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20537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一章

我国资源能源环境报告

胡锦涛同志曾在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十七大作报告时,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要"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被代表们认为有利于着力解决中国发展新阶段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

官方数据显示,其中2006年中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全国七大水系监测断面中62%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污染。

导致这样严重的结果,是长期以来,GDP增长率是评价地方官员政绩的一个不成文标准,导致一些地方为追求一时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惜违背经济规律。

特别在经济利益面前,一些地方的环保概念常常弱不禁风,甚至不堪一击。

于是,导致了这样情形的出现:

经济建设取得了"

辉煌成果"

,生态环境却遭到严重破坏,可持续发展受到损害。

事实证明,单纯的GDP增长指标确有问题,它没有体现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环境损失和资源消耗成本,片面强调GDP增长会助长盲目消耗资源、破坏环境,造成社会失衡,反过来又使GDP的增长难以为继。

所以,以牺牲能源消耗、环境资源为代价,换取某种经济增长,带来的只是一时的经济数字的增高,留下的却是长远的危害和隐患。

因此,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批判反思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环境污染的代价,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

要求全党全社会牢固树立"

生态文明"

的科学发展观,不仅仅是一个指标性的问题,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某些区域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不利于长远发展的错误执政理念。

我们只有把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才能对生产要素产生最科学的集聚效应,并营造出源源不断的发展后劲。

建设生态文明,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节约型社会。

“十一五”期间国家立下了几个必须达到的约束性硬指标:

耕地保有量保持1.2亿公顷,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预期性)。

现在,各级政府和企业正在为实现这些目标努力,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为实现这些目标努力。

资源短缺、能源危机就在我们身边,“电荒”、“油荒”、“煤荒”、“水荒”等等,正无时不刻在困扰着我们。

珍惜资源靠你我他。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使我们摆脱快速发展中的资源困境,走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

第二章

我国能源开发现状

中国的能源蕴藏量位居世界前列,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

中国远景一次能源资源总储量估计为4万亿吨标准煤。

但是,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和消费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1990年,中国人均探明煤炭储量147吨,为世界平均数的41.4%;

人均探明石油储量2.9吨,为世界平均数的11%;

人均探明天然气为世界平均数的4%;

探明可开发水能资源按人口平均也低于世界人均数。

从人均能源消费看,1994年世界平均为1433千克油当量,发达国家为5066千克油当量,中国大约为670千克油当量。

1997年中国人均拥有电力装机容量0.21千瓦、人均用电量900kWh,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

中国能源开发利用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能源以煤炭为主,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低。

中国探明的煤炭资源占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能等一次能源总量的90%以上,煤炭在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中占支配地位。

20世纪60年代以前中国煤炭的生产与消费占能源总量的90%以上,70年代占80%以上,80年代以来煤炭在能源生产与消费中的比例占75%左右,其他种类的能源增长速度较快,但仍处于附属地位。

1995年,世界能源生产总量达到123万亿吨标准煤,固体、液体、气体、水电和核电的比重分别为28.3%、38.4%、23.5%和9.8%(刘洪,1999,12)。

在世界能源由煤炭为主向油气为主的结构转变过程中,中国仍是世界上极少数几个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

二是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长,能源利用效率较低。

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的能源消费呈持续上升趋势。

1957?

198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从9644万吨标准煤(SCE)增加到96934万吨,增加了9倍。

1989?

1999年,中国能源消费,从96394万吨标准煤增加到122000万吨,增长26%。

受资金、技术、能源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低很多。

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32%,能源系统总效率为9.3%,只有发达国家的50%左右。

1994年单位GNP能耗(吨标准煤/千美元)比较,中国分别是瑞士、意大利、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的14.4倍、11.3倍、10.6倍、8.8倍、8.3倍、7.2倍、4.6倍、4.2倍。

三是能源消费以国内供应为主,环境污染状况加剧,优质能源供应不足。

中国经济发展主要建立在国产能源生产与供应基础之上,能源技术装备也主要依靠国内供应。

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能源供应的自给率达98%以上。

随着能源消费量的持续上升,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城市大气污染,过度消耗生物质能引起生态破坏,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世界银行认为,中国空气和水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大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

8%。

中国有的学者甚至认为中国环境破坏经济损失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0%。

改革开放的30年中,电力、冶金、水泥、化工等传统高能耗产业通过保障供应,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

今天,中国已经步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日益面临挑战,以提高能源等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为核心的集约型增长方式和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已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首先,中国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和自身能源储备的不足,使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例如,到2030年,预计中国80%以上的石油需求将依赖进口。

其次,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受到越来越多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已做出了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

第三,随着能源价格的攀升,如果不降低能耗,必将挤压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能源成本占总成本比例甚至高达五成的高能耗产业更是如此。

最后,低碳经济是未来全球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博弈的焦点,中国能否从经济大国跃升为经济强国,与能否很好地把握低碳经济的机遇息息相关。

第三章

社会危机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

破坏大气层与地面间红外线辐射正常关系,吸收地球释放出来的红外线辐射,就像“温室”一样,促使地球气温升高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是数量最多的温室气体,约占大气总容量的0.03%,许多其它痕量气体也会产生温室效应,其中有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还强。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30C或更多。

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

而另一方面,由于对森林乱砍乱伐,大量农田建成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

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渐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

在空气中,氮和氧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它们都可以透过可见光与红外辐射。

但是二氧化碳就不行,它不能透过红外辐射。

所以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

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会比目前降低20℃。

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使地球仿佛捂在一口锅里,温度逐渐升高,就形成“温室效应”。

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气体。

其中二氧化碳约占75%、氯氟代烷约占15%~20%,此外还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种。

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现在增加一倍,全球气温将升高3℃~5℃,两极地区可能升高10℃,气候将明显变暖。

气温升高,将导致某些地区雨量增加,某些地区出现干旱,飓风力量增强,出现频率也将提高,自然灾害加剧。

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气温升高,将使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海水上涨的威胁,甚至被海水吞没。

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下撒哈拉牧区曾发生持续6年的干旱。

由于缺少粮食和牧草,牲畜被宰杀,饥饿致死者超过150万人。

这是“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典型事例。

因此,必须有效地控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控制人口增长,科学使用燃料,加强植树造林,绿化大地,防止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的巨大灾难。

科学家预测,今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每增加1倍,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5~4.5℃,而两极地区的气温升幅要比平均值高3倍左右。

因此,气温升高不可避免地使极地冰层部分融解,引起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

如果海平面升高1m,直接受影响的土地约5×

106km2,人口约10亿,耕地约占世界耕地总量的1/3。

如果考虑到特大风暴潮和盐水侵入,沿海海拔5m以下地区都将受到影响,这些地区的人口和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的1/2。

一部分沿海城市可能要迁入内地,大部分沿海平原将发生盐渍化或沼泽化,不适于粮食生产。

同时,对江河中下游地带也将造成灾害。

当海水入侵后,会造成江水水位抬高,泥沙淤积加速,洪水威胁加剧,使江河下游的环境急剧恶化。

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目前正在推进制订国际气候变化公约,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科学家预测,如果我现在开始有节制的对树木进行采伐,到2050年,全球暖化会降低5%。

第四章

节约资源的多维意义

节约资源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问题。

充分认识节约资源的多维意义,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意义重大。

资源的有限性是资源的基本属性之一。

这种有限性是指人类对资源的利用在质量、数量以及时间和空间范围上的约束性,它又往往表现为稀缺性。

当代中国人口增长的压力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更凸显了与资源有限性的矛盾。

因此,离开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同时,节约资源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保证。

我国人均资源量偏低,资源禀赋较差。

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扩大经济规模,而与这一进程相伴随的必然是资源需求的持续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不通过“节流”和合理利用资源,就无法满足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节约资源还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基础。

粮食、耕地、淡水、石油、煤炭等本身就是战略性资源。

在这个意义上,节约资源既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更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

节约资源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永恒主题,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节约资源、降低成本、追求效益最大化,贯穿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就经济增长方式而言,不同的增长方式对资源的消耗程度大不相同。

过去中国经济发展长期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特点,这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要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的矛盾,就必须大力节能降耗,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走一条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近年来,循环经济日益被人们所认识。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缓解中国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也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更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节约资源体现了社会发展理念的升华,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

厉行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荀子说过,“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

诸葛亮则崇尚“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墨子指出,“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唐朝诗人李商隐写下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著名诗句。

清朝思想家魏源也认为“禁奢崇俭,美政也”。

时至今日,我们仍可感受到先贤们“崇俭”格言的重要作用。

人类在长期发展中,不断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一系列社会发展思想,如儒家的“效法自然说”、老庄的“因任自然说”、荀子的“征服自然说”,西方学者的“环境决定论”、“环境可能论”等等。

重视节约资源,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发展理念,提出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反映了人类在认识自然、认识自然与社会关系等社会发展观念方面的新提升。

现阶段,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存在差距,个别高收入者,盲目追求高消费,图虚荣,讲排场,甚至“斗富”、“比阔”,这既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会对贫困阶层造成心理刺激,从而加剧社会矛盾。

因而,倡导节约资源和合理消费,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意义重大。

节约资源是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经验总结。

20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发生了多起因过度开采自然资源,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致使人类遭受巨大灾难的事件。

这警示我们:

对自然资源无度的开采和破坏,最终受害者将是人类自己。

我们作为后发国家,完全可以以史为鉴,避免重蹈竭泽而渔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历史覆辙。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节约资源是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迫切需要;

反之,无视自然规律,搞掠夺性索取,必然遭到自然的报复。

基于此,我们必须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利用效益,同时减少排放,减轻污染,降低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成本,这也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

节约资源是创新管理理念的内在要求。

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解决有限资源与无限需求的矛盾。

先进的管理理念可以提高效率,是实现赢利的“增收剂”。

要实现“增收”,一是合理分配、利用资源,同时要有效节约资源。

在当前资源短缺成为世界性难题的情况下,节约资源无疑体现了当代管理理念的创新。

节约资源也是实施科学决策的本质体现。

决策是管理工作的核心,管理者决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活动的开展和管理目标的最终效果。

科学决策就是最大的节约,而要实现节约就必须科学决策。

节约资源还是提高管理效益的必要途径。

管理本身就是资源与需求矛盾的产物。

通过管理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就是实现了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因此,节约资源既是衡量管理效益的一个重要标尺,也是管理的最终目的。

第五章

日常生活中的节能资源能源方法

一、节约电能。

要注意随手关灯,可以使用高效节能灯泡。

据美国的能源部门估计,使用高效节能灯泡代替传统电灯泡,就能避免四亿吨二氧化碳被释放。

除了电灯,在使用其它电器方面也要注意,尽量选择低消耗节能产品,不用电器时要切断或关掉电源,冰箱则让它处于无霜状态。

夏季天气不算十分炎热时,最好用扇子或电风扇代替空调。

使用空调时,不要把温度调得太低,26℃左右就行了。

二、节约水资源。

许多废水都可以循环使用。

洗脸、洗手、洗菜、洗澡、洗衣服的水都可以收集起来擦地板、冲厕所、浇花等。

淘米水则是很好的去污剂,可以留下来洗碗筷。

沾了油的锅和盘子要先用用过的餐巾纸擦干净,洗起来节水有方便,还可以少用洗洁精,减少水污染。

三、节约用纸。

纸张的循环再利用,可以避免从垃圾填埋地释放出来的沼气,还能少砍伐树木。

据统计,回收一吨废纸能产生800千克的再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环境。

四、减少废气排放。

交通废气和工业废气是生活废气的主要来源。

我们出门尽量乘坐公共汽车或出租车,还可以骑自行车,尽量少乘坐私家车。

工厂里的燃烧垃圾、生产商品等而产生的大量滚滚的浓烟弥漫在城市里。

他们应该把废气经过加工和过滤,再排放出来就可以减少污染。

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然后释放出氧气,所以我们要大量的种树,尤其是在公路旁。

五、垃圾分类处理。

垃圾分类可以回收宝贵的资源,同时减少填埋和焚烧垃圾所消耗的能源。

例如:

废纸被直接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

饮料瓶、罐子和塑料等一次性物品也可以送到相关的工厂,成为再生资源;

家用电器可以送到专门的厂家进行分解回收。

家里可以准备不同的垃圾袋,分别收集废纸、塑料、包装盒等,每天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尽量做到“变废为宝”。

第六章

节约能源措施

节约能源刻不容缓,而且潜力巨大,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1.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深化循环经济试点,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2.夯实基础,强化节能减排管理。

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

3.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

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实行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

4.政府带头,发挥节能表率作用。

在节能减排工作中,中央政府将率先垂范。

今年全国要推广高效节能产品5000万支,中央国家机关将率先更换节能灯;

5.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

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实施水资源节约项目。

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

推动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

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

6.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

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加快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7.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

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执法检查;

8.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

组织好每年一度的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及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宣传日活动。

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理念渗透在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教学中,从小培养儿童的节约意识.

第七章结束语

社会的主体是人,节能减排的主体也必须是人,节能减排必须从每一个来抓起。

是的,要想使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妙而和谐的世界,我们不仅只是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更要付诸于行动。

所以,我们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创造我们的美好生活;

让我们行动起来,节能减排,挽救地球家园的命运,维护人类的一个继续生存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