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地理中考中的几个难点重点突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29768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7地理中考中的几个难点重点突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77地理中考中的几个难点重点突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77地理中考中的几个难点重点突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77地理中考中的几个难点重点突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77地理中考中的几个难点重点突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7地理中考中的几个难点重点突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77地理中考中的几个难点重点突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7地理中考中的几个难点重点突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7地理中考中的几个难点重点突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5°

W、20°

第二步:

根据经纬度判断东西南北半球

难点:

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20°

W和160°

E,而不是0°

经线,切记。

即经度在20°

W往东至160°

E之间是东半球;

经度在180°

往东至20°

E往东至180°

之间是西半球。

特别提示:

不是所有的东经度都在东半球,也不是所有的西经度都在西半球。

判断东西半球口诀:

经度小于20度,全在东半球;

经度大于160度,全在西半球;

经度在20度和160度之间,东经度在东半球,西经度在西半球。

南北半球的判断:

北纬在北半球,南纬在南半球。

P点半球位置:

东西半球属东半球,南北半球属北半球

答案:

D

这一题包含了09年和07年清远中考的两道题:

23.右图AB两点所在的线为()(09年)

A.40°

W经线B.40°

E经线

C.40°

N纬线D.40°

S纬线

根据第一步,我们可以很容易的选出A。

此题可以加推一条是关于五带特点的题,如:

关于A、B点的五带特点分析正确的是()

A.B点是温带B.A点有阳光直射现象

C.B点有极昼极夜现象D.A点是温带

根据五带的特点: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四季分明,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根据纬度判断五带:

0-23.5度为热带,23.5-66.5度为温带,66.5-90度为寒带。

而A点的纬度为40°

N,B点的纬度为20°

S,所以答案为D。

7.下图A、B、C、D四地中,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07年)

同样的,根据第一、二步,我们可以很容易的选出C。

另有根据所在的经纬线判断方向。

如08年的中考题:

读右图的经纬图,A点在B点的()

A.正南B.正北C.正东D.正西

判断方向:

 

方法:

要判断A点位于B点的什么方向,则在B点标出东西南北,然后看A点界于两个方向之间,那么A点就在B点的什么方向。

如图可以看出,A点在B点的N坐标方向,即A点在B点的正北方向。

在经纬网上的任意两点,只要它们在同一条经线上(不管这条经线多弯曲),仍是南北方向;

如果在同一条纬线上(不管这条纬线多弯曲),只能是东西方向。

(注意:

东西方向的判定经度不能超过180°

)在高纬度的地区,北极点是地球上最北的点,地球上其它的地点都在它的南方;

南极点是地球上最南的点,地球上其它的地点都在它的北方。

在由指向标定向的地图上,要善于平移方向(指向标)。

B

二、比例尺的判读

1.比例尺大小的判读

比例尺的大小,就是比值的大小。

比例尺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就越大。

比例尺形式统一时,直接比较大小;

形式不统一时,先转化成统一形式再比较大小。

对于数字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对于线段式和文字式,1厘米代表的实地距离越大,比例尺越小;

1厘米代表的实地距离越小,则比例尺越大。

下面的比例尺最大的是( 

A.1:

24000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30千米

C.六十万分之一 

D.

分析:

四个选项的形式都不一样,我们可以把它们化成统一形式,化成分数形式,B是1:

3000000,C是1:

600000,D是1:

6000000,根据比例尺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就越大,可以得出答案是C。

2.比例尺大小与实际范围、内容详略的判读

①同样范围:

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

②同样比例尺:

范围越大,所占图幅越大。

③同样图幅:

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例如09年中考:

下列四幅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ABCD

根据同样范围,图幅面积越大,比例尺越大;

图幅面积越小,比例尺越小,可以很容易选出答案是D。

3.比例尺放大和缩小的计算

①将比例尺放大到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

n

②将比例尺放大了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n+1)

③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

1/n

④原比例尺缩小了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

(1-1/n)

某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

8000000,若比例尺缩小到原比例尺的一半,缩小后的地图比例尺是()

A.1:

4000000B.1:

16000000

C.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0千米D.1:

24000000

原比例尺缩小到2,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

2,即1:

8000000×

2=1:

16000000,选出答案B。

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放大(缩小)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到倍数的平方。

比例尺的放缩指长度的放缩,图幅的放缩指面积的放缩。

4.比例尺的换算

比例尺的换算是一个常考点,而同学们在转换的过程中很容易出错。

现将比例尺的变形公式整理如下:

①已知比例尺和实地距离,求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

②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地距离: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

③已知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求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为1200千米,图上距离为20厘米,该图的比例尺为()

6000000B.1:

600000C.1:

12000000D.1:

12000

根据已知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求比例尺:

实际距离得出答案为A。

比例尺的单位要统一,由千米换成厘米,小数点后移5位;

由厘米换成千米,小数点前移5位。

三、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①任何一条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曲线,即使在这张图上断开,在相邻的图上必定会闭合。

②坡度的陡缓: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即陡密缓疏。

③山体的基本形态:

山顶:

等高线的海拔由外圈向内圈逐渐增大;

山谷:

等高线向海拔高的方向凸出;

山脊:

等高线向海拔低的方向凸出;

即高谷低脊。

鞍部:

该部位四边的等高线都对称;

陡崖:

有至少两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

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脊②山谷③鞍部④山顶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①②可根据高谷低脊,判断为山谷;

③为山顶,此题有个较简单的技巧,就是无论内外圈多弯曲,只要是在最高点且等高线的海拔由外圈向内圈逐渐增大的,都属于山顶;

④的四边的等高线都对称,判断为鞍部。

答案为B。

2.几种基本地形的判读:

平原:

海拔一般低于200米,且比较平坦(即等高线稀疏);

高原:

海拔较高,边缘陡峻且内部比较平坦;

盆地:

中部低,四周高;

例07年中考:

宽广平坦、起伏很小的地区,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

这种地形是()

A.高原B.平原C.山地D.盆地

根据平原的特点是海拔一般低于200米,且比较平坦,故很容易判断出答案是B。

四、气候类型的判定

学生们对世界气候类型的判定很容易混淆,而气候类型又是中考的一个考点,学生对这个难点是很难清晰辨别清的。

下面就几个常考但又易错易混的气候类型做简单分析,使人更加容易分辨出。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属全年多雨型。

重点词:

热带(高温),雨林(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干燥,属全年少雨型。

热带(高温),沙漠(炎热少雨)。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多雨,属冬季多雨型。

地中海气候类型与其它类型最大不同是它属冬季多雨型,而其它类型大部分是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的,这是判读的突破点。

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温夏凉,降水均匀,属全年温润型。

温带(气温不高),海洋(水汽多,降水多,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属全年少雨型。

温带(气温不高),大陆(水汽少,降水少,少雨)。

与温带海洋性气候不同,温带大陆性气候因其延伸内陆,水汽难以到达,故降水稀少。

根据下表的气候数据,判定该地区属于()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降水量

(mm)

74

87

79

62

57

38

23

66

123

121

92

828

气温

(℃)

14

18

26

22

13

16

A.热带雨林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

从上表可以看出,此气候类型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属冬季多雨型,故是地中海气候,选D。

五、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

气温:

低纬高,高纬低;

降水:

赤道多,两极少,中纬差异大。

2.地形因素:

山上低,山下高;

迎风坡多,背风坡少。

3.海陆因素:

海上、近海:

温差小,降水多;

内陆地区:

温差大,降水少。

4.洋流因素:

暖流气温高,寒流气温低;

暖流降水多,寒流降水少。

“天涯海角隆冬暖,青藏高原盛夏寒”,这两地气候特征的成因是()

A.都与纬度位置的影响有关

B.都与地形的影响有关

C.前者与纬度位置有关,后者与地形的影响有关

D.前者与地形影响有关,后者与纬度位置的影响有关

一般来讲,冬天的气温会比较寒冷,但对于我国处于热带的海南岛来讲,因为其纬度低,气温就相对较高,因此冬天是温暖的,这与纬度位置有关;

同样的,夏天本来气温是较低的,但青藏高原在我国的地势较高,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就下降0.6℃,因此对于高海拔的青藏高原来讲,它的夏天的气温是较低的。

根据上述分析,答案就很容易选出是C。

以上是本人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总结,其实不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总结出一些解题的技巧,学生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归纳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

总的来说,中考大部分考的都是基础,只要学生掌握好基本的知识,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要攻克中考地理科并不难。

同时,地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到了复习阶段,特别在进行备考的最后冲刺阶段,就要多想点子,融入中考试题导向,把一些难点重点一一突破,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有的放矢,对学生进行技巧性训练,针对性辅导。

这样,不仅使学生能顺利地掌握地理知识、技能和技巧,而且能帮助他们迅速地形成地理智能。

那么,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学得轻松快乐,另一方面还提高了应试能力,从而中考成功。

石角一中杜淑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