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13472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0篇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0篇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0篇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0篇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0篇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篇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③正确;

③错误,短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来描写荷花和荷叶的。

(4)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

“有的…有的…有的…”这是排比句。

故答案为:

(1)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还是花骨朵儿;

(3)①错误;

③错误(4)略,符合题意即可 

 

【点评】

(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意正确,说完整的话。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花(节选)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

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从“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中可以知道荷叶数量________,颜色是________的。

为了形象地告诉我们荷叶的形状,作者还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你能给“冒”字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吗?

(至少两个)

(3)我们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

①刚开的白荷花:

________。

②全开的白荷花:

③将要开的花骨朵儿:

(4)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呢?

( 

A. 

因为公园里的荷花是活生生的真实景色,那么看上去就像一大幅活的画。

B. 

因为画家的本领很了不起,把荷花画活了。

C. 

因为画家的本领很高超,把荷花画得栩栩如生。

【答案】

(1)多;

碧绿;

荷叶;

大圆盘

(2)钻,伸

(3)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4)A

(1)从“挨挨挤挤,碧绿”可以知道荷叶数量多,颜色绿。

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荷叶”比作“大圆盘”。

(2)冒的意思是“透出;

往上升。

”找出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即可。

(3)仔细阅读文章,可以从第一自然段找到答案。

(4)仔细阅读文章,根据题目抓住文章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故答案为:

(3)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花瓣儿全展开了 

(4)因为公园里的荷花是活生生的真实景色,那么看上去就像一大幅活的画。

【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句子的理解能力。

做题抓住关键性的词语进行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理解能力。

做题时要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写出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做题时要仔细阅读文章,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筛选。

(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

找出双引号里的内容出现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联系上下文、主旨句、关键句等,去分析归纳要点。

3.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_____你敢碰我吗_____陶罐子_____铁罐傲慢地问_____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miè

)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

”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

再说……”

“住嘴!

”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同我相提并论?

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

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_____何必这样说呢_____陶罐说_____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_____有什么可吵的呢_____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标点。

①________你敢碰我吗________陶罐子________铁罐傲慢地问________

②________何必这样说呢________陶罐说________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________有什么可吵的呢________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①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说或看待。

②生活在一起融洽友爱,不争吵。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___

A.反问句 

B.感叹句

这句话还可以换个说法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理解进行判断正误。

①铁罐有足够的资本骄傲,它看到了自己的优点。

②铁罐没有道理骄傲,因为它没有正视自己的短处,也没有发现陶罐的长处。

③铁罐本来就比陶罐强一些,陶罐无论哪个方面都比不过铁罐。

④铁罐和陶罐各有特点,铁罐骄傲是因为对自己只看到优点,而对陶罐只看到缺点。

【答案】

(1)“;

,;

”;

“;

,“;

(2)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3)A;

你不能和我相提并论

(4)①错误;

③错误;

④正确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

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

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3)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这是反问句。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

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依据理解比较判断。

(1)“,!

”。

“?

”,“,!

(2)相提并论、和睦相处(3)A;

你不能和我相提并论(4)①错误;

④正确 

(1)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

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2)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阅读《荷花》片段,完成下面各题。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照样子,写词语。

挨挨挤挤(AAB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中第________句描写荷叶。

这句话中,写荷叶颜色的词语是________,写荷叶形状的词语是________,写荷叶多而密的词语是________。

(3)作者细致观察了________种白荷花开放的姿势。

按荷花开放的程度排序,填序号。

________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________花瓣儿全展开了。

________还是花骨朵儿。

【答案】

(1)明明白白;

星星点点;

多多少少(隐隐约约、蹦蹦跳跳、轰轰烈烈)

(2)2;

大圆盘;

挨挨挤挤

(3)三;

2;

3;

1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从给出的词语“挨挨挤挤”来看,是AABB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2)、(3)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1)明明白白、星星点点、多多少少(隐隐约约、蹦蹦跳跳、轰轰烈烈)

(2)2、碧绿、大圆盘、挨挨挤挤(3)三、2、3、1 

(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

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

不是的。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

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1)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的意思。

窃窃私语:

(2)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①第1自然段写了________,第2自然段写了________。

②海参的活动方法是________,乌贼和章鱼的活动方法是________。

(3)文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海底还有哪些声音?

仿照文段,把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有的像________一样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一样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一样________。

【答案】

(1)私下里小声交谈

(2)海底各种各样的声音;

海里的动物的活动方法;

靠肌肉伸缩爬行;

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3)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写赋予贝类人的行为,使句子更加形象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4)小羊;

咩咩;

老牛;

哞哞;

鸽子;

咕咕

(1)词语理解的考查。

(2)①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②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把“贝类”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4)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仿照短文中的句子,发挥想象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能做到语意连贯;

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1)私下里小声交谈

(2)海底各种各样的声音、海里的动物的活动方法、靠肌肉伸缩爬行、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3)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写赋予贝类人的行为,使句子更加形象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4)小羊、咩咩、老牛、哞哞、鸽子、咕咕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①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②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句子结构,选择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即可。

6.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①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海参(shēn 

cān)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pēn 

n)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②海底的植物差(chā 

chà

)异也很大。

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

最小的单细胞海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生物。

(1)给语段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海参________(shēn 

cān) 

喷________(pēn 

n)水

差________(chā 

)异

(2)第①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请用“________”画出来。

(3)第①段具体写了________种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

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这些贝类的活动方式是________。

(5)第②段的起始句“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中的“也”字能去掉吗?

为什么?

(6)第②段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写出了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

【答案】

(1)shēn;

pēn;

chā

(2)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3)五;

海参;

梭子鱼;

乌贼;

章鱼;

有些贝类

(4)拟人;

巴在轮船底下

(5)不能去掉。

因为“也”字承上启下,说明了不仅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底的植物同样差异很大。

(6)色彩;

大小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3)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第①段,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把“贝类”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5)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

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6)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第②段,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1)shēn、pēn、chā

(2)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3)五、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有些贝类(4)拟人、巴在轮船底下(5)不能去掉。

(6)色彩、大小 

(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5)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

(6)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7.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两只蚂蚁

①雷阵雨过后,两只蚂蚁从树缝中爬了出来,它们呼吸着 

的空气,沐浴着 

的阳光,欣赏着雨后 

的景色。

它们觉得山更青了,草更绿了,花更艳了,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显得更加美丽、动人。

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两只蚂蚁被风吹了下来,正好掉到树下的大水坑里。

②一只蚂蚁吓得动也不敢动,僵直地伸着它的足和触角,连呼救的勇气也没有。

它感到自己的身体正在慢慢地往下沉,它想“我不行了,我完了……”

③另一只蚂蚁虽然心里也充满了恐惧,但是它想:

“我怎能就这样死去呢?

哪怕有万分之一的生存弟望,我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势力!

如果不与逆______(nì

)境抗争,就只有死路一条!

”于是,它拼命地挣扎______(zhá

)着,用尽______(jǐnjì

n)全身的力气蹬着、划着……

④第二天清晨只有一只蚂蚁从树缝里钻______(zhuà

nzuà

n)出来晒太阳仔细一看正是昨天在大水坑里挣扎的那只。

(1)选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2)在第①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3)请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

(4)仔细阅读短文,用横线画出两只蚂蚁掉到大水坑时想到了什么?

(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8.阅读下面的短文,做一做后面的练习。

我爱花城

在花城广州,我总是陶醉在花的海洋里。

春天,木棉花昂立枝头。

它色彩鲜艳,蓬勃向上。

市民们把它选为市花呢。

盛夏,凤凰花了开。

它的花似红云、像彩霞,一枝枝,一片片,开满了枝头,看上去一片火红,像一团正在燃烧的火,正迸发出青春的活力,光彩耀人。

秋风起,群花中的佼(jiǎo)佼者,当然要数菊花了。

当我走进菊花园中,不禁眼花缭乱。

瞧!

菊花色彩各异,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还有黑里透红的、白里掺黄的……菊花的姿态更美,有的羞羞答答,有的昂首怒放,有的倒挂枝头,有的一花独秀……真是千姿百态啊!

一阵北风吹过,路边几乎看不到什么花了。

但在每家的窗台上,却有一盆亭亭玉立的水仙花。

它那碧绿的叶子衬托着白黄色的小花,散发出方香,越发惹人喜爱。

啊!

我爱花城,我爱花城一年四季的花,我更爱把花城点缀得如此绚丽的人们。

(1)短文共有________自然段,文章按________顺序写的。

(2)照例子,写词语。

一枝枝________ 

________ 

羞羞答答________ 

(3)用横线划出短文的中心句。

(4)用波浪线画出文中菊花色彩多的句子;

用双横线画出描写菊花姿态各异的句子。

(5)短文写广州一年四季的花,春天有________,夏天有________,秋天有________,冬天有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花城广州的________这情。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长河落日扁

落日为什么是扁的呢?

这是光的折(zhé

shé

)射现象在捣鬼。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验:

把筷子插入一只盛水的杯子里,看起来筷子是折(zhé

)成两段的。

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在空气中光线会不会曲折呢?

也会。

为什么呢?

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接近地球表面的地方大气浓厚,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bò

o)。

这种差别并不大,所以我们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

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

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

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

光的折射现象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倒是实实在在的。

三四百年来,利用这种现象设计制造的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看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地扩展了我们的眼界,为发展人类文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看来,天天见到的落日之中还有一些道理呢!

(1)给文中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折________(zhé

)射 

)成 

稀薄________(bó

o)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本文提到的两种现象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都是光的________造成的。

(3)通常说“长河落日圆”,可在本文中为什么说落日是扁的?

用“________”在文中标出。

(4)光的折射现象对人类有哪些帮助?

(5)读短文最后一句话,你有哪些感受或想法?

【答案】

(1)zhé

shé

(2)插入水中的筷子变折了;

看到的落日是扁的;

折射

(3)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接近地球表面的地方大气浓厚,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

(4)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现象设计制造了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看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地扩展了人们的眼界。

(5)大自然中到处都有奥秘,需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发现。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