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学生心理的发展【PPT】.ppt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71634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PPTX 页数:52 大小:2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中学生心理的发展【PPT】.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第七章 中学生心理的发展【PPT】.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第七章 中学生心理的发展【PPT】.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第七章 中学生心理的发展【PPT】.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第七章 中学生心理的发展【PPT】.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章 中学生心理的发展【PPT】.pptx

《第七章 中学生心理的发展【PPT】.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中学生心理的发展【PPT】.ppt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章 中学生心理的发展【PPT】.pptx

第七章中学生心理的发展,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主讲教师:

周天梅,【学习目的】,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了解初中生面临的心理危机及其成因,掌握初中、高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个性各方面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学习重难点】中学生时期生长发育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学生思维的发展特点;同一性的发展及其类型;中学生的同伴关系与友谊,参考书目与推荐阅读材料,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3、刘金华儿童发展心理学(修订版)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朱莉娅贝里曼等著陈萍,王茜译发展心理学与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5、黄煜峰,雷雳.初中生心理学.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6、郑和钧等.高中生心理学.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七章中学生心理的发展,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年龄阶段和一般特点初中生面临的心理危机初中生的智力发展初中生的个性发展高中生智力的发展高中生个性的发展,第一节年龄阶段和一般特点,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中学阶段又分为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约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结束,历时6年左右的时间。

一、初中生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征1、年龄阶段少年期:

11、12岁-14、15岁2、一般特点个体生理发展的又一个显著加速期身心发展中有种种矛盾和一些特殊表现,面临心理危机。

少年期是一个半幼稚与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

二、高中生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征1、年龄阶段青年初期是指从14、15岁到18、19岁这一时期,相当于高中教育阶段。

这一时期结束的时候,即年满18罗的时候,青年的身心各方面己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水平。

2、一般特征一是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己达到基本成熟;二是当此阶段结束时个体己满18岁,可取得公民的资格;三是开始考虑如何选择未来的学业和生活道路。

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第一节年龄阶段和一般特点,第二节初中生面临的心理危机,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生理发育高峰心理发展的矛盾性,一、生理发育高峰,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青春晚期,成年期,壮老年期,一、生理发育高峰,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心理特点,身体外形的改变,“成人感”,内脏机能的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性意识的,性的成熟发展”,

(一)外形的变化,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1、身高在青春发育期,学生身高每年平均长高67厘米,体重增加45公。

男生进入身高生长加速期的平均年龄是13岁左右,14岁左右达到生长高峰,然后生长速度逐渐下15.5岁时,又退回到以前的生长速度。

女生这一过程要先于男生近两年,她们大多数人从9岁左右开始进入身高生长加速期,12岁左右达到生长高峰。

城市女生在11至14岁时体重增加最快,平均每年增长4.4公斤,12、13岁是增长高峰,14岁后增长速度迅速下降。

城市男生在13至15岁这段时间,体重增加最快,平均每年增长5.5公斤,14岁是增长高峰,15岁以后增长速度迅速下降。

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2、体重,3、第二性征的出现,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在男性身上,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

喉结突出、嗓音低沉、体格高大、肌肉发达、唇部出现胡须、周身出现多而密的汗毛、出现了腋毛、阴毛。

在女性身上,第二性征则表现为:

嗓音细润、乳房隆起、骨盆宽大、皮下脂肪较多、臀部变大、体态丰满、出现了腋毛和阴毛,4、头面部的变化,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较低的额部发际逐渐向头项部及两鬓后移,嘴巴变宽,原来较为单薄的嘴唇开始丰满。

童年期那种头大身小的特征逐渐被头身比例协调的身体姿态所取代。

(二)体内机能的增强,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1、心脏压缩机能的增强首先,在形态上,为了保证青春期生长发育突增的需要,作为人体运输系统的心血管系统也出现了第二次生长加速;其次,在机能方面,主要表现为心率、脉搏开始减慢。

2、肺的发育在整个青春期中,肺活量将比青春期前增加1倍多,男女生肺活量存在显著差异。

3、肌肉力量的增强,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初中生体重的增强表明了肌肉和骨骼发生了变化。

在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上,男女生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4、大脑的发育在量的方面,初中生脑重及脑容积的增长不显著。

在质的方面,这时期脑的发展则有较大进展。

生殖系统是人体各系统中发育成熟最晚的,它的成熟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1、性激素的增多2、性器官的发育3、性机能的发育,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三)性的发育与成熟,补充:

中学生性意识的发展,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性意识是指随生理发育、社会成长而逐渐形成的对有关性别、性征、性角色及性行为等方面的心理认识活动。

儿童生性意识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性无知、性朦胧、性爱慕、恋爱。

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

1、性无知(11岁以前),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10-11岁以前,男女儿童对性问题处于无知状态。

虽然他(她)们知道男女有别,外生殖器不相同,但他们不理解其内在意义。

他们在一起玩耍嬉戏,不带有性的色彩,这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阶段。

2、性朦胧(12-16岁),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

(1)疏远异性期。

一般从12岁到14岁(女性比男性早一两年,以下各阶段亦如此)。

(2)接近异性期(从14岁到16岁)。

3、性爱慕(16-18岁),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由少年期正式进入青年初期后,男女学生表现出对异性的向往和倾慕,互相产生了特殊好感。

表现出强烈的性情绪,开始爱慕异性,但尚未专一化。

经过前面几个发展过程,青年男女的性心理和性意识的发展基本成熟,具有较强烈的性情绪,加上丰富的社交活动,促使他们把对异性的情思逐步导向恋爱的轨道。

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4、恋爱期(18岁以后),中学生性教育,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1、青春期中学生性心理的教育内容:

正确对待月经初潮、遗精,讲究生理心理卫生正确对待手淫正确对待中学生的早恋现象,2、中学生的性道德教育,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性道德是指两性关系和交往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即衡量人们的性观念、性选择、性交往和性行为的是非善恶标准。

性道德教育内容:

提高中学生性道德认识水平培养学生健康的性道德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性道德行为习惯,二、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

(一)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

(二)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三)易出现的心理及行为偏差,

(一)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首先,由于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

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到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

其次,由于性的成熟,初中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

1、反抗性与依赖性2、闭锁性与开放性3、勇敢和怯懦4、高傲和自卑5、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

(二)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1、心理生物性紊乱心理生物性紊乱主要表现:

于主体对自己身体机能的异常关注及对某些正常疾患的过分夸大。

2、自杀的倾向及行为自杀的一条根本的原因是少年期需面对的困难和烦恼突然增多,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积累起来而导致心理崩溃,有人则想用自杀的方式来解脱。

3、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症状主要表现为,思维紊乱、歪曲现实或脱离与现实的联系、不能控制情绪以及人格混乱等。

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三)易出现的心理及行为偏差,一、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抽象逻辑性

(一)运用假设例如,有“地球是平的”和“地球是圆的”两个命题,要儿童做出是非判断。

小学儿童思维受具体事物或知觉资料的支配,他们所看到的地球是平面的,因而无法理解为什么地球是圆的。

初中学生不受眼前具体事物的支配,可依据假设进行推理。

他们可能会这样思考:

如果地球是平的,那么太阳就不可能每天都从东方升起,在西边降落,只有是圆形的,才能解释这一现象。

由这一假设演绎的过程,得出了地球是圆的这一结论。

(二)逻辑推理(三)运用逻辑法则:

矛盾律、同一律、排中律,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第三节初中生的智力发展,

(1)同一律。

即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维必须保持同一性,亦即保持确定性。

也就是说,运用概念或判断时要保持确定的内容,不能偷换它的意义。

同一律的逻辑公式是“A是A”(A可以表示概念或判断)。

遵守同一律是做到思想内容准确的保证,也是正确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前提。

如果违反了同一律,那就会不可避免地犯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第三节初中生的智力发展,第三节初中生的智力发展,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

(2)矛盾律。

即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想要无矛盾性。

也就是说,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上,不能对同一对象作出相互矛盾的判定。

矛盾律的逻辑公式是“A不是非A”(非A是与A相矛盾或对立的概念或判断)。

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人们的思想必须前后一致,首尾一贯,不得同时对两个互相反对或互相矛盾的判断都肯定为真,否则就会导致自相矛盾。

矛盾律是从否定方面肯定同一律,它是同一律的反证。

(3)排中律。

“排中”就是排除第三者的意思。

即指在同一思想过程中,对同一事物的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必须作出明确的选择,肯定其中的一个而否定另一个。

排中律的逻辑公式是“或是A,或是非A”。

排中律要求在是非面前必须作出明确的选择,因为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必须肯定其中之一,而不能有第三种选择。

如果不遵守排中律,在是非面前就会犯模棱两可或含糊其辞的逻辑错误。

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第三节初中生的智力发展,

(一)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创造性:

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少保守性,常有丰富奇特的幻想,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等。

批判性表现:

在不愿意轻易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对别人的思想、态度及意见要进行审查,并对此持怀疑和批判态;开始严肃地对待自己的思想和主张,能有意识地调节、支配、检查和论证自己的思想。

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二、思维品质的矛盾性,

(二)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片面性:

在思想的偏激与极端,不能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抓住一点不计其余。

具体表现为:

狂热的明星崇拜;分析问题常钻牛角尖,经常陷入思想的死潭而不能自拔;在思想上缺乏严谨性及全面性,对一些问题的处理虽有新意,但不准确。

表面性:

在分析问题时还经常被事物的个别特征和外部特征所困扰,难以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去,尤其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评价往往失之表面化。

(三)思维中自我中心再度出现,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少年们思维中的自我中心表现为,虽然他们早已能区别自己与他人的想法,但他们有时不能区分自己所关心的焦点与他人所关心焦点的不同,其具体表现如下,1、假想的观众2、独特的自我,一、初中生个性特点:

不平衡性;极端或偏执性

(一)自我意识高涨

(二)反抗心理(三)情绪表现的矛盾性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