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各备课组高考考纲研读心得体会 9科教学内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8673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各备课组高考考纲研读心得体会 9科教学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各备课组高考考纲研读心得体会 9科教学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各备课组高考考纲研读心得体会 9科教学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各备课组高考考纲研读心得体会 9科教学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各备课组高考考纲研读心得体会 9科教学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各备课组高考考纲研读心得体会 9科教学内容.docx

《高中各备课组高考考纲研读心得体会 9科教学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各备课组高考考纲研读心得体会 9科教学内容.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各备课组高考考纲研读心得体会 9科教学内容.docx

高中各备课组高考考纲研读心得体会9科教学内容

咬定考纲不放松,规范训练抓不停

语文组

子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细细研读了考纲之后,我们获益匪浅,深感任重而道远。

高考是一场大型的全国性的选拔考试,它既考学生的知识,也考学生的能力,更是对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答题训练,应对高考的大检阅,因此要想决胜高考考场,必须未雨绸缪,提早动手。

课堂教学简明有度,注重实效

一堂课是否成功,并不是指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到多少。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

一、简明有度。

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考纲要求去备课和组织教学,内容精简明确,不宜多横生枝节。

课堂重难点突出,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课一得。

教师对教参资料进行大胆取舍,为庞杂的内容“减肥瘦身”,使语文课简约而不简单。

二、注重实效。

叶圣陶先生曾说:

“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因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循循善诱,步步引导,精心设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或随堂练笔,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即讲即练,即学即用,使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甄选作业,让有效训练成为习惯

作业是巩固和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配套资料题目繁多等问题,我们有以下几个措施:

一、备课组在布置作业时会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商讨,大胆取舍,力求所选题目难易适中,题量恰到好处,有针对性的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精准训练。

二、同时要求学生每天练字,进行书写规范化训练。

周末适时穿插小练笔,努力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并结合学校或学生情况,适当布置个性化作业。

三、学习需要在作业中落实、巩固,让有效训练贯穿于我们教学的始终。

训练规范答题,依规画圆,据矩成方

语文试题,题量大,题型多,书写要求高,要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平时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固然重要,但必要的答题规范训练是不可或缺的。

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做系统工程,通过严格有序的训练养成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

具体而言,要做好以下几点:

1、认真审题,明确答题内容。

弄清题目所问,看准题目问的是什么问题,再具体作答,怎么问就怎样答,不扩大,不缩小,指导分点作答(6分题答三点,8分题答四点)。

2、合理分配时间,规范答题流程,在答题顺序上先易后难(比如先答名篇背诵、成语、病句、语言连贯,后答其它),时间分配上要时间与分值对等(多少分用多少分钟,选择题可适当压缩,作文要留足一小时),做到不漏答,不留空白。

3、运用常用术语,规范组织答案。

积累、熟悉常用答题术语,构建各类题型的答题模板,明确答题步骤,答题规范用语,做到条分缕析,依分分点,言之有序,不漏点,依文作答,言之有据,理析结合。

4、书写工整美观,下笔不悔。

用工整(优美)的书写将自己思维的结果简洁、条理的呈现出来,不涂改、不圈画,文不加点,一气呵成。

要做到以上几点,在平常练习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精选典型例题(高考真题),剖析命题意图,示范审题过程,明确答题思路,呈现完整的答案,此谓示范引领知规范。

2、选择美题进行实践训练,让学生从审题、思路到作答进行模仿实践,此谓类题实践试规范。

3、回放模板,自查自纠,比学规范答案进行自我纠错,深刻体悟规范。

4、强化训练,让思维清晰化,让答题规范化、敏捷化,此谓拓展训练巩固规范,强化学生的思维记忆和动作记忆。

重视积累,培养能力

文言文和诗歌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能力。

2015年高考试题提醒我们,要重视文言实虚词积累的同时,文化常识识记也不可忽视。

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实词虚词的积累,落实文言文翻译。

我们要立足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引导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文言句子,不可孤立的死记硬背,应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课后认真落实练习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严格做到“信”“达”“雅”。

“信”,翻译要准确无误,忠实原文。

“达”,语言要通顺畅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

“雅”,译文语言要优美,生动形象,符合原文的写作风格。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重视文言词语的积累,才可以落实好文言文翻译。

此外我们还要引导学生落实整理文化常识,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诵读一定量的人物传记,开阔视野,培养语感,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文言文,要读通顺,读流畅,读出语感来。

只有读熟了才有可能进一步领会文章。

要熟读每一篇文言文,还要有重点的背诵一定的篇目。

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反复诵读诗歌,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分析,品味作者的情感,如关注意象的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从意象的组合方式上去感受作者的情感;抓住流露感情的词语。

其次,探究规律,抓技巧。

古人十分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学时要让学生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并能够作出准确判断,判断时应有理有据。

再次,课堂上要注意解题思路的训练,规范语言的培养,使学生尽早与高考衔接起来。

把握命题规律,提升阅读能力

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考试中的重头戏,重在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现代文阅读分为现代文小阅读和大阅读两部分。

小阅读设置3个选择题,要求学生选出正确的或者不正确的一项。

选择题常见的错误类型:

答非所问,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强加关系,未然变已然,以偏概全。

这就要求学生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从长长的阅读中筛选有用信息,与选项对比辨真伪。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在读文章的时候明确“五个W,一个H”(五个W:

who,when,what,where,why;一个H:

How)。

现代文大阅读主要是小说阅读、散文阅读,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理解能力并非能插翅而来,而是要求学生平时要多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可以突飞猛进地增长。

另外教师还需“揠苗助长”,在平时课堂中注意训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答题能力,帮助学生规范作答,取得进步。

贯彻作文“六个一”打下试卷“半壁江山”

作文是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如何打好这“半壁江山”是重中之重。

在平时的规范训练中就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做到六个一:

一个精彩的题目、一个精巧的构思、一个漂亮的开头、一个深刻的结尾、一个精彩的段落、一手漂亮的字。

作文的特殊性在于可以在平时的训练中练习高考真题,让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接受真题的捶打。

认真擦亮作文的“眼睛”,体现主旨,精准新颖的拟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题目;认真构思,选好角度,做好大纲,有一个精巧的构思;做好“凤头豹尾”工作,既体现文章的内容又展现自己积淀,开头先声夺人,结尾韵味无穷;打造一个精彩的段落,从一段开始,逐渐扩展,使整个文章成为精品;最后字是门面,在作文中更是明显的体现,写好字,“讨好老师”,才能让你文章中的“黄金屋”被人发现。

在训练的过程中,作为老师要全面充分的发挥老师的作用,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心命制作文试题,明确每次训练重点。

二、及时精准批阅,做好作文升格改造训练。

三、进行审题指导,让学生学会写前构思作文。

四、利用平时小练笔,训练学生写评论类作文的能力。

增加课外阅读,提升人文素养

古诗云: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考试大纲也明确在作文发展等级评分中提出:

材料新鲜,丰富;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文句有表现力等要求。

这就明确告诉我们: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活水是什么,就是增加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就像《红楼梦》中的香菱学诗,熟读唐诗三百首,诗作自然就脱胎换骨了。

因此,作为高一起始年级,我们必须想法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早、晚读、阅读课等时间诵读经典,摘录美文,品味佳句,撰写心得,让学生浮躁的灵魂在一脉书香中逐渐丰盈。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日有所得,读有所悟,得多了,悟多了,自然就会情不自禁,思如泉涌,佳句屡现。

课外阅读要注意指导学生:

一、积累鲜活作文素材,如屠呦呦获奖,人机大战,感动中国人物等。

二、巧用经典素材,翻出新意,背诵美文美句,培养语感。

如教材帮每课后的素材积累。

三、撰写交流心得,强化语言组织能力。

衡水中学的成功做法就在于“自习考试化,考试高考化,高考平时化”,这就启示我们无论是课堂上的习题训练,还是课后习题训练,或者是考试训练,都要训练学生审清题意,读准要求,限定时间,规范作答。

朱熹曾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挖掘好语文教学这个源泉,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一泓清泉才能流得更远。

 

2016版高考考试大纲研读心得体会

数学组

数学《考试说明》从试卷结构、考试内容及要求等方面具体的规范了今年高考数学试题,是今年数学命题的依据和纲要,主要包括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核目标与要求、考核内容与要求、题型示例、题型示例参考答案。

说明中既强调命题保持相对稳定,又要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注重考查数学双基,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试卷体现数学的应用,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

通过认真研读考纲,现从考核目标与要求、试卷结构、全国卷出题特点、全国卷与陕西卷的区别、复习备考策略及研读考纲后对高一教学的一些建议这几方面来谈谈自己的心得:

1、考核目标与要求

1、知识要求

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2、能力要求:

注重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研读《考试说明》及剖析近三年高考试卷考点覆盖情况可以看出:

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首先,侧重于支撑学科体系的主干内容的考查:

函数、数列、不等式、三角、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统计是高中数学的主干内容,也是高考所考查的重点。

高考不是竞赛,是选拔性考试,是考查学生的发展潜能,所有具备了后继学习知识基础和能力的学生,将进一步到大学深造,所以试卷中会有约70%左右的基础题,但基础不等于简单,容易,这里基础是强化通性通法的考察,可仍需较高的思维品质。

其次:

一般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设计题,从而达到全面的考查。

例如:

三角函数与向量、解三角形、数列、线性规划等结合考查。

对数学思想的考察,考查时一般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

2、试卷结构

高考理科数学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

第一卷为12道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选择题多以考查基础为主。

第二卷为非选择题,主要有4个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6个解答题,共70分。

在解答题中一般最后一题考查选修的内容,为三选一。

选择内容包括《不等式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几何证明选讲》。

必考内容为: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1(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算法初步,统计,概论,基本初等函数2(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倒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计数原理,概论与统计。

选考内容为:

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知识点与往年基本保持不变。

从考试内容上看,高考理科全国卷保持平稳,依然以函数、三角函数、数列、概率、几何、导数等重点内容为主,在分值上占有一定的比例。

这集中体现了重要内容重点考查,主干知识反复考查的原则,对于解答题的试题排列顺序上,从难易程度上,每年的要求有所变化。

体现了考点不变,考法变化的思想,既符合考生的学情,也符合考试的说明和大纲的要求。

三、全国卷的出题特点

对全国卷的试题进行分析,主要特点可以总结如下:

1、试卷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