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综合教学楼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3708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综合教学楼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学综合教学楼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学综合教学楼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学综合教学楼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学综合教学楼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综合教学楼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

《中学综合教学楼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综合教学楼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综合教学楼项目可行性研究.docx

中学综合教学楼项目可行性研究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濮阳市油田第十中学综合教学楼建设项目

2、建设单位:

濮阳市油田教育中心

3、建设规模:

6684平方米

4、建设投资:

1448.12万元

5、拟建地点:

濮阳市油田第十中学校园内

6、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中原石油勘探局勘察设计研究院

资格证书编号:

工咨甲22020070011

1.2建设单位概况

濮阳市油田十中,位于濮阳市华龙区干城小区,西临长庆路,南靠五一路,东北与干城小区接壤,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区域周围有干城小区、五一公社、乙烯生活区,瑞景新城等,学校位于区域中心,便于居民接送学生。

濮阳市油田十中创建于1984年,总占地32亩。

原为解决油田钻井二而建设,曾被称为中原油田第十中学,后改名为濮阳市油田十中。

建设初期,学生人数少,并受建设条件限制,学校规模小。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有初中教学楼一栋,图书楼,办公楼,科技实验楼、小学教学楼等,并有标准运动场地一处,基本满足学校的正常教学需要。

目前,学校有小学、中学两部分组成,小学部25班,共1400多名学生,初中部共1800多名学生,是油田及濮阳市教育的窗口学校。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和范围

1.3.1编制依据

①《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②《濮阳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③《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④《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⑤《濮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⑥《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⑦《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⑧《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

⑨有关抗震、采光、节能、供热等规范及技术标准。

⑩濮阳市油田十中提供的委托和相关资料。

1.3.2编制的范围

根据我国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及深度的要求,该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研究以下范围和内容:

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依据

②项目建设规模的确定

③建设条件是否具备

④工程建设规划方案

⑤环境保护、劳动安全与卫生

⑥组织机构及定员分析

⑦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⑧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

⑨对项目实施后的效益进行分析

1.4研究结论

1.4.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油田十中申请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从现实的角度出发,目前实际教学活动和素质教育所需要的功能性教室与活动场所严重短缺,现有小学教学楼建筑和教师办公用房质量差,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原因有:

1、近年来,每年学校的招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班级平均人数为60-70人,而且原教室设计空间小,不标准、人多而拥挤。

2、学校目前缺少学生图书、阅览室、教师阅览室、音乐美术教室、职工会议室、报告厅等功能室。

3、现有建筑质量差,安全隐患多。

为改善教学环境,保证教学质量,给广大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传授知识和学习的氛围,校园内现有建筑因使用年代久、设备设施不足,不能满足现在及将来的教学使用要求。

现有建筑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提高新建学校建筑的抗震抗灾、防火等要求,需要拆除现有破旧建筑确保建筑质量及师生教学安全,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学校建筑面积少,学校周围的小区增多,生源进一步扩大,需要增加标准教室和功能教室满足濮阳市油田十中。

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使学校规模今后若干年内仍会呈扩大趋势,在油田十中就读的学生人数将会逐年增加。

1.4.2建设地点评述

濮阳市油田十中,西临长庆路,南靠五一路,交通便利。

项目拟选址在市油田第十中学校园内东侧。

该处现有两栋小学教学楼和一栋行政办公楼,质量差,被批准拆除,改项目利用现有场地;将原有建筑拆除,在该位置新建综合教学楼。

拟建地点地势平坦,周围没有污染源,水、电、暖引接方便。

1.4.3建设规模

本项目建筑面积6684平方米,建筑整体4层。

1.4.4建筑规划

建筑整体呈L形。

该建设符合学校总体规划设计,合理利用学校现在的设施,按照教学、体育运动、生活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学校有小学区、初中区、运动区、课间活动区,使各功能区紧密联系、互不干扰。

该教学楼布置能保证良好的建筑朝向;与学校其他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应符合城市规划、卫生防护、日照、防火等有关规定。

1.4.5建设条件

项目建设所需水、电、通讯、采暖引接方便,项目建设地的气象、地质及水文等自然条件满足项目建设需要。

建设地点交通便利,通讯便捷,可满足项目建设的要求。

1.4.6组织定员

在濮阳市油田第十中学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教学楼的建设、管理、安全保卫等工作。

1.4.7项目投资及资金筹资

项目总投资1448.12万元,申请专项建设资金支持1448.12万元。

1.4.8建设期限

初步建设期限定为一年。

1.4.9、经济技术指标

单位

指标

备注

总建筑面积

6684

建筑层数

总投资

万元

1448.12

可容纳学生人数

1500

扩建期限

资金来源

万元

转移支付

1.4.10结论及建议

该项目的建设,有力的完善了濮阳市油田第十中学的基础教育设施,大大改善了学生学习的场所,提高了学习的硬件设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心学习的场所,为老师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办公设施。

该项目建成后,解决了学校教室紧张功能不完善等问题,必将大大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新世纪世界教育改革的主题:

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教育国际化、教育社会化。

我国的教育改革从1985年全面启动至今,改革的指导思想一脉相承,又有着一系列的变化发展。

教育改革具体表现由以下几点。

首先,现在所提高的教育质量不仅仅一位地强调教学质量,只重视知识传授和学习的质量,而是已经上升到了提高人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水平。

过去强调教育质量往往只关注课堂教学的因素,现在理解教育质量的认识框架已经有了很大的扩展。

教育质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中的讲授、学习和练习,而是包括了整体的学校办学模式乃至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教育体系与制度。

其次,教育公平是我国9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

以新技术革命为标志的20世纪80年代,世界主要国家的教育改革仍然是紧密围绕着尖端科技、知识精英和国家实力等展开的。

进入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90年代,人们已经认识到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并不仅仅取决于少数精英及其掌握的尖端知识,全民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才是更加根本的决定性因素。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教育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的重要地位得到了空前的重视,教育公平的问题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也成为了一个十分突出的改革主题。

再者,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的国际化已经成为全世界教育发展业已明显呈现出来的一种潮流和趋势,并日益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之一。

这一教育改革主题与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与各国自身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要,都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

对发达国家来说,推动教育国际化改革不仅可以通过教育服务输出直接获得经济利益,而且还可以吸引国际优秀人才,在文化和政治经济等方面扩大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鼓励教育国际化,一方面是满足其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对国际型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其国家发展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融入国际体系的需要。

于是基础教育作为国民教育尤其培养公民国家认同等特殊任务,其基础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更高素质的教育,关系到世界国家对我国教育的认同。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基础教育是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打基础的,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

基础教育总体水平的提高经济总体水平提高和社会文明总体提高的基础,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

面对21世纪的挑战,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战略主动地位,关键在人才。

实现新时期宏伟蓝图的人才就来自今天的中小学生。

21世纪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离不开高科技人才的培养,更离不开生产第一线的亿万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基础教育既是各级各类专门人才成长的根基,更是为广大劳动者奠定基本素质的关键环节。

从这个意义上说,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跨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人才的奠基工程。

邓小平同志历来是从政局发展战略上看待教育工作,强调要把发展基础教育摆在重要地位。

小平同志曾深刻地指出:

“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大业的生力军。

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

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责任”。

濮阳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工作,实施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重点,紧紧围绕创建“教育强市”目标,按照“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人才兴教”战略,促进各项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2005年5月,濮阳市人民政府与中原石油勘探局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深化国企改革的政策,在濮阳宾馆隆重举行中小学移交签字仪式。

根据移交协议规定,中原石油勘探局所属河南、山东境内38所中小学的机构和人员,其中在职3778人,离退休1232人,内退432人,资金20600.97万元,土地面积1444581.9平方米,全部整体移交濮阳市,并将中原石油勘探局所属各学校的资产全部无偿划转给濮阳市,移交后,中石化转移支付21882万元/年。

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是党中央、国务院切实减轻国有企业社会负担,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现政企分开,提高企业竞争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举措。

中石化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考虑被移交单位和职工的利益。

油田教育中心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被移交单位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间断,继续保持优良的教育教学成绩。

经过一年多的考验证明,濮阳市政府、勘探局仍然一如既往地支持着油田的教育事业,包括油田第十中学在内的众多学校已经跨入了新的发展黄金期。

2.3项目建设的现实意义

该项目建成后,为濮阳市油田第十中学的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知识、增加学校趣味、提高学习效率、培养特长的平台。

为教师提供一个形象化的教学平台。

为学生提供舒适宽敞的教室学习,使学生们实现自我超越,塑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紧随科技发展导向。

学校基础设施的完善将为学生创造了解世界,了解科学基本要求,成为文化知识、科普、科技产品、法制和艺术文化产品展示的中心,教育学生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法制意识,教育学生敢于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使学生在形象化的学习中获得正确的世界观,从文化知识中体会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升文化修养和思想境界。

因此,建设本项目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章建设条件

4.1自然条件

4.1.1气候条件

濮阳市位于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四季分明,冷暖适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可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

风向:

常年主导风向南北风

夏季主导风向南风

冬季主导风向北风

风速:

年平均风速3.2M/S

气温:

年平均气温13.4℃

极端最高气温40.1℃

极端最低气温-18℃

降水量:

 年平均降雨量   607.9mm

年最大降雨量1062.4mm

年最小降雨量527.8mm

蒸发量:

年平均蒸发量1663.3mm

年最大蒸发量1924mm

年最小蒸发量1521.8mm

湿度:

年平均湿度69﹪

日照:

年平均日照2497.8小时

日照率57﹪

积雪:

年最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