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262513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8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精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三章车站设备配置

第一节客运设备配置

一、站房位置

旅客站房设在城镇同侧,以方便旅客进出站。

旅客列车到发线要靠近站房并连通正线,且与机务段和牵出线相通,以便必要时可更换机车,且调车机车能从牵出线到客车到发线摘挂客车车辆。

二、站台设置

为便于旅客上下车及行李的装卸,应修建旅客站台。

旅客站台按其与站房和车站到发线的相互位置可分为基本站台和中间站台两种。

本设计中靠近站房一侧的为基本站台,设在线路中间、在站房的对侧紧靠正线的为中间站台。

(1)长度

旅客列车编成20,每一辆的长度按25米计算,站台长度需要量:

所以,旅客站台长度应该按照560米设置,本设计采用560的长度。

(2)宽度

《站规》规定500—800人基本站台宽度可设计为10—12米,且需要设立立体跨线设备。

因为本区段站一次上下车最大旅客数为600人,本设计中基本站台宽度为6m,中间站台采用8.5米。

(3)高度

旅客站台的高度,应考虑到便于列检和不摘车检修作业,不影响超限货物列车和高速列车的通行,同时便于旅客上下车,设定旅客站台的高度高于轨面1.2m(高站台)。

基本站台和中间站台之间的主要跨线设备为平过道,天桥和地道三种。

因为本区段站的客运量比较大,为了解决较大客流和行车的干扰,确保旅客与行车的安全,应采用天桥和地道等立体设备。

地道的优点是:

司机和行车人员的瞭望条件好;

出入口占地面积少,旅客上下垂直距离较小等优点。

突出的缺点是工程造价高,日常运营费高,天桥的优点恰好与地道相反。

为了不影响司机和工作人员的视线,还有不影响以后电气化的发展,本设计采用地道。

第二节机务设备配置

机务作业设备的配置—机务段的位置确定

列车机车的换挂、出入段及整备是区段站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区段站机务设备的设置与机车在区段站进行的作业有密切的关系。

到达列车的本务机车要入段,出发列车的本务机车要出段,因此机务段应该靠近到发场,以便于机车便捷的出入。

另外,应保证在咽喉区有足够的平行进路,以使列车到发,机车出入段以及调车作业可以同时进行。

在区段站上,机务段设置位置有以下几种:

a.站同左与站同右:

这两种方案的缺点比较多,会恶化城镇居民区的环境;

当到发线的列车更换机车时,必须跨正线;

靠机务段的一端站场咽喉布置复杂,而另一端机车出入段走行距离长;

在改建时因城镇用地紧张,发展比较困难。

在新建时不采用这两种方案。

b.站对左与站对右:

其缺点是用地较大,机务段一端咽喉比较复杂,另一端机车走行距离长。

但是明显的优点是机车出入段对作业的干扰比其他任何方案都少。

综合评比,并考虑到B端有C方向接入,为了不使B端咽喉过于复杂,本设计机务段设在站对右,即A端咽喉。

第三节货运设备配置

货运设备配置——货场位置确定

货场在站内的位置,有两种方案:

站房同侧和站房对侧:

a.货场的设计站同左与站同右

这两种方案便于货物集散,货主搬运车辆无需跨越正线。

缺点是货物作业车取送车必须跨越正线,干扰正线行车。

b.站对左与站对右

当货源、货流主要方向在站房对侧时,将货场设在调车场一侧最为理想,但其缺点刚好与货场在站房同侧相反,只有当行车量和装卸车数两者较大又设立交设备时,才宜把货场这在站房对侧,此时,应与机务段位于同一端,以利于车站发展。

综上,在本设计中货场位置的选择主要以调车作业的方便,对车站作业交叉干扰最少为原则。

考虑到机务段设于站对右,以及B端咽喉的作业能力和繁忙程度,所以本设计设计货场设在站对右的位置,并修建跨线设备

第四节车辆设备配置

在区段上,一般应修建列车检修所、站修所以及车辆段等有关的车辆设备。

其中站修所承担车辆辅修、摘车轴箱检查和摘车临修工作,应设在调车场最外侧远期发展的范围以外。

第五节运转设备配置

一、到发线

影响到发线的因素:

列车对数及列车性质、衔接线路方向数及相邻区段的闭塞方式、车站布置图类型、技术作业过程及作业方法和机车交路。

并且在设置时,一般遵循课本90页表3-2-1(如下)来设计:

客货列车换算对数(对)

双方向到发线数量(条)

12及以下

3

37~48

6~8

13~18

4

49~72

8~10

19~24

5

73~96

10~12

25~36

6

96以上

12~14

因此,结合任务书资料可得,

(1)到发线数量按客货列车换算对数计算为:

客货列车换算对数在37—48对时,双方向到发线数量应该在6—8条。

本设计取7条,但是考虑第三方向引入,适当增加一条,所以最终选择选取8条到发线。

✧旅客列车到发线

旅客列车换算对数

,但由于换算对数少于6对时,到发线数量可减为2条,故确定旅客列车到发线为2条。

到发线长度控制为850m

✧货物列车到发线

货物列车换算对数

,换算对数为37~48时,到发线数量为6~8条,所以货物列车到发线确定为6条。

列车到发线的布置

①进路的设置

根据我国运营工作的实践,新建单线横列式区段站的到发线宜采用双进路。

并且由列流图可见,上下行每昼夜行车量较均衡,因此在设计中将到发线均设计为上下行。

②超限货物列车到发线的布置

除正线必须保证通行超限货物列车外,在单线区段,应另有一条到发线通过超限货车。

在本设计中选择与调车场临近的10号股道为超限货物列车到发线。

③到发线与旅客站台的布置

新建车站考虑到将来的发展,单线车站宜考虑将来扩展为双线的便利性,因此在本设计中选择基本站台与中间站台“两台夹三线”的布置方式。

二、调车线

区段站调车线的数量和有效长应根据衔接线路的方向数、有调作业车数量、调车作业方法和列车编组计划等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有解编作业的区段站上,每一衔接方向设调车线一条,车流大的方向可适当增加,其有效长度不应小于到发线的有效长;

本站作业车停留线一条;

有危险品车辆停留时,应设有危险品车辆的停留线一条;

待修车和其他车辆停留线一条,如车数不多时可以前者共用一条;

而本站有三个衔接方向,因此在设计中,本站调车场调车线设置为5条。

三、机走线

由于本站为货运机车基本段,货运机车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故机车走行次数确定如下表:

机务段位置

车流方向

站对右

站对左

A-B

11×

2

B-A

A-C

C-A

B-C

1

C-B

A-本站

B-本站

C-本站

本站-A

本站-B

本站-C

调机

合计

52

在采用肩回运转交路的横列式区段站上,由于每昼夜通过车场的机车在36次及其以上可设一条机车走行线,从上面计算数据可知,无论机务段设在咽喉的任一端,每昼夜机车通过车站的次数都大于36次,所以本站应设计一条机车走行线。

选择机车走行线位置的原则,主要是力求减少机车出入段与接发列车进路的交叉,或者降低交叉的严重性。

在单线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上,当机务段位于站对右时,机车走行线一般应设在到发线之间。

所以本站机车走行线设在到发线之间。

四、机待线

机待线的布置形式有尽头式和贯通式两种。

贯通式机待线的进路比较灵活,在到发线数量相同的条件下,咽喉区长度较尽头式短,但机车出入如与接发列车无隔开进路时,安全性较差;

尽头式机待线有隔开进路,比较安全。

即使司机操纵失灵而发生冲撞土挡或因而造成脱轨时,其事故严重程度也远较与列车冲突为轻。

因此一般采用尽头式机待线。

为便于出入段机车的停留,保证出发列车能及时连挂机车,减少机车出入段与车站其他作业的交叉干扰,增加咽喉区的平行作业,当新建横列式区段站设有机车走行线时,在无机务段一端的咽喉区应设置机待线。

因此本设计采用尽头式机待线。

其有效长应根据牵引机车长度加上相应的安全距离来确定,故其有效长度为

五、出入段线

为了保证车站与机务段间机车出入畅通,在即务段与到发线之间应设机车出入段线,其数量取决于一昼夜列车出入段次数、列车到发的不均衡性及机车的运转方式,一般设出入段线各一条。

当出入机车每昼夜不足60次时,可缓设一条。

本设计机车出入段次数:

>

60

故可设计机车出入段线各一条。

六、牵出线

调车场两端各设一条牵出线,主要牵出线在左端,因为A端车流量大,而且货场设在站对右,左端牵出线还要担负货场的取送作业。

次要牵出线在右端,主要负责中转车和本站作业车的解体工作。

第四章车站设计参数

第一节线间距

从车站两端最外方道岔的基本轨接头处,分别至到发场最内方信号机(或警冲标)的范围,叫车站咽喉区。

设计车站咽喉区应满足下列要求:

(1)必须设置一定数量的平行进路;

(2)保证作业的机动性、灵活性;

(3)尽量减少敌对进路的交叉,特别应避免到达进路的交叉;

(4)尽量缩短咽喉区的长度。

1.确定平行进路数量

图形

条件

咽喉区位置

平行作业数量

平行作业内容

横列式

单线铁路

平图≤18

非机务段端

列车到(发)、调车

机务段端

列车到(发)、机车出(入)段

平图>18

两端

列车到(发)、机车出(入)段、调车

由于本站衔接单线铁路且平行运行图列车对数

,因此咽喉区平行作业数量为3个。

2、确定线间距

股道

线间距

备注

1-2

5.0

正线与相邻到发线之间

1-3

3-4

12.0

到发线与相邻到发线之间(中间站台)

4-5

到发线与相邻到发线之间

5-6

到发线与机车走行线之间

6-7

7-8

8-9

9-10

10-11

6.5

到发线与相邻调车线之间

11-12

调车线与相邻调车线之间

12-13

13-14

14-15

机车出入段线之间

牵出线与机车出入段线

牵出线与C方向引线

第二节道岔及渡线配置

右端咽喉

左端咽喉

道岔编号

道岔号码

坐标

12

41.345

101.345

9

68.63

42.077

7

113.63

8

100.577

103.2

10

172.083

11

161.7

232.083

13

14

144.545

15

16

189.545

17

149.096

18

19

209.096

20

21

247.97

22

223.481

23

307.97

24

267.047

25

195.655

26

314.033

27

230.264

28

269.033

29

279.79

30

304.77

31

397.257

32

349.77

33

369.133

34

303.673

35

347.501

36

349.512

37

392.501

38

303.145

39

40

350.131

41

42

339.876

43

427.633

44

392.97

45

477.132

46

414.183

47

486.995

48

465.056

49

299.97

50

511.49

51

335.153

377.03

53

380.153

54

422.65

55

307.147

56

472.651

57

349.497

58

439.444

59

383.04

61

9

378.61

62

94.473

63

406.245

65

343.121

67

450.453

69

495.969

第三节到发线有效长

线路编号

运行方向

线路有效长控制点x坐标

共计

各线路有效长之差

各线路有效长

左端

右端

上行方向

442.813

477.589

920.402

57.618

907.618

下行方向

449.657

474.109

923.766

54.254

904.254

904.254

376.078

412.651

788.729

189.291

869.291

379.578

409.151

454.451

520.577

975.028

2.992

852.992

457.951

517.077

505.077

423.683

928.76

49.26

899.26

508.507

420.206

928.713

49.307

899.307

551.473

426.547

978.02

850

554.973

423.047

978.02+850=1828.02米<

2100米

所以本设计采用站坪长度符合要求。

第五章车站通过能力计算

计算流程示意图

第一节到发线使用方案

固定使用

一昼夜接发

列车数

进路形式

接发A至B旅客列车

双进路

接发A至C旅客列车

双向旅客列车通过

接发B至A旅客列车

接发C至A旅客列车

接发A至B无改编中转列车

接发B至A无改编中转列车

接发A至C无改编中转列车

接发C至A无改编中转列车

接发B至C无改编中转列车

接发C至B无改编中转列车

接A到解区段列车

接B到解区段列车

接C到解区段列车

发A自编区段列车

发B自编区段列车

发C自编区段列车

接A到解摘挂列车

接B到解摘挂列车

接C到解摘挂列车

发A自编摘挂列车

发B自编摘挂列车

发C自编摘挂列车

第四节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

到发线通过能力是指到发场中办理列车到发作业的线路,一昼夜能够接、发各方向的货物列车数和运行图规定的旅客列车数。

由已知资料可知各种列车占用到发线的时间为:

场别

作业项目

每昼夜作业次数

每次作业所需时间

占用时间

总时间T

固定作业T

到发场Ⅰ

接发A至B、C无改中转列车

960

总计

到发场Ⅱ

接发BC至A无改中转列车

接ABC到解区段列车

86

430

发ABC自编区段列车

接ABC到解摘挂

76

380

发ABC自编摘挂

2580

各车场的利用率为:

到发场I:

到发场II:

按方向别到发线能力计算表

方向

列入计算中的列车数

到发线通过能力(列)

到发场I

到发场II

A方向

接车

到发场I接A至B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

26.38

到发场I接A至C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

11.99

到发场II接A到解列车

8.93

38.37

47.3

发车

到发场II发B至A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

20.09

到发场II发C至A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

15.63

到发场II发A自编列车

44.65

B方向

到发场II接B至A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

到发场II接B到解列车

29.02

到发场I发A至B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

到发场II发B自编列车

35.31

C方向

到发场II接C至A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

到发长II接C到解列车

4.46

到发场I发A至C无改编中转货物列车

到发场II发C自编列车

16.45

第二节道岔分组方案及咽喉区道岔组占用时间

1道岔分组

道岔组号

道岔号

2、10、32、44

1、17、23、31

4、14、20

3、9、15

8、18、16、22、24、48

33、21、19

34、40、50

5、11、13、25、35、41

43、45

60、6、62、38、36、52、54、56

37、39

12、28、30、42、46

27、49、51、53

29、55

57、59

61、63、67、69

②计算咽喉区各道岔组总占用时间及通过能力利用率

咽喉道岔组通过能力利用率:

按车站衔接方向计算咽喉道岔组通过能力:

左端咽喉区占用时间计算表:

编号

作业进路名称

占用次数

每次占用时间

咽喉区道岔组占用时间(min)

4道接A至B无改中转货车

88

(88)

5道接A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