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需求意愿分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574102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域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需求意愿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县域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需求意愿分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县域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需求意愿分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县域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需求意愿分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县域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需求意愿分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县域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需求意愿分析Word格式.docx

《县域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需求意愿分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域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需求意愿分析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县域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需求意愿分析Word格式.docx

2004至2010年连续7年的中央1号文件、“十一五”规划及2006年6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都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如:

2006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农业保险作为支农方式的创新,纳入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它同时明确提出了补贴农户、补贴保险公司、补贴农业再保险的“三补贴”政策,即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户投保按品种、按比例给予补贴;

对保险公司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适当给予经营管理费补贴;

建立中央、地方财政支持的农业再保险体系。

2010年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应积极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和区域覆盖范围,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保费补贴力度,鼓励各地对特色农业、农房等保险进行保费补贴。

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农业保险公司的发展也开始逐渐起步。

2004年,保监会在上海、吉林、黑龙江分别批设了安信农业保险公司、安华农业保险公司和阳光农业互助保险公司等3家不同经营模式的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作为全国的首批试点保险公司。

这些公司积极地探索农业保险经营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稳步开拓综合性保障的“三农”保险发展之路。

尽管这些年来国家不断地扩大农业保险的试点范围、不断地加大对农业保险的财政支持力度,农户对农业保险的参与度仍然不高。

这样一种非常惠民的政策保险却不被农户充分享用,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所以以农户为调研对象,了解他们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评价及其参保行为的影响因素显得格外有意义。

吉林省作为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首批试点省份之一,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工作开展较好,对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全面推行具有较好的实践指导作用。

同时,安华农业保险公司是由中国保监会批准,主要为政府代办政策性业务的全国性农业保险公司,是吉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主要承保公司,业务遍及吉林省所有农业保险试点县市,规模很大,具有代表性。

从2007年到2010年,吉林省仅安华农业保险公司就承保粮油作物1.21亿亩,母猪171万头,奶牛6100头,为731万农户提供了总额263亿元的保险保障;

农业保险共实现保费收入24.7亿元,共为约470万参保受灾农户赔款18.7亿元,户均赔款约398元,四年平均简单赔付率达到75.7%。

吉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为我国新时期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发展模式和实践经验。

因此,本项目为实现顺利完成且得到有效数据从而满足调研需要,选择了吉林省作为调研省份,并在吉林省内选择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率较高、推行状况较好的县域作为调研地点,即长春市农安县、四平市梨树县、松原市扶余县,并在上述县域内每个县选取2-3个村对农户进行入户调查,对县域农户的参保现状,影响农户参保的因素以及国家政策对他们参保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分析,有利于提升农业保险的覆盖面,为国家政策的全面推行提供参考建议。

二、拟研究问题的国内外现状分析

农业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然而,我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较差,自然灾害频发,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户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有限,因此为了抵御风险、稳定农业生产,有效的风险转移工具——农业保险应运而生。

农业保险也是WTO规则中较为重要的非价格类农业支持政策,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决策部门的重视。

从国外推行农业保险的现状来看,目前,大约有40多个国家推行农业保险,根据各国发展农业保险的历史、特点、操作方式和法律制度,主要形成了五种制度模式:

美国、加拿大模式,即以国家专门保险机构主导和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

日本模式,即政策性较强的某些特定作物的国家立法强制保险和政府支持下民间的、不以赢利为目的的保险相互会社模式相结合;

前苏联模式,以集中统一的国家农业保险机构对全国农业保险实行垄断性经营,目前该模式已逐渐消失;

西欧模式,政府不主导,以民办公助模式为主;

亚洲发展中国家模式,国家重点选择性扶持模式。

大多数国外学者认为政府有必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干预农业保险市场。

基于农业保险经营的高成本考虑,Wright和Hewitt(1990)发现了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引起的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问题,历史上由私人来承担农业保险多重险的尝试无一幸存。

对于所有险和多重险,基本上都由政府来直接或间接经营。

国外学者对农业保险市场如果没有政府的补贴是否还能够存在的争议反映了农业保险市场的特殊性。

正是这种特殊性使得绝大多数的国外学者认为,政府有必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干预农业保险市场。

这也正是本项目所要探讨的政策性保险的要旨之一。

同时一些学者还对购买农作物保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Goodwin(1990)在对农业保险需求的的实证研究中发现,美国农民随着初始财富到达一定程度以后,其风险规避意识会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减弱,因而购买农业保险的动机会降低。

不过发达国家的农户生产规模、结构以及财富存量等方面均与中国存在显著的差异,所以这些国家的实证研究结果也显然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的具体情况。

可见,我国国内农业保险市场发展仍不完善,国内学者对于农业保险问题的实证研究仍需努力丰富。

我国现有的对农业保险研究,多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农业保险的理论研究。

如对农业保险的外部性及农业保险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的研究(冯文丽,2004),她认为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根本原因恰在于缺乏制度供给。

在这种严重不足的制度供给下,保险人完全按照商业性原则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风险大、费率高、缺乏法律依据,在有些地方甚至被当地政府作为“乱收费”而强行停止。

同时,农户也因费率较高、险种较少、保险意识不强等原因对农业保险需求缺乏应有的动力。

二是关于农业保险险种和费率厘定、风险区域划分的分析。

如郭迎春、闫宜玲、王卫、王春乙(1998)根据农业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对于不同地域、不同作物在不同的生长季内所遭受的自然灾害,确定出作物受灾级别和损失程度,提出农业自然灾害损失率的计算和分区方法,并制定出区域农业保险费率的确定方法。

如陈平(2010)提出风险区划和费率分区是农业保险区划的重要内容之一,阐述了风险区划的研究方法是将主导指标法、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相结合使用;

他对于费率精算也提出了确定拟合产量分布的最优模型的2种思路。

三是关于农业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张跃华、顾海英等(2005)通过对山西和江西农民风险偏好的调研,验证了农民对于风险的偏好在低收入时趋于风险中性,若没有补贴不倾向于使用农业保险来分析农业风险;

宁满秀等(2005)采用概率单位模型(ProbitModel)对影响新疆玛纳斯河流域部分团场和乡镇棉农购买棉花保险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调查表明,农户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主要受农业保险风险大小、棉花专业化生产程度、总耕地面积、户主务农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梁爽(2011)对农业保险需求问题的研究显示,保费负担及保障程度是影响农参保的重要因素。

李柃燕,胡胜德(2011)基于对黑龙江省政策性保险的实证研究,认为农业政策性保险跟潮效应极大,周边人群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行为,对农户是否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起到最为重要的作用。

四是关于农业保险补贴的定量分析。

邢郦(2007)利用历年分省农业生产和价格数据模拟分析了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和补贴方案对农民收入和政府财政支出的影响,并对投保前后农民收入差异进行了显著性检验;

施红(2008)从保费补贴和交易成本两个面剖析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运作效率的影响因素。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农户在选择农业保险的时候考虑的因素囊括了自身、保险以及国家补贴等多个方面。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农户在农业保险方面表现出来的愿望是不同,其考量的主要因素也有其本身的特点。

在地区各有特色的情况下,我国实施农业保险应该因地制宜,深入了解地方条件,确定适合地方的补贴政策,更合理地为农户带来利益。

参考文献:

[1].陈妍,凌远云,陈泽育等.农业保险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7

(2).

[2].陈平,农作物保险的风险区划和费率精算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11).

[3].程永涛,谢家智.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经验模式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

(2):

.

[4].邢鹂,黄昆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对政府财政支出和农民收入的模拟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7(3)

[5].施红.政府介入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运作效率影响的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12).

[6].郭迎春、闫宜玲、王卫、王春乙.农业自然风险评估及区域农业保险费率的确定方法[J].应用气象学报,1998(02)

[7].张跃华,顾海英.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商业化运作——以上海农业保险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5(6):

[8]宁满秀;

邢郦;

钟甫宁.影响农户购买农业保险决策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5(06).

[9].张跃华,何文炯,施红.市场失灵、政策性农业保险与本土化模式—基于浙江、上海、苏州农业保险试点的比较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7(06).

[10].张跃华,史清华,顾海英.农业保险需求问题的一个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4):

,102.

[11].冯文丽,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根本原因与制度供给[J].经济研究参考,2004(4)

[12]李柃燕,胡胜德.政策性农业保险需求实证研究—基于黑龙江省的调查分析[J].学习与探索,2011(4);

[13].梁爽.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合理性分析—基于山东省棉花产量保险的实证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13);

[14].WrightBD,HewittJD.AllRiskCropInsurance:

LessonsFromTheoryandExperience.Berkeley:

GianniniFoundation,CaliforniaAgriculturalExperimentStation,1990

[15].Serra,T.,B.K.Goodwin,A.M.Featherstone.ModelingChangesintheU.S.DemandforCropInsuranceduringthe1990s[J].AgriculturalFinanceReview,63

(2).

 

三、研究成果应用后的影响和作用

1.通过对吉林省不同县参保农业保险农户的调查,本文将会得到县域农户的农业保险现状,包括保险率、保险费率等,了解到影响县域农户参保行为的因素,了解农户们在保险过程中所考虑的主要问题,以及在现有条件下他们的投保意愿。

同时,本课题还尝试在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规模农户的参保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对比。

课题希望可以对农户的参保行为有一个真实深入的反映,在这个基础上,研究保险政策的方案模式,从方案和制度设计上,使农业保险真正惠于民。

2.从微观层面上来讲,对我国农户参保行为影响因素及其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评价进行系统研究,可以为政府制定促进农业保险发展的宏观调控措施提供参考,提高政策设计的针对性和效率。

3.从宏观层面上来讲,加快对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相关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国农业保险事业的顺利开展,并有助于我国更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4.在吉林省的基础上,县域农户参保的影响因素题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为其他省份解决县域农户政策性保险问题提供一定的启发。

(二)研究目标、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技术路线等)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以县域农户群体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走访、资料检索等方式,收集农户人口统计特征、影响农户参保的因素、农户对现有农业保险的评价等数据;

并实地走访政策性部门以及安华农业保险公司支公司,了解现有的政府补贴支持情况以及保险公司现有险种运作情况。

综合以上的调研基础,结合统计数据、使用计量模型分析影响农户参保行为的不同因素以及农户对现有保险现状的认知和评价。

综合以上的调研结论,对如何提高农户农业保险的参保率提出政策建议和方案设计。

二、研究思路: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在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不过,我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较差,自然灾害频发,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户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有限,因此为了稳定农业生产、保障农民收入,在客观上需要借助有效的风险转移工具——农业保险。

我国农业保险初步萌芽于20实际50年代,经历了探索、试办、萎缩、发展等阶段,受到更多农户的重视以及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

由于大多数农户保险意识弱、保险认知程度低、收入水平低、保险费率高,广大农户的投保能力仍有限。

首先本调研顺着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结合当前保险现状,通过搜集查阅文献、年鉴、统计资料等,学习已有的调研方法和调研经验,并通过走访政策性部门和安华农业保险公司搜集政策文件、地区年鉴等,对吉林省县域保险现状有一个直接的认识。

其次,通过调研问卷、实地采访等形式收集农户人口统计特征(如年龄、性别、婚姻情况、教育程度、收入)、影响农户参保的因素(如保险费率、保险金额、种植面积、养殖规模、责任划分、政府政策、农保宣传度等)、农户对现有政策性农保的认知评价(如了解程度、对保费的满意程度、对赔款获偿的满意程度等)等数据。

然后,利用统计计量方法量化问卷,引入Logistic回归计量模型,构建出不同变量影响农户参保行为的因素模型以及农户对现有保险现状的认知评价模型。

在此计量模型的分析基础上,本课题区分不同规模的农户,分别统计计量、区分对比,从而得到不同规模农户的经济特征、需求现状、支付意愿。

最后,综合运用经济学、保险学、计量经济学的知识,结合调研得到的数据并利用暑期社会实践中得到的已有成果,为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从而提高保险覆盖范围、降低农业经营风险、保障农民农业收入。

下图是本项目进行采访、调研的分层示意流程图

在项目课题层面上我们进行的实际调研工作如下图:

三、研究内容

1.调研县域农户人口统计特点以及参保行为。

从农户人口统计特征来说,它包括如年龄、性别、婚姻情况、教育程度、收入、务农年限等因素,从影响农户参保的因素来说,它包括如种植养殖规模(面积和产值)、投保险种、保险费率、保险金额、政府补贴、投保便利程度、责任划分、农保宣传度、心理预期因素,从农户对现有政策性农保的认知评价来说,它包括如了解程度、对保费的满意程度、对保障水平的满意程度、对赔款获偿的满意程度等。

2.调研安华农业保险公司现有的保险险种模式以及其实施的效果。

从保险险种的模式而言,它包括如责任划分、保险金额、保险费率等因素;

从保险运作效果而言,它包括如客户量、参保率、受欢迎险种、积极投保地区等;

从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而言,它包括如公司运营理念、公司合作伙伴、公司与政府部门的协作交流形式等。

3.调研政策性部门现有的保险补贴政策和相关支持政策。

具体而言,它包括政策性部门和保险公司合作的机制、政策性部门对农业保险的补贴数额、政策性部门对农业保险的支持政策等。

四、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文献资料研究

通过对县域农户自身、保险公司、政府政策进行文献调查,初步了解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本状况,为本研究的构思设计和实证研究中变量和模型的选取奠定理论基础。

(2)实地调研——个别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

通过对调研地点(农安县、梨树县、扶余县)政策性部门、安华农业保险公司支公司的走访交流以及对县域农户的问卷调查、访谈询问等方式得到相关定量、定性统计数据。

(3)实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本项目的研究采取了多学科交叉的方法,涉及金融学、统计学、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通过对文献的系统梳理和相关人群的实地调研,对吉林省农业大县农户特征与其参保行为关系进行理论定性分析;

并借助统计SPSS软件,形成直方图、条形图、百分条图、百分圆图、散点图、分位数图等图形直观反映调研结果,形成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定量分析中,我们有如下研究模型:

a.农户对于农业保险的需求模型

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计量模型,

即logit(p)=-α0+β1x1+β2x2+…+βpxp+μ,

并引入种植养殖规模(面积和产值)、投保险种、保险费率、保险金额、政府补贴、投保便利程度、责任划分、农保宣传度、心理预期、家庭收入、务农年限、生产方式多样化、文化程度等可能影响农户参保政策性农业保险行为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计量分析,评价各种因素对农户投保需求影响的显著性。

从国内外文献来看,种植养殖规模是衡量农户是否购买农保的重要因素,投保的险种主要由投保种植业与养殖业保险两部分组成,心理预期包括明年是否投保、投保农业保险的心理价格、不愿保险的原因等,家庭收入、保险费率、保险金额、政府补贴是重要的统计数值。

b.农户对现有农业保险现状的认知评价模型

农户对现有政策性农保的认知评价可以分为下述因素:

如总体满意程度、了解程度、对保费的满意程度、对赔款获偿的满意程度等。

这部分的调查问卷被设计成量表的形式,将上述评价分为非常满意(5分)、满意(4分)、一般(3分)、不满意(2分)、非常不满意(1分)等5个程度。

通过对量表进行统计,分析出保险政策各个方面的受评价程度,并得到保险的细则中农户最关心的方面。

c.不同收入群体对农业保险的差异性需求

在得到影响农户参保的决定性因素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收入规模的县域农户,采用SPSS的列联表比较,分析对比不同收入规模中农户参保的比例,从而得出收入对农户参保行为的影响,对第一部分模型的结果进行验证,提出更有力的证据。

同时,通过研究县域不同层次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认知、需求和评价,对政策制定上的差异化提供建议。

d.基于收益成本对农户参保行为的效果分析

在经济学假定中,假定人是理性的。

依据该假定,县域农户选择政策性农保的原因是由于追求农业收入的预期利益最大化,投保的主要收益是发生灾害时所获得保险公司的投保金额以及心理上得到宽慰的效用,主要成本是投保的保费。

在这方面拟采用风险投资评估模型,对风险发生类型、频率、程度、保额、补助进行相应统计,得出期望收益成本结果,了解县域农户在风险敞口下参保行为的作用效果。

五、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不同因素对农户参保农业保险的影响

农户在投保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种植养殖规模(面积和产值)、投保险种、保险费率、保险金额、政府补贴、投保便利程度、责任划分、农保宣传度、心理预期等。

这些因素对农户需求的影响将会以计量的形式呈现。

2.收入水平不同的农户对农业保险的差异性需求

收入水平不同的农户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它不仅体现在农户对保险需求量的差异上,也体现在农户对不同险种的需求差异上。

需求的差异性为保险公司提供开发新险种的依据。

3.农户对现有农业保险现状的认知评价

现有政策和险种在很多程度上不能完全满足农户的需求。

通过对农户进行关于农业保险认知评价的调研,可以了解农户对现阶段农业保险各个层面的满意度,从而反思当前保险市场的不完美之处。

4.政策性因素对农业保险的影响

政府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对农业保险的大力扶持和推广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户的参保率,从而促进了农业保险的发展。

本研究希望可以在政府采取的政策性措施中发现哪些方面对于农户的参保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哪些措施的效果不明显及其原因,为以后的政策出台提供数据支持。

5.政策性农业保险面临的问题下的方案选择

基于所有的调研内容,包括实地调研、数理分析等,我们可以发现农业保险政策和农民需求现状的差距,从而提出现有农业保险面临的问题,并为其提出解决方案。

(三)研究的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11.11—2012.1,在暑期社会实践初步调研的基础上,更深入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完成课题研究框架,提交研究提纲;

第二阶段:

2012.2—2012.4,咨询指导老师建议,设计完善可行性问卷和相应模型;

第三阶段:

2012.7—2012.9,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形式进行相关调研对象实地调研;

第四阶段:

2012.10-2012.12,进行问卷录入、整理;

第五阶段:

2012.12—2013.2,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补充、修正研究结果,形成论文初稿;

第六阶段:

2013.2—2013.4,在听取相关学者和务实工作者意见的基础上,修改论文,定稿,争取发表。

(四)研究工作的条件保障(实验室、研究基地等)

一、课题是在暑期社会实践基础上的深入,有良好的初步调研基础

课题组申请人在2011年暑假曾作为负责人带领社会实践队关于农户参保政策性农业保险问题返乡调研,通过对吉林省农安县农户进行入户调查,对吉林省农户参保政策性农业保险意愿及其行为主要影响因素已经有了初步的调研和了解,并且得到了一些有效数据。

首先,从吉林省农安县安华保险公司处,我们了解到公司在吉林省开展的农业保险分为种植业保险盒养殖业保险。

种植业保险中保险标的为玉米、水稻、大豆、葵花籽、花生五种作物;

养殖业保险中的保险标的为能繁母猪、奶牛、肉牛和肉食鸡四种。

在种植业保险上,保险责任包括暴雨、洪水、内涝、风灾、雹灾、旱灾、冰冻(霜冻及障碍性低温灾害)七种自然灾害。

在养殖业保险上,保险责任包括多种自然灾害和多种病菌等,可谓保障范围较广泛。

在种植业保险中,玉米的保险金额是200元/亩、水稻是266.67元/亩、大豆是166.67元/亩、花生是133.33元/亩、葵花籽133.33元/亩。

并且在保险合同中,保险公司明确列明本保险只保成本、不保产量和收益,损失在3成及三成以下不予赔偿,也就是规定了30%的免赔率。

保费构成是:

国家财政补贴40%,省财政补贴25%,县财政补贴15%,农户自交保费20%。

这样,每个农户交的保费为玉米4元/亩、水稻4.27元/亩、大豆2.67元/亩、花生1.87元/亩、葵花籽1.87元/亩。

经了解,在农户自交保费这么低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农户都参与了种植业的保险。

在养殖业保险中,每头保险母猪的保险金额是1000元,保险费率是6%。

在保费构成中,中央财政补贴50%,省财政补贴10%,县财政补贴20%,农户自交保费20%,既每头母猪交12元。

只要是母猪因保险责任死亡的,安华就予以赔偿,并无免费率之说。

其次,通过对农安县高家店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