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
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和“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
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可知,文段中,作者主要是运用对比手法来写北平的特征,用巴黎太热闹、太旷、让人感到无家的寂苦来衬托出北平复杂而有边际、动中有静、令人安适的特点,从而突出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喜爱和亲近感。
故答案为:
⑴把“北平”比作“摇篮”,有两个相似点:
⑵对比(比较)手法,将北平与巴黎对比,以巴黎太热闹、太旷、让人感到无家的寂苦,来衬托出北平复杂而有边际、动中有静的特点,居住其中有快乐安适的感觉。
【点评】
(1)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可从艺术手法、用词用语特点、句式特点、表情达意效果等角度分析。
“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运用比喻,表现出在北平自己内心的“安适”感,也体现出作者在外地对北平的思念之情。
(2)本题考查对文中艺术手法的赏析,根据题干要求,找到使用艺术手法的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主要运用对比手法。
“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
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用巴黎的太热闹来反衬北平的宁静安适;
“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用巴黎的布局反衬北平的“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
“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用美国的橘子反衬北平的玉李;
“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用伦敦的工业化对比北平的接近自然。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只欠母亲
赵鑫珊
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
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
不能有奢望。
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先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
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
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着决定命运的信件。
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
“赵鑫珊,通知书!
”邮递员的叫声。
我拆信的手在颤抖。
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
“北京大学!
”
中国章回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
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
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
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
“妈,你哭什么?
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
”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
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
母亲不善言辞。
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
母亲的预感是对的,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
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妈妈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
听妺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
我对不起母亲!
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
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
后来邻居对我说:
“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
“你们看我儿子的信,就像电报,只有几行字!
’”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一一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
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
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
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
这点我做得很好。
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
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
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
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
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
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
“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
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
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
大妹妹问过母亲:
“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
“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
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天折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
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
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
“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
”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
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
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
不久我出生了。
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
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知道。
母亲说:
“你为娘争了口气!
离开家乡的前一夜,妈舍不得我,抱着我睡。
当时我十七岁。
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娘。
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
往北京的火车渐渐开动的时候,我看到我母亲、大妹妹梅秋(十岁)、弟弟光华(八岁)和小妹云秋(四岁)久久站在站台上目送我。
这回妈没有哭。
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
(1)下列选项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收到通知书时,母亲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感到欣慰,为自己的良苦用心感到满足,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
B.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子。
C.散文用拙朴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饱含浓情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
D.当赵宝珊出生后,母亲为了挣回在赵家的地位,偷偷求神拜佛,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反映了当时社会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的现象很严重。
(2)文章开头写道“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有何意义?
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3)文中母亲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A
(2)①从内容上,体现了“我”收到了通知书,令“我”和母亲都格外高兴,所以“笑”;
但这一分别,将是“我”终身的遗憾,从此不能侍奉在母亲身边,所以“哭”。
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我”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之情。
②在结构上,文章是以回忆式的结构安排的,以幸福的情节开头,以忏悔的情绪结果,而此句正好照应了全文的的结构安排,奠定了感情基调,自然地引出下文叙述,有助于读者对散文情感的把握。
(3)①不善言辞:
默默为“我”收拾行李,暗暗垂泪。
②充满母爱:
为儿子四处筹钱准备学费。
③忠厚、老实:
对祖父的讽刺忍气吞声。
④好强:
偷偷去万寿宫拜佛,为了“我”能赶上堂兄而早早让“我”读书、发蒙。
(1)A项,“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错误,于文无据,从文中来看,当“我”收到通知书时,母亲满脸堆笑,主要是为儿子的胜利而感到欣慰,为自己的良苦用心获得成就而感到满足。
故选A。
(2)本题中,从内容上看,第①段“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引起下文第⑨段“我”接到通知后引起的母亲的笑和文本第⑫段“我”上学母亲的哭;
从结构上看,下文就是围绕母亲的笑和哭来叙述,由此可以看出该段有统领全文的作用。
其次,第①段的“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根据以上分析可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3)根据文中语句“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可以看出母亲不善言辞的性格特点;
文本“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可以看出母亲对孩子的爱;
文本“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
‘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
’”可以看出母亲忠厚老实的性格特点;
文本“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可以看出母亲好强的性格特点;
根据以上分析可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⑴A;
⑵①从内容上,体现了“我”收到了通知书,令“我”和母亲都格外高兴,所以“笑”;
⑶①不善言辞: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
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此题考查把握重要段落作用的能力。
通读文章,理解文意,从内容和结构分析作用。
(1)内容角度。
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奠定感情基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联系。
(2)结构角度。
这是重点。
既要考虑句子在段落中的位置,更要考虑句子所在段落在全文中的位置。
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开头段,则要考虑:
①点明题目;
②开门见山;
③总领全文;
④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
⑤交代思路等作用。
(3)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心底最挂念的人
吴念真
直到我十六岁离家之前,我们一家七口全睡在同一张床上,睡在那种用木板架高、铺着草席,冬天加上一层垫被的通铺。
这样的一家人应该很亲近吧?
没错,不过,不包括父亲在内。
父亲可能一直在摸索、尝试与孩子们亲近的方式,但老是不得其门而入。
同样地,孩子们也是。
小时候特别喜欢父亲上小夜班的那几天,因为下课回来时他不在家。
因为他不在,所以整个家就少了莫名的肃杀和压力,妈妈准确的形容是“猫不在,老鼠呛须”。
午夜父亲回来,他必须把睡得横七竖八的孩子一个一个搬动、摆正之后,才有自己可以躺下来的空间。
那时候我通常是醒着的。
早就被他开门闩门的声音吵醒的我继续装睡,等着洗完澡的父亲上床。
他会稍微站定观察一阵,有时候甚至会喃喃自语地说:
“实在啊?
睡成这样!
”然后床板轻轻抖动,接着闻到他身上柠檬香皂的气味慢慢靠近,感觉他的大手穿过我的肩胛和大腿,最后整个人被他抱了起来放到应有的位子上,然后拉过被子帮我盖好。
喜欢父亲上小夜班,其实喜欢的仿佛是这个特别的时刻──短短半分钟不到的来自父亲的拥抱。
长大后的某一天,我跟弟弟妹妹们坦承这种装睡的经验,没想到他们都说:
“我也是!
我也是!
”或许亲近的机会不多,所以某些记忆特别深刻。
有一年父亲的腿被矿坑的落盘压伤,伤势严重到必须从矿工医院转到台北一家私人的外科医院治疗。
由于住院的时间很长,妈妈得打工养家,所以他在医院的情形几乎没人知道。
某个星期六中午放学之后,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冲动,我竟然跳上开往台北的火车,下车后从火车站不断地问路走到那家外科医院,然后在挤满六张病床和陪伴家属的病房里,看到一个毫无威严、落魄不堪的父亲。
他是睡着的。
四点多的阳光斜斜地落在他消瘦不少的脸上。
他的头发没有梳理,既长且乱,胡子也好像几天没刮的样子;
打着石膏的右腿露在棉被外,脚趾甲又长又脏。
不知道为什么,我想到的第一件事,竟然就是帮他剪趾甲。
护士说没有指甲剪,不过,可以借我一把小剪刀,然后我就在众人的注视下,低着头忍住一直冒出来的眼泪,小心翼翼地帮父亲剪趾甲。
当我剪完所有的趾甲,抬起头才发现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睁着眼睛看着我。
妈妈叫你来的?
不是。
你自己跑来?
没跟妈妈说?
没有。
笨蛋!
直到天慢慢转暗,外头霓虹灯逐渐亮起来之后,父亲才再开口说:
“暗了,我带你去看电影,晚上就睡这边吧!
那天夜晚,父亲一手撑着我的肩膀,一手拄着拐杖,小心地穿越周末熙攘的人群,走过长长的街道,去看了一场电影。
一路上,当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和父亲以及一群叔叔伯伯,踏着月色去九份看电影的情形的同时,父亲正好问我说:
“记不记得小时候我带你去九份看电影?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一个人到台北、第一次单独和父亲睡在一起、第一次帮父亲剪趾甲,却也是最后一次和父亲一起看电影。
那是一家比九份升平戏院大很多的电影院,叫远东戏院。
那天上演的是一部日本纪录片,导演是市川昆,片名叫《东京世运会》。
片子很长,长到父亲过世二十年后的现在,还不时在我脑袋里播放着。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笔触细腻,长于细节刻画,父亲拥抱孩子、父亲受伤住院的落魄、我为父亲剪脚趾甲、父亲与我看电影等几个片段写得简淡而动人。
B.文章中的父亲本来是一个充满温情、十分关爱孩子的人,但矿上繁重的劳作和家境的贫困,使他变得威严刻板、不擅长情感表达与沟通。
C.在医院里我给父亲剪完趾甲后,父亲与我的对话,表现出父亲复杂的内心,既有对儿子独自前来探望的担心和责备,也有欣慰与感动。
D.文章结尾准确记述了电影院的名字,电影的类型、导演以及片名,表明“我”记忆清晰深刻,从而表达了对父亲的挂念,照应题目。
(2)孩子们为什么“特别喜欢父亲上小夜班的那几天”?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吴念真被称为“全台湾最会讲故事的人”,这篇文章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
(1)B
(2)①父亲严肃,不懂得与孩子亲近,父亲不在家,孩子们便感到自在不拘;
②平日里很难得到与父亲亲近的机会,此时能被父亲拥抱,感受到父亲的关爱和亲近。
(3)①作者讲述口吻温和,语言简淡,如话家常,给人以亲近感;
②善于捕捉细节,刻画细腻,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感动;
③回忆与现实交织,拓展了故事的时空;
④情感细腻厚重,动人心弦。
(1)B项,“威严刻板、不擅长情感表达与沟通”与“矿上繁重的劳作和家境的贫困”无必然因果关系。
故选B。
(2)文中说“小时候特别喜欢父亲上小夜班的那几天,因为下课回来时他不在家。
因为他不在,所以整个家就少了莫名的肃杀和压力,妈妈准确的形容是‘猫不在,老鼠呛须’。
”这就表明父亲在家,孩子们感到拘束不自由;
父亲不在家,孩子们便感到自由自在,没有了拘束。
“这样的一家人应该很亲近吧?
父亲可能一直在摸索、尝试与孩子们亲近的方式,但老是不得其门而入。
”父亲严肃,不懂得怎样与孩子亲近。
“喜欢父亲上小夜班,其实喜欢的仿佛是这个特别的时刻──短短半分钟不到的来自父亲的拥抱。
”平日里很难得到与父亲亲近的机会,此时能被父亲拥抱,感受到父亲的关爱和亲近。
这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父亲上小夜班的最温馨感人的理由。
(3)阅读作品可知,全文回忆与现实交织,吴念真讲述父亲的故事时,口吻温和,语言简淡,如话家常,擅长通过细节展示父亲的形象,如:
父亲把假睡的孩子抱起来放好盖好被子——“然后床板轻轻抖动,接着闻到他身上柠檬香皂的气味慢慢靠近,感觉他的大手穿过我的肩胛和大腿,最后整个人被他抱了起来放到应有的位子上,然后拉过被子帮我盖好。
”父亲受伤住院的落魄情景——“他的头发没有梳理,既长且乱,胡子也好像几天没刮的样子;
”我为父亲剪脚趾甲——“小心翼翼地帮父亲剪趾甲。
”父亲与我看电影——“父亲一手撑着我的肩膀,一手拄着拐杖,小心地穿越周末熙攘的人群,走过长长的街道,去看了一场电影。
”这几个片段富有生活气息,写得虽然简淡,但是简单的叙述中包含作者细腻而厚重的情感,读来动人心弦。
⑴B;
⑵①父亲严肃,不懂得与孩子亲近,父亲不在家,孩子们便感到自在不拘;
⑶①作者讲述口吻温和,语言简淡,如话家常,给人以亲近感;
【点评】⑴此题考查分析鉴赏文学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涉及情节作用、形象特征、主旨把握、手法运用等方面。
此类题要求学生全面把握文章内容、结构、主旨、手法的基础,明了各个选项的设题角度,仔细辨别,判定正误。
一般错误的选项的命题都会有明显的漏洞,或文意、或手法。
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到这些问题,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
⑵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手法的掌握能力。
叙述视角有两层含义,一是叙述者的叙述视角,也就是作者的叙述视角;
一是人物的叙述视角,即文中的人物的叙述视角。
前者,主要表现为人称的变化,即第一、二、三人称的叙述视角;
后者,就是文中从某一人物角度看人看事。
文章的叙事视角的选取,同样是为情节、人物、主旨服务,解答时要扣紧这几点;
还要注意叙事角度的选取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接受与联想,更好地调动读者的参与感受。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给后花园点灯
董桥
香港阴雨,台北晴朗。
飞到台北,公事包上的水渍还没有全干。
心中有点感伤,也有点文绉绉。
公事包不重,记忆的背囊却越背越重,沉甸甸的;
二十多年前的波罗面包、绿豆汤、西瓜、排骨菜饭、牛肉干、长寿牌香烟、大一国文、英文散文选、三民主义、篮球、乌梅酒、《文星》杂志、《在春风里》、黑领带、咔叽裤原来都给二十多年烈阳风霜又晒又吹又烤的,全成了干巴巴的标本了,现在竟纷纷幻起来,眨眼间复活的复活,还原的还原,再版的再版,把中年风湿的背脊压得隐隐酸痛;
止痛片止不住这样的舒服的酸痛。
感伤的文学,文绉绉的乡愁。
薄暮中漫步敦化的南路附近的长街短巷,深深庭院变成摘星的高楼,但是,琼瑶的窗外依稀辨认出琼瑶的窗里;
于右任的行草舞出“为万世开太平”的线装文化;
金里描红的风铃摇晃出唐诗宋词元曲;
仿古红木书柜上的一盆幽兰错错落落勾出墨色太新的笺谱。
台北是中国文学的后花园:
商业大厦里电脑键盘的噼啪声掩不住中文系荷塘残叶丛中的蛙鸣;
裕隆汽车的废气喷不死满树痴情的知了。
郑愁予诗中的诗人于右任死了,郑愁予却在武昌街化作童话里的老人……就在这样古典的气氛里,林文月的十六岁儿子问妈妈说:
“这个暑假,我想读《唐诗三百首》好不好?
”妈妈打着哈欠说:
“当然好啊,但是千万别存心读完。
”“哦?
”“因为那样子会把兴致变成了负担。
”那个深夜,儿子还问妈妈说:
“你觉得进入理工的世界再检修人文,跟从事人文研究再兼修理工,哪一种可能性较大?
”妈妈说:
“研究理工而兼及人文的可能性是比较大。
”“那种心情应该是感伤的”,读来“却反而觉得非常非常温暖”,像林文月到温州街巷子里薄暮的书房中看台静农先生那样温馨:
“那里,台先生也刚失去了一位多年知交。
我没有多说话,静静听他回忆他和亡友在大陆及台北的一些琐细往事。
仿佛还记得他把桌面的花生皮拨开,画出北平故居的图形给我看。
冬阳吝啬,天很快就暗下来。
台先生把桌灯点亮,又同我谈了一些话。
后来,我说要回家,他也没有留我,却走下玄关送我到门口,并看我发动引擎开车子走。
我慢速开出温州街巷口,右转弯到和平东路与新生南路的交叉处,正赶上红灯,便煞车等候信号志指示,一时无所事事,泪水竟控制不住地突然沿着双颊流下来。
不会怀旧的社会注定沉闷、堕落。
没有文化乡愁的心注定是一口枯井。
经济起飞科技发达纵然不是皇帝的新衣,到底只能御寒。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境界还是应该试试去领会的。
聪明人太多,世间自然没有“信”之可言了。
方瑜说:
“有小偷光顾台大教授宿舍,教授们灯下开会商量对策,议论半天最后达成协议。
不久,宿舍大门口挂起书法秀丽的一块告示:
闲人莫进!
”多么无奈的讽刺!
多么有力的抗议!
经济、科技的大堂固然是中国人必须努力建造的圣殿,可是,在这座大堂的后面,还应该经营出一处后花园;
让台静农先生抽烟、喝酒、写字、著述、聊天的后花园。
鬼节那天,计程车司机说:
“该到基隆去看。
那儿最热闹,善男信女在水上放纸厝①,有好多灯!
”灯是传下来了,暖暖的最相思,最怀旧,像红豆,点在后花园里也好看。
【注释】①纸厝,用于寄托哀思或消灾解厄的金银纸屋。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有很多的引用、故事,但并非枯燥的堆砌和“掉书袋”,他们是作者的情感寄托,有着真切的生活内容。
B.作者对于现在被忽略甚至被轻视的民族文化格外怀恋,因此他对当今社会追求经济发展和科技繁荣是持批判态度的。
C.作者的叙述抒情细致风趣,笔端总带情感。
词语的活用、叠用,比喻的巧妙,显示了董桥散文的特殊风韵。
D.本文最为突出的情感内容,就是作者浓厚的“文化感伤”或者说“文化怀旧情绪”。
(2)结合全文,分析划线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