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各章选择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95458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各章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马克思各章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马克思各章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马克思各章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马克思各章选择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各章选择题Word下载.docx

《马克思各章选择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各章选择题Word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各章选择题Word下载.docx

1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4.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15.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

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与时俱进

16.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参考答案

1-5CAAAB6-10CBBCA11-16DAACAC

第一章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C)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4.世界的统一性在于(C)

A它的存在性B它是运动的C它的物质性D它是普遍联系的

5.“天上一日,地上一年”中国古人的这种猜想说明时间是(D)

A是客观的B是有限的C是可知的D是相对的

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B)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B)

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

8.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C)

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的C世界是统一的D世界是发展的

9.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

战马蹶,骑士绝;

骑士绝,战事折;

战事折,国家灭。

”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是变化的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D)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D)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

1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5.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所见所思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C)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动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C)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思维的部分功能

D.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

17、把物质理解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哲学派别是(B)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

18、古希腊哲学史上关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C)

B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C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

D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

19、中国古代庄子认为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这是(D)

A辩证法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

20、除了“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和“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两种说法(D)

A都是形而上学观点

B都是辩证法观点

C前者是相对主义观点,后者是形而上学观点

D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形而上学观点

21、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按设计图施工,建成大厦。

这一事实说明(C)

A意识在先,物质在后

B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22.“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B)

A.主观唯心主动义的观点

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

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23.“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

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

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

24.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D)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

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

1-5CCACD6-10BBCAD11-15DDAAC16-20CBCDD21-24CBAD

第二章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D)

A.反映论的观点

B.客观实在性的观

C.主体能动性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D)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D.认识的"

源"

和"

流"

的关系

3.认识的主体是指(D)

A.一切有生命的人

B.一切有感觉能力的人

C.一切有知识素养的人

D.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4.认识的客体是指(B)

A.一切客观实在

B.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C.一切社会存在

D.人的意识活动的产物

5.“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B)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实践唯物论与直观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6.反映论是(D)

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原则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共同的原则

C.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特有的原则

D.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原则

7. 感性认识的特点是(A)

A.直接性、形象性B.逻辑性、综合性

C.间接性、抽象性D.真理性、主观性

8.理性认识的特点是(B)

A.直接性和形象性

B.间接性和抽象性

C.客观性和实在性

D.具体性和历史性

9.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在于(A)

A.只是对事物的外部联系的认识

B.是不可靠的

C.没有客观依据

D.是人的感官自生的

10.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这是因为(B)

A.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

B.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群众的意见都是正确的

D.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

11.对一个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D)

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

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两次飞跃

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一次完成

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12.真理是指(B)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

B.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

C.对人们有用、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理论 

D.先进阶级的进步认识

13.“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1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A)

A.前者认为真理是发展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

B.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是绝对正确的

C.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

D.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

15.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B)

A.真理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B.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C.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真理

D.可以独立并存的两种真理

16.真理观上绝对主义错误是(C)

A.只讲真理的客观性,不讲真理的主观性

B.只讲真理的相对性,不讲真理的绝对性

C.只讲真理的绝对性,不讲真理的相对性

D.只讲真理与谬误的对立,不讲真理与谬误的转化

17.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人们长期把它视为真理。

16世纪末,伽里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这件事说明(B)

A.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18.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D)

A.真理本身具有不确定性

B.从事实践活动的人的世界观的差异性

C.不同阶级的人,具有不同的实践目的

D.具体的、历史的实践,总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1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我党的思想路线的(B)

A.具体化

B.理论基础

C.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

D.理论形式

20.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人们(C)

A.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

B.不受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

C.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按照共同拟定的计划改造自然和社会

1-5DDDBB6-10DABAB11-15DBAAB16-20CBDBC

第三章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

A.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C.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A)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产品的分配形式

C.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3.阶级(D)

A.既是一个思想范畴又是一个哲学范畴

B.既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个思想范畴

C.既是一个政治范畴又是一个经济范畴

D.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历史范畴

4.我国现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B)

A.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5.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

A.科学技术B.生产资料C.劳动者D.管理方式

6.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最基本的条件是(A)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政治制度

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D)

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不平衡

C.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反作用

8.地理环境(D)

A.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决定社会的性质

D.是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9.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关系是(B)

A.活跃的、革命的因素

B.相对稳定的因素

C.决定生产力性质的因素

D.始终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10.“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句话是说(B)

A.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标志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C)

A.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B.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C.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12.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B)

A.科学技术B.生产力C.生产关系D.人的需要

1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C)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14.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B)

A.道德关系B.经济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

15.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是(A)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互相决定

D.经济基础反作用于上层建筑

16.社会经济结构是指(A)

A.由一定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B.在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总和

D.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三个方面的总和

17、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C)

A.它自身的完善

B.它的阶级性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国家政权的性质

18.杰出人物的产生(C)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19、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D)

A.客观的物质世界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20.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的决定性条件是指(A)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B.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

C.科学文化水平

D.人们的生活水平

21、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B)

A.吃喝穿住

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D.结成社会关系

22.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是(B)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3.在阶级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C)

A.社会大多数人的思想

B.被压迫阶级的思想

C.统治阶级的思想

D.劳动群众的思想

24.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B)

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

B.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主体

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

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的发展规律

25.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在于(A)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B.社会改革C.阶级斗争D.社会革命

1-5DADBA6-10ADDBB11-15CBCBA16-20ACCDA20-25BBCBA

第四章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下列内容作为尺度的(B)

A具体劳动B简单劳动C复杂劳动D个别劳动

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C)

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

B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

C单位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单位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3、商品生产者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B)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大大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4、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统一的,这对矛盾的解决有赖于(C)

A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B货币的出现并充当交换媒介

C商品交换的实现

D商品物质实体的消亡

5、劳动生产率是指(B)

A抽象劳动的生产率

B具体劳动的生产率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生产率

D具体劳动或抽象劳动的生产率

6、抽象劳动不存在于(D)

A简单商品经济中 

B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

C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

7、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A)

A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B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8、货币的本质是(D)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B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C流通手段D价值的表现形式

9、价格标准是由货币的下列职能派生出来的(A)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

10、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A)

A可以用观念的货币

B必须是现实货币

C必须用金属货币

D必须是支付债务的货币

11、商店里出售的各种商品,都贴有价格标签,这些价格标签表明货币在(A)

A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B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

C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D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

12、马克思说: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

”这句话的意思是(A)

A劳动时间是商品的内在的价值尺度,而货币不过是商品的外在的价值尺度

B货币直接代表劳动时间,可以衡量各种商品的价值

C货币出现后,有了共同尺度,各种商品才可以作为价值相互比较

D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13、企业向职工发放工资时,货币执行的职能是(D)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

14、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A)

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B支付手段

C贮藏手段D世界货币

15、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使经济危机具有形式上的可能性的货币职能是(D)

C支付手段DA和C

16、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这是商品经济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

下列选项中对等价交换的错误认识有(D)

A它只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并不一定存在于每个个别场合

B交换的商品在价值量上相等

C货币出现后,要求价格与价值大致一致

D价格上下波动,不能与价值相一致

17、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C)

A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的剩余价值决定的

B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决定的

C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D劳动者劳动时间的长短决定的

18、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重要特点是,随着其使用价值的消费(D)

A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会全部丧失

B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C只会创造出新的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D会创造新价值,并且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19、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劳动力的价值(C)

A由劳动时间决定

B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C包含一个历史的道德的因素

D由一系列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

20、雇佣劳动者在生产商品的劳动中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D)

A剩余价值

B劳动力价值

C商品的全部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

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

2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A)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货币是一般等价值物

D货币是财富的一般代表

22、货币与资本的关系,正确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