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数学说课稿(竖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124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说课稿(竖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说课稿(竖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说课稿(竖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说课稿(竖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说课稿(竖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说课稿(竖版).doc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说课稿(竖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数学说课稿(竖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说课稿(竖版).doc

汉川市数学教师说课竞赛活动

个人资料

姓名:

陈永红

性别:

年龄:

34岁

任教学校:

汉川市马口镇丁集学校

课题:

九年级上册24.1.1《圆》

九年级数学24.1.1《圆》的说课稿

马口镇丁集学校陈永红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圆的有关知识,被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方面,所涉及的数学知识较为广泛,学好本章内容,能解决生产、生活中很多问题。

圆是初中数学最核心内容之一,在中考中所占的分量较重。

而本节的内容是圆及相关概念,它体现了运动的观点,是研究圆的性质的基础,也为后面学习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作了铺垫。

2、教学目标

新课标下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及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新数学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技能的训练,更应重视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教育。

因此,根据本节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从动态与静态两个方面去理解圆的定义,熟练掌握弦、弧、半圆、直径、劣弧、优弧、等圆、等弧等相关概念。

过程与方法:

教师播放动画,创设情景,使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观察思考、分析概括的学习过程,形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我国悠久的数学研究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渗透数学的应用价值,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的运用。

3、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弦、直径、弧、半圆、劣弧、优弧、等圆、等弧等与圆有关的概念,解释生活中与圆有关的问题。

难点:

圆的两种定义的理解

4、教学准备:

课件、多媒体设备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基础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应该是对他们传播数学思想、数学方法。

九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理解力,但在某种程度上特别是平面几何问题上,学生还是依靠事物的具体、直观形象进行学习,而且,学生以前仅在小学初步认识了圆,了解了圆心、半径、直径及其简单应用。

所以我以参与式探究教学法为主,整堂课紧紧围绕“情景问题——学生体验——合作交流”的模式,并发挥微机的直观、形象功能辅助演示圆形的各种物体、动画情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发现其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

比如,在“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一知识的教学中,就搜集了三轮车行驶的动画,制作了“三角形、正方形车轮”行驶、“椭圆形车轮”行驶的动画情景,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车轮做成圆形的数学道理。

这样,一方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用创造性思维去学会学习。

三、教学流程设计

我的教学流程设计是:

1、创设情景,孕育新知

2、启发诱导,探索新知

3、讲练结合,巩固新知

4、知识拓展,深化提高

5、小结新知,画龙点睛

6、布置作业,复习巩固

四、教学过程及活动情况安排表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孕育新知

引入新课

一、感知圆的世界

①成语故事:

《破镜重圆》

②古代谚语: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由成语故事、古代谚语导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1、圆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许多物体都给我们以圆的形象。

微机出示图片

通过直观画面展示情景,倡导学生大胆发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探索问题的氛围。

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应用数学无处不有,符合“数学教学,应从生活经验出发”的新课程标准。

2、你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给我们以圆的形象呢?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深入了解学生探索情况

观察思考,交流结果

3、引入新课

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走入圆的世界,认识几何图形——圆。

教师板书课题

启发诱导

探索新知

二、圆的形成

微机演示画圆的动态过程,观察画圆的过程,指名学生说一说:

圆是怎样形成的。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观察、思考,说出圆的形成过程。

认识圆的形成过程,为圆的动态定义作好铺垫。

三、圆的定义

1、根据学生的叙述,教师给出圆的动态定义。

板书:

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

学生动手用圆规画圆,体会圆的定义。

2、以前在小学里学过,固定的端点叫做什么?

线段OA叫做什么?

提问学生回答后板书,固定的端点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

指名学生说一说。

复习旧知,巩固所学。

3、以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板书:

以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动态定义及⊙O,为后面的学习作好准备。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启发诱导

探索新知

4、探索圆的静态定义

(1)提问:

圆上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吗?

指名回答。

学生思考并回答。

为圆的静态定义的学习作铺垫。

(2)微机演示

我国古人很早对圆就有这样的认识了,战国时的《墨经》就有“圆,一中同长也”的记载,它的意思是圆上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半径。

引入《墨经》中圆的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为学习圆的静态定义作好准备。

(3)导入圆的静态定义

微机分层出示:

从画圆的过程可以看出:

①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r)。

反过来:

②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同一个圆上。

归纳:

圆心为O,半径为r的圆可以看成是所有到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r的点组成的图形。

教师演示,引导学生探索,学生归纳总结之后,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正确回答。

学生观察图形,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归纳总结。

本环节教师应关注:

(1)引导学生理解“定点”、“定长”等说法。

(2)学生能否理解“互逆”关系。

5、圆的定义的应用

①为什么车轮是圆的?

微机出示:

三轮车车轮行驶的动画情景。

②试想一下:

如果车轮不做成圆的(比如做成椭圆或正方形的),坐车的人会有什么感觉?

微机演示动画,学生体会感觉。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

教师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激励、调控功能。

学生分组合作,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学以致用,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启发诱导

探索新知

四、与圆有关的概念

引入:

1、为了较好能应用圆的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下面,我们探索:

与圆有关的概念。

2、弦的概念

①微机出示

板书:

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如图中的线段AC)叫做弦。

经过圆心的弦(如图中的弦AB)叫做直径。

学生动手画一条弦,然后画一条直径。

让学生学会画弦,明确直径是特殊的弦。

②议一议

小明和小利为了探索⊙O中有没有最长的弦,经过大量的测量,最后得出一致结论:

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你认为他们的结论对吗?

试说说你的理由。

微机演示:

教师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

小组活动:

讨论、交流、汇报结论。

升华认识,巩固新知。

3、弧的概念

我们把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

那么,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什么呢?

(1)微机演示

板书:

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以A、B为端点的弧记作,读作“圆弧AB”或“弧AB”。

学生动手画一条弧。

注意两点:

1、区别“弧”与“弦”。

2、区别劣弧与优弧,并正确应用。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启发诱导

探索新知

(2)微机演示3种不同的弧。

a.半圆

b.劣弧与优弧

板书:

半圆弧

圆上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

劣弧

小于半圆的弧(如图中的)叫做劣弧。

优弧

大于半圆的弧(用三个字母表示,如图中的)叫做优弧。

画出半圆、劣弧与优弧,并学会区别、应用。

由简到难,由浅入深,由半圆入手导出劣弧和优弧,使于学生理解、辨别。

体现“由特殊——一般”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4、对比比较弦与弧的概念的区别

引导学生看图,比较。

观察、分析、概括

通过对比,从本质上把握弦与弧的区别。

5、等圆与等弧的概念

(1)微机同步演示:

等圆

(2)容易看出:

半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反过来,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3)微机演示:

等弧

等圆

板书:

能够重合的两个圆是等圆。

等弧

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

学生画图。

深化学习,为后面圆的性质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练结合

巩固新知

例题1:

想一想,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弦是直径

(2)半圆是弧

(3)过圆心的线段是直径

(4)过圆心的直线是直径

(5)直径是最长的弦

(6)直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

(7)长度相同的两条弧是等弧

例2:

如图:

请用正确的方式表示出以点A为端点的优弧及劣弧。

O

启发学生思考,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

应用知识

反馈补充

知识拓展

深化提高

练习:

1、如何在操场上画一个半径是5m的圆?

说出你的理由。

2、你见过树木的年轮吗?

从树木的年轮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树生长的年龄,如果一棵20年树龄的红杉树的树干直径是23cm,这棵红杉树的半径平均每年增加多少?

微机演示

分组讨论后学生汇报,师概括。

首先确定圆心,然后用5m长的绳子一端固定为圆的端,另一端系上尖木棒,木棒以5m长尖端划动一周,所形成的图形就是圆。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分析思考解答问题。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学生思考动手解答。

合作学习,增进学生间的交流,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注意个人能力的培养。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小结新知

画龙点睛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补充、规范学生的语言。

学生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小结、交流收获与不足,让学生养成学习——总结——再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巩固学习效果。

布置作业

复习巩固

1、如图所示:

是直径,

是弦,是劣弧,

是优弧。

2、如果a、d分别是同一个圆的弦和直径,则a、d的大小关系是。

3、如图:

点A、D、G、M在半圆O上,四边形ABOC、DEOF、HMNO均为矩形,设BC=a,EF=b,NH=c,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a>b>cB.a=b=c

C.c>a>bD.b>c>a

4、小华在学校组织的“学农”活动中,参观一个农家小院,如图所示:

AB为院门,宽为4m,在B处有一柱子,柱子上拴着一条长为1.5米的绳子,绳子的另一端拴着一条狗。

通过目测可以断定狗脖子系绳处距离狗嘴不超过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