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949115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确定道路技术等级和技术标准

2、纸上定线

3、平面定线设计

4、路线纵断面设计

第1章设计说明

工程概况

设计公路为某三级公路。

本路段为平原微丘区,多为中低山地貌,地势稍陡。

路段主线长(起讫桩号为K0+000—K1+),路基宽,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

公路技术等级及技术标准

公路技术等级

设计路段公路等级为三级,适应于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000——6000辆。

技术标准

(1)控制要素:

<

1>

服务水平:

三级

2>

设计车速:

40km/h

(2)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圆曲线最小半径:

1一般值:

100m

2极限值:

60m

3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600m

4最大半径:

10000m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45m

3>

、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

同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6V(240m)为宜,同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2V(80m)为宜。

4>

、平曲线最小长度:

50m

(3)、纵断面设计技术指标:

、最大纵坡度:

7%

、最小坡长:

、不同纵坡度最大坡长:

纵坡坡度与最大坡长表1-1

纵坡坡度(%)

最大坡长(m)

3

4

1100

5

900

6

700

7

500

注:

当纵坡坡度小于或等于3%时,最大坡长没有限制。

、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表1-2

凸形竖曲线半径(m)

一般值

极限值

450

凹形竖曲线半径(m)

竖曲线最小长度(m)

35

5>

、纵向坡度与横向坡度的合成坡度最大值:

10%

(4)、路基横断面技术指标:

、行车道宽度:

、土路肩宽度:

、路基总宽度:

、视距保证:

1停车视距:

40m

2会车视距:

3超车视距:

200m

、双车道路面加宽值:

设计路段采用第3类加宽值,不同圆曲线半径下的路基全加宽值如下表:

圆曲线半径(m)

加宽值(m)

250~200

100~70

200~150

70~50

150~100

6>

、路拱及土路肩横坡度:

路拱横坡度取用2%,土路肩横坡度取用3%。

7>

、不同圆曲线半径的超高值:

圆曲线半径与超高表1-3

超高值(%)

600~390

1

390~270

2

270~200

150~120

120~90

90~60

当圆曲线半径大于600m时,可不设超高。

第2章平面选线及定线

2.1平面选线

平面选线的原则

(1)、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可能的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

不轻易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为了采用较高指标而使得工程量过分增大。

(3)、选线应能满足国家或地方建设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要求,保证路线能够加强居民区特别是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应注意同农田等基本建设相配合,尽量少占用农田,避免可多的拆迁工程。

(4)、在选线过程中,对严重不良地质路段,如滑坡、崩坍、泥石流、岩溶、泥沼及排水不良等特殊地区,应慎重对待,一般情况下应设法绕避,如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2.1.2选线过程

(1)、控制点的选定:

在任务书中已经给出路线中各个交点的转角和交点间距,故各控制点基本已经确定。

(2)、加密控制点:

在前面定出的路线大致走向的基础上,本着山岭重丘区公路应尽可能的克服高差,尽量使路线按平均自然坡度顺着等高线走,以为以后的纵断面设计留有余地的原则,选定路线上、下坡转折点和越岭标高,并避开地质不良地段,加密控制点。

第3章线路平面设计

确定平面设计所需数据

交点号

转角值

交点间距

起点坐标

起点方位角

(m)

x

y

起点

177°

15'00"

左78°

48'54"

左98°

45'48"

右85°

45'00"

右56°

03'06"

左130°

39'42"

右77°

03'24"

"

交点坐标

任务书中已经给出各个交点处转角以及交点间距,由,可以计算出各个交点的坐标,现列表如3-1

交点坐标表表3-1

交点

X(N)

Y(E)

JD1

JD2

JD3

JD4

JD5

JD6

终点

平面设计计算

平面设计计算有关内容及计算公式

(1)曲线要素计算:

(2)平面曲线要素组合计算:

S型曲线:

S型曲线为反向圆曲线间用回旋线连接的组合形式,其相邻两个回旋线参数

宜相等。

如果采用不同的参数时,

之比应小于,有条件时以小于为宜。

在两个回旋线间的插直线(或重合段)的长度

应符合式3-14:

、C型曲线:

C型曲线为同向曲线的两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衔接的形式。

其计算要求与方法同S形曲线。

(4)逐桩坐标计算:

、直线上中桩坐标计算:

设交点坐标为

,交点相邻两直线方位角分别为

,则:

设直线上加桩里程为

为曲线起点、终点里程,则前直线上任意点坐标为:

后直线上任意点坐标为:

、单曲线内中桩坐标计算:

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横距为:

式中:

①、第一缓和曲线(

)上任意点坐标:

——转角符号,右偏时为“+”,左偏时为“-”。

②、圆曲线内任意点坐标(

):

——圆曲线上任意点至

点的曲线长;

③、第二缓和曲线(

)内任意点坐标:

——第二缓和曲线内任意点至

点的曲线长。

平面设计计算过程

1.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

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均衡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各级公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敷设曲线,并尽量地选用较大半径的圆曲线半径。

当公路转角过小时,应设法调整平面线形,当不得以而设置了小于7度的转角时,必须设置足够长的平曲线。

3两同向曲线间应设有足够长度的直线,不得以短直线相连,否则应调整线形,使之成为一条单曲线或复曲线,也可以运用回旋线组合成卵形、C形、复合形曲线等

4两反向曲线夹有直线段时,以设置不小于最小直线长度的直线段为宜。

否则,应调整线形或运用回旋线而组合成S形平曲线。

5曲线线形应特别注意技术指标的均衡性与连续性。

6应避免连续急转弯的线形。

2.曲线要素计算

计算数据均由纬地软件计算提供:

交点1

综上所述:

各交点处所取曲线均能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交点1与交点2采用C型曲线,交点2与交点3为基本型曲线,交点3与交点4为C型曲线,交点4与交点5为基本型曲线,交点5与交点6位S型曲线。

平面设计成果

编制相关表格

(1)根据纬地程序计算所得结果绘制直线、曲线及转角表,见附表一《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2)根据纬地程序计算结果绘制逐桩坐标表,见附表二《逐桩坐标表》。

绘制平面图

根据《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和《逐桩坐标表》在地形图绘制线路平面图,见附图一。

第四章纵断面设计

准备工作

在线路平面图上依次截取各中桩桩号点,并推算对应的地面标高。

然后在纬地软件上按横向1:

2000,纵向1:

200的比例尺绘制地面线,并打上方格网。

按相应比例以及里程画出平曲线示意图。

纵断面数据:

纵断面拉坡

(1)、标注控制点:

确定路线起、终点以及越岭垭口,地质不良地段的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深等线路必须经过的标高控制点。

(2)、试坡:

在已标出的“控制点”纵断面图上,根据各技术指标和选线意图,结合地面线的起伏变化,以控制点为依据,在其间穿插取值,同时综合考虑纵断面设计中的平纵组合问题,即当竖曲线和平曲线重合时,应设法使竖曲线的起、终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其中任一点都不要放在缓和曲线以外的直线上,也不要放在圆弧段之内。

由此试定出若干坡线。

(3)、调整并核对:

对试坡时所定出的各种坡线进行比较,排除不符工程技术标准的坡线,在剩下的坡线中选取填挖方量最小又比较平衡的坡线。

在选取的坡线上选择有控制意义的重点横断面,从纵断面图上读出其对应桩号的填挖高度,检查该点的横断面填挖是否满足各项工程指标。

如果不满足,则应对所选坡线进行调整。

(4)、定坡:

经上述方法调整无误后,直接在纬地上把各段直线坡的坡度值、坡长、变坡点的桩号、标高确定下来。

竖曲线要素计算:

起点K0+000标高

(1)变坡点1桩号:

K0+

=%

=%

ω=

-

=%<

0;

凸型曲线

取竖曲线半径R=4000m

L=Rω=

T=

=

E=

=

竖曲线起点桩号:

K0+

变坡点高程:

m

竖曲线终点桩号:

(2)变坡点2桩号:

=%>

凹型曲线

取竖曲线半径R=2000m

(2)变坡点3桩号:

K1+

取竖曲线半径R=4000m

K1+

(2)变坡点4桩号:

K1+380

取竖曲线半径R=2500m

设计高程计算

①公式:

竖距:

h=

(计算点至远点距离即桩号差)

切线高程H

=H

-(T-x)

设计高程H=H

h(凹形为+凸型为-)

纵断面设计成果见附图二。

课程设计心得

紧张而充实的课程设计接近尾声了,这几周充实而又紧张,中间有不知道如何去做时的急躁也有看到曙光的兴奋,有熬夜到凌晨浮肿的眼睛也有解决问题后的笑容,有向同学提问后的豁然开朗,也有帮助同学时的答疑解惑。

整个课程设计终于到了很多问题,让我走了不少弯路,但也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以前课本上面模棱两个的东西现在是非常系统的掌握这了,非常感谢学校的课程设计安排,让我更加牢固的掌握住学习的知识,更加全面的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4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12月

3、公路设计手册(线路、路基、路面),人民交通出版社(2版)

4、孙家驷主编,《道路勘测设计》,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年7月

5、杨少伟主编,《道路勘测设计》,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年6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