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相交线与平行线典型例题.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863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1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相交线与平行线典型例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相交线与平行线典型例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相交线与平行线典型例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相交线与平行线典型例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相交线与平行线典型例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相交线与平行线典型例题.doc

《人教版七年级下相交线与平行线典型例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相交线与平行线典型例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下相交线与平行线典型例题.doc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复习

【知识要点】

1.两直线相交

2.邻补角:

有一条公共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3.对顶角

(1)定义:

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或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不相邻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对顶角相等。

4.垂直定义:

当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90°那么这两条线互相垂直。

5.垂线性质:

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②垂线段最短。

6.平行线的定义: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平行”用符号“∥”表示,如直线a,b是平行线,可记作“a∥b”

7.平行公理及推论

(1)平行公理:

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推论: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注:

(1)平行公理中的“有且只有”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存在性;二是唯一性。

(2)平行具有传递性,即如果a∥b,b∥c,则a∥c。

8.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平行。

9.平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在同一平面内)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在同一平面内)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在同一平面内)

10.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

(4)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补充:

(5)平行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

(6)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11.平移的定义及特征

定义:

将一个图形向某个方向平行移动,叫做图形的平移。

特征:

①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②平移前与平移后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

【典型例题】

考点一:

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对顶角的性质,垂直的定义,垂线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性质与平行公理的区别等

例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对顶角相等;

(2)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3)邻补角互补;

(4)互补的角是邻补角;

(5)同位角相等;

(6)内错角相等;

(7)同旁内角互补;

(8)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9)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0)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11)两直线不相交就平行;

(12)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练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等的角是对顶角B、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C、两条直线相交,有一对对顶角互补,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D、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考点二:

相关推理(识记)

(1)∵a∥c,b∥c(已知)  ∴______∥______()

(2)∵∠1=∠2,∠2=∠3(已知)  ∴______=______()

(3)∵∠1+∠2=180°,∠2=30°(已知)  ∴∠1=______()

(4)∵∠1+∠2=90°,∠2=22°(已知)  ∴∠1=______()

(5)如图

(1),∵∠AOC=55°(已知)  ∴∠BOD=______()

(6)如图

(1),∵∠AOC=55°(已知)  ∴∠BOC=______()

(7)如图

(1),∵∠AOC=∠AOD,∠AOC+∠AOD=180°(已知)  

a

b

1

1

2

3

4

a

b

.

.

.

A

C

B

∴∠BOC=______()

(1)

(2)(3)(4)

(8)如图

(2),∵a⊥b(已知)  ∴∠1=______()

(9)如图

(2),∵∠1=______(已知)  ∴a⊥b()

(10)如图(3),∵点C为线段AB的中点  ∴AC=______()

(11)如图(3),∵ AC=BC∴点C为线段AB的中点()

(12)如图(4),∵a∥b(已知)  ∴∠1=∠2()

(13)如图(4),∵a∥b(已知)  ∴∠1=∠3()

(14)如图(4),∵a∥b(已知)  ∴∠1+∠4=()

(15)如图(4),∵∠1=∠2(已知)  ∴a∥b()

(16)如图(4),∵∠1=∠3(已知)  ∴a∥b()

(17)如图(4),∵∠1+∠4=(已知)  ∴a∥b()

考点三:

对顶角、邻补角的判断、相关计算

例题1:

如图5-1,直线AB、CD相交于点O,对顶角有_________对,它们分别是_________,∠AOD的邻补角是_________。

例题2:

如图5-2,直线l1,l2和l3相交构成8个角,已知∠1=∠5,那么,∠5是_________的对顶角,与∠5相等的角有∠1、_________,与∠5互补的角有_________。

例题3:

如图5-3,直线AB、CD相交于点O,射线OE为∠BOD的平分线,∠BOE=30°,则∠AOE为_________。

图5-1图5-2图5-3

考点四: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

例题1:

如图2-44,∠1和∠4是AB、DC被BE所截得的同位角,∠3和∠5是AB、BC被AC所截得的同旁内角,∠2和∠5是AB、

DC被AC所截得的内错角,AC、BC被AB所截得的同旁内角是∠4和∠5.

例题2:

如图2-45,AB、DC被BD所截得的内错角是∠1和∠5,AB、CD被AC所截是的内错角是∠8和∠4,AD、BC被BD所截得的内错角是∠6和∠2,AD、BC被AC所截得的内错角是∠7和∠3。

例题3:

如图1-26所示.AE∥BD,∠1=3∠2,∠2=25°,求∠C.

考点五:

平行线的判定、性质的综合应用(逻辑推理训练)

例题1:

如图9,已知DF∥AC,∠C=∠D,要证∠AMB=∠2,请完善证明过程,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依据:

∵DF∥AC(已知),∴∠D=∠1()

∵∠C=∠D(已知),∴∠1=∠C()

∴DB∥EC()

∴∠AMB=∠2()

A

1

B

C

D

E

F

G

H

例题2:

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EF+∠CFE=180°,∠1=∠2,则图中的∠H与∠G相等吗?

说明你的理由.

考点六:

特殊平行线相关结论

例题1:

已知,如图:

AB//CD,试探究下列各图形中.

A

B

C

D

P

(1)

A

B

C

D

P

(2)

A

B

C

D

P

(3)

A

B

C

P

(4)

考点七:

探究、操作题

例题:

(2007年·福州中考)(阅读理解题)直线AC∥BD,连结AB,直线AC,BD及线段AB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

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落在某个部分时,连结PA,PB,构成∠PAC,∠APB,∠PBD三个角.(提示: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0°角.)

(1)当动点P落在第①部分时,求证:

∠APB=∠PAC+∠PBD;

(2)当动点P落在第②部分时,∠APB=∠PAC+∠PBD是否成立(直接回答成立或不成立)?

(3)当动点P在第③部分时,全面探究∠PAC,∠APB,∠PBD之间的关系,并写出动点P的具体位置和相应的结论.选择其中一种结论加以证明.

练习:

1.(动手操作实验题)如图所示是小明自制对顶角的“小仪器”示意图:

(1)将直角三角板ABC的AC边延长且使AC固定;

(2)另一个三角板CDE的直角顶点与前一个三角板直角顶点重合;

(3)延长DC,∠PCD与∠ACF就是一组对顶角,已知∠1=30°,∠ACF为多少?

【配套练习】

1

A

E

D

C

B

F

2

1

1

2

3

1、如图,要把角钢

(1)弯成120°的钢架

(2),则在角钢

(1)上截去的缺口是_60°____度。

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

2.(2009年崇左)如图,把矩形沿对折后使两部分重合,若,则=(115°)

3.(2009年新疆)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则的度数等于(20°)

4.(2009年金华市)如图,把一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如果∠1=32o,那么∠2的度数是(58°)

5.(2009年营口市)如图,将直尺与三角尺叠放在一起,在图中标记的所有角中,与∠2互余的角是∠1和∠3.

1

2

3

4

5

6

第5题第6题

6.光线a照射到平面镜CD上,然后在平面镜AB和CD之间来回反射,这时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1=∠6,∠5=∠3,∠2=∠4。

若已知∠1=55°,∠3=75°,那么∠2等于(65°)

7.如图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小刀,刀柄外形是一个直角梯形(下底挖去一小半圆),刀片上、下是平行的,转动刀片时会形成∠1、∠2,求∠1+∠2的度数。

8.把一块直尺与一块三角板如图放置,若∠1=45°,则∠2的度数为( D )

A、115°B、120°C、145°D、135

9、(2011•天水)如图,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两条平行线a、b中的直线b上,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