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讲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案 鲁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84673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一讲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案 鲁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第一讲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案 鲁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第一讲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案 鲁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第一讲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案 鲁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 第一讲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案 鲁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一讲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案 鲁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地理 第一讲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案 鲁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一讲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案 鲁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一讲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案 鲁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2)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岩分别属于()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

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

(3)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

(xx·

常德模拟)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简图,读图回答

(1)一(3)题。

(1)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是()

A.①B.②C.⑤D.⑥

(2)如果④是石灰岩,则⑤为()

A.花岗岩B.砂岩

C.大理岩D.板岩

(3)在地表形成的①岩石具有的特征是()

A.含有生物化石B.具有较多的气孔

C.由方解石组成

D.由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集合而成:

(解析)第

(1)题,由图可知,①是喷出岩,此次岩浆活动穿透了所有的沉积岩,所以①形成年代最晚。

(2)题,如果④是石灰岩,则⑤是大理岩,因为在发生岩浆活动的过程中石灰岩会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即大理岩。

第(3)题,①为喷出岩,喷出岩喷出地表后迅速冷却,使许多气体保留在岩石中,因而形成许多气孔。

(答案)

(1)A

(2)C(3)B

课时二: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1.岩石的分类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类型

形成及特点

常见岩石

岩浆岩

侵入岩

岩浆侵入地壳上部,经冷却凝固而形成

花岗岩

喷出岩

地壳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裂隙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形成

玄武岩

沉积岩

裸露的岩石,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形成,具有层理构造、可能含有化石。

石灰岩、砂岩、砾岩

变质岩

经高温或高压作用,使原有的岩石成分或结构发生改变。

大理岩、板岩、片麻岩等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组成岩石圈的三大岩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转化被称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如下图所示:

号码

原物质

地质作用

生成物质

A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重熔再生

岩浆

B

岩浆岩、变质岩和已成的沉积岩、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

C

岩浆岩、沉积岩、和已成的变质岩

内力作用(变质作用)

D

内力作用(岩浆活动)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1)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2)改变了地形,塑造出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xx·

江苏高考)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I、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回答

(1)-

(2)题。

(1)xx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②B.③C.

D.

(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

------

B.

------③C.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七讲、水圈和水循环教案鲁教版

1.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1)知道水厨的组成及特点。

(2)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

(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4)了解陆地水体类型;

及相互补给关系。

考情分析:

 以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的规律的重大工程,如南水北调、三峡大坝;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切人考查水循环过程中各个环节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陆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循环及环节

发生领域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海洋和陆地之间

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间

特点

降水量很小

水资源得以再生

降水量最大

意义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

拓展: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流量和水位变化

含沙量变化

破坏植被

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

植树种草

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

减少

硬化城市路面

增加地面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铺设渗水砖

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缓

修建水库

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

减少水库以下河流含沙量

围湖造田

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经典例题1]1.(xx·

黄冈模拟)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

(1)~

(2)题。

(1)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

A.①环节B,④环节

C.⑤环节D.⑦环节

(2)“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人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

”这一段话说明参与水循环的圈层有()

①水圈②岩石圈③生物圈④大气圈

A,①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1)题,南水北调工程是人类改造了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这一环节,对应图中。

(2)题,由题干信息得出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均参与了水循环。

答案:

(1)B

(2)D

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补给特点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与其他特点

雨水补给

一般以夏秋两季为主

①时间集中;

②不连续;

③水量变化大

①降水量的多少;

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③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主要在夏季

①有时间性;

②连续性;

③水量稳定

①气温高低,②积雪多少;

③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全年

②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

③水量较稳定

①太阳辐射②气温变化③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水补给

①较稳定·

②对径流有调节作用

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

②湖泊水量的大小

普遍,当湖泊面积减少时,调节作用减弱,易发生洪涝灾害

地下水补给

①稳定②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①地下水补给区降水量;

②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位置关系

普遍,特别是降水丰富的断层地区

【典例分析2】

2.读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流量补给示意图,完成

(1)~

(2)题。

(1)图中数码表示的河流补给类型是()

A.①——冰川融水补给B.②——湖泊水补给

C.③——雨水补给D.④——积雪融水补给

(2)与淮河相比,该河流水文特征是()

A.水位季节变化大B.泥沙含量大

C.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D,冬季封冻断流

(1)题,我国东北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春季来源于冬季的冰雪融水、夏秋季节来源于降水补给。

同时图中显示河流的源头是湖泊,故也有湖泊水补给,一般河流都有地下水补给,并且地下水补给较稳定。

故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是地下水、积雪融水、降水、湖泊水补给。

(2)题,淮河冬春季节既无湖泊水补给也无积雪融水补给,故水位季节变化大于东北的河流;

同时东北的河流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而淮河只有夏汛;

东北地区植被覆盖较好,河流含沙量小;

由图知,该河冬季未断流。

(1)C

(2)C

【随堂巩固】

广东高考)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

读下图,回答

(1)~

(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2)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A.取水——保护水源地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D.排水——防止当地污染

(解析)

(1)水循环的四个基本环节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结合图中箭头方向和流程可判断出①表示降水,②表示地表径流,③表示蒸发,数码④的图例含义为流域间循环,因此为跨流域调水。

故选B。

(2)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排水环节,既要注意防止当地污染,又要防止对下游地区造成污染。

(答案)(1,)B

(2)D

广东高考)我国河流的枯水期一般出现在冬季,河水流量和水位变化都很小。

该时期河流水量最稳定的补给来源是()

A,大气降水B,地下水

C.湖泊水D。

高山冰川融水

(解析)地下水是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我国季风区的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河流流量具有明显季节变化,以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夏季形成明显的汛期,冬

季出现断流现象。

湖泊水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

(答案)B

1.读地球陆地淡水储量构成图,关于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人类目前利用的淡水主体

B,②是人类目前利用的淡水主体

C.③中的某些水体是人类目前利用

的淡水主体

D,地球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充足

图中景观图片为黄土塬(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

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他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

A.降水B.下渗

C.蒸发D.地表径流

解析:

在黄土高原上水循环的各环节中,不同的地貌区,降忙与气候关系密切,相差不大,但由于黄土塬面积广阔,地形平坦,使得地表径流不易汇集,流速较缓,因而有利于下

渗、蒸发环节。

黄土塬上地表径流数量少、流量小、流速缓。

答案:

北京高考)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

3.如果右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则①②③④分别代表陆地降水、径流、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四个环节。

①陆地降水是地表淡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来源;

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是热量和水分,并不是②地表径流;

③海水蒸发会使海水的盐度升高;

④水汽输送的距离与下垫面有关。

杨州检测)读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回答4--5题。

4.若图示地区为纬度40°

--60°

之间,其陆地上的降水主要为()

①对流雨②地形雨③台风雨④气旋雨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①②

由图示信息可知,海洋向陆地输送水汽,在纬度为40°

的地区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气旋雨雨量丰沛,特别乏在冬季时温带气旋更为活跃;

在山地迎风坡易形成地形雨。

5.过程a在一年之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有可能是()

A,中国B.秘鲁

C.南非D,英国

瞬析:

英国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

读三种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关系示图,回答6~8题。

6.甲代表的水体最可能是()

A.雨水B.冰川融水

C.地下水D,海洋水

7.箭头a代表的补给现象一般发生在()

A.1~2月B,3~4月

C.6~7月D,11~12月

8.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由此导致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A.a变大     B.b变稳定

C.a在丰水期变小 D.b在枯水期变大

图中描述的是三种陆地水体的相互转化关系,即陆地水体间的水源补给关系,甲水体与河流水及湖泊水均互补,故应为地下水。

箭头a表示长江水进入洞庭湖,此时应该是

汛期,6~7月份为梅雨期,降雨较多。

洞庭湖对长江干流起调蓄作用,湖泊萎缩,调蓄功能下降,长江干流在丰水期进入洞庭湖水量减少。

6.C7.C8.C

读某地涌泉形成示意图,回答9~10题。

9.如果涌泉水质变坏,最有可能是()

A,图中城市排放的废水下渗所致’

B.游客向涌泉乱丢垃圾所致

C.含水层岩石发生变质所致

D.南部山区受到污染所致

读图可知,该地区的地下水为承压水,涌泉分布在承压水的排泄区,水质变坏是因为它的补给区受到污染,而该泉水的补给区位于图中的南部山区。

10.前些年,涌泉一度断流,要想使涌泉重新喷涌,行之有效的措施是()

①在城市上空进行人工降雨②增加城市林地和草地面积③限制城市地下水的开采,引水回灌地下水④绿化南部山区

A,①②B,②③

C。

①④D.③④

要想使涌泉重新喷涌,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加强补给区的保护和减少开发量,即绿化南部山区和限制城市地下水的开采,引水回灌地下水。

二、双项选择题

某面积较小的岛国为改变淡水供给不足的状况,规划在填海地段建地下水库——将收集的雨水和地表径流,通过灌注并储存于地下含水层,需要时回抽补充地面供水。

据此回答11~12题。

11.提出此项规划,是因为该国()

A.水量大且国土狭小

B.干旱少雨

C.降水丰富,

D.水资源分布不均

解题时,需抓住题干中“为改变淡水供给不足的状况”和“收集的雨水和地表径流”等关键信息,由此可推知该国提出此规划一是用水量大;

二是受岛屿地形和国土狭小限制,不能形成较长的河流;

三是降水丰富。

AC

12.为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现阶段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节约用水B.国内跨流域调水·

C.禁止用水D.循环用水

该岛国的面积较小,解决淡水资源供给不足不必也不可能实施国内跨流域调水;

现阶段该岛国解决淡水供给不足主要应从节约用水和防止水污染等角度考虑。

AD

13.图中显示的水平衡规律,正确的是()

A,陆地水平衡为正值.

B.低纬度海洋水平衡为负值

C.中纬度海洋水平衡随纬度增高而变化不大

D.高纬度海洋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读图可知陆地水平衡为正值;

低纬度海洋水平衡为负值;

中纬度海洋水平衡随纬度增高有明显变化;

高纬度海洋水平衡大多为正值,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AB

14.从水循环角度看,同纬度实现海陆间水平衡的主要途径是()

A.水汽输送B。

径流输送

C.洋流输送D.人为作用

海陆间水平衡的实现主要靠海陆间水循环,因此主要途径是水汽输送和径流输送。

15.相同状态下,有利于地表水下渗的条件是()

A.地形坡度小,降水历时长

B.降水强度大,植被丰富

C,降水强度小,植被稀少

D.降水强度小,植被丰富

相同状态下,最有利于地表水下渗的条件是降水强度小,植被丰富;

同时地形平坦,降水时间长也有利于地表水下渗。

三、综合题

16.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据报载,为了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国家水利部已初步计划今后十年内在西部修建小、微型集雨工程l700万处,预计可以解决或改善2000多万人饮水困难,增加灌溉和抗旱保苗补水面积4000多万亩,人均收入增加500至1000元。

由于历史原因,西部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表层不能涵养水源,有干旱缺水山区100多平方千米,特别是西北内陆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极度紧缺,约有3420万人饮水困难。

区域内有一半多的县属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达2350D万人。

(1)从干湿地区看,西部地区大部分属于  和  区。

(2)在年降水量少于  毫米的地区,一般不能发展农业。

(3)结合下面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①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水循环各环节名称:

B  、C  、D  、G  、H  、I  。

这些环节可以组成  循环。

②我国西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是     。

③国家水利部集雨工程的实施,主要是对水循环的  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  .

④除H环节外,各水循环环节中,能够对工环节直接产生影响的环节字母是  。

⑤为提高集雨工程水质,应改变当地农民  等传统习习惯

本题侧重考查水循环的构成与分类及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水循环分为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

我国西北地区由于距海远,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循环类型属于陆上内循环,降水量少于200毫米地区除灌溉水源外,一般不能发展农业,人类影响水循环主要是影响地表径流这一环节。

(1)干旱半干旱

(2)200(3)①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海陆间②陆上内循环③地表径流涵养水源④D⑤烧柴、散养禽、畜

17.下图中A为我国塔里木盆地某内陆湖,B为湖边的守处绿洲。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注入A湖泊的河流,其主要补给水源夏季是  ,冬季是  。

(2)A湖泊的水位情况是月份前后最高,此时B地的潜水位约为  米。

(3)A湖泊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其主要环节有  。

(4)B地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和盐碱化。

该地的盐碱化在什么季节最严重?

为什么?

(1)题,由材料可知,A为塔里木盆地中的内陆湖,其夏季的补给水源主要为高山冰川融水,由右图知,冬季B地潜水位高于A湖水位,所以冬季的补给水源主要为潜水。

(2)题,由右图可直接读出,A湖水位于7月份前后最高,此时B地的潜水位约为800米。

第(3)题,内陆湖主要参与陆地循环,其主要环节有蒸发、植物蒸腾、降水。

(4)题,内陆区的绿洲会因水资源利用不当出现荒漠化;

由于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且此时地下水位较高,盐分会随水分的上升而上移,水分蒸发,盐分在地表积累,形成盐碱化。

(1)冰川融水潜水(地下水)

(2)7800(3)陆上内循环蒸发、植物蒸腾、降水(4)荒漠化夏季。

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且地下潜水水位较高,盐碱物质随地下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盐碱在地表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