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知识书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80795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10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知识书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小麦知识书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小麦知识书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小麦知识书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小麦知识书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麦知识书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小麦知识书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知识书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麦知识书籍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小麦的增产潜力有多大?

5、什么是小麦的阶段发育?

6、什么是冬性、半冬性和春性品种?

7、为什么说小麦是长日照作物?

在生产上有什么意义?

8、小麦一生分为几个生长时期?

如何识别和应用?

9、什么是种子的休眠和萌发?

10、小麦的根有几种?

在土壤中如何分布?

11、小麦的茎秆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12、小麦的叶片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13、什么叫分蘖?

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14、什么叫分蘖节?

有什么作用?

15、什么叫分蘖缺位?

如何避免和减少缺位?

16、什么叫小麦叶龄?

17、什么是小麦叶龄指数和叶龄余数?

18、小麦什么时候抽穗?

子粒发育分几个时期?

19、小麦成熟分几个阶段?

20、小麦的穗有多大?

每穗有多少小穗?

有多少小花?

能成多少粒?

21、影响子粒灌浆的因素有哪些?

22、什么是构成小麦产量的三要素?

23、什么叫小麦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

24、小麦播种的适宜墒情是多少?

25、小麦的适宜播期如何确定?

26、如何留好小麦种子?

27、种子播种前要做哪些处理?

28、什么叫小麦基本苗和播种量?

如何确定小麦的播种量?

29、小麦的播种深度多少合适?

30、影响小麦的分蘖因素有哪些?

31、分蘖有什么动态变化规律?

32、什么叫优势蘖组?

如何合理利用优势蘖组?

二、小麦品质的概念及栽培措施

33、小麦的品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34、什么叫优质专用小麦?

35、什么叫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和弱筋小麦?

36、什么叫面包专用、馒头专用、面条专用和糕点专用小麦?

37、什么是产量与品质的同步效应?

如何使产量和品质同步提高?

38、小麦叶面喷氮有什么作用?

39、不同时期喷氮对子粒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有哪些作用?

40、叶面喷施氮肥氮用哪种肥料最好?

41、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叶面喷氮效果有什么差异?

42、叶面喷施氮肥对面团的理化特性有什么影响?

43、不同喷氮数量、次数和浓度对子粒蛋白质含量有什么影响?

44、不同水分状况下叶面喷施氮肥效果有什么差别?

45、叶面喷氮对小麦磨粉品质、面筋和沉降值有哪些调节效应?

46、不同类型的小麦,从提高品质的角度如何进行氮肥运筹?

47、黄淮海小麦主要产区又可分为哪几个小麦产业带?

48、在强筋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有哪些保优调肥技术?

49、中筋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有哪些保优调肥技术?

三、小麦高产优质实用

栽培技术

50、黄淮区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是什么?

51、什么是小麦叶龄指标促控法?

52、旋耕地存在哪些问题?

53、旋耕地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54提高旋耕地小麦产量的配套技术有哪些?

55、什么是三优二促一控一稳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56、什么是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57、什么是晚茬麦栽培技术?

四、麦田常见病虫防治技术

58、小麦白粉病有什么特点?

如何防治?

59、小麦锈病有什么特点?

60、小麦纹枯病有什么特点?

如何开展有效预治?

61、小麦赤霉病有什么特点?

如何开展有效防治?

62、小麦颖枯病和叶枯病有什么特点?

63、麦类黑穗病有什么特点?

64、小麦全蚀病表现特点及发病条件?

危害程度有多大?

65、小麦全蚀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66、麦类病毒病有什么特点?

67、蝼蛄有什么特点?

68、蛴螬有什么特点?

69、金针虫有什么特点?

70、麦田化除什么时间最好?

71、如何选择除草剂品种?

72、常见的麦田阔叶杂草有哪些?

如何开展有效防除?

73、常见的麦田禾本科杂草有哪些?

如何防除?

74、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生如何防除?

75、化学除草应注意哪些问题?

76、小麦粘虫有什么特征特性?

77、小麦蚜虫有几种?

78、小麦蜘蛛有哪几种?

五、主要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

及栽培技术要点

1、周麦24小麦品种介绍与栽培技术/

2、周麦27小麦品种介绍与栽培技术

3、周麦22小麦品种介绍与栽培技术

4、周麦16小麦品种介绍与栽培技术

5、众麦一号小麦品种介绍与栽培技术

6、郑麦7698小麦品种介绍与栽培技术

7、矮抗58小麦品种介绍与栽培技术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小麦是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是世界上食用人数最多,产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被称为“世界性的粮食”。

世界小麦常年产量为5.8亿吨左右,占谷物总产量的28%。

小麦籽粒中富含人类所必需的多种营养物质,营养全,比例适宜,适合性好,最适合人类食用。

籽粒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为60~80%,蛋白质含量8~15%,脂肪1.5~2.0%,矿物质1.5~2.0%。

此外,籽粒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粗纤维。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有人类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富含面筋,所以,小麦是世界上制作食物最多的作物。

制粉留下的麦麸是优质的牲畜家禽精饲料。

小麦秸秆既可作家畜饲料、建房物资,也可作褥草,又可作编织、造纸原料,还可作燃料或沤制有机肥料。

籽粒干物质含量高,水分含量低(一般13%以下),所以,它易于贮藏、运输和加工,是国防建设中战略粮食储备的主体。

小麦适应性强,适应范围广,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从北极圈附近到赤道周围,从盆地到高原,均有小麦种植。

但因其喜冷凉和湿润的气候条件,主要集中在北纬67°

到南纬45°

之间,冬小麦占75%左右,其余为春小麦。

春小麦主要集中在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等国。

小麦在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其面积和总产分别占我国粮食面积的27%和总产的22%左右。

小麦在我国分布广泛,北从黑龙江,南到广东,西起天山脚下,东至沿海各地及台湾省,都有小麦种植。

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小麦的播种期和成熟期不尽相同。

在东北、内蒙古和西北的大部分严寒地带,适宜种植春小麦,一般在4月份播种。

北方麦区的秋播小麦,一般在9月中、下旬以至10月上、中旬播种,南方麦区从10月至12月都可以播种。

因此,一年之中每个季节都有小麦在不同地区播种或收获。

我国以冬小麦(秋、冬播)为主,常年种植面积占小麦总面积的80%以上,产量占小麦总产的85%以上,我国小麦主产区,主要种植冬小麦。

我省是全国最大的小麦大省,常年播种面积在7000万亩以上。

按照太阳的对地面的光照强度和目前生产条件下小麦光能的利用率,小麦理论亩产为一千五百公斤左右。

近几年世界上最高小麦亩产已经突波一千公斤。

河南是小麦第一大省,高产实践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修武县2014年周庄乡孟村120亩周麦22高产攻关方折合实际亩产751.5公斤。

长垣县蒲北办事处程庄村高广州的7.2亩小麦高产攻关田,经过实打实收亩产达788.2公斤,创新了小麦高产的历史。

小麦是永城市第一大优势作物,播种面积2000年以前为140亩,近年来面积扩大到175万亩。

小麦的亩产自实行土地承包以来,经历了四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即三个飞跃,1978年小麦平均亩产63.5公斤。

第一次飞跃为直线上升阶段从1979年至1984年,土地责任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由亩产63.5公斤提高到201公斤,6年平均年均增加22.91公斤,年递增23.5%;

第二个飞跃为缓慢上升阶段从1985-1995小麦亩产由200公斤提高到250公斤。

年均增加3.6公斤,年均递增1.8%。

第三个飞跃为1996至2010年跨入亩产500公斤高产行列,15年亩产增加250公斤,年均增加16.7公斤,年递增3.9%。

2010年以后一直徘徊在500公斤左右,2015年亩产510.7公斤,年均增加3公斤左右。

小麦从种子萌发到成熟,必须经过几个循序渐进的质变阶段,才能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完成生活周期,这种阶段性质变发育过程称为小麦的阶段发育。

每个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综合作用才能完成,外界条件包括水分、温度、光照、养分等。

大量研究证明,温度的高低和日照的长短,对小麦由营养体向生殖体过渡有着特殊的作用,因此明确提出了春化和光照阶段,如果不通过这两个阶段,就不能抽穗完成生命周期。

(1)春化阶段:

萌动种子胚的生长点或绿色幼苗的生长点,只要有适宜的综合外界条件,就能通过春化阶段发育,在诸多的外界条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适宜的低温。

一般没有通过春化阶段的小麦不能正常抽穗结实,不能正常完成生活周期。

(2)光照阶段:

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后,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入光照阶段,这一阶段生育进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的长短,表现为有的品种(特别是冬性)在短日照条件下迟迟不能抽穗,延长光照,则可大大加速抽穗进程,没有通过光照阶段,小麦也不能正常抽穗,不能完成正常的生活周期。

小麦的光照现象也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生态条件的一种适应性。

小麦品种的冬性、半冬性和春性,就是根据不同品种通过春化阶段时所要求的低温程度和时间长短而划分的三种类型。

(1)冬性品种对温度要求极为敏感。

春化适宜温度在0~5℃,春化时间30~50天。

其中,只有在0~3℃条件下,经过30天以上才能通过春化阶段的品种,为强冬性品种。

没有经过春化的种子在春季播种,不能抽穗,我国北方冬麦区种植的品种,多属于这一类型。

(2)半冬性品种对温度要求属中等类型,介于冬性和春性之间。

在0~7℃条件下,经过15~35天,可以通过春化阶段。

没有经过春化的种子在春季播种,不能抽穗或延迟抽穗,抽穗不整齐,产量很低。

我国黄淮麦区及长江流域大部分麦区种植的品种,多属于这一类型。

这一类型的品种有些地方分为弱冬性和弱春性两种。

(3)春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时对温度要求范围较宽,经历时间也较短。

一般在秋播地区要求0~12℃,北方春播地区要求在5~20℃,经过15天的时间可以通过春化阶段。

我国东北及内蒙古等地春播小麦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多属这一类型,华南地区秋、冬播的品种也多为春性品种。

小麦进入光照阶段以后,光照时间成了完成小麦生活周期的主导因素。

不同品种对光照长短的反应不一样,一般可分为3种类型:

(1)反应迟钝型在每天8~12小时光照条件下,经过16天以上都能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

这类型品种多属于春性小麦品种。

(2)反应中等型在每日8小时光照条件下,不能通过光照阶段,不能抽穗,而在每天12小时光照条件下,经历24天以上可以抽穗。

一般半冬性品种属于这种类型。

(3)反应敏感型在每日光照12小时以下时不能抽穗,而在12小时以上时,经历30~40天才能正常抽穗,冬性品种和高纬度地区的春性品种多属这种类型。

日照越长越有利于小麦抽穗,反之则抽穗延迟或不能抽穗。

因此把小麦叫长日照作物。

了解了小麦的这一特性,对生产中小麦引种有一定指导意义。

小麦品种从长日照地区向短日照地区引种,抽穗、成熟推迟或不能抽穗。

我国在地球的北半球,北部纬度高,南部纬度低,北部日照长,南部日照短,从南向北引种时,应注意可能提前抽穗成熟,而生长量不足,引起减产。

一般同纬度同海拔引种容易成功。

但在任何情况下,引种都应该先试种成功后再大量引种,避免盲目引种造成减产。

小麦一生经历发芽、出苗、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挑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等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的变化过程,小麦产量就是在这个完整的过程中形成的。

根据小麦生长发育的特点,可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生育阶段:

(1)营养生长期(也可叫生育前期)一般是指从出苗到起身这一阶段,大致从10月上中旬到第2年3月上中旬,这一时期以生长根、叶和分蘖等营养器官为主。

一般在第4片叶出生时开始分蘖,有些品种在地力较好时也可在第3片叶时长出芽鞘蘖。

适期播种,生长正常的小麦在越冬前主茎可长成6~7片叶,5~7条种子根,5~8条次生根和3~5个分蘖,随气温降低,小麦生长渐渐变得缓慢,当日平均温度降到0℃时,地上部则逐渐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一直到第2年2月中下旬3月初气温回升到2~3℃以上时,麦苗才开始明显恢复生长进入返青期,到小麦春第3叶露尖时(我省在3月初),麦苗开始起身,由匍匐转向直立,称为起身期。

(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也叫生育中期)一般是指从起身到挑旗期(孕穗期),这时期小麦的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幼穗、小花)同时进行生长发育。

也是根、茎、叶、蘖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在我省大致是在3月初至4月上旬),经过拔节、春后分蘖和部分小蘖逐渐死亡,节间伸长一直到孕穗期。

而此时穗分化进程是从小穗分化到小花分化完成。

是决定穗大粒多的重要时期,也是肥水管理的关键时期。

生产上要求植株个体健壮,群体结构合理,搭好丰产骨架。

(3)生殖生长期(生育后期)一般是指从孕穗到成熟期(在我省大致4月上旬至5月下旬),这时期是以穗、粒生长为主的时期,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

这时期主要是子粒形成、发育、灌浆阶段,营养生长基本停止,是决定结实粒数、子粒重量和小麦品质的重要时期,这时期生产上的主攻目标是养根、护叶、增粒、增重。

也就是防止根系活力衰退,提高和保护上部叶片功能,减少小花退化,延长灌浆时间,实现增加粒数和粒重的目标。

小麦种子成熟以后给以适宜的条件仍不发芽的现象称为休眠。

休眠期的长短及深度与种皮的厚薄和颖片内的抑制物质有关,一般红粒种子休眠期较长,白粒种子休眠期较短。

休眠期过短的小麦种子,在小麦收获期遇雨时容易出现穗发芽现象。

渡过休眠期的种子,在适宜的水分、温度和氧气条件下,便开始萌发生长。

当种子吸水达到自身重量的45%~50%左右时,胚根鞘首先突破种皮而萌发,称“露嘴”,接着胚芽鞘也破皮而出,一般胚根生长比胚芽快,当胚芽长达种子的一半时称为发芽。

小麦的根系是植株吸收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并有固定植株的作用,也是重要的营养合成器官。

小麦的根系是由种子根和次生根组成的。

种子根(也叫初生根)是由种子的胚直接生出的根。

一般3~7条。

种子大而饱满,土壤水分、温度、空气条件适宜时,出生的种子根就多,反之则少。

种子根细而长,在小麦生长初期(三叶前),小麦植株主要靠种子根来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前期种子根生长较快,在三叶期时,壮苗的种子根可长到30~40厘米,越冬时种子根可达60~100厘米,抽穗时可达150厘米以上,种子根终生都有吸收作用,尤其对吸收深层上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更有突出作用。

因此,发育良好的种子根,入土较深,可增强植株的抗旱能力。

次生根(也叫节根),是在幼苗长出3片叶后从分蘖节上长出来的根,一般次生根比种子根粗,而且短。

次生根的数目与植株的健壮程度和分蘖多少有直接关系。

生长健壮的植株,每长一个分蘖,在分蘖节上同时生出1~2条次生根。

当分蘖长出3片叶后,分蘖的基部也能直接长出次生根。

所以植株健壮,分蘖多,次生根相应也较多。

次生根虽不如种子根长,但越冬时,生长健壮的植株,次生根也可达30-60厘米,抽穗时可达100厘米左右。

次生根数量多,吸收水分和养分能力较强。

小麦的根系主要分布在0~40厘米土层内,其中0~20厘米土层内占总根量的70%~80%,随土层加深,根系渐少。

40厘米以下只占10%~15%左右。

适当控制土壤墒情,合理进行中耕松土,保持土壤的良好通气性,可有效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增加根系的吸收能力,实现根深叶茂,植株健壮。

小麦的茎是植株输送水分和营养的主要器官。

根系吸收的水分和养分需要通过茎来运送到地上部分的各器官,叶和其他绿色器官制造的有机物也要通过茎运送到根和其他部位,或在茎秆中储存。

茎也是支持器官,支持地上部分各种器官,使叶片合理分布在不同的位置和空间,以利于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

只有健壮的茎秆,才能起到良好输送功能,并支持叶片和穗,壮秆大穗,才能丰产,因此,生产上经常采取不同的肥水措施,调节群体,促进壮秆的形成。

小麦的茎一般可分为三部分,即地中茎、分蘖节和地上茎秆。

地中茎有长有短,有的没有地中茎。

一般播种深的麦田,小麦地中茎发生率高,且地中茎较长。

有时还可能出现地中茎的分节现象;

播种浅的麦田,多数没有地中茎。

分蘖节是分蘖发生的地方,也是紧缩在一起的茎,通常在地下而靠近地表的部分。

一般地上的茎节不发生分蘖,但也有特殊情况,如在盆栽情况下,可能有地上节间发生分蘖的现象,大田中若上部茎秆受损,而且土壤水分养分条件较好时,也有可能出现地上节间发生分蘖。

地上茎秆是我们常说的麦秆,是由节和伸长的节间组成,通常为5节,也有4节和6节的。

生长期短的春性品种,播种过晚的冬性品种或发生较晚的分蘖常出现4个节间,生长期长而栽培条件好的麦田,常可出现6节现象。

特殊情况下可发生10节或更多,例如在温室里盆栽试验中曾发生多节间现象,生产中大田里则很少出现多于6节的地上茎秆。

小麦的茎节在幼穗分化以前,就已分化形成,但各节间还没伸长,进入拔节期以后,节间才依次逐渐伸长。

小麦的茎秆随品种、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其长短、高低、粗细、硬度、柔韧性及茎秆壁的厚度等都不一样。

茎秆的各节间长度比例等也有很大差别。

这些都影响到小麦的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目前生产上广泛应用的小麦品种植株高度多数在70~85厘米,也有一些60~70厘米的矮秆高产品种,还有一些在90厘米以上的抗倒能力强的高秆高产品种。

茎秆的生长发育除了品种本身的遗传因素制约以外,更受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的影响,在群体结构合理、麦田通风透光良好的条件下,合理的水肥供应有利于形成壮秆。

水肥不足则茎秆细弱。

氮肥过多、群体过大会使茎秆拔高而软弱,容易发生倒伏。

早春肥水措施过早,容易使基部节间伸长过快、过长而抗倒能力差。

因此生产上在早春常采取蹲苗措施,使基部节间短而粗壮,有利于抗倒和高产。

小麦叶片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也是小麦呼吸和蒸腾的重要器官。

小麦的叶片有5种,有盾片(退化叶)、胚芽鞘(不完全叶)、分蘖鞘(不完全叶)、壳(变态叶)和绿叶(完全叶)。

我们通常说的叶片是指发育完全的绿叶。

这种叶由叶身(叶片)、叶枕、叶鞘、叶耳和叶舌组成。

叶片与叶鞘的连接处叫叶枕。

叶鞘着生在茎节上,包围节间的全部或一部分,主要功能是加强茎秆强度,也可进行光合作用。

叶舌位于叶片与叶鞘的交界处,主要功能是防止雨水、灰尘和害虫侵入叶鞘;

叶耳很小,着生在叶片基部左右两侧,环抱茎秆,有的品种没有叶耳。

叶耳有红、紫、绿等不同颜色,可作为鉴定品种的标志。

小麦叶片数因品种和环境及栽培措施有一定变化,但在一定地区都有其最适的主茎叶数,并且相对而言比较稳定。

例如黄淮麦区在适宜的播期和栽培条件下,多数冬小麦品种的主茎都在12~13片叶,而且多数在冬前都是6~7片叶。

春季生长6叶片。

但分蘖的总叶片数,随生长时期的推迟和蘖位的升高,逐渐减少。

当播种晚时,主茎的叶片数会明显减少,而且主要是冬前叶片数减少,春生叶片数在管理适当时仍可达到6片。

春小麦主茎总叶数多为7~9片,也有6片和10片的,与生长期有关。

一般晚熟品种叶片偏多,早熟品种叶片偏少。

根据生产上需要,按叶片的着生部位,通常把叶片分为近根叶或茎生叶两类。

近根叶是着生在分蘖节上的叶片,是从出苗到起身期陆续生长的。

近根叶常因品种、播期不同而有所变化。

同一品种、播期较早的,一般近根叶数目较多,叶片总数也随之增加。

近根叶主要是在拔节前用其所制造的光合产物,供给根、叶和分蘖的生长需要,对于壮苗起重要作用,因此近根叶生长的程度及长势通常作为划分壮苗或弱苗的重要指标。

茎生叶是指着生于地上部茎秆的叶,其叶鞘包着伸长的节间,各叶片在茎秆上拉开距离。

因为茎秆节间多为5节,所以茎生叶也多为5叶,从着生部位来分,最上部的茎生叶叫旗叶,旗叶和下部的倒2叶称为上部叶片,倒3叶和倒4叶称为中部叶片,倒5叶称为下部叶片。

茎生叶所制造的光合产物,除了供本身生长需要外,主要是供给茎、穗及子粒的生长。

因此只有茎生叶片的健壮,分布合理,才能实现壮秆大穗。

小麦生长后期上部叶片的主要功能是制造光合产物供给子粒形成和灌浆,所以保护叶片,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对形成大穗、增加粒重和提高产量有重要意义。

从麦苗基部茎节上长出的分枝叫做分蘖。

通常小麦的分蘖是由分蘖节上长出的。

但在特殊情况下,也有在地上部节间的节上长出分蘖的现象。

一般播种期正常、土壤、水肥、气温条件合适,小麦都能长出分蘖。

但在播种过晚、过密、过深,或土壤干旱的条件下,往往不能出生分蘖,形成独秆弱苗。

因此分蘖的多少与健壮程度也常作为苗情分析的指标。

通常要根据麦田中分蘖多少,长势情况,以及分蘖成穗的数量,采取相应的栽培管理方法。

正常生长的小麦会产生较多的分蘖,一般冬小麦,健壮的麦苗在冬前可有3~5个分蘖出现,多的可达7~8个分蘖,这些分蘖有自己的根系,可以相对独立的生长发育,但这些分蘖不一定都能成穗,只有较早出生的低位蘖(大蘖)才能成穗,小分蘖在拔节期两极分化时将逐渐死亡。

冬小麦的春季分蘖大多不能成穗,只有在冬前分蘖很少,群体较少时,春季管理合适,才有可能使早春的分蘖成穗。

分蘖穗是构成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位面积穗数由主茎穗和分蘖穗两部分构成。

目前在一般播种适期的高产麦田,分蘖穗占总穗数的60%以上,中产晚播麦田在50%以下。

分蘖是壮苗的重要标志,适期播种的冬小麦,分蘖较多且健壮的麦苗通常被认为是壮苗。

分蘖还有再生作用,当主茎和分蘖遇到不良条件而死亡之时,即使分蘖期已经结束,只要水肥条件适合,仍可再生新的分蘖。

因此生产上,应根据麦田群体状况和分蘖的消长规律,及时采取合理的促控措施,以促进大蘖成穗,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产量。

由小麦基部没有伸长的密积在一起的节和节间组成的器官叫分蘖节。

一般一株小麦只有一个分蘖节,分蘖节不仅是发生分蘖和次生根的组织,也是麦苗贮藏养分的器官。

幼苗时期的分蘖节,不断分化出大量的分蘖芽和次生根,在条件合适时,逐渐长成分蘖;

条件不利时,就会影响生根、长蘖。

因此分蘖节在生产上有重要意义,保护分蘖节不受损伤,调节分蘖节在地中的合理位置,使其不受冻害,对促进分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