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作用专题阅读练习.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294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称作用专题阅读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称作用专题阅读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称作用专题阅读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称作用专题阅读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称作用专题阅读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称作用专题阅读练习.doc

《人称作用专题阅读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称作用专题阅读练习.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称作用专题阅读练习.doc

人称专题阅读练习

【阅读目标】

通过阅读指导和训练,弄清文章记叙人称的概念,掌握人称的分类和表达作用,更好地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感情立场。

【概念阐释】

记叙的人称,实质上是作者叙述时的观察点、立足点,也就是叙述一个人、一件事或描写一个景点时,是以作者自己的角度来写,还是以他人的角度来写的问题。

记叙文的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之分。

第一人称是指以“我”的口吻或角度来叙述,常用代词“我”“我们”等;第二人称是指与你谈话时在场的别人的代词,常用代词“你”“你们”等;第三人称是指从第三者的角度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常用代词“他”“她”“他们”等。

一般来讲,记叙文中叙述的人称必须一致。

无论是用第一人称“我”叙述,还是用第三人称“他”叙述,都要通篇一致,一般不宜随意转换,但有时作者可根据写作的需要来转换人称。

【阅读技法】

1.注意叙述的角度,弄清人称的变化。

具体来说,第一人称“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大多出现在小说中;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大多出现在纪实散文中。

有的文章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出现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二、明白人称的优劣,掌握人称的表达作用。

一般情况下,叙述人称的运用是各有利弊的。

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便于抒情、利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写作中很少用到,一般只在书信中使用,但偶尔也用第二人称来抒情或议论,因为这种对话方式便于作者直接抒发感情,便于作者与文中人物或读者情感交流,显得亲切感人,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是常见的写作方法。

所以阅读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根据叙述人称来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即学即练】阅读下文,回答文后各题。

(一)我有天下最好的继父周冬雨

1、我还读小学时,亲生父亲就在一场车祸中遇难。

我痛心地以为,父亲走了,从此世界上不会再有一个男人像父亲一样爱我。

而继父的出现,消除了我心底的隐忧。

2、一个冷冷的冬日,母亲带着我走进继父的家。

我至今还记得当时的场景:

继父穿着蓝色的旧棉衣,将双手搓热后紧紧捂在我的小手上,说:

“小雨,这里以后就是你的家。

”听说过太多继父虐待继子继女的故事,我以为自己的灾难就从这天开始了。

我冷冷地瞟了他一眼,把头埋在妈妈怀里,泪流满面……

3、继父让他那比我大一岁的儿子搬出次卧,住进狭小的阁楼里,让我住进原本属于哥哥的房间。

有时我和哥哥发生冲突,继父总是批评哥哥:

“她是你妹妹,比你小,你要让着她!

”尽管继父的爱如阳光般照耀着我,但我总觉得这种爱冷冰冰的。

4、初三那年,母亲和继父又为我生下了一个妹妹。

母亲本就没有固定工作,继父月收入不过2000元,一家五口的日子捉襟见肘。

为挣钱补贴家用,母亲从工艺品厂拿回两编织袋珠子,让我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后,坐在灯下穿珠帘。

几天后,我放学回家,见母亲坐在窗前眼泪汪汪,担心地问她:

“妈,你怎么了?

是不是他欺负你了?

5、母亲哽咽着说:

“小雨,你叔叔是天底下难得的好人。

我让你晚上穿珠帘,他担心你睡不好,第二天上课精力不集中,和我大吵一场。

这不,他已将珠子全部送回厂里了。

”几年相处,我渐渐真切地感受到,继父对我的爱是真挚的,泪水从我眼眶涌出……

6、我从小就有舞蹈天赋,进入石家庄十二中后,老师鼓励我参加学校的艺术特长班。

学舞蹈要买练功服、舞鞋,还要缴纳不菲的培训费。

这样一来,我比其他同学每年要多出几千元花销,这让继父和母亲感到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7、从2008年3月开始,继父每天晚上都出去,很晚才回来。

我多次问他:

“你晚上出去干什么?

”继父呵呵一笑:

“我最近迷上了象棋,每晚都要与老同事老朋友杀几盘。

”原来如此!

但继父身上散发的淡淡药香又让我疑窦丛生。

8、一天深夜,我半夜醒来上洗手间,客厅里的一幕刺痛了我的双眼:

昏黄的灯光下,继父光着膀子坐在沙发上,后背贴满了膏药,母亲正将旧膏药揭下来,换上新的,疼得继父龇牙咧嘴。

我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冲过去问母亲这是怎么回事。

母亲含泪告诉我:

“你叔叔为了给你挣培训费,每天晚上都去建筑工地背水泥。

100来斤一包的水泥,他要来回背50多趟。

”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饱含深情地叫了一声“爸”。

继父轻轻摩挲我的头发,说:

“小雨,我等这一天已等了很多年。

我太幸福了!

9、父亲身上的片片膏药,是我奋进的动力。

2009年5月,我有幸被著名导演张艺谋发现,成为《山楂树之恋》的女主角。

戏拍完后,我将片酬全部交给继父:

“爸,我能挣钱了,你不用像以前那么累了。

这些年你吃了太多的苦。

”继父的话真挚而感人:

“小雨,有你这句话,爸就知足了!

10、9月中旬,我赴北京参加《山楂树之恋》首映式,有记者问我:

“能成为张艺谋导演戏里的女主角,是不是你最引以为自豪的?

”我告诉记者:

“能上张导演的戏,只能说明我比其他人多一份幸运。

我最感骄傲自豪的,是我拥有一位天底下最博大无私的继父!

没有他的付出,就没有我的今天。

我会一直敬重他、孝顺他,将他当做亲生父亲。

(选自《青年文摘》2010年24期)

●1.说说第二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记叙人称,并说出你是怎样理解的。

(1)将双手搓热后紧紧捂在我的小手上,说:

“小雨,这里以后就是你的家。

(2)我冷冷地瞟了他一眼,把头埋在妈妈怀里,泪流满面……

●2.本文最主要的记叙人称是什么?

试举例说明其好处。

●3.阅读第十自然段,说一说画线句子能否去掉?

为什么?

●4.本文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5.你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二)竹篾左建明

⑴那是一个想来十分遥远的中午了,炽热的太阳高悬中天。

⑵我背了书包,在桉树的浓阴下轻捷地走着。

由于南方雨水频繁,树阴下的通道长满了青青的苔藓。

在道边上走,一不小心就摔个仰巴叉,于是,我只好在窄窄的通道中间走——但这不是我后来肇事的理由。

⑶接下来,我看见一位白发稀疏的老婆婆领着她的外孙在离我不到两丈远的地方蹒跚着前行。

男孩儿的眼睛又黑又亮,可爱极了。

他只穿了有个背带的开裆小裤衩,小屁股一撅一撅,跟个小鸭子似的。

⑷我还发现,他手里握了根又细又长的竹篾,那竹篾的尾端就在我脚前两三尺的地方游来摆去。

这是一根充满诱惑与动感的美妙线条。

⑸那一会儿,我突然变得愚蠢可恶:

我挪动着脚步,企图踩住那根美妙的竹篾。

尽管我只是想跟那孩子逗着玩玩,但仔细想想,人的恶念原来与生俱有。

⑹我是终于将那竹篾踩住了。

于是,美妙活泼富有生命力的竹篾一下绷直成一条僵硬毒辣的直线,与此同时,我听到那孩子哇的一声哭叫起来,我看见那根竹篾从他手里甩脱了,仿佛甩掉一条蛇。

⑺“啊呀!

”老婆婆扳过孩子的手,不禁失声叫起来。

我赶紧跑上去,一看,那孩子白胖胖嫩生生的小手被竹篾划了深深的一道伤口,鲜红的血往外涌流。

我觉得心脏好像被竹篾一下子刺穿了,浑身打了一个永生难忘的激灵。

⑻那一刻,我惊慌失措,只盼着发生的事只是一个噩梦。

⑼老婆婆却说:

“莫害怕,你又不是故意的。

⑽我长吁一口气,内心的恐惧一下子被安抚了。

因为老婆婆不以为我是故意的,我就可以免遭一场责难了。

⑾于是我就坡骑驴,顺水推舟,不管表情如何尴尬难堪,我极力装作不留心而误踩了竹篾的神态。

是啊,竹篾那么长,后边的人不小心儿误踩上的可能性是挺大的呀!

⑿老婆婆急急惶惶地抱着孩子找卫生室去了。

⒀那条长长的竹篾刚才还活蹦乱跳着,这会儿却僵直地卧在长满苔藓的小路上。

⒁耳边还有那孩子渐远渐轻的哭声。

⒂午后,我被一种不安驱使着,到隔壁老婆婆家去看那孩子。

孩子的手已经缠上了厚厚的白纱布,他的爸爸妈妈正心疼地皱着眉头。

老婆婆见我去了,对小孩的爸妈说:

“他不是故意的。

都怪我,不该让娃儿拿篾子耍。

⒃我低着头,对老婆婆充满感激,但我仍然没敢承认自己是故意的。

⒄那时候,我刚上初中,屈指算来,已有30年了。

那条长竹篾为我培植了一种生理条件反射: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听到(更不用说见到)别人一不小心划破了皮肉,我立即会浑身打一个激灵,一种麻酥酥的感觉透遍全身,仿佛自己也挨了一刀。

⒅那仅仅是一种生理条件反射吗?

⒆多少年来,我眼前常常浮现出一幅美丽生动的图画:

一位白发老婆婆领着她的胖嘟嘟的小外孙在前面走,那孩子拖着一条长长的竹篾,在他一撅一撅的屁股蛋后边活蹦乱跳地游来摆去。

⒇我干吗要踩上一脚啊?

(选自《走过心灵的脚步没有声音》)

【注释】①竹篾:

竹子劈成的薄片。

●4.本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分)

5.第⑹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3分)

6.“他不是故意的。

都怪我,不该让娃儿拿篾子耍。

”第⒂段中,老婆婆当时为什么这样说?

(3分)

7.从全文看,“我”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作者主要是运用哪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来表现“我”的性格特点的?

(3分)

8.将选文最后两段删去好不好?

为什么?

(3分)

(三)唤醒生命

①他生活宽裕,爱好旅游,常利用闲暇时间开着自己的车四处游历。

前不久,他又进行了一次长途旅行,自己驾着车远赴2000多公里外的西藏。

②经过半个多月的奔波,他到达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地区。

只身旅行,难免孤寂,但在那片地广人稀的地方,人影和炊烟都难得一见。

他打开车里的收音机,却收听不到任何节目。

③车子进入高原腹地。

穿越戈壁和沙丘的道路,两旁没有成活的草木,有的只是冰天雪地和不时刮起的狂风。

④他一路上领略着奇特的高原风光,不料赖以行进的汽车却出了故障。

他仔细检查了半天,竟然没有找到任何原因。

他想起以前听别人说过,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等待过往的车辆,请别的司机帮忙修理,或者帮助拖着坏了的车离开这里。

⑤只有等待,他一直等了三天。

糟糕的是,三天里竟没有任何车辆从这里经过,甚至连一个人影都没看见。

那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啊,死一般的沉寂、空旷。

他携带的食物和水已所剩无几,处境非常险恶,如果再等不到过往的车辆或者能够帮助他的人,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⑥又过了两天,一场大雪将他的车慢慢覆盖。

他又冷又饿,因为食物已经完全吃完了。

⑦迷迷糊糊中,蜷缩在车内的他被一种声音吵醒。

爬出车来,他看见车顶上趴着一只不知名的小鸟。

那只小鸟也许是在寻觅食物,看起来同样无助,正用微弱的声音不停地鸣叫着。

霎时间,他的泪水禁不住涌出,这是五天来,他第一次听到来自生命的声音!

⑧他伸出手,轻轻捉住了那只小鸟,将它放进相对暖和的车厢里。

他开始打起精神,试着努力自救。

他反反复复地仔细检查汽车,终于找到了故障的原因,原来是化油器上的一个零件阻塞了油路。

车子修好了,他靠虚弱的身体开着车向前行驶了40多公里,驶抵一个牧民居住点,他终于得救了。

只是,那只吵醒他的小鸟在车子行驶的途中不幸地死去了。

⑨这段经历,后来他常常谈起。

他说:

“是那只小鸟求生的叫声,挽救了我的生命。

”直到今天,作为纪念,他还把那只风干得比拳头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书橱里。

⑩但我想说,那只殒命高原的小鸟,它并不曾想起过要救人,救他的还是他自己。

小鸟的叫声唤醒了他求生的欲望,才使他得以绝处逢生。

是啊,被唤醒的生命才会有激情去创造,才能够走出眼前看似无际的困境和厄运。

●9、文章写“他”旅游,为什么对“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一笔带过?

文章用第三人称来叙述,有什么好处?

(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