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导管标准化维护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43243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ICC导管标准化维护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PICC导管标准化维护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PICC导管标准化维护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PICC导管标准化维护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PICC导管标准化维护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ICC导管标准化维护文档格式.docx

《PICC导管标准化维护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ICC导管标准化维护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ICC导管标准化维护文档格式.docx

10%的葡萄糖、TPN。

2.刺激性或毒性药物治疗。

3.长期静脉输液。

4.静脉保护。

5.外周静脉限制。

6.23-30周的早产儿(极低体重儿<

1.5kg)。

7.家庭静脉治疗。

(四)PICC应用的要求

1.肘部血管良好。

2.穿刺部位无损伤或感染。

3.健侧手臂。

4.配合的病人。

5.严格无菌操作规程。

6.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

(五)PICC优点

1.避免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和不适。

2.保护外周静脉。

3.相对传统CVC,减少穿刺危险性。

4.非手术置管。

5.长时间留置。

6.可由护士操作。

(六)规范导管维护的原因

操作正规化、标准化,保证导管的通畅、安全,预防感染;

保证病人的治疗,减轻病人的痛苦,降低病人的费用。

三、PICC导管维护

PICC导管的维护主要是正确的更换敷料和正确的封管以及冲管。

(一)更换敷料

1.更换敷料的原则

(1)严格无菌操作技术。

(2)建议使用无菌透明贴膜固定,无菌透明贴膜的好处是透明、通透性强、可以直观的观察穿刺点的情况,如有无红肿、渗出等,发现有问题可以及时更换。

(3)透明贴膜应在导管置入后第一个24小时更换,以后每周更换1-2次或在发现贴膜被污染(或可疑污染)、潮湿、脱落或危及导管时更换。

(4)如需用纱布,通常应用于透明贴膜下面,这样的贴膜应每48小时更换一次。

(5)所有透明贴膜上应该清楚地记录更换敷料的时间。

2.更换敷料注意事项

(1)换药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2)禁止胶布直接贴于导管体上,以免在撕拉胶布时将导管脱出。

(3)换药时记录导管刻度。

(4)每天记录输液滴速。

(5)严禁导管体外部分移进体内。

3.管路维护频率

在维护过程中,导管维护的频率,进行穿刺的第一个24小时需要更换一次敷料,以后每3-7天更换一次。

4.管路维护步骤

洗手,拆除原敷料,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渗出脓液等,再次洗手,打开换药包,戴无菌手套,酒精清洁,碘伏消毒,贴好敷料,固定,最后洗手。

物品准备,包括治疗盘、敷料、生理盐水、手套、肝素盐水、换药包、治疗巾(如PPT17图示)。

如PPT18图示,六步洗手法。

如PPT19图示,拆除原有敷料。

洗手后拆除原有敷料,拆除敷料时需要注意,透明敷料有弹性,快到中心静脉穿刺点时,用一无菌棉签按压住穿刺点的导管,再牵拉无菌透明敷料,这样不会将导管带出,造成脱管。

5.穿刺点消毒

按照无菌原则消毒穿刺点,范围10×

10cm;

先用酒精清洁脱脂,再用碘伏消毒;

用力摩擦皮肤1分30秒,并风干。

如PPT21图示,酒精清洁。

如PPT22图示,戴上无菌手套,进行碘伏消毒,消毒面积10×

10cm。

如PPT23图示,消毒以后进行固定,固定时用一块小方纱垫在接头下面,以避免接头部位压迫皮肤,造成压疮。

贴好透明敷料以后,不输液时用脑外科套头的绷带套住进行保护,防止在活动穿衣服时将接头部位掀起。

(二)冲管与封管

1.目的

将残留的刺激性药液冲入血流,避免刺激局部血管保持静脉通路。

2.冲管

用等渗盐水将导管内残留的药液冲入血管,避免刺激局部血管,并减少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应用于两种药物之间,或封管前、输液前后。

3.封管

保持畅通的静脉输液通路,通常应用稀释肝素液,用于输液结束后。

4.冲管与封管的步骤

冲管的主要步骤,用等渗透生理盐水冲管,冲管后给药,给药后再冲管。

封管,用生理盐水冲管后给药,给药后再用生理盐水冲管,冲管后用稀释的肝素盐水进行封管,封管主要是在输液结束之后进行,防止堵管,特别是导管体的尖端部位。

如PPT27图示,采取脉冲式冲管方法,左图是连续式冲管。

右图是脉冲式冲管,一个个不同方向的小漩涡,对血管壁有摩擦力,能将血管壁上附着的颗粒冲洗掉,所以用脉冲式冲管方法,才更有效。

5.封管-无针正压接头

封管建议使用无针正压接头的无针系统,主要优势,一是安全,无需用针头连接,减少医护人员的针刺伤,减少血源性感染。

二是正压,拔出注射器或输液器时产生正压,避免血液回流,减少堵管发生。

正压接头应用,使用指南规定连接次数100次。

建议留置天数,中心静脉导管每周更换1-2次,输血或者TPN每天更换,外周静脉导管随着导管更换。

6.注射器型号的选用

如PPT30表格,封管使用什么型号的注射器更合适,1ml注射器的横截面积比较小,注射器压力是150-180psi,3ml是120psi,5毫升是90psi,10ml是60psi。

建议选择10ml以上的注射器,因为10ml以下的注射器造成的压力比较大,容易造成暴力的推管,造成PICC导管破裂。

7.封管液浓度

关于选择封管液浓度,如果是婴幼儿,一般选择10U/ml稀释肝素液封管,如果是成年人,一般选择100U/ml稀释肝素液封管。

8.封管与冲管小结

(1)输液前、输液后、输血、抽血、输脂肪乳等药物后冲管。

(2)输液完毕后应先冲管,再进行封管。

(3)应选择大于10ml注射器脉冲式冲管,正压封管,禁止用静脉点滴的方式冲管。

(4)禁止用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

(5)感觉导管前端有无阻力,判断导管是否通畅。

(6)观察导管周围皮肤有无渗漏。

(7)封管液量大于2倍导管容积+延长管容积,成人约1-2ml,儿童约0.5-1ml。

(8)如果没有使用正压接头,要采取正压封管方法,在注射器还剩0.5ml封管液时,以边推液边退针的方式拔出注射器,夹闭导管系统以保证管内正压。

四、携带PICC患者的注意事项和要求

(一)携带PICC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

1.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

2.不要擅自拆下贴膜。

3.避免使用带有PICC一侧手臂提重物。

4.儿童不要玩弄PICC导管体外部分。

5.避免盆浴泡浴。

6.淋浴前将塑料保鲜膜在肘弯处缠绕2-3圈,如有浸水及时更换。

7.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异常。

(二)置管日管路维护

1.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上肢有无疼痛、肿胀等不适,出现任何问题及时处理。

2.测量臂围(穿刺点以上10cm),并记录。

3.置管24小时后予换药1次。

4.向患者讲解保护PICC管路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

(三)使用PICC输液操作要求

1.评估患者置管上肢皮肤情况,有无红肿热痛或静脉炎等症状,观察PICC导管刻度,巴德导管看末端刻度,BD导管看末端0点距离穿刺点长度。

2.核对医嘱,正确方法准备输液。

3.安尔碘消毒正压接头,用10ml注射器抽取10ml无菌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检查导管通畅情况。

4.观察导管有无渗漏。

5.输液器与PICC连接,观察最大滴速,无异常即可调节所需输液速度。

若滴速明显减慢或不滴,提示管路不通畅,应及时处理。

6.每天输液完毕后应先用10ml注射器抽取10ml无菌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再进行封管。

7.斯皮仁诺等黏稠度较大的药物,或因抢救需要从PICC输入蛋白、血浆等药物,输完需用20ml注射器抽取20ml无菌生理盐水冲管后再接其他液体。

两性霉素B输完后建议先用5%葡萄糖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管。

8.不允许从PICC输入红细胞。

安全型PICC置管操作

(一)PICC导管特点

2.是一条放射显影的导管。

使用时可通过放射影像学确认导管及其尖端的位置。

3.导管总长度通常为65厘米,可根据个体及治疗需要进行裁剪。

4.导管上以厘米做的刻度标记,使修剪导管时既准确又容易。

(二)PICC适应证

10%的葡萄糖、TPN,这种药液渗透压比较高,对于血管刺激比较厉害。

2.刺激性或毒性药物治疗,易刺激血管壁,造成静脉炎。

(三)PICC应用的要求

(四)PICC优点

二、PICC穿刺前准备

(一)PICC穿刺前评估

1.穿刺同意书,需要患者或家属签署。

2.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药物疗程,药物特性和用药方式确认是否需要PICC的置管。

3.既往输液史;

患者皮肤、静脉状况。

4.年龄、心理准备、教育背景。

5.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二)物品准备

物品准备:

2副手套、肝素帽/正压接头(建议准备正压接头,如果没有条件,可选择肝素帽)、稀释肝素液、生理盐水、注射器、缝合线、手巾包,拆线包、纱布若干、无菌透明敷贴。

(三)PICC穿刺包内物品

1.防针刺伤型可撕裂导入鞘,如PPT8图示,右图绿色和橘黄色是外套管。

2.硅胶导管(导丝),下图左侧是PICC导管。

3.纸尺,以厘米为刻度。

4.专利导管切割器

5.止血带

三、PICC置管操作程序

PICC置管操作流程:

洗手、戴口罩;

核对-配药-核对;

选择血管;

置管、固定、整理用物;

宣教。

(一)选择合适的血管

两手对照,选择相对好的一方,PICC置管与外周静脉置管有一点区别,选择粗大的血管,外周静脉置管时选择细的、远端的。

PICC穿刺主要是在肘部选择良好的血管,肘部有三根粗大血管,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

1.静脉特点

(1)贵要静脉特点:

直、粗、静脉瓣少、80%-90%的PICC于此穿刺。

(2)肘正中静脉特点:

粗、直,个体差异大、静脉瓣较多。

(3)头静脉特点:

前后接近一样粗,且高低不平,进入无名静脉时有个角度,导管易反折入腋静脉或颈静脉。

此血管弹性好,适合留置针的穿刺与留置。

根据三根血管的特点,首选贵要静脉,其次肘正中,再次是头静脉。

注意:

既往有锁骨下穿刺史的手臂不作为首选。

2.静脉的粗细

头静脉直径6mm,贵要静脉直径8mm,腋静脉直径16mm,锁骨下静脉直径19mm,无名静脉直径19mm,上腔静脉直径20mm。

(二)置管

1.置管前—测量上臂围

穿刺点以上10cm处量上臂周长。

测量并记录数据,为了与置管后进行对比,因为置管后的一些并发症,会影响手臂的臂围。

定期测量留置手臂周长,若>

2cm考虑血栓或静脉炎的可能。

2.置管前—测量导管长度

协助病人摆好穿刺体位:

病人平卧,穿刺侧手臂外展90度(如PPT13图示)。

上腔静脉测量法:

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到右胸锁关节反折,再向下至第三肋间隙。

3.PICC置管步骤

首先患者摆好体位、平卧,手臂与身体呈90度,然后下面垫好治疗巾,放好止血带,再用酒精脱脂清洁,碘伏消毒。

清洁和消毒的范围要在10×

10cm以上的范围(如PPT14图示)。

如PPT15图示,消毒以后戴上无菌手套,戴第一副无菌手套。

如PPT16图示,铺无菌巾。

如PPT17图示,更换第二副手套。

生理盐水冲管(减少摩擦力、异物颗粒),撤导丝(致所量血管长度减1cm处、慢)。

切割器剪去导管多余部分,如PPT19图示,用剪刀剪切导管所形成的斜面,剪刀切割的是一个锐利的角,而切割器切割的是一个比较圆润的角,所以用剪刀切割易造成尖端滞留血栓,所以最好使用切割器。

助手协助扎止血带,把止血带充分的向两侧拉开,然后系紧。

取出穿刺针,握住回血腔两侧,去除针帽,转动针芯。

穿刺:

以15-30度的角度进行穿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针0.5CM固定针芯,送外套管。

如PPT21图示,持针方法,穿刺成功见回血后,用右手固定好针芯,左手将外套管向血管内送去,同时把针芯拔除,拔除之前一定用左手的三个手指压好血管,防止血液回流。

如PPT22图示,针芯拔除后,进行导管送入,送导管时要动作要轻柔,以免碰到静脉瓣或刺激血管壁,造成静脉炎或血栓脱落,所以送管时动作轻柔,同时还要感受有无阻力,如果有阻力不要强行送管,可后退,适当的改变方向再送管。

如PPT23图示送管成功后,把外套管拔除,拔除后两个手指将外套管撕开去除。

如PPT24图示,置管成功后,B超确认导管位置,左图小白点就是导管横界面的位置,右图是顺着血管的位置,白色的是导丝。

如PPT25图示,导管送至0点位置,抽回血(抽回血主要是确认导管是不是在血管里),用生理盐水冲管(脉冲速度要慢),撤导丝(动作要轻柔、慢,动作过快容易使导丝贴到导管壁,造成导管挛缩)。

(三)固定

如PPT26图示,固定局麻。

如PPT27图示,固定缝线。

如PPT28图示,用胶布加强固定,清洁皮肤,纱布加压(加压的目的是防止血液从穿刺点回流),胶布蝶形固定。

如PPT29图示,左侧图为固定好的,如果患者不立刻输液,需要用一个网状绷带进行保护,如右图所示,防止患者在穿衣或活动时把尾部牵拉出来。

如PPT30图示,X光照片,作定位检查。

(四)宣教

1.置管当日

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上肢有无疼痛、肿胀等不适,出现任何问题及时处理。

测量臂围(穿刺点以上10cm),观察有没有肿胀,并记录。

手臂尽量抬高,减少出血。

置管24小时后需换药1次。

向患者讲解保护PICC管路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

2.携带PICC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

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

不要擅自拆下贴膜;

避免使用带有PICC一侧手臂提重物;

儿童不要玩弄PICC导管体外部分;

避免盆浴泡浴;

淋浴前将塑料保鲜膜在肘弯处缠绕2-3圈,如有浸水及时更换;

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异常。

PICC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一)静脉专科护士操作

PIC通常是静脉专科护士进行操作、置管、维护,它的优点是操作规范化,降低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二)PICC常见并发症

PICC并发症:

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断裂、导管脱出、穿刺点渗血/红肿、穿刺点皮肤过敏、导管异位。

二、静脉炎

(一)静脉炎分级标准

0级:

没有症状。

1级:

输液部位发红、有或不伴疼痛。

2级: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级: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4级: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1英寸,有脓液渗出。

(二)机械性静脉炎

1.临床表现及原因

机械性静脉炎临床表现:

发生在置管后2-10天;

走形发红、条索状改变、肿胀、疼痛;

局部硬结。

如PPT5图示,PICC穿刺点上方有走形发红、条索状的改变。

原因:

精神紧张,血管收缩,穿刺难度增加;

血管条件差;

送管过快;

导管材质;

患者本身因素

如PPT6图示,右图中沿着血管有一个深深的印儿,这是沿着血管条索状改变。

2.护理对策

置管前,给予病人心理护理,说明置管的原因、目的、作用,让病人放松,减少病人的痛苦;

冲洗手套上滑石粉;

预冲导管;

送管动作轻柔。

置管后,抬高患肢,特别是在置管24-48小时之内;

肿胀部位处理,热敷给予喜疗妥涂抹,紫外线照射。

(三)血栓性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表现:

患肢肿胀;

臂围>

置管前2cm。

导管型号与血管粗细不当有关;

穿刺时损伤血管内膜;

与置管技术有关。

如PPT8图示,血栓性静脉炎。

(四)细菌性静脉炎

细菌性静脉炎的原因:

不正确洗手;

不正确的皮肤消毒;

未遵守无菌操作技术。

主要是护理人员在维护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正确的操作所导致。

所以应该能够在工作中注意和避免。

对策: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血培养;

应用抗菌素;

必要时需要拔管。

三、导管堵塞

(一)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输液困难;

给药阻力大;

无法冲管;

无法抽回血。

(二)原因

主要原因:

导管异位;

护理不当,如没有定期冲管,或输液速度过慢;

患者高凝状态;

胸腔压力高。

(三)对策

护理对策,导管末端位置正确;

脉冲式冲管;

抗凝正压封管;

降低胸腔压力;

拔管。

如PPT11图示,导管里堵塞的物质有的是药物残渣,有的是血凝块。

(四)非血凝性

1.原因

导管堵塞还有非血凝性的堵塞,原因:

维护不当;

药物沉积;

药物配伍禁忌;

脂类堵塞;

导管异位。

2.对策

护理对策:

正确冲管,使用脉冲正压冲管;

合理输入药物;

掌握药物配伍禁忌;

确定导管尖端位置。

如PPT12图示,左图是一个拔出的PICC导管,右图可见从导管内取出的药物栓子。

四、导管相关性感染

临床表现是发热、寒战、穿刺点有脓性分泌物、严重可引起菌血症。

感染类型包括出口感染、隧道感染、腔袋感染、血流感染。

如PPT13图示,是导管相关性感染,在穿刺点有脓性分泌物出现。

1.穿刺点污染,与操作、消毒不够严格有关。

2.导管接头污染,在导管接头时没有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3.药物污染。

4.血行种植。

5.无菌技术不严格。

6.免疫缺陷。

(三)预防措施

1.采用碘伏纱布覆盖导管入口,可以避免导管穿刺点出现脓肿。

2.使用终端滤器,如PPT15右图上方是一个终端滤器,可以过滤药液。

3.应用混合配液,因为混合配液是在洁净台下进行,比普通配液的洁净程度较高,药液不易被污染。

4.建议使用含抗菌素的贴膜,如PPT15右图下方把输液器终端过滤器的过滤膜进行培养,培育出的菌株。

(四)护理对策

1.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2.固定妥当。

3.限制输入TPN的导管输入其它药物。

4.局部感染者每日用无菌纱布换药。

5.局部或全身使用抗菌素。

6.拔管

五、导管断裂

导管断裂是非常危险的并发症,如果在体内部分断裂,导管就会漂移,漂移到心脏有可能引起心脏骤停。

药物外溢;

无法冲管。

主要原因是未预冲导管;

导丝划伤导管;

不正确固定;

换药不当;

高压注射所致。

六、导管脱出

输液速度减慢或停止;

输液时上肢肿胀;

输液时液体外渗。

固定不正确;

病人躁动;

未缝合固定。

(三)护理对策

缝合固定导管;

换药方法正确;

动作轻柔;

专业护士操作;

健康教育。

七、穿刺点渗血、红肿

(一)临床表现及原因

穿刺点红;

穿刺点有硬结;

疼痛;

有斑纹。

穿刺针与导管不配套,造成穿刺点红肿;

凝血机制异常,易造成渗血;

穿刺位置不好;

化疗病人。

(二)护理对策

1.选择合适的导管,不能过粗,不能过细。

2.避开活动最多处。

3.给予加压包扎,特别是穿刺以后的24小时之内要给予加压包扎。

4.必要时应用止血贴,可以起到止血,防止渗血的作用。

八、穿刺点皮肤过敏

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红、痒、丘疹,严重者出现水疱,如PPT22图示。

与季节有关;

对消毒液或敷料贴过敏;

过敏体质患者。

1.脱敏,如使用脱敏药物,或预防过敏的敷料贴。

2.采用纱布换药,比较透气,可以随时更换,容易发现问题。

3.刺激小的消毒液。

4.较严重需每日换药。

5.对导管不耐受拔管。

九、导管异位

临床表现头痛不适;

上肢酸胀;

输液速度改变;

异位处异常反应:

如:

胸痛、腋下疼痛等。

病人血管畸形;

活动;

不明原因。

置管后做X-ray,确定导管位置;

发现异常由专业人员调整位置;

拔管

如PPT25图示,正常位置PICC,从腋下到胸腔,再三四肋间。

如PPT26图示,导管异位,锁骨下静脉反折。

如PPT27图示,导管异位,颈内静脉反折。

如PPT28图示,导管异位,对侧颈内静脉异位。

如PPT29图示,同侧颈内静脉异位。

如PPT30图示,锁骨下反折

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管理

北京协和医院李艳梅

一、肠内营养的概念

(一)定义

肠内营养是通过口服或鼻饲等方式,经胃肠道提供代谢所需要的热量及营养成分的营养支持的方式,其特点是价廉、简便、有效、合乎生理。

(二)临床营养支持目的

临床营养支持的目的是维持身体氮平衡,维持细胞、组织器官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通过营养支持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明显减少肠源型感染的发生。

(三)肠内营养的特点

1.肠内营养的特点包括为机体提供各种营养物质。

2.增加胃肠道的血液供应。

3.刺激内脏神经对消化道的支配和消化道激素的分泌。

4.保护胃肠道的正常菌群和免疫系统。

5.维持肠黏膜屏障、胃肠道正常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6.减少细菌和毒素易位;

符合消化生理,有利于内脏蛋白质合成和代谢调节,对循环干扰较少。

7.预防肝内胆汁淤积,降低肝功能损害。

8.操作方便,临床管理便利,费用较低,是治疗各种疾病的基础。

(四)肠道功能的重新认识

对于肠道功能认识,在1980年前认为机体应激状态时,肠道处于“休眠状态”。

但1980年后认为机体应激时,肠道是中心器官,是机体的免疫器官,含有全身60%的淋巴细胞。

过去认为肠道的功能只是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现在对于肠道功能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肠道不仅是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器官;

也是最大的免疫器官;

是器官的中心;

是判断危重病人预后的重要指标。

肠内营养是正常的生理性途径,而肠外营养是人为的治疗性途径,为非生理性、创伤性治疗。

二、肠内营养的应用

(一)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

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是“当胃肠道有功能,能安全使用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