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97577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6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测量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测量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测量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测量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

《测量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量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

5.7超高层建筑的变形控制8

第6章沉降观测9

第1节沉降基准点埋设9

1.1沉降基准点布设原则:

9

1.2沉降基准点埋设方法:

第2节沉降观测点的布设9

第3节沉降观测10

第4节沉降观测周期及期限10

第5节沉降变形资料的提交10

第7章质量保证措施11

第1章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XX

建设单位

施工图设计单位

围护设计单位

勘察单位

建筑功能

XXXXX

第2章编制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建筑施工测量手册》

甲方提供的施工图纸

本工程测量成果表

第3章施工部署

测量程序

施工测量组织工作

由项目技术部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小组,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工程定位、建立轴线控制网。

按规定程序检查验收,对施测组全体人员进行详细的图纸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确分工,所有施测的工作进度及逐日安排,由组长根据项目的总体进度计划进行安排。

第4章测量施工的基本要求

施测原则

严格执行测量规范;

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

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

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

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准备工作

1.1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

施测人员通过对总平面图和设计说明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座标,其次了解现场测量座标与建筑物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以及首层0.000的绝对标高。

在了解总图后认真学习建筑施工图,及时校对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剖面的尺寸、形状、构造,它是整个工程放线的依据,在熟悉图纸时,着重掌握轴线的尺寸、层高,对比基础,楼层平面,建筑、结构几者之间轴线的尺寸,查看其相关之间的轴线及标高是否吻合,有无矛盾存在。

1.2人员及仪器配置。

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根据有关规定,送具有上海市仪器校验资质的检测厂家进行校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序号

主要测量工作

1

城市大地坐标与建筑坐标转换统一

2

首级控制网的移交与复测

3

底板及地下室施工阶段,平面和高程二级控制网采用“外控法”布置

4

地上施工阶段,平面和高程二级控制网“内控法”垂直引测,同步控制内外筒轴线、标高

5

平面和高程三级控制网测量,控制柱、梁、剪力墙、门、洞口的轴线、标高

6

塔楼核心筒及外框施工定位测量

7

施工及使用期间的监测

8

施工测量过程资料的整理和保存

1.3测量方法

在进行结构施工时,拟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测量放线施工。

位置

控制点投射方法

标高控制方法

地下

全站仪投射轴线外控法

水准测量法

地上

激光铅垂仪结合全站仪投射轴线内控法

1.4测量人员配备

职务

人数

岗位责任

测量总负责

1名

测量工作总体管控

测量工程师

2名

内业计算、理论分析、组织测量工一起进行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和传递

1.5测量仪器准备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用途

精度指标

全站仪

拓普康ES602G

1台

平面控制网的设置、闭合,平面控制的测量放线

角度:

3.3″

距离(2mm+2ppm)

自动安平水准仪

苏一光DSZ2

3台

高程控制网测量、复核,沉降测量

FS1+铟钢尺:

0.5mm/k铟钢尺:

±

1.0mm/km

标准尺:

1.5mm/km

激光铅垂仪

苏一光DZJ200

2台

控制点的竖向投递

向上:

2″

50m钢卷尺

50m

5把

垂直、水平距离测量

塔尺

5m

6把

标高测量

其他辅助仪器如棱镜、塔尺、钢尺、三脚架、对讲机等。

1.6施工安全及仪器管理

1、施测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

2、在基坑边投放基础轴线时,确保架设的经纬仪稳定性。

3、二层楼面架设激光经纬仪时,要有人监视不得有东西从轴线洞中掉落打坏仪器。

4、操作人员不得从轴线洞口上仰视,以免掉物伤人。

5、轴线投测完毕,须将洞上防护盖板复位。

6、操作仪器时,同一垂直面上其他工作要注意尽量避开。

7、施测人员在施测中应坚守岗位,雨天或强烈阳光下应打伞。

仪器架设好,须有专人看护,不得只顾弹线或其他事情,忘记仪器不管。

第5章平面及高程总控制网的建立

平面总控制网的建立

1)平面控制网布网要求:

各控制网点可靠、稳定、使用方便;

满足施工精度要求;

保证足够的密度;

通视条件好,检校方便。

2)因本工程塔楼属于超高层建筑,基础结构复杂,施工周期长等因素给测量放线带来一定难度,因而必须设置多组平面控制网。

又由于各组控制网都是服务于同一工程的建设,因而各组控制网之间必须形成有机的整体。

控制网之间按照级别的高低,高级网控制低级网。

平级网之间互相贯通,形成系统。

3)为满足工程施工特点,该工程的平面控制网按照“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由高到低设置三级控制网,各级控制网相互衔接,统一为整体系统。

4)由业主提供的首级控制点为基点,建立施工场区内二级控制点,±

0.000以下采用“外控法”对施工区域进行控制,±

0.000以上采用“内控法”进行施工层的控制。

建筑轴线为三级控制网,控制柱、梁、剪力墙、门、洞口的位置及标高。

1.1一级平面总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建立

一级为平面总控制网,根据业主提供的测绘点建立,明确提供测绘点坐标、高程等,总包单位进场后对一级平面总控制网进行复核,并根据一级平面控制网建立二级平面控制网。

一级轴网平面图

1.2二级平面控制网建立

在支撑、底板及地下结构施工阶段,在场地基坑外根据一级平面总控制网建立二级平面控制网,二级平面控制网建立示意如下图所示。

地下结构施工测量

地下结构施工阶段平面控制轴线网的设置采用“外控法”,由外部引入控制点。

本工程超大超深基坑,基础结构复杂,施工周期长等给测量放线带来一定难度,可考虑在基坑周边布设主要控制轴线引桩,通过外部各控制点结合引桩对基坑内各结构部位实行“外控法”进行控制点线的测放。

二级轴网平面图

地下结构高程传递方法

地下结构利用水准仪、钢卷尺向下传递,土方开挖阶段,将业主提供的高程控制点投测到钢立柱桩上,用于土方开挖标高测量和控制。

在地下结构施工阶段将标高控制点定于基坑内地连墙侧壁,作为地下结构施工标高控制的依据,施工高程利用水准仪、塔尺控制。

地上结构施工测量控制网

据工程轴网建立塔楼及辅楼等上部结构施工的三级测量控制网。

三级轴网平面图

地上结构施工阶段测量方法

地上结构采用内控法利用垂直仪将三级控制网垂直引测至施工楼层,放出楼层控制轴线。

1.3平面控制点的布设

平面测量控制点设置在1F特制的钢板上(500mm×

500mm),钢板埋置于混凝土中,待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再次放样测设激光控制点并进行多边形闭合复测,调整点位误差,打上阳冲眼十字中心点标示。

所有测量控制点做好永久标记(在钢板上留冲孔)并做好保护。

在测量控制点的垂直上方每层板留设了200mm×

200mm的测量孔。

为了保证激光投测时的效率,激光洞孔壁木盒子务必高出楼面3~5cm,以免楼面垃圾物堵塞或部份遮挡住洞口。

测量孔平时用盖板保护,使用时打开。

洞口示意如下:

激光控制点捕捉示意图如下:

透明塑料薄片,中间空洞便于标示。

雕刻环形刻度

第一次接收激光点

蒙上薄片使环形刻度与光斑吻合

通过塑料薄片中间空洞捕捉第一个激光点在接收靶上

旋转铅直仪,分别在00、90°

、180°

、270°

四个位置捕捉到四个激光点

取四个激光点的几何中心即为本次投测的点位取中位置

1.4激光控制点垂直引测的分段投测

由于本工程为超高层,且立面结构变化特别大,在风的推力作用下整体结构的晃动影响较大,且随着高度的增加晃动给测量施工的影响会愈明显。

T1、T2属于超高层结构,受季节气温变化的影响也较明显,故地上部分测量分三个阶段进行激光铅直仪垂直引测,然后在施工过程中在有利于信号接收的时段用GPS进行校核;

以降低累积误差影响,这样既发挥了激光铅直仪在动态环境下作业的优势作用,又发挥了GPS静态投点时方便快捷、高精度、全方位的特点。

以T1为例。

T1控制点垂直引测示意

1.5建筑物大角垂直度的控制

首层墙体施工完成后,分别在距大角两侧30cm处外墙上,各弹出一条竖直线,并涂上两个红色三角标记,作为上层墙支模板的控制线。

上层墙体支模板时,以此30cm线校准模板边缘位置,以保证墙角与下一层墙角在同一铅直线上。

以此层层传递,从而保证建筑物大角的垂直度。

1.6墙、柱施工精度测量控制方法

为了保证剪力墙、隔墙和柱子的位置正确以及后续装饰施工的及时插入,放线时首先根据轴线放测出墙、柱位置,弹出墙柱边线,然后放测出墙柱30cm的控制线,并和轴线一样标记红三角,每个房间内每条轴线红三角的个数不少于两个。

在该层墙、柱施工完后要及时将控制线投测到墙、柱面上,以便用于检查钢筋和墙体偏差情况,以及满足装饰施工测量的需要。

1.7门、窗洞口测量控制方法

结构施工中,每层墙体完成后,用经纬仪投测出洞口的竖向中心线及洞口两边线横向控制线用钢尺传递,并弹在墙体上。

室内门窗洞口的竖直控制线由轴线关系弹出,门窗洞口水平控制根据标高控制线由钢尺传递弹出。

以此检查门、窗洞口的施工精度。

1.8电梯井施工测量控制方法

在结构施工中,在电梯井底以控制轴线为准弹测出井筒300mm控制线和电梯井中心线,并用红三角标识。

在后续的施工中,每层都要根据控制轴线放出电梯井中心线,并投测到侧面上用红三角标识。

1.9超高层建筑的变形控制

1.9.1塔楼核心筒整体变形的分析

核心筒特点是:

结构超高、混凝土强度高、浇筑体积大。

在施工过程中核心筒受到徐变、收缩、施工荷载、自重等因素的影响,整体将发生一定的变形,因而对其整体变形分析,以便指定相应预控措施。

1.9.2核心筒整体变形的控制措施

1)采用科学的混凝土配合比

从混凝土本身着手,调整混凝土材料组成及配合比,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控制因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带来的变形。

加强混凝土养护是减少混凝土收缩徐变带来的变形的有效措施。

2)采用合理的测量体系,保证核心筒施工测量精度

平面测量控制我们采取分级布置测量控制网,由高级控制网控制低级控制网,由高到低设置二级控制网,各控制网之间相互衔接,形成统一的整体系统。

每层核心筒平面控制网都由基准层控制网利用激光铅直仪直接投测至施工楼层,在核心筒墙壁内放出墙体控制线。

这样避免误差的累计,保证测量精度符合规范要求。

3)采用整体刚度好的模板体系,保证核心筒成型。

4)采取合理混凝土浇筑方法,减小核心筒模板的变形和整体扭矩

主要内容

核心筒混凝土浇筑采用混凝土泵直接泵送。

施工时浇筑速度控制在高度范围内500mm~800mm/h。

加强振捣,减少混凝土表面浮浆。

由于混凝土强度等级高,混凝土初凝后,表面有一定高度的浮浆,后面浇筑的混凝土由于自重的作用,将会产生一定的沉降变形,因此,在浇筑混凝土时,适当振捣,当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时,将混凝土表面的浮浆人工凿除。

5)核心筒墙体垂直度和轴线偏差的控制

核心筒主要控制墙体的垂直度和轴线偏差,轴线偏差则通过布置在功能楼层上的激光控制点进行控制,垂直度根据吊线法进行控制,并结合下层墙体的轴线偏差每爬升三层进行一次垂直度纠偏。

第6章沉降观测

为确保本项目顺利施工,在采用科学合理的降水方式及基坑支护的前提下,也必须对其本身及周边环境进行沉降变形监测,从而为整个施工过程提供安全保障,同时也为以后的形变测量提供参考依据。

对周边环境,如围护墙(桩)位移、按照二等测量要求进行观测。

沉降基准点埋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及《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执行的有关沉降基准点埋设规定:

1.1沉降基准点布设原则:

1)参照设计图纸。

2)布设的沉降基准点必须坚固稳定且便于长期保存。

3)为了对沉降基准点进行相互检查,沉降基准点的数目应不少于三个,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3)沉降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观测精度。

4)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围以外,同时为了防止沉降基准点受到冻胀的影响,沉降基准点的埋设深度不小于1.5m,以保证沉降基准点的稳定。

沉降观测基准点埋设在变形区以外,数量三个,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每站高差中误差±

0.3mm,闭合差±

0.6mm×

n0.5。

1.2沉降基准点埋设方法:

基点埋设参照《工程测量规范》及有关变形观测基点埋设标准进行。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根据本工程结构施工图中相关于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做法如下:

沉降观测点做法

由于目前施工图纸尚未齐全,未得到明装式、暗埋式观测点布置平面位置、竖向位置,待后续图纸齐全后,本章节另行补充。

沉降观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的有关沉降观测的规定,结合当前世界先进测量技术,按《工程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作业要求进行。

观测仪器采用苏一光自动安平水准仪,配合铟钢尺作业,采用相同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并要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沉降观测周期及期限

(1)沉降观测周期分为两个阶段,施工过程中,每个月观测一次,直至竣工。

竣工后第一年每2到3个月观测一次,之后每4到6个月观测一次。

(2)出现不均沉降时,根据情况增加观测次数。

(3)施工期间因故停工超过三个月,应在停工时及复工前进行观测。

沉降变形资料的提交

(1)垂直位移量成果表;

(2)观测点位置图;

(3)荷载、时间、位移量、曲线图;

(4)变形分析报告。

第7章质量保证措施

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进行。

测量人员全部取证上岗。

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

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

所有测量作业完后,测量作业人员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上质量总监和责任工程师核验,最后向监理报验。

自检时,对作业成果进行全数检查。

核验时,要重点检查轴线问距、纵横轴线交角以及工程重点部位,保证几何关系正确。

滞后施工单位的测量成果应与超前施工单位的测量成果进行联测,并对联测结果进行记录。

加强现场内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