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卷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1940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7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卷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卷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卷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卷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卷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卷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卷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卷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卷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逐利避害成为社会行为准则D.程朱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

4.先秦民本思想的杰出代表、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毫不含糊地说:

“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

”这反映出荀子

A.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B.适应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

C.认为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D.对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批判

5.明代王骥德《曲律·

杂论》载:

“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

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

”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

A.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B.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

C.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D.都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

6.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裹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的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7.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

”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

8.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等人大量购买外国装备来搞中国国防。

原因有二:

一是采购大吃回扣……二是人力成本高……很多有关系的中国人想方设法挤进“有钱途”的洋务单位,吃拿卡要。

由此可见()

A.洋务运动实际上被外国控制

B.封建官僚管理体制弊端明显

C.洋务派借自强之名中饱私囊

D.当时中国没有建立军工企业

9.1908年《图画新闻》中载有一份衙门堂审记录:

“(女子严阿苏与男子梁海相识,路上相遇,因邀同行,为巡士抓获)官问:

何时与梁相识?

阿苏回:

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

……官斥二人:

汝不凭媒妁之言,青年男女居然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

”对此记录分析正确的是

A.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B.青年男女受新文化运动影响

C.新旧思想冲突激烈

D.辛亥革命解放思想,推动社会习俗变迁

10.1958年海淀区四季青人民公社社员在进行“大辩论”时,有的社员提到反对将自己的新房、好房归公;

有的认为1959年要达到“小麦亩产6000斤至1万斤”的高指标,是不可能的,但都不愿公开说出自己的意见,怕被辩论成“右倾保守”。

但社员也不相信报上刊登的那些所谓高产“卫星”。

有的社员说:

“徐水一棵白菜重几百斤还不像水缸一样粗吗,这怎么可能呢!

”这次讨论发映出

A.“三大改造”中出现了急于求成的错误

B.人民公社分配制度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

C.“大跃进”中出现的浮夸风已得到纠正

D.“共产风”和“浮夸风”对基层社会的困扰

11.新中国外交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

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

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

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了中共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

下列选项符合新中国外交第三个特征的是

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12.据不完全统计,从1978年1月到年底,中国政府共派出各种代表团529个,人数达3200多人。

这些代表团大部分被派往西方国家,其中以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为团长的西欧五国考察团最受世界瞩目。

中国政府的这种行为()

A.贯彻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的决议

B.突破了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孤立封锁

C.认清了与世界的差距,推动了改革开放

D.直接促成了经济特区的设立

13.古希腊历史学家波利比阿指出:

“如果人们只注意执政官的权力,那罗马国家就完全是君主制政体;

如果人们只注意元老院的权力,它又完全是贵族政体;

而如果只注意民众的权力,它显然又是民主政体。

”这体现了当时的罗马

A.民众利益至上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实行贵族政治D.王权与族权的结合

14.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

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

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

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

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

A.三权分立说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论D.法律平等

15.“产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用竞争取代先前主宰者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规则。

”下列选项对材料中“产业革命实质”的认识最准确的是

A.促进社会生产关系变革B.强调生产重于消费分配

C.确立自由主义经济政策D.蒸汽动力取代自然力量

16.“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形式。

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D.法国《1875年宪法》

17.某西方学者说:

“1945年的和平从一个意义上说是决定性的,从另一个意义上却是制造了分裂,从第三个意义上说,又是目光远大的。

”该学者所说的“第三个意义”是指()

A.世界经济体制趋向制度化规范化

B.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了两极格局

C.德日意变成稳定和平的民主国家

D.美苏未达成持久共识而爆发冷战

18.1964年10月5日至10日在埃及开罗举行,此时的成员国已经增加到47个,大部分是来自亚洲和非洲新取得独立的民族国家。

这次会议除了重申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立场外,将焦点放在了巴以冲突以及印巴冲突之上。

会议通过了《和平和国际合作纲领》。

该国际组织最有可能是()

A.《华沙条约》组织B.经济互助委员会

C.不结盟运动D.欧洲共同体

19.如果说昔日的机器仅有“骨骼肌肉”,那么今天的机器除了“骨骼肌肉”之外,还有相当发达的“神经系统”。

今天的“骨骼肌肉”也有了崭新的内容,例如动力机,除了蒸汽机、电动机之外,越来越多地采用核能、化学能、太阳能、光能等新能源的发动机。

这些变化反映了(  )

A.人们对未来世界的艺术想象力  B.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

C.技术变革导致社会分工的细化D.环境问题引发世界性能源革命

20.一幅绘画描绘了这样的情景:

“在昏暗、肮脏、拥挤的三等车箱中,前排座位上,坐着贫穷的一家人,他们相依在一起,看上去都很疲惫,整个画面中的人看上去似乎是都各有生活的苦衷。

”与这幅画风格相同的作品是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其中第21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4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21.(14分)人口问题至关重要,它关联到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的安定团结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等,其发展态势又与时代变迁、环境变化、政府政策等密切相关。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熙五十一年(1721年)“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与雍正元年(1723年)“摊丁入地”政策的相继颁布、执行,刺激了人口的增长。

……著名学者洪亮吉在1793年提出了他的人口论,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耕地的增长不及人口增长的速度;

(二)他主张以“天地调剂之法”与“君相调剂之法“来解决过剩人口,即水旱瘟疫等灾害的自然淘汰,政府人为调整与救济,如移民、开荒等;

(三)他认为听任人口激增会引起社会动乱。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98年发表了《人口论》……他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这被称为“马尔萨斯陷阱”)。

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

——互动百科《马尔萨斯人口论》

材料三十九世纪20年代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南方沿海某乡居民生活统计表

(单位:

人)

时期

迁出

他乡种田

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

出国从事工商业

1820~1849年

29

1850~1879年

72

15

49

8

1880~1911年

156

118

38

1912~1939年

473

77

396

材料四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遭到日本侵略军的全面进攻。

为躲避战火,并执行国民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战略方针,众多沿海居民,大批民族工业企业与高校大量迁往内地,因而很短的时间内以重庆市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政治中心地带与人口高密集区。

就东北地区而言,日本官方在强制阻止中国汉族移民迁往东北地区的同时,按步骤地实施了蓄谋已久的移民侵略计划,即所谓“国策移民”。

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提出了20年间向中国东北移住日本农民100万户、500万人的总体计划,之后大批日本所谓“开拓者”迁入东北地区,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

——安介生、葛剑雄《20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

(1)据材料一、二,概括洪亮吉与马尔萨斯在人口论内容方面的相似点。

(2分)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17世纪后200年间的英国与1978年底以来的中国分别是如何安全绕过“马尔萨斯陷阱”的?

(4分)

(3)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该地区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分

(4)据材料四与所学知识,概括此时期人口流动的特点及其影响。

22.(15分)孔子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对中国文明影响深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既定孔教为国教,则尊之宜若何?

今共和之国民,以神明圣王之孔子配上帝,不犹愈乎!

故宜复崇天坛,改祈年殿或太殿为明堂,于冬至祭天坛,上辛祭明堂,以孔子配上帝。

……凡入庙而礼天圣者,必行跪拜礼以致其极恭尽敬。

——康有为《以孔教为国教配天议》(1913年)

材料二:

故灭国不足计,若灭教乎,则举其国数千年之圣哲豪杰、遗训往行尽来灭之,所祖述者,皆谓他人父也,是与灭种同其惨祸焉。

何其今之人,不自爱国,乃并数千年之文明教化,与其无量圣哲之心肝,豪杰之骨血,而先灭之欤?

彼以孔教为可弃,岂知中国一切文明,皆与孔教相系相因,若孔教可弃也,则一切文明随之而尽也,即一切种族随之而灭也。

——康有为《孔教会序二》(1913年)

材料三:

孔子生长在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

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

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于焉。

何以明之?

如家儒家之言,社会道德与生活,莫大于礼;

古代政治,莫重于刑。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材料四: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pou,反对)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康有为的思想主张。

与其早年思想相比,康有为这一思想变化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三、四,说明陈独秀是从哪些方面来评判孔教的?

(3分)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述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6分)

(4)结合孔子的思想主张,联系实际,谈谈儒家文化对社会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23.(11分)危机,是险境和机会并存。

危机伴随着历史的延续,客观上也促进了文明的发展。

贵族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还把持了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但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没有实际权力,形同虚设。

贵族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平民处境不断恶化,甚至沦为债务奴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教材

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推行新政。

新政有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

第二阶段从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新政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1933年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规定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并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负责该项工作。

——《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材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就职演说

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大事年表

年份

事件

1929年

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专门设立外国咨询局,负责引导引进技术工作;

10月签订70个外国技术援助协议

1930年

联共(布)十六大通过:

“进一步推广……聘请外国工程师、技师和熟练工人的做法”的决议

1931年

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3销往苏联

1932年

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2销往苏联;

在苏工作外国专家近2000人,技术人员10000多人;

共派遣2000多人次出国考察、学习,购买外国技术书刊

1933年

苏联和美国正式建交;

苏联向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币;

与外国签订“技术援助协议”124个

1934年

苏联加入国际联盟

1935年

苏联与法国建交,出现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高潮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公元前6世纪古代雅典面临着怎样的危机?

为化解危机,梭伦进行了改革。

他化解危机的举措对当时在雅典和人类政治文明产生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中体现了哪些特点?

(3)根据材料三回答,面对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苏联如何抓住机遇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可以从危机的解决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

24.【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

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

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

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

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

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

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转自历史风云网

材料三(司马光说)“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

材料四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

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1)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

(2)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

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

(3)结合三四材料分析,司马光和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及原因。

(4)分析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持这种态度的真实意图。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

“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就是确保文化多样性﹐使世界更加安全﹐而不是更不安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一贯的经验使我确信,除了真理没有其他的神。

……非暴力植根于真理中,反之亦然。

……我信仰世上各种伟大宗教的基本真理。

……我还相信,如果我们能够阅读不同信仰的法典,并以这些宗教信徒的角度来理解经典,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根基都是一致的,每种宗教都能从其他宗教中获益。

——[印度]甘地《圣雄箴言录》

材料二绝食的确制止了首都的猖獗暴行(印度教徒对印度境内的穆斯林进行屠杀)。

……毫无疑问,他减轻了印度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恐惧与担忧,使他们有一种相对的安全感。

……在穆斯林世界中,甘地的形象有所改变,由原来的头号敌人变成了东方世界的杰出之子。

巴基斯坦外交部长谈到了(甘地思想有)“一种为了印巴友谊而产生的新的了不起的感情愿望”。

——[印度]克里帕拉尼《甘地》

材料三人们只需要打开每天的报纸就会知道,宗教分歧是当今世界一个爆炸性的、甚至是致命的因素……对此的反应要么是退回我们自己的团体之中,将藩篱筑得更高;

要么是将宗教因素撇在脑后。

这两种策略都不能帮助我们处理宗教多样性问题。

我们需要寻找某种互相尊重和与不同传统和文化背景的邻居真诚对话的基础,一个我们能够由此出发,共同努力面对困扰人类的深层伦理和精神问题的基础。

——[美]朱迪丝·

博玲《中国文化朝觐:

宗教多样性探索》

(1)据材料一,概括甘地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甘地思想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实践。

(2)据材料二,指出甘地在穆斯林世界中形象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甘地思想对我们今天处理文化多样性问题的启示。

C.【探索历史的奥秘】

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众多文物中,青铜器物引人注目。

有论者认为,云南楚雄高峰乡彝族延续和发展了三星堆文化;

他们的傩祭仪式为解读三星堆青铜器物的意义提供了某种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件青铜立人像象征当时蜀人的群巫之长,也可能就是某一代蜀王的形象。

——沈仲常《三星堆二号祭祀坑青铜主人像初记》

材料二人们常将考古材料、文献材料、民族学的材料相结合,相对比进行研究来探索古代文化的奥秘。

……从现存少数民族各种祭祀活动中看,其主持者多为巫师,也有的是长老。

他们在主持祭仪时大都要穿法衣,戴法帽,手持法器,在氏族部落时期则为巫师兼酋长。

高峰乡火把节傩仪主持人即(是)。

……(青铜立人像)的性质确定了,其余小铜人、金面具、青铜面具便不难从高峰彝乡火把节傩仪中找到他们应有的位置,他们都是随同傩神出现的神兵神将。

——唐楚臣《广汉三星堆文化探秘》

材料三不同学科的交互影响……产生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理论争鸣,而这些又丰富了整个的考古学讨论。

——[英]约翰逊《考古学理论导论》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青铜立人和一般小铜人的身份,并说明青铜树的象征意义。

(2)材料一、二分别属于何种学科的资料?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多学科材料的综合运用对于破解三星堆历史之谜带来的积极影响。

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法西斯把种族主义理论在占领区实施,建立了以奥斯维辛集中营为代表的许多集中营,对犹太人的迫害和奴役,最终演变为赤裸裸的大屠杀。

材料二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建立的众多集中营的典型,也是人类历史上实行种族灭绝的一个例证。

波兰在1947年把奥斯维辛集中营改建为殉难者纪念馆,并在周围划定默哀区,表达人们对纳粹暴政的愤怒与受害者的哀悼。

三年多年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保护。

――以上材料根据《世界文化遗产》整理

(1)根据材料一,分析德国法西斯建立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目的及启示。

 

答案

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变迁,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由题目中的信息“推举”、“孝廉”可知此应为盛行于两汉时期的察举制,故排除属于九品中正制的B项;

察举制即由地方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故A、D两项的表述错误;

该制度容易导致任人唯亲的现象的出现,即“多有贵戚书信相命”,故本题应选C项。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察举制

2.

【答案】C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内阁

3.

【答案】A

题干材料中张登的观点是现在人们只知道追求利益,而忽视了信义,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对人们处事观念的影响,A符合题意;

B、D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

C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

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的影响

4.

材料反映了荀子的君舟民水思想,从“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可以看出,荀子人文平民和君主都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即军民关系本质上是想通的,故选C。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荀子

5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文化,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元曲虽佳,但是“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可知文学发展呈现出世俗化和平民化的趋势,正确的选项是A项,题干不是主要在体现文人素养的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