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89922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

(4)读局部闭合等高线:

等高线闭合,中高周低的地形类型是山峰;

中低周高的地形类型为盆地;

特殊情况,规律判读为“大于大的”为山坡上的小山丘或“小于小的”为山坡上的小洼地。

(5)基本特征:

同线等高;

同图等距;

相邻两条等高线数值可以相等,如河谷两侧相邻的等高线,也可以递变;

任意两条等高线一般不会相交,若相交或重叠则为陡崖。

(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

先算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范围,再进行相减或(n-1)-d<

△H<

(n+1)-d

(2)进行陡崖高度的计算:

其相对高度(n-1)-d≤△H<

(n+1)-d(n为陡崖处重叠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3)计算陡崖的绝对高度: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

H大≤H顶

(1)河流流向的判断:

①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由海拔高处流向低处;

②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2)结合地形特征判断气候特征及差异: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每上升1000m,气温下降60C;

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海拔高,大气稀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1)选点:

水库大坝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库区多选在“口袋型”的洼地或小盆地区;

露营地应在等高线较稀疏的坡地或高地,避免靠近河流,避开谷地和陡崖,以避免洪水、泥石流和滑坡。

(2)选线:

公路、铁路修建多沿等高线延伸,即与等高线平行,尽量少穿越等高线。

“之”字形道路是为了降低坡度。

引水线应尽可能从地势高处引向地势低处,使水自流。

(3)选面:

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地形特征:

一般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地形区分布三方面表述。

满分术语:

地形以--为主;

主要分布在--;

地势--高--低;

地形崎岖或平坦;

特殊地貌如喀斯特地貌广布等。

(地势高低可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判断或根据河流流向判断)。

★2、自身条件:

适宜的温度;

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液态水的存在。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使地球有适宜的温度;

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使地球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二、______的区位条件分析:

(时注意从有利和不利角度分析自然条件和___条件。

(1)全球的太阳辐射空间分布:

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我国的太阳辐射空间分布:

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我国太阳辐射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2、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

包括纬度、昼长、地势和天气四大因素

①纬度因素:

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

②昼长因素:

白昼越长,则日照时数越多,获得太阳辐射越多;

③地势因素:

海拔越高,大气越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获得太阳辐射多;

④天气因素:

晴天,云层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获得太阳辐射多。

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角速度除两极外,其余都相等,约为150/小时。

②影响线速度大小的因素:

纬度和海拔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

海拔越低,线速度越小;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赤道线速度为1670km/h,南北纬300为1447km/h,南北纬600是赤道的一半,为837km/h,由此可判断高、中、低纬。

(1)同经度同地方时,不同经度不同地方时。

经度每隔150地方时差1小时,10差4分钟。

(2)光照图中已知地方时的确定:

昼半球___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

夜半球___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

(1)时区计算:

某地所在时区数=该地经度÷

15°

(余数若小于7.5,则直接舍去;

余数若大于7.5,则在结果上加一个时区)。

(2)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即120°

E的地方时。

(3)世界时:

即0(中)时区的区时,也是00经线的地方时,又叫国际标准时。

找1800经线和0时经线,从0时经线向东到1800经线为新的一天,其余为旧的一天。

(1)晨昏线平分地球,是一个过地心的大圆。

(2)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0;

(3)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4)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为春分(3月21日)或秋分(9月23日);

与极圈相切,为夏至或冬至。

夏至(6月22日)的判断: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

冬至(12月22日)的判断: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

(5)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解题时知道晨昏线,一定要绘出夜半球。

(1)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

(北右南左)

(2)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流向右偏,则右岸侵蚀严重,左岸堆积明显。

南半球反之。

河流向哪岸偏,则哪岸侵蚀。

①大小:

黄道面和赤道面的夹角,大小为23.5°

(23026,)。

②意义: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等一系列地理现象。

③若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

若黄赤交角变小,则热带、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①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③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太阳高度日变化: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地方时为12时。

(2)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

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①夏至日: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

②冬至日: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上,每年有一次太阳直射,受太阳直射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

公式:

H=90°

-两点纬度差(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

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半球,则纬度差为大数减小数;

两点分属不同半球,则纬度差为两点纬度相加。

①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②确定房屋的朝向: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房屋朝南;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房屋朝北。

③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④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

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

①春分日(3月21日)、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于赤道处,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②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在23.5°

N,该日全球昼夜长短分布特点有: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

从北极圈到南极圈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赤道昼夜等长。

③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在23.5°

S,该日全球昼夜长短分布特点有: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

从北极圈到南极圈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

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④赤道上永远昼夜平分。

①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则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则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北___,则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向南___,则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则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则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则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常规计算:

根据昼弧或夜弧所占比例计算或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

规律计算:

同一纬线上各地昼长相等;

北半球某度数纬线上的昼长=南半球同度数纬线上的夜长。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