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题1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52928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题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题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题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题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题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题1Word文件下载.docx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题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题1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题1Word文件下载.docx

”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

①周天子权威下降,无力控制诸侯。

②诸侯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向天子纳贡。

③诸侯竞相争霸,操控政治,取代周天子地位。

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某校七年级

(2)班历史兴趣小组在编写历史短剧《诸子百家论治国》时,为扮演孟子的学生设计的台词应是(  )

A.以法治国,中央集权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D.天法道,道法自然

7.学习历史,首先要注意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

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

据此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时间上应该表述为(  )

A.公元前3世纪初B.公元前3世纪末C.公元前2世纪初D.公元前2世纪末

8.东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B.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

C.华佗--发明“麻沸散”,被称为“医圣”D.华佗--创造“五禽戏”

9.从文献史料、地图、图表等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所要学会的能力之一。

下面两幅地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政权分立B.民族交融C.江南开发D.中外交往

10.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如图图片突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北方统一B.民族融合C.中外交流D.文化昌盛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材料二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三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大一统”之梦》请回答:

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是什么?

据材料二,归纳西周实行政治制度的作用。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

汉武帝选择的“统治思想”是什么?

综上所述,概括指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

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

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

魏主下诏,以为:

“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引自《资治通鉴》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指的是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

根据材料一归纳这次改革的有利条件?

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改革?

“魏主下诏”指的是哪项具体改革措施?

两则材料所反映的改革实施以后,这些国家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根据以上两次改革使得国家或政权发生的变化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3.材料一:

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

他们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秦朝时期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一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

为此,秦始皇派大将蒙恬修筑的伟大建筑工程是什么?

“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哪一商贸路线的开通有关?

起了什么作用?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的哪一机构,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权,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入中原地区,这一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总体上是怎样的?

请你谈谈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在学完“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一天的生活”的生活体验活动。

在活动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烧烤食物。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故选:

B。

本题考查了远古北京人。

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吃到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促进了体质的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2.【答案】B

历史上,我们祖先能够最先吃到米饭的是河姆渡人。

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

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3.【答案】A

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之间采用“禅让制”的原始民主推举的方式推荐首领,选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

其实质是民主推举,推举的标准是才德,所以最能体现民主精神的是禅让制,BCD选项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

A。

本题以民主一直是人类的不懈的追求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禅让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禅让制的相关史实。

4.【答案】A

①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展发展,青铜工艺十分精湛。

属于商朝文明;

②商朝的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被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渊源关系。

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出现在战国时期,不属于商朝文明;

④世界上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时期,不属于商朝文明。

本题考查的是商朝相关知识的内容。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事件发生时间的掌握。

5.【答案】A

由材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

”可知,东周时期①周天子权威下降,无力控制诸侯。

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本题以《史记》的一段记载为切入点,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史实。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史实。

6.【答案】B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其主要思想是实行“仁政”。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映的正是孟子“仁政“的思想。

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知识点。

本题以百家争鸣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孟子思想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7.【答案】B

据“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

”据此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时间上应该表述为公元前3世纪末。

本题主要考查纪年方法和年代换算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纪年方法和年代换算的相关史实。

8.【答案】C

本题为反向选择题,按要求应选择“错误”的选项。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华佗是东汉著名的医生,发明了“麻沸散”,创制了五禽戏,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圣”,因此,C项关联错误。

选项C符合题意。

C。

本题主要考查华佗的相关史实。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等。

识记与灵活掌握秦汉时期的医学成就的相关史实。

9.【答案】A

题干给出的是《三国鼎立示意图》和前秦与东晋之间进行的《淝水之战示意图》,它们反映了当时政权分立的历史现象。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出现了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等割据分裂政权。

本题考查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注意从图片材料中获取信息。

解答本题需要全面分析相关时代特征,确定主题。

10.【答案】B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民族融合的表现。

由题干图片“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结合所学可知,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历史现象。

本题以图片“胡人汉服”“汉人胡食”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民族融合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民族融合的有关内容。

11.【答案】【小题1】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据材料二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可知,西周实行政治制度是分封制,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2)据材料三“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焚书坑儒;

汉武帝选择的“统治思想”是儒家思想,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综上所述,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故答案为:

(1)东周;

加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2)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小题2】

【小题3】

(1)本题考查分封制.

(2)本题考查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本题考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重要史实,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2.【答案】【小题1】

(1)根据材料“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

”可知,材料一指的是历史上的商鞅变法。

根据材料一可知,这次改革的有利条件是东方诸侯国的变革经验;

落后的秦国受传统束缚较少。

(2)根据材料魏主下诏,以为: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魏主下诏”指的是改用汉姓。

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迁都洛阳,以更好地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汉化政策:

学汉语;

穿汉服;

用汉姓,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

与汉族联姻;

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学习汉族的礼法。

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锐意改革,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3)两则材料所反映的改革实施以后,经过商鞅商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日后兼并六国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变法是当时一次最为彻底的变法。

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4)本题是开放型的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

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例如: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要继续扩大改革开放;

国家要提高综合国力需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等。

(1)商鞅变法。

改革的有利条件是东方诸侯国的变革经验;

(2)北魏孝文帝改革;

改汉姓。

(3)实行了新制度,废除了旧制度;

国家富强,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等。

(4)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要继续扩大改革开放;

(回答合理即可)

【小题4】

本题以商鞅变法和《资治通鉴》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知识以及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

本题以商鞅变法和《资治通鉴》的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学生对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3.【答案】

【小题1】

(1)根据题目中“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可知,当时北方边境战争不断主要指的是对匈奴的战争。

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的进攻,秦始皇派蒙恬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而不是“东起临洮、西到辽东”的长城。

(2)张骞出使西域,在民族交流史上开辟了新纪元,被誉为“凿空“的行动。

西域诸国从此出现在中原人的视野中,东西方的商人们纷纷沿着张骞探出的道路往来贸易,成就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根据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迁徙是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和民族融合,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使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5)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如:

良好的民族关系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

(1)匈奴;

万里长城。

(2)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3)西域都护。

(4)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5)良好的民族关系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

【小题5】

(1)本题以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为切入点,考查万里长城的有关内容。

(2)本题以张骞出使西域为切入点,考查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点。

(3)本题考查汉通西域并设置西域都护加强对新疆的管辖的知识。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4)本题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迁徙为切入点,考查民族的大交融。

(5)属于开放性题目,认识到良好的民族关系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掌握我国古代民族交融、江南地区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