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职业危害操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09049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职业危害操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煤矿职业危害操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煤矿职业危害操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煤矿职业危害操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煤矿职业危害操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职业危害操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煤矿职业危害操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职业危害操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职业危害操作规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施工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3、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及卫生标准

 

(粉尘)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

1粉尘

2术语

2.1生产性粉尘:

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2.2作业场所:

工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2.3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

工作在生产性粉尘的作业场所,从事生产劳动的作业。

2.4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生产性粉尘中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

2.5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

系指工人在1个工作日的接尘时间内,实际吸入含有生产性粉尘的空气总体积。

2.6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度浓度超过该作业地点生产性粉尘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

2.7致癌性:

生产性粉尘具有致癌作用的特性。

2.8尘肺病:

在生产活动中吸入粉尘而发生的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2.9总粉尘:

可进入整个呼吸道的粉尘

3危害程度:

粉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如:

尘肺、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

对上呼吸道粘膜、皮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应疾病。

4职业健康卫生标准

10%≤游离SiO2含量≤50%;

50%<

游离SiO2含量≤80%

总尘PC-TWA(mg/m3)

呼尘PC-TWA(mg/m3)

1

0.7

0.3

0.5

0.2

5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

5.1除尘设施必须运行良好。

5.2在生产现场粉尘区域作业时,应佩戴好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

5.3对接触粉尘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组织检查。

5.4在粉尘作业场所的职工操作室内,粉尘度不准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5.5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5.6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

5.7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5.8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

5.9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洁生产。

5.10应经常在岗位进行喷水增湿,减少粉尘危害。

(噪声)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

1噪声

2.1生产性噪声: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职工健康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

2.2噪声作业:

职工在作业场所接触噪声的作业。

2.3产生原因:

主要来源于各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由于振动、碰撞而产生的机械声和由风管、气管中介质的扩容、节流、排汽、漏汽而产生的气体动力噪声以及磁场交变运动产生的电磁性噪声。

主要有引风机、送风机、汽轮机、发电机、磨砼机、空压机、给水泵等。

3危害程度:

给人带来烦恼,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

长期接触强噪声会引起听力下降、神经性衰弱综合症等病症。

4工作场所接触噪声限值标准

职业接触8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85dB(A)

职业接触4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88dB(A)

职业接触2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1dB(A)

职业接触1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4dB(A)

职业接触0.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7dB(A)

职业接触0.2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100dB(A)

职业接触0.12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103dB(A)

但最高不能超过115dB(A)

5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

5.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5.2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

5.3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5.4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洁生产。

5.5各值班室噪音超标时,应采用适当的隔音措施。

5.6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噪音区域时,应佩戴耳塞。

5.7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

5.8对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5.9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超过卫生标准时,应采用隔声、消声措施,或按《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草案)》规定的时间,缩短每个工作班的接触噪声时间。

5.10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其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仍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时,应采取个体防护;

对职工并不经常停留的噪声作业场所,应根据不同要求建立作为控制、观察、休息的隔声室,室内必须有足够的吸声衬面,以减少混响声。

(高温)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

1、高温

2、术语

2.1高温作业: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摄氏度时的作业。

WBGT:

又称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

摄氏度。

2.2接触时间率:

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与8h的比率。

2.3生产性热源:

系指生产过程中能够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和工件等。

3、危害程度:

高温致使体温调节产生障碍、水盐代谢失调、循环系统负荷增加、消化系统疾病增多、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肾脏负担加重。

当作业场所气温超过34℃时,即可能有中暑病例发生。

中暑是高温环境下发生的急性疾病,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

热射病、日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3.1当有先兆或轻度中暑时,应将患者迅速离开高热环境,移至荫凉通风处休息,解开衣领,并给予清凉饮料、浓茶、淡盐水和人丹、解暑片或藿香正气丸等解暑药物。

3.2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应立即移到荫凉处,让其平卧(或抬高下肢),根据不同的病情,分别作如下处理:

3.3中暑痉挛时,牵伸痉挛肌肉使之缓解,并服用含盐清凉饮料;

3.4中暑衰竭时,服用含糖、盐饮料,并在四肢作重推摩、擦摩;

3.5日射病时,头部用冰袋或冷水湿敷;

身体高热时,应迅速降温,如用冷水或冰水擦身(擦至皮肤发红),或在额、颈、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也可用50%酒精擦浴。

3.6症状重或昏迷患者,可针刺人中、涌泉、中冲等穴,并应迅速送医院进行抢救。

4、作业现场接触高温限值标准

表1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值

接触时间率

体力劳动强度

100%

30

28

26

25

75%

31

29

50%

32

25%

33

表2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分钟)

工作地点温度(℃)

轻度劳动

中等劳动

重度劳动

30~32

80

70

60

>32~34

50

>34~36

40

>36~38

>38~40

20

>40~42

10

>42~44

5、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

5.2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

5.3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

5.4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5.5对高温设备和管道应进行保温或加隔热装置。

5.6缩短一次性持续接触高温时间,持续接触热源后,应轮换作业和休息,休息时应脱离热环境,并多喝水。

执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5.7工作人员佩戴防高温手套、穿隔热服。

5.8采取通风降温措施,打开门窗通风,必要时加装通风机进行机械通风。

5.9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厂房建筑条件,采取防暑降温治理措施,安装空调或风扇。

5.10合理布置和疏散热源。

5.11当热源较多而采用天窗排气时,应将热源集中在排气天窗下侧,并对热源采取隔热措施。

砂轮机操作工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

1、操作前要穿紧身防护服,袖口扣紧,上衣下摆不能敞开,严禁戴手套,。

必须戴好安全帽,辫子应放入帽内,不得穿裙子、拖鞋。

要戴好防护镜。

2、砂轮机的底座一定要牢固,运转中不得有震动现象。

砂轮紧固螺纹必须与砂轮工作旋转方向相反,螺帽要有锁紧装置,螺丝最好是细牙。

安装时要作平衡试验,运转时应保持平稳。

砂轮两侧要用铁夹板夹上(铁夹板不小于砂轮直径1/2),铁板与砂轮间应衬放软性衬垫,轴与砂轮间应加软厚纸或绝缘皮使压力均匀。

3、使用前,必须检查砂轮是否有缺损、裂缝,防护装置和吸尘装置是否牢固。

开机时,人必须站在砂轮侧面,让砂轮先空转数分钟,确认情况正常后,才能开始工作。

4、调换砂轮应由专人负责,不可用手锤敲击。

拧紧砂轮夹紧螺丝时,要用力均匀。

调换后,先试车,运转正常后才能工作。

5、砂轮使用最高速度,不得超过砂轮规定的安全线速度。

6、使用时,要握牢工件,其压力应均匀一致,严禁用力撞击。

不可打磨笨重物件,防止砂轮因受压不当而爆裂。

细小工件应用夹子钳紧磨削,以免伤手。

一个砂轮不得两人同时使用。

7、不准在普通砂轮上磨硬质合金物,禁止磨削铜、铅、木及塑料等韧性物品,磨铁质工件应勤沾水使其冷却。

8、不准在砂轮机旁堆放物件,使用完毕应随时切断电源,做好打扫工作。

电工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

1、电气操作人员应思想集中,电气线路在未经测电笔确定之前,应一律视为“有电”不可用手触摸,不可绝对相信绝缘体,应认为有电操作。

2、工作前应祥细检查自己所用工具是否安全可靠,穿戴好必须的防护用品,以防止工作时发生意外。

3、维修线路采取必要的措施,在开关手把上或线路上悬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警示牌,防止他人中途送电。

4、使用测电笔时要注意测试电压范围,禁止超出范围使用,电工人员一般使用的电笔,只许在五百伏以下电压使用。

5、工作中的有拆除的电线要处理好,带电线头包好,以防发生触电。

6、所用导线及保险丝,其容量大小必须合乎规定标准,选择开关时必须大于所控制设备的总容量。

7、检查完工后,送电前必须认真检查,看是否合乎要求并和有关人员联系好,方能送电。

8、发生火警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干粉灭火器或黄沙扑救,严禁用水扑救。

9、工作结束后,必须全部工作人员撤离工作地段,擦除警告牌,所有材料工具、仪表等随之撤离,原防护装置随时安装好。

10、操作地段清理后,操作人员要亲自检查,以免发生意外。

电焊工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

一、职业危害告知

1、焊工作业过程中存在粉尘、有毒气体、高温、电弧光、高频电磁场等职业危害;

2、当吸入的粉尘达到一定数量时即可引发电焊工尘肺病,且常伴随锰中毒、氟中毒和金属烟雾热等并发病,还可引起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皮炎、皮疹、眼结膜损害等;

3、焊接产生的弧光主要包括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

其中紫外线主要通过光化学作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它损伤眼睛及裸露的皮肤,引起角膜结膜炎(电光性眼炎)和皮肤胆红斑症;

4、焊接作业过程中,在焊接电弧所产生的高温和强紫外线作用下,弧区周围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如臭氧、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

4.1臭氧,为无色、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的有害气体,它对呼吸道粘膜及肺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短时间吸入低浓度(0.4mg/m3)的臭氧时,可引起咳嗽、咽喉干燥、胸闷、食欲减退、疲劳无力等症状,长期吸入低浓度臭氧时,则可引发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硬化等;

4.2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气体,它极易与人体中运输氧的血红蛋白相结合,而且极难分离,因而,当大量的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以后,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人体输送和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人体组织因缺氧而坏死;

4.3氮氧化物,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其中常接触到的氮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氮。

它为红褐色气体,有特殊臭味,当被人吸入时,经过上呼吸道进入肺泡内,逐渐与水起作用,形成硝酸及亚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刺激与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

二、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要求

1、熟悉所切割、焊接工件的质量标准和技术特征,确保工件的加工质量。

在井下瓦斯浓度偏高的地点严禁焊工作业。

2、施工前清理作业现场清除易燃易爆物,备好灭火器材;

切断或关闭所切割或焊接设备的电源、水源、风源等,并挂好警示牌。

3、将所使用的设备、配件、用具准备齐全,并认真检查确保完好。

4、氧气瓶与乙炔瓶间距必须大于10m;

运输使用轻拿轻放;

气瓶不能接触高温和明火,周围10m内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

5、焊接时要掌握焊接方法,最大限度减少和消除内应力和变形。

6、火焊切割时,应防止回火现象。

7、切割较大零部件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止下落或下滑的措施。

8、容器内焊或切割时,焊工与焊件间要绝缘,清理容器内外易燃易爆品,焊件外壳通风良好,容器外有专人监护。

9、施工完毕,切断电焊机电源,码放好手把线;

关掉氧气瓶、乙炔瓶阀门,码放好氧气带、乙炔带,分类码放好焊接工件;

清除焊渣,清点工具,打扫好施工现场,检查无误后方可离开。

三、职业防护措施

1、个人防护:

①焊工作业应在专用工作区域内进行,区域内不得有其他工种作业人员;

②多人焊工作业时要分散作业,严禁多人扎堆焊接作业;

③工作前首先要开动通风设备或打开窗户,使工作区域空气流通,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佩戴相应的防护眼镜、面罩、口罩、手套、绝缘鞋,决不能穿短袖衣或卷起袖子;

④按时、按要求进行体检。

2、奖罚规定:

对于违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的职工,施工生产管理人员有权纠正,并视情节轻重开具违章通知单,并予以罚款,以示教育。

3、现场处理:

一旦发生事故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动筛操作工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

一、健康检查,身体健康无禁忌症状方可上岗。

二、作业场所噪声不得超过85dB(A)。

大于85dB(A)时,需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大于或等于90dB(A)时,应当采取降低作业场所噪声的有效措施。

三、动筛车间工作范围内的噪声,必须每年至少测定一次。

四、控制室必须有良好的隔音措施。

五、操作人员应每一年进行一次职业健康检查,发现职业禁忌或有与噪声相关的健康的劳动者,应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

锚杆打眼工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

1、操作前的准备及试机工作

(1)作业前要戴好防护用品,必须佩戴耳塞和防护口罩。

(2)钻机运到工作区淮,主机置于钻锚杆孔的顶板下,操作架置于主机后约俩米处,泵站置于操作架后巷道边处,将引自泵站的进油管和回油管通过快速接头接好。

(3)固件有无松动,主机传动绳具张紧程度是否适中,导轨有无卡阻,如有异常应排除。

(4)检查油箱的油位{不得低于最低油面线},接通电源和水源,启动电机,检查或校正泵站的输出油压,使之压力指示在11兆帕上;

检查已接油管是否正确,有无损坏或泄漏。

由副司机将主机竖起找好孔位,使钻机顶紧在顶板垂直或与层理垂直。

(5)司机蹲在操作架旁操作,先将支撑缸换向阀手柄推到“支撑”位置,使钻机顶紧在顶板与底板之间,打开球阀,接通水源。

将油马达和推进缸的换向阀手柄分别推到“正转”位置。

同时根据岩石硬度,依照由小到大的顺序,调整油马达和推进缸的单向节流阀,使转速、推进力和推进速度处于最佳效效率状态。

试转时,如果发现管路有泄露现象,应及时排除。

试钻孔完成后,将推进缸换向阀手柄复位,钻机即通过单向节流阀快速退回,待钻机退至起始位置,让推进缸手柄复位到“零”位,再让油马达换向手柄复位,停止转动,然后关闭球阀。

最后由付司机扶住主机,正司机将支撑缸换向手柄拉至“收回”位置将主机下降到位,付司机将主机挪位,进行下一个锚杆孔的正常作业。

2、正常钻孔循环

竖起主机定位---支撑缸撑起---转机正转---通水---推进转孔---快速退回。

对于减短型钻机钻孔时的换钎过程是先使用短钻杆(空深800---1000毫米),然后再换钻杆(孔深1600毫米),其钻孔循环同上。

3、施工中注意事项及维护及保养

(1)运输时主机的支撑缸应收缩到最小尺寸。

(2)每钻完一孔,支撑缸收缩退回时,必须由付司机扶住主机,以免主机倾倒伤人毁机。

(3)钻锚杆孔时,应严格执行规程中的有关规定,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上,现力求提高钻孔速度。

(4)主机在工作和停机安放时,均需妥善保护导轨,以免碰伤。

每次工作完成后,必须冲洗干净,导轨面涂油。

(5)正常工作时,油马达严禁反转。

(6)钻进时,如遇坚硬岩石或夹矸时,应迅速退回推进缸,再缓缓推进至正常工作。

(7)在钻孔过程中,应随时注意顶尖的位置,顶尖应始终顶紧顶板,如发现松动,应及时将支撑柄推至“支撑”位置,以免主机倾倒。

(8)钻机正常工作时,严禁将支撑缸手柄置于后退位置。

(9)注意保持油箱油位。

(10)注意保持推进钢丝绳涨紧程度适中。

(11)不要随意拆卸阀件,油管接头,如需拆卸时,应采取保护措施,严格防止脏物沾污液压元件、液压油。

(12)油箱中的网式滤油器,每2—3月清洗一次,液压油严格采用说明书指定牌号,使用中注意液压油是否有发黑、乳化现象,一旦发现及明换油。

严禁不同牌号的油混合使用。

(13)在放炮时,钻机应停放在能避免放炮飞石砸坏的地方。

(14)使用本机应做到钻孔深度2000米进行一小修。

以操作人员为主,更换磨损件,调整运动间隙,调整钢丝绳张力。

(15)钻孔深度达6000米进行中修。

以井下机电工协助操作人员进行。

更换失效的密封件、易损件,清洗泵站网式滤油器。

(16)钻孔深度12000米时行大修。

由机修厂进行,全部拆洗钻机,更换密封件,失效零部件、液压件,重新装配后调整主要参数。

(17)第一班作业完毕,应将锚杆打眼机及其周围清理干净,做好文明生产,保持设备完好。

空压机操作工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

1、开车前准备工作

(1)开车前要佩戴好防护用品,必须戴好耳塞。

(2)开关柜或操作台信号灯指示应在起动状态,油压表指示正常,其它仪表指针在零位。

(3)检查压力调节器灵活可靠。

(4)打开气缸至风包间管路上的阀门。

(5)检查电动机轴承、机身油箱和注油器的油标,油位应在2/3处。

(6)摇动注油器向气缸注油。

(7)检查冷却水池水位是否正常,水质是否清洁,各部水门位置必须正确。

(8)检查断水、断油等保护装置是否可靠。

2、起动空压机

(1)起动水泵,检查各部冷却水管出水是否正常。

(2)压力调节器放在卸荷位置(或打开高压排风管旁路风门)。

(3)操作开关合闸(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断开)。

(4)采用同步电机的,应立即高调整励磁电流到规定数值。

(5)压力调节器搬到工作位置(或关闭高压排风管旁路风门)。

3、运转中检查和注意事项

(1)电气仪表指示是否正常。

(2)倾听机器各部工作音响有无变化。

(3)检查压力:

一级气缸0.24兆帕,二级气缸0,8兆帕,回风(卸荷)压力不超过规定值。

(4)检查排气温度单缸不得超过190℃,双缸不得超过160℃。

(5)检查各部温度应不超过规定数值:

电动机不超过室温60℃,电机滑动轴承60℃,油箱60℃,主轴承65℃。

(6)检查润滑情况:

电动机轴承油圈转动灵活,带油正常;

齿轮泵压力不小于0.1兆帕,注油器滴油正常。

(7)冷却水量充足,不许中断。

(8)运转中禁止靠近转动部分。

4、停运

(1)风门调节器搬到卸荷位置(或打开旁路放风门)。

(2)断开操作开关,停止电动机。

(3)待机身冷却后再停止水泵。

(4)如长期停运,应放出冷却器和气缸水套内存水。

(5)停机检修时在开关柜上要挂“检修警示牌”。

5、其它

(1)操作高压开关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站在绝缘板上。

(2)空压机的压力表、安全阀等如有损坏或失灵,禁止开动。

压力表、安全阀等必须按规定周期进行整定校验。

(3)空压机油必须经试验合格后才准使用。

(4)风包、滤油器、风包释压阀等必须按规定进行清洗或试验。

乳化液泵操作工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

1、泵站司机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合格证方能进行操作。

2、安装时泵应水平放置,每次移泵站后都要将泵调整到水平位置,以保持良好的润滑条件。

3、开泵前,必须佩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必须佩戴耳塞。

4、开泵前,首先检查润滑油油位是否符合规定,各部件有无损伤,各边接管路有无渗漏现象,吸排液管是否有折叠现象。

液箱液位不得过低,以免拉空。

5、在确认无故障后,将吸液腔的空气彻底放尽,待出液后拧紧。

6、点动电机开关,观察电机转向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方可正式运转。

7、泵起动后,空载运转5——10分钟,泵应没有异常噪音,拌动、管理泄漏等现象,然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8、在开泵过程中要经常注意泵的运转情况,油温不得高于65度,液温不高于40度,油位、液位符合规定要求。

压力表读数、卸载情况及运转声音是否正常,如泵在运转时发现声音异常或震动大时,要停泵检查处理。

9、液泵柱塞腔盖板及油池盖不准随意打开,在检查时要防止杂物进入箱内。

检查液泵时要停泵,并将开关打到零位闭锁。

10、柱塞密封的锁紧压套,不得压得过紧,留4——5mm调整余地,在使用中,根据泄漏情况,调整弹簧预压力,如柱塞密封处漏液过多要及时更换处理。

11、更换柱塞密封时,检查柱塞表面是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