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上物理计算题专项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16205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4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八上物理计算题专项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北师大版八上物理计算题专项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北师大版八上物理计算题专项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北师大版八上物理计算题专项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北师大版八上物理计算题专项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八上物理计算题专项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北师大版八上物理计算题专项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上物理计算题专项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八上物理计算题专项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4)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  .

6.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

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

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

(2)相同的操作.

7.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镜成像”的实验时.如图将一块玻璃饭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测量像与物  .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1在此实验中:

(1)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填“A”或“B”)这一侧观察,应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  时,B的位置即为像所在位置.

(2)将蜡烛A远离玻璃,则在玻璃后面所成的像与玻璃的距离  ,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

(4)小红同学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

(5)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关系;

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6)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如图2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

说出你的理由:

答:

选择  更好,理由是  .

9.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  (选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选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二.计算题(共21小题)

10.一只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的温度读数是5℃,在沸水(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读书是95℃.

(1)这只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多少?

(2)当它指示气温是32℃时,实际温度是多少?

11.一支刻度不准的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显示的温度为2℃,在沸水中的温度为98℃,把它插入温水中显示的温度为20℃,那么温水的实际温度为多少?

12.如图所示,一个容积V0=500cm3、质量m=0.5kg的瓶子里装有水,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就衔了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让水面上升到瓶口.若瓶内有质量m=0.4kg的水.求:

(水的密度ρ水=1.0×

103kg/m3,石块密度ρ石块=2.6×

103kg/m3)

(1)瓶中水的体积V1;

(2)乌鸦投入瓶子中的石块的体积V2;

(3)乌鸦投入石块后,瓶子、石块和水的总质量m.

13.有一只玻璃瓶,它的质量为0.1kg,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为0.4kg.在此空玻璃瓶中装入一些合金滚珠,瓶和合金滚珠的总质量为0.8kg,此时再往瓶中灌入水到瓶口止,瓶、合金滚珠和水的总质量为0.9kg,g=10N/kg,求:

(1)玻璃瓶的容积;

(2)合金滚珠的总质量;

(3)合金滚珠的密度.

14.一个质量为54g的空心铝球,它的体积为25cm3,问:

(1)通过计算后说明铝球是空心还是实心?

(2)铝球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大?

(3)若把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测得铝球的总质量为60g,则该液体的密度为多大?

(已知ρ铝=2.7×

15.一个空瓶的质量是100g,装满水称瓶和水的总质量是400g.将瓶里的水倒出,先在瓶内装入一些金属的颗粒,称出瓶和金属的总质量为800g,然后将瓶内装满水,称出瓶、水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900g,求

(1)瓶子的容积;

(2)金属粒的密度.

16.空心砖在建筑施工中广泛使用.如图,质量为3.6kg的某型号空心砖,空心部分占总体积的40%.求:

(1)砖材料的密度.

(2)生产一块空心砖将比同规格实心砖节约多少材料?

(3)使用空心砖的好处有哪些?

(说出两条即可)

17.一列长200米的火车以144千米/时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桥,共用时55秒,求这座桥的长度.

18.如图是小红同学乘出租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

(1)该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多少秒?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多大?

(3)以该速度匀速行驶30分钟,行驶的距离是多少?

19.如图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含义是什么?

按交通规则要求,从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莆田至少需要多少小时?

合多少分钟?

20.暑假,爸爸开车带着小亮去郑州玩,汽车(包括车上的人和物品)质量为1.8×

103kg,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1m2,经过某立交桥桥头时,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

(1)若此时汽车的速度为10m/s,并以此速度通过立交桥,这辆汽车是否超速?

(2)该立交桥全长7.38km,汽车通过该桥共用了15min,汽车过桥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1.小方国庆假期去青岛游玩,如图是济青高速公路上某处的交通标志牌和当时汽车速度仪的显示,

(1)此时汽车的速度为  ;

标志牌上“120”的意思是:

  ;

“青岛240km”的意思是:

(2)要到达目的地,该汽车以当前速度匀速行驶需多长时间?

若小方同学想用2.5h赶到目的地,在遵守交规的前提下,则应把车速提高到多少?

22.打雷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为什么?

小明看到闪电后,过了5s才到听到雷声,请估算发生雷电的地方离小明大约多远?

23.一辆汽车在匀速行驶,道路前方有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并在4s后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速度为20m/s.求:

(1)司机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多远?

24.在海难打捞中,沉船定位和测量海深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又叫“声呐”),它的探测系统将所测出的数据送到中央运算器运算.如果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每秒1500米,超声波发出后经4秒后收到反射回的信号.

(1)请计算沉船处有多深?

(2)这种方法能否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为什么?

25.我国南极科考队的一艘测量船,以10m/s的速度前往距离基地144km远的海域进行探测,到达目的地后,科考人员将一束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如图),测出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波所用时间是4s,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求:

(1)测量船到达目的地的时间.

(2)所测的海水深度.

26.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一列火车的运行速度是72km/h,司机在鸣笛后2s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声音发出后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空=340m/s)求:

(1)2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2)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前行多远?

(3)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多远?

27.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一列火车的运行速度是72km/h,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司机鸣笛后2s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求火车鸣笛时距离隧道口多远.

28.某同学乘着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对山崖大喊一声,5s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求:

(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上他离高崖有多远?

(2)若汽艇以10m/s的速度正对山崖驶去,他喊时离山崖有多远?

29.小华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所示.她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整个茶壶的质量为159g,其中壶盖的质量为44.4g,他把壶盖浸没在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则:

(1)壶盖的体积是多少?

(2)请你帮小华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3)求出制作整个茶壶所有材料的体积?

30.温度既可以用摄氏温度表示也可以用绝对温度来表示.某一天我们萧县的温度是10℃时,若用绝对温度表示则是多少开尔文?

另一天中馆镇的温度为253K,那么用摄氏温度表示应该是多少摄氏度?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2016秋•龙口市期中)小强找来7个相同的啤酒瓶,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现能吹出“1、2、3、4、5、6、7”的声音来.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响声是由瓶内 空气柱 的振动引起的.

(2)吹 G 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其原因是该瓶内空气柱振动的 频率 最快,所以发声的音调最高.

【解答】解:

(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当用嘴向瓶内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2)瓶内水位越高,空气柱越短,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由图知G瓶中的空气柱最短,所以吹G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

故答案为:

(1)空气柱;

(2)G;

频率.

2.(2016秋•德惠市校级月考)“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说明 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其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放大音叉微小的振动 .利用这套装置还可以完成的实验是探究 响度 与 振幅 的关系.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快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高 ;

音调的高低与 振动频率 有关.该实验中用到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

(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其中乒乓球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振动;

当敲击音叉的力度越大时,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越大,说明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

因此这个实验还可以用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2)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1)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放大音叉微小的振动;

响度;

振幅;

(2)快;

高;

振动频率;

控制变量法.

3.(2016秋•新宾县期中)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探究声现象时所做的实验.

(1)如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能量 ,同时还能够说明 空气 可以传声.

(3)在这个实验中,泡沫球的作用是 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

(1)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如图甲、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与之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波传递能量;

也能说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

(3)用泡沫塑料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能量;

空气;

(3)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4.(2016秋•袁州区校级期中)小君同学学习声现象时遇到以下几个现象,请帮她完成好.

(1)将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如图所示.其中和甲的响度相同的是 丙 ,与甲的音调相同的是 乙 .

(1)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

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

(2)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

108m/s,发生雷电时闪电的传播时间极短,可以忽略不计;

由v=

可得,闪电处距小君的距离:

s=vt=340m/s×

4s=1360m.

(1)丙;

乙;

(2)打雷处离小君大约1360m.

5.(2016•天水)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小红同学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 显示光路 .

(2)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AO入射时,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

 用笔在纸板上沿着光路将其描画下来 .

(4)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 进行多次实验 .

(1)实验时如果不让光贴着纸板入射,则无法看见入射光线以及反射光线,就无法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所以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显示光路;

(2)法线在纸板上,法线与镜面垂直,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则镜面的法线不在纸板上,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不在纸板上,则我们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

(3)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记录在纸板上,可以用笔在纸板上沿着光路将其描画下来;

(4)只进行一次实验,根据一次测量就得出实验结论,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为了得出普遍结论,使结论符合客观事实,应进行多次实验,进行多次测量.

(1)显示光路;

(2)不能;

(3)用笔在纸板上沿着光路将其描画下来;

(4)进行多次实验.

6.(2016•吉林模拟)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较黑暗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蜡烛B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重合 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相等 ;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垂直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相等 .

 B .

(1)点燃蜡烛,烛焰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对比度较小,成像不太清晰;

烛焰在黑暗环境中,烛焰和黑暗环境的对比度大,成像更清晰.

实验过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当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时,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发现:

物像大小相等;

物像连线与玻璃板垂直;

物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3)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

(1)较黑暗;

蜡烛B;

(2)重合;

相等;

垂直;

(3)B.

7.(2015秋•沛县校级期末)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镜成像”的实验时.如图将一块玻璃饭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测量像与物 到平面镜的距离 .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 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不能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 (填“实”或“虚”)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因为玻璃板既能让光透过也可以反射光,容易确定像的位置,而平面镜是不透明的,无法确定像的位置,所以选用玻璃板;

(2)要用刻度尺测量物像到平面镜距离,比较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3)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

(4)移去后面的蜡烛,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是不变的.

(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到平面镜的距离;

(3)大小;

(4)不能;

虚;

(5)不变.

8.(2016秋•东台市期中)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1在此实验中:

(1)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A (填“A”或“B”)这一侧观察,应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 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 时,B的位置即为像所在位置.

(2)将蜡烛A远离玻璃,则在玻璃后面所成的像与玻璃的距离 变大 ,像的大小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

(4)小红同学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玻璃板没有与直尺垂直 .

(5)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到镜面距离 关系;

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 关系.

选择 方格纸 更好,理由是 在方格纸上可以直接判断像于物的位置关系,不用测量 .

(1)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蜡烛所在这一侧;

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当蜡烛B移到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时,蜡烛B好像也被点燃了,B的位置即为所在位置.

(2)将蜡烛A远离玻璃,则在玻璃后面所成的像也远离玻璃,即物距变大,像距也变大,像与物大小相同,不论物体离镜子远还是近,像与物的大小都是相同的,视觉感觉的像的大小发生变化,但像的真实大小是不变.

(3)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是虚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

(4)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A蜡烛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这样B蜡烛与A蜡烛的像就无法重合了.

(5)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和蜡烛到玻璃面距离关系;

实验中,用一个等长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来代替像,为了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6)因为使用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不用再进行测量,从而使实验步骤更加简单.所以选用方格纸比选用白纸好.

(1)A;

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

(2)变大;

不变;

(3)不能;

(4)玻璃板没有与直尺垂直;

(5)到镜面距离;

大小;

(6)方格纸;

在方格纸上可以直接判断像于物的位置关系,不用测量.

9.(2016•衡阳)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 薄 (选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前侧 (选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等效替代法 (选填“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