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01610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7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2.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答案』B

【详解】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属于分解者,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属于消费者,自养型的细菌属于生产者,A错误;

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对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B正确;

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只能供给分解者自身生命活动的需要或以热能散失,不能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C错误;

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营腐生生活的动物也属于分解者,D错误。

3.在某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一定属于()

A.生产者B.初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D.三级消费者

『答案』C

【详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

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是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是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故选C。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

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

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都能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包括光能自养型生物(如绿色植物)和化能自养型生物(如硝化细菌),A错误;

由于草属于生产者,所以食草动物都为初级消费者;

但动物不都是消费者,如营腐生生活的蚯蚓属于分解者,B错误;

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的物质不能循环,所以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C正确;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种非生物的部分,包括水、空气和阳光等,而细菌是生物,D错误。

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共含有7条食物链

B.伯劳鸟和袋鼬只存在捕食关系

C.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含有6个营养级

D.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

【详解】

此食物网中有8条食物链,A错误;

伯劳鸟和袋鼬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B错误;

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含有6个营养级,如合欢树→叶状虫→蜘蛛→知更鸟→伯劳鸟→袋鼬,C正确;

营养级高的生物体型不一定大,如甲虫的体积没有桉树大,D错误。

故选C。

6.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

①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②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③分解者,腐生生物 ④消费者,自养生物⑤草食动物,异养生物⑥自养生物,第一营养级⑦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⑤⑥D.①⑥⑦

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①正确;

次级消费者是异养型生物,而不是自养型生物,②错误;

分解者是腐生生物,③正确;

消费者是异养型生物,而不是自养型生物,④错误;

草食动物以植物为食,是异养型生物,⑤正确;

生产者均为自养型生物,属于第一营养级,⑥正确;

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是异养型生物,⑦错误;

总是分析,①③⑤⑥正确,故选C。

7.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图。

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水稻虫害严重

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详解】大量捕捉蛙,短期内会导致害虫数量增多,水稻虫害严重,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A错误,B正确;

大量捕捉蛙,蛇因蛙的数量减少而捕食的鼠的数量增多,因此短期内,蛇的数量会基本不变,而鼠的数量会迅速减少,C、D错误。

8.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

B.仅靠种群密度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蜜蜂的集群分布反映了蜜蜂种群的空间特征

D.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中,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详解】A、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进而影响种群数量,A错误;

B、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数量的大小,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的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B正确;

C、蜜蜂的空间分布是集群分布,C正确;

D、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基本稳定,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D正确。

9.图表示的是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

如果其它环境条件相对稳定,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a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

B.b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

C.c类型的种群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

D.种群密度增长趋势为a>

b>

c

『答案』D

【详解】a类型的种群幼年个体数量多于成年个体数量,成年个体数量多于老年个体数量,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A错误;

b类型的种群幼年个体数量等于成年个体数量,成年个体数量等于老年个体数量,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会维持稳定,B错误;

c类型的种群幼年个体数量少于成年个体数量,成年个体数量少于老年个体数量,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C错误;

通过ABC三个选项的分析,种群密度增长趋势为a>

c,D正确。

10.下图表示在采用不同网目(网眼直径)和不同捕捞强度时对大西洋鳕鱼捕获量的影响。

下列相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调查鳕鱼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

B.持久保持捕捞强度2会导致鳕鱼的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C.保持捕捞强度1,同时用大网目捕鱼,更有利于保持鱼群的持续发展

D.保持捕捞强度2,同时用中网目捕鱼,能使鱼群的年龄组成更接近稳定型

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广的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来估算种群密度,A正确;

据图分析,持久保持捕捞强度2会导致鳕鱼的种群数量不断减小,甚至消失,B正确;

保持捕捞强度1使得种群数量处于动态平衡,160mm的大网目捕鱼时种群数量较多,更有利于保持鱼群的持续发展,C正确;

保持捕捞强度2,用中网目捕鱼,种群数量减少,使鱼群的年龄组成更接近衰退型;

D错误。

1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B.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

C.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D.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

【详解】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A正确;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B正确;

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C正确;

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也会发生变化,只不过变化幅度在一定范围内波动,D错误。

12.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详解】A.在t0~t2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

B.在t2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最大,为K值,t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K/2,B正确;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1之后,此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而且捕获后种群的增长速率能保持最大,不会影响该鱼类资源的再生,C错误;

D.在t1~t2时间内,该鱼的种群增长速率下降,但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D错误。

故选B。

13.某科研组对田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调查结果可作为是否防治田鼠的依据

B.若调查中被标记的个体更不易被捕获,则调查出的种群数量比理论值偏大

C.影响田鼠种群数量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是气候

D.若种群密度过大,田鼠种群只通过体液调节进行种群数量的调整

【详解】A、根据调查绘制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可作为防治鼠害的依据,A正确;

B、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

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

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

在调查中被标记个体因受到过惊吓而不容易被再次捕获,这会使调查的结果偏大,B正确;

C、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最强烈的是气候,C正确;

D、若种群密度过大,田鼠种群可以通过信息传递调整种群数量,D错误。

故选D。

14.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

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C.由于存在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有限等,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减少

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详解】A、该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说明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

B、第5年时该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K/2,而此时种群数量为200只,因此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B正确;

C、第5年到第9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仍然大于0,说明该阶段种群数量仍然不断增加,只是增加的速度越来越慢,C错误;

D、东方田鼠属于有害生物,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以下可有效防治鼠患,D错误。

15.如图分别表示某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和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F点,AC段是“J”型增长

B.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G点时,该种群数量将达到最大值

C.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

D.种群呈“J”型增长时,其增长速率不能用图乙表示

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对应乙图中的F点,但AC段已有少量个体被淘汰,所以不能看成是“J”型增长,A错误;

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G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