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17385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央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央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央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央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央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央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央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期末考试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2.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抽象归纳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

3.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4.民族理论()。

\\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一门理论科学\\是一门实践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四、辨析题

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错。

民族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2.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

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并不需要一定的民族观指导。

这些研究都必须在一定的民族观指导下才能进行。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所揭示的许多规律,对民族研究各门学科都具有指导意义。

3.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民族观才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

4.中国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

对。

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民族现象、民族关系事关每个公民。

五、论述题

1.试述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

1.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需要。

民族观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指明了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途径和方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科学的民族观。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一个公民都有一个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

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再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2.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

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

民族工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民族观,制定实施正确的民族政策。

这就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理论,特别是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民族理论以及新世纪新阶段科学发展观的民族理论,从而把握我国民族政策的理论依据,弄懂它的内容和精神实质,从而提高我们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

同时,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了解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方法,也有助于我们在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开展民族工作的过程中,明确政治方向,总结经验教训,开拓创新思路,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

3.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对我们进行民族研究工作,也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等许多方面。

但是,这些研究都必须在一定的民族观指导下才能进行。

民族研究的各门具体学科一般都只是从某个侧面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某种现象进行具体研究,所揭示的只是民族发展的某些个别方面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则不然,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进行概括,所揭示的是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因此,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所揭示的许多规律,对民族研究各门学科都具有指导意义。

第二章

1.随着(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民族学)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2.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地域)渊源和(族体)渊源等。

3.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4.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5.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民族特征)和主观上的(民族意愿)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1.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族类

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时期。

\\南朝

3.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

\\自然力

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

\\斯大林

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1987年

1.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等多维属性。

\\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生物属性

2.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全选)。

\\血统\\生活\\语言\\宗教\\风俗习惯

3.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

\\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4.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

\\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

5.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

\\民族特征\\历史依据\\民族意愿\\就近认同

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生物属性等多维属性。

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把个别特征拿来作为民族的定义是不够的。

3.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

是辩证地、科学地运用了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在工作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实际调查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科学研究人员和民族工作者相结合。

1.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斯大林所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民族定义,是由斯大林1913年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一文中提出的。

他认为: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由此可知,斯大林主张的是民族四特征说,即民族具有四个共同特征,即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

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固然是一个科学的概念,但并不能完全套用于中国的实际。

经过长期的思索与实践,2005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的阐述中提出:

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

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的六特征说。

它是在总结中国和外国民族理论及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既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的理论,又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民族的认识,还合理借鉴了国外关于民族的论述,可以说是集中国、世界的民族理论之大成。

与斯大林的四特征理论相比,更强调民族的历史渊源、风俗习惯等,视野更加宽阔,更加合理地确认诸要素的整体性和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以上要点须联系实际)。

第三章

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2.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过程中的产物。

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态民族。

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即(次生形态)民族。

4.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

5.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7.民族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相互影响下,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

1.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民族

2.民族发展,是在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的质与量的提高。

\\演进

3.民族(),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同化

4.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同化。

\\自然

1.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

\\常态发展\\异态发展\\跳跃式发展

2.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

\\社会生产\\社会分工\\内部交往程度\\外部交往程度

3.民族发展包括()等。

\\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人口发展

4.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全选)等内部和外部条件。

\\民族结构\\民族素质\\民族关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5.民族同化的特点有(全选)。

\\民族同化是一个过程\\民族同化中人为和自然因素并存\\民族自然同化是一种向较高经济和文明发展程度接近的形式\\民族同化首先涉及显露于外的民族特征\\民族同化是民族过程的局部现象

1.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由民族内部的文化差异造成的。

民族分化往往是由民族迁徙等原因导致民族居住地域隔离而造成的。

2.民族灭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这种现象是民族消亡而不是民族灭亡。

3.民族融合,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的民族的现象。

这是民族组合。

4.民族组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

这是民族消亡的含义。

民族组合是指某些民族或其中的一部分,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民族的现象。

5.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融合。

那些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是民族同化。

1.如何区别和理解民族同化、民族分化、民族组合、民族融合、民族消亡?

民族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民族同化,根据它变化的原因、手段、过程、性质,分为强迫同化和自然同化两种类型。

民族同化是一个过程。

民族同化中人为和自然因素并存。

民族同化首先涉及显露于外的民族特征。

民族同化是民族发展过程的局部现象。

民族分化,是指一民族的某些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

这种民族分化多是由民族迁徙等原因导致民族居住地域的隔离而造成的。

民族组合,是指某些民族或其中的一部分,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民族的现象。

这与一般的民族同化现象不同。

民族融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消失。

民族消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民族融合实现之日,就是民族最终消亡之时。

民族融合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自然的、缓慢的历史过程。

这一过程不能用人为的、强迫的、爆发式的、突变的方式来实现。

民族融合因素的出现并不等于民族融合。

历史上出现过的所谓“民族融合”,实际上是民族同化。

民族消亡是民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历史过程的必然结果,也是在全世界民族范围内实现的世界性过程,是民族发展的最高阶段的最终结果。

民族消亡只有在阶级消亡、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也就是说,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才能实现。

第四章

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民族性)的内容。

3.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并存。

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的关系。

\\民族群体之间

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的关系。

\\不同民族之间

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决定的。

\\性质

4.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和谐

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和平与发展

1.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政治平等团结关系\\经济互助合作关系\\文化共存繁荣关系\\社会和睦协调关系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民族团结的相对性\\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民族和谐的初步性

3.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

\\民族利益的照顾\\民族权利的保障\\民族发展的促进

4.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

\\自然因素\\民族自身因素\\社会因素

5.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

\\民族居住混杂状况\\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民族间通婚情况

1.我们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一概纳入民族关系之中。

只有这种关系中具有民族性的内容才应将其纳入民族关系之中。

2.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的单个人之间的关系。

民族关系虽有个人之间的关系,但基本表现形式是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

3.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

虽然有些民族关系是通过这种关系表现出来,但不能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的一般行政等关系都说成是民族关系。

4.社会主义社会已不存在民族间的不平等现象。

有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

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事业的事实上不平等还存在;

实际生活中民族平等的法律保障还不健全;

社会生活领域享受民族平等权利时还受到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只会给民族关系的发展带来促进因素。

竞争也会给民族关系带来一些消极因素和作用。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现阶段民族关系呈现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时期里,我国各民族平等和谐、团结奋斗、繁荣发展,是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1.各民族间的交流增多,杂散居现象更为普遍,民族关系更加密切;

2.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增多,差别性越来越小,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

3.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国家兴旺发达。

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

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明显存在并存;

民族团结的大趋势与民族主义(包括民族分裂主义)思想有所滋长并存;

民族间互助合作的发展与民族间(经济领域)竞争增强并存;

民族共同发展的趋势与民族间发展差距拉大并存;

民族联系交往增多与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内聚力增强并存(以上要点须联系实际展开论述)。

第五章

1.民族问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2.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之一。

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3.民族问题是一种内容宽泛的社会问题。

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广义的民族问题概念和狭义的民族问题概念。

4.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铲除民族压迫的(社会)根源,实现民族平等。

5.只有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不断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的繁荣发展。

6.民族自身的特点所引起的民族之间的矛盾又通过民族的诸特征及其具体形式,即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反映出来。

7.民族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民族之间交往的程度,因而也决定着民族之间(矛盾)的状况,即民族问题。

8.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和明显差距,是当前民族矛盾和摩擦的主要原因。

大多数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经济关系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文化发展关系上,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则在于合理调节民族间经济的发展、(利益的分配)、文化发展的需求。

9.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

1.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社会因素

2.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之间、()、民族与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

\\民族与阶级

3.现今世界上共有()多个民族,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

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失。

\\3000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民族差别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的各种权利的矛盾。

\\经济利益

1.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

\\普遍性\\国际性\\敏感性\\连锁反应性

2.狭义的民族问题是指在()发生的,表现在民族诸特征及具体形式上的民族间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

\\民族的活动中\\民族的交往联系中

3.即使在同一时代一国内的民族问题,也由于()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地域,民族,经济,文化

4.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的民族问题往往表现为()。

这是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一些鲜明特点。

\\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

1.封建社会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是:

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并具有两个历史发展趋势,即民族的繁荣发展与民族间联系不断加强,各民族在各方面日益接近。

这是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

2.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关民族问题概念的理论观点是最基本和最基础的理论。

民族问题概念的合理确定,将直接关系到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社会发展和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民族的产生和存在与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类社会发展中最早形成的民族与最早出现的国家大体上是同时产生的,在民族形成后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二者的存在和发展密切相关。

4.民族问题涉及的是民族自身发展的问题。

除此之外,还涉及民族与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之间、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而引起的问题。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加快发展经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加快发展经济文化事业。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民族问题会呈现出哪些特点和发展趋向?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民族问题会呈现出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按照价值规律配置资源的,是按照效率进行分配的。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在一定意义上说,民族关系也是各民族之间的一种利益关系,从经济方面来说更是这样。

公平合理的利益划分,可使民族关系和睦;

利益划分的不合理,可能导致民族间的矛盾。

因此,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不断加以解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平等与效率的矛盾将在民族问题上有明显的反映。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平等与效率的关系。

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原则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要求统筹兼顾平等与效率,包括民族平等与经济效率。

只能兼顾,实现平等前提下的效率,效率基础上的平等。

既要有较高的经济效率,又要有较高的民族平等关系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民族的发展,将是在效率较量中提高自身效率的发展,将是在竞争环境中提高自身民族素质的发展,将是在平等的环境中提高自身享受平等权利能力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民族问题将大量地发生在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问题上。

它们历来是民族问题上的敏感因素,也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的心理承受力、包容力将受到考验,并将得到加强。

哪个民族更快地、更好地转轨到市场经济体制,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得到更快和率先发展的机遇。

我国各少数民族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向现代文明迈进。

(以上要点须联系实际)

第六章

1.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2.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

3.我国陆地边境线的90%强在少数民族地区,有(1.9万)公里。

4.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中存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如封建宗法制度、(政教合一)制度、(土司)制度、封建王公制度、血缘家长制度以及(原始民主)制度等。

5.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既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又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

1.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个国家接壤。

\\21

2.全国的绝大多数县、市都有()以上民族共居。

\\两个

3.民族自治地方地广物博,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