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案.docx
《小学五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教案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 学情分析:
有人曾经说过:
没有经典的文化是没有灵魂的文化,没有经典的人生是没有希望的人生。
作为源头活水,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所再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
现在的孩子对传统文化经典内容知之甚少,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学习现代语文知识上,而6-13岁是孩子们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正是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大好时光,在这段时间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实际上是在和先哲交流思想感情。
持之以恒,坚持数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定会滋养他们,成为他们的文化积淀,使他们终身受益。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诗词诵读一、魅力汉语、古代都城、饮食文化、诗词诵读二、传统戏曲、历史名臣、科学技术九个单元。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
在指认式诵读中使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丛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
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 教学措施:
1传统文化旨在培养血神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不得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得背诵过多的内容,给学生造成太多的学习压力,教学形式一定采取多样化。
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
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多种形式。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围绕科学技术、诗歌朗诵、传统戏曲、历史名臣等主题来编排的,本学期共学习五个单元,《古诗四首》《京剧》《李时珍》是精读课文,饮食文化是略读课文。
本组涉及知识能力方面的内容主要有:
1、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认识生字、掌握词语;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了解中华古代科学技术和对外文化交流对世界的贡献。
2、扩展开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抓住人物言行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品质。
另外给学生提示一点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知识,特别是对神话传说,要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二.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对民间传说故事有一定了解和比较感兴趣,个别学生可以讲述。
三.教学目标;
1、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3、能背诵古诗,有学习中古传统文化的兴趣。
4、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5、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
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2、能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五.教学措施;示范读、泛读和学生自读相结合
六.教学进度安排(学期总课时)。
第一单元蒙书诵读
第1课《声律启蒙》
(一)
教学内容: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夹岸晓烟杨柳绿,满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教学过程:
一、简介《声律启蒙》。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早教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知识链接:
第2页
六、拓展活动:
第2页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声律启蒙》一剩余部分,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声律启蒙》
(二)
一、教学内容: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
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
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
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知识链接:
第4页
六、拓展活动:
第4页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声律启蒙》二剩余部分,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3课《声律启蒙》(三)
一、教学内容:
优对劣,凸对凹,翠竹对黄花。
松杉对杞梓,菽麦对桑麻。
山不断,水无涯,煮酒对烹茶。
鱼游池面水,鹭立崖头沙。
百亩风翻陶令秫,一畦雨熟邵平瓜。
闲捧竹根,饮李白一壶之酒;偶擎桐叶,啜卢同七碗之茶。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知识链接:
第6页
六、拓展活动:
第6页
七、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声律启蒙》三剩余部分,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4课、《笠翁对韵》
一、开场白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
“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
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
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第二单元诗词诵读
5、《登金陵凤凰台》
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通过写景、怀古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运用比较、想像、联想、品味关键词语等方法鉴赏诗歌。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景与情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诗歌进行鉴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的国度,有诗经楚辞,唐诗宋词,路漫漫在屈原脚下求索,诗悠悠在汨罗江畔飘零,秋雨是杜甫笔下的残梦,月亮是李白头顶的乡愁.我们通过诗歌了解诗人,通过诗人更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今天让我们走进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世界.
二、检查积累(李白诗中的名句)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6、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7、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10、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1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1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1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16、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17、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18、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
1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学生介绍诗人李白及其有关写作趣事:
介绍李白(略)
写作趣事:
黄鹤楼与凤凰台
黄鹤楼与凤凰台同为中国历史名胜。
它们的出名,是与两位诗人分不开的。
传说崔颢游览黄鹤楼,留诗云: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不久,李白登黄鹤楼见到崔颢的诗,非常欣赏。
当时有人要李白题诗,出于对崔颢的尊重,李白谦虚地说: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于是“无作而去,为巨匠敛手”。
文坛因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然而,李白毕竟属于那种充满创作天才的诗人,在登临黄鹤楼时没有尽情尽意,于是他“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
也就是过后不久,李白在游览金陵凤凰台时,步崔颢原韵,作《登金陵凤凰台》。
诗云: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此诗一出,马上博得了“与崔颢黄鹤楼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的赞许。
确实,崔颢的《黄鹤楼》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