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795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测试

九年级语文2018.0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1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

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和运用(24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6分)

在江南,一座桥就是一首诗,一个传奇,来来往往的水乡人儿是这些桥忠实的音fú()

青石板上的每一道痕jì(),都是桥的A(喃喃絮絮)低语。

小桥流水人家,须得有桥有水有人家,那便多了一些美好的故事、动人的风景,少了其一,便显得单调好许。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唐朝诗人杜荀鹤寥寥数笔B(匀划句勒)出流水悠悠、小桥横波的意境。

浅浅的波光huī()映着白墙竹影,流衣的人儿入了你的境,动静相宜的早晨,温wǎn()如丁香一般秀丽淡雅。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音fú()②痕jì()③huī()映④温wǎn()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AB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

①蒹葭苍苍,。

,在水一方。

(《蒹葭》)

②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关雎》)

③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⑤,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浣溪沙》)

⑥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

⑦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⑧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范仲淹《岳阳楼记》)

3.

(1)《朝花夕拾》我愿意回答阿长关于《山海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2)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心里是怎么想的?

(2分)

(3)选出下列有关《朝花夕拾》理解错误的一项()(2分)

A.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的心情以及父亲逼我背书的痛苦,

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C.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

这段经历在《父亲的病》中提及。

D.《范爱农》一文中,作者追述了在日本留学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表现了作者对范爱农的同情和悼念。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2分)

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B.令媛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维妙维肖、栩栩如生。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46分)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5-7题。

(8分)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

这首五绝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因上书论平相遇刺事被贬江州,任江州司马。

5.“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分)

6.“夜深”了,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感知到“雪重”的?

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3分)

7.从“时闻折竹声”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语段,完成8-10题。

(7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8.哪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2分)

A.臣之妻私臣B.时时而间进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C.闻寡人之耳者D.于是入朝见威下

燕、赵、韩、魏闻之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9.下面加点词哪一项不是古今异义?

()(2分)

A.今齐地方千里

B.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邹忌的进谏让齐王说“善”的原因有哪些?

(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1-12题。

(6分)

【乙】秦将伐魏。

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①,告之曰:

“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

孟尝君曰:

“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

”王曰:

“寡人愿子之行也。

……

又北见燕王曰:

“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

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

”燕王曰:

“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田文曰:

“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

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

”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

“臣效②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

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

”王曰:

“大变可得闻乎?

”曰:

“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

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

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

燕王曰:

“子行矣,寡人听子。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孟尝君:

即田文,此时在魏国为相。

②效:

献,呈献。

11.翻译划线句。

(4分)

(1)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

(2)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12.邹忌和孟尝君身上有什么相同的性格特点?

(2分)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3-15题。

(9分)

读书的“坏”处

①林语堂先生在《论读书》里说:

“人之初生,都是好学好问,及其长成,受种种的俗见俗闻所蔽,毛孔骨节,如有一层薄膜,失了聪明,逐渐顽腐。

读书便是将此层蔽塞聪明的包膜剥下。

”诚然,读书的益处彰明较著,但我偏从其中发现了一些“坏”处。

②读书,易让人生出羞惭之感。

未读张爱玲,还能怀揣些文字青年的自赏,不时爬爬格子,心安理得地领受些赞叹和褒扬,但自从看过“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如是别致的文字,便在不自觉中露了怯;不读三毛,没有领略过那一种摇曳生姿,俊逸洒脱时,也许不会为自己寡淡的生活质地感到恼;未识余秋雨,旅行可能也只是放松自我,跋涉揽胜,但在《文化苦旅》中见识了蛰藏游历行止间的历史和文化况味,再反观自己,始终局限于自娱自乐的小天地里,着实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③读书,有时难免心生感慨。

如果不识东野圭吾,不读《白夜行》《幻夜》,就不必被那奇诡的构思牵着鼻子走,偶尔自认为发现了线索,拊髀雀跃时,却终究证实不过是作者的“诡计”,诓人陷入更深一层的迷雾罢了。

虽不愿助长作者的气焰,却也只能懊恼着,巴巴地翻着厚实的书页,继续被作者玩于股掌之间。

④读了余华,才知那粗糙野蛮的文字中竟还可以渗出大片的温情,看着小人物在历史的巨,幕中不断被撕扯,又分明感到一种彻骨的悲戚。

也许就会始终沉浸在自己对大事件的建构中,随意地做着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不明白真相总是扑朔迷离的,也就在蒙昧的路上渐行渐远了。

应该说来,作家通过作品传达他们对世界的观照和审视,为未曾参与其中的读者建构了一片天地,但是鉴于立场、角度以及读书人略带偏执的文化人格,这一种呈现本身又是值得思忖的。

那么究竟何者当信,何者当疑,这一定又会让读书之人生出纠结之感。

⑤时下书目品类繁盛,装帧精美,着实呈现出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态势,但依我愚见,这并未给嗜书大餐带来多少福音,因为如王小波般只想“用文字创造出一点点的美,一点点无中生有的美”的人越来越少了,值得读的书物并没有显著增长。

如此一来,着实容易让人生出挑别之感,纵容起读书人挑食的“毛病”,面对喜欢的作家,甚至饥渴地把他各个时期的书都扒来看,而对于“鸡汤”之流则敬而远之,因为多少觉得没有经泽之熏而成形的作品,不仅没有补益的功用,还可能存在塞牙的嫌疑。

⑥读书的这许多“坏”处,似乎又有一种模糊的契合,迁回地提醒着我们,读书,需要自省,也需要些自持。

13.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

14.第⑤段中的画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