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初三数学二模试卷含答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658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浦区初三数学二模试卷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黄浦区初三数学二模试卷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黄浦区初三数学二模试卷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黄浦区初三数学二模试卷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黄浦区初三数学二模试卷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浦区初三数学二模试卷含答案.doc

《黄浦区初三数学二模试卷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浦区初三数学二模试卷含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浦区初三数学二模试卷含答案.doc

黄浦区2011年初三学业考试模拟考

数学试卷

(完卷时间:

100分钟,满分:

150分)2011年4月14日

考生注意:

所有答案都写在答题卷上

一、选择题【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满分24分)

1.数轴上点A到原点的距离为2.5,则点A所表示的数是().

(A)2.5(B)(C)2.5或(D)0

2.计算的结果是().

(A)(B)(C)(D)

3.下列方程中,2是其解的是().

(A)(B)(C)(D)

4.下列点位于函数图像上的是().

(A)(B)(C)(D)

5.如图1,AD是△ABC的角平分线,将△ABC折叠使点A落在点D处,折痕为EF,则四边形AEDF一定是().

F

O

·

E

D

C

B

A

F

E

D

C

B

A

(A)矩形(B)菱形(C)正方形(D)梯形

(图1)(图2)

6.如图2,六边形ABCDEF是⊙O的内接正六边形,若,,则向量可表示为().

(A)(B)(C)(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满分48分)

7.8与12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_______.

8.分解因式:

_______________.

9.函数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___.

10.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同的实数根,那么k的值是_____.

11.方程的解是_______________.

12.将一次函数的图像平移,使其经过点,则所得直线的函数解析式是_______________.

13.面包店在晚上六点后开始对当天面包进行降价促销,每个便宜1元钱,这样花20元就可以比原价多买1个面包,设每个面包原价为x元,则由条件可列方程_______________.

14.小明左边口袋中放有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1、2、3,他右边口袋中也放有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4、5、6,他任意地从两个口袋中各取出一张卡片,则所得两张卡片上写的数之和为偶数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

D

C

B

A

15.如图3,在△ABC中,AB=AC,AD∥BC,如果∠BAC∶∠CAD=1∶2,那么∠B=_____度.

C

D

B

A

O

(图3)(图4)

C

B

A

16.如图4,AB与CD相交于点O,AD∥BC,AD∶BC=1∶3,AB=10,则AO的长是___________.

17.如图5,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D=4,BC=2,tanA=2,则梯形ABCD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_.

D

C

B

A

(图5)(图6)

18.如图6,在△ABC中,AB=4,AC=10,⊙B与⊙C是两个半径相等的圆,且两圆相切,如果点A在⊙B内,那么⊙B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题,满分78分)

19.(本题10分)计算:

.

20.(本题10分)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与y轴交于点A,且经过点.

(1)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B

C

A

D

(2)将点A沿x轴方向平移,使其落到该函数图像上另一点B处,求点B的坐标.

21.(本题10分)如图7,在△ABC中,∠ACB,

AC=6,BC=8,CD是边AB上的中线.

(1)求CD的长;

(2)请过点D画直线AB的垂线,交BC于点E,(直接

画在图中)并求CE的长.

(图7)

22.(本题10分)某市东城区2011年中考模拟考的总分(均为整数)成绩汇总如下表:

成绩

461以下

461

470

471

480

481

490

491

500

501

510

511

520

521

530

531

540

541

550

551

560

561

570

571

580

580以上

合计

人数

628

88

110

98

120

135

215

236

357

380

423

356

126

28

3300

(1)所有总分成绩的中位数位于();

(A)521到530(B)531到540(C)541到550(D)551到560

(2)区招生办在告知学生总分成绩的同时,也会将学生的定位分告诉学生,以便学生后期的复习迎考,其中学生定位分的计算公式如下:

所得结果的整数部分(总分名次是按高到低排序),如学生甲的总分名次是356名,由,则他的定位分是10.如果该区小杰同学的定位分是38,那么他在区内的总分名次n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

1280

930

600

470

学校

人数

市重点

高中

区重点

高中

普通

完中

中专、

职校

(3)下图是该区2011年本区内各类高中与高中阶段学校的招生人数计划图:

根据以往的经验,区的中考模拟

考的成绩与最终的学生中考成绩基本保持

一致,那么第

(2)题中小杰希望通过后

阶段的努力,争取考入市重点高中(录取

总分按市重点高中、区重点高中、普通完

中与中专职校依次下降),你估计小杰在现

在总分成绩上大致要提高________分.

23.(本题12分)如图8,在菱形ABCD中,AE⊥BC,AF⊥CD,垂足为E、F.

(1)求证:

△ABE≌△ADF;

(2)若∠BAE=∠EAF,求证:

AE=BE;

(3)若对角线BD与AE、AF交于点M、N,且BM=MN(如图9).

F

E

D

C

B

A

N

M

F

E

D

C

B

A

求证:

∠EAF=2∠BAE.

(图8)(图9)

24.(本题12分)如图10,正方形ABCD、正方形A1B1C1D1、正方形A2B2C2D2均位于第一象限内,它们的边平行于x轴或y轴,其中点A、A1、A2在直线OM上,点C、C1、C2在直线ON上,O为坐标原点,已知点A的坐标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

(1)求直线ON的表达式;

(2)若点C1的横坐标为4,求正方形A1B1C1D1的边长;

(3)若正方形A2B2C2D2的边长为a,则点B2的坐标为(  ). 

B

C

D

O

x

y

A

N

M

A1

D1

C1

B1

D2

C2

B2

A2

(图10)

(A)  (B)  (C)  (D)

M

A

B

C

D

H

(图11)

25.(本题14分)如图11,在△ABC中,∠ACB=,AC=BC=2,M是边AC的中点,CH⊥BM于H.

(1)试求sin∠MCH的值;

(2)求证:

∠ABM=∠CAH;

(3)若D是边AB上的点,且使△AHD为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AD的长为________.

黄浦区2011年初三学业考试模拟考数学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C;2、C;3、A;4、B;5、B;6、D.

二、填空题

7、4;8、;9、;10、6或;

11、;12、;13、;14、;

15、72;16、;17、6;18、.

三、解答题

19、解:

原式=————————————————(3分)

=——————————————————(3分)

=———————————————————(3分)

=.———————————————————(1分)

20、解:

(1)由点在函数图像上,

得,———————————————(2分)

解得,————————————————————(2分)

所以函数解析式是.——————————(1分)

(2)由

(1)可知点A的坐标为,对称轴为直线,—(3分)

又点B是由点A沿x轴方向平移后所得,所以点A和点B是关于直线对称的,则点B坐标为.——————————————(2分)

21、解:

(1)在△ABC中,∠ACB,AC=6,BC=8,

则.——————————————(2分)

又CD是边AB上的中线,

所以.—————————————————(2分)

(2)作图(略).———————————————————(1分)

∵DE⊥AB,

∴∠BDE==∠ACB,

又∵∠B=∠B,

∴△EDB∽△ABC,—————————————————(2分)

∴,又DB=,———————————(1分)

∴,————————————————(1分)

∴.————————————————(1分)

22、解:

(1)B;——————————————————————(4分)

(2);————————————————(4分)

(3)20.——————————————————————(2分)

23、解:

(1)∵菱形ABCD,

∴AB=AD,∠ABE=∠ADF,————————————(2分)

又∵AE⊥BC,AF⊥CD,

∴∠AEB=∠AFD,————————————————(1分)

∴△ABE≌△ADF.————————————————(1分)

(2)∵菱形ABCD,

∴AB‖CD,

又∵AF⊥CD,

∴AF⊥AB,

∴∠BAF=,又∠BAE=∠EAF,

∴∠BAE=,∠AEB=,———————————(2分)

∴∠B==∠BAE,———————————————(1分)

∴AE=BE.———————————————————(1分)

(3)∵△ABE≌△ADF,

∴∠BAE=∠DAF,AB=AD,

∴∠ABM=∠ADN,

∴△ABM≌△ADN.

∴AM=AN,———————————————————(1分)

又∵∠BAN=,BM=MN,

∴AM=MN=AN,

∴∠MAN=,——————————————————(1分)

∴∠MA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