙中山陈独秀(每题2分,共8分)

(2)A九一八事变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每题2分,共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