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市罗塘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8166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姜堰市罗塘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姜堰市罗塘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姜堰市罗塘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姜堰市罗塘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姜堰市罗塘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姜堰市罗塘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姜堰市罗塘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姜堰市罗塘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姜堰市罗塘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儿子已经不是你的儿子,屋子也不是你的屋子”,“儿子已成为公共资源,你不同意不一定管用”。

又闻网球运动员李娜成名后,湖北武汉市为其立了雕像;

女航天员刘洋返回地球后,河南林州市在其祖籍地特制了“中国第一女航天员故乡”的招牌,其母还在河南电视台获得了“当代孟母”称号。

请用一句话表达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并就你的观点阐述自己的理由,要求言之成理,不超过80字。

观点:

(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邈,字彦思,临江军清江人,唐宗室宰相适之之后。

少有才略,以父任为太庙斋郎,擢通判河间府。

以忤蔡京、童贯,迁知霸州。

为辽国贺正副使,还,贯将连金人夹攻契丹,呼邈至私第,以语动之,使附己。

邈言契丹人未厌其主,因教贯阴佐契丹以图金人。

贯不能用,乃乞致仕。

叹曰:

“国家祸乱自兹始矣!

金人犯京师,诏趣入见,邈慨然复起就道。

既至,会姚平仲战不利,京师震动。

上问御敌奈何,邈言:

“胜负兵家之常势,陛下无过忧,第古未有和战不定而能成功者。

”因言:

“种师道宿将,有重名,二敌所畏。

朝廷自主和议,而尽以诸道兵畀师道,视敌为进退。

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

使见可击而进,胜固社稷之福:

不胜,亦足使敌知吾将帅有以国为任者。

”上称善。

守真定,兵不满二千,钱不满二百万,自度无以拒敌,乃谕民出财,共为死守。

不数日,得钱十三万贯、粟十一万石,募民为勇敢亦数千人。

金人至,邈乞师于宣抚副使,且间道走蜡书上闻,皆不报。

城被围,且战且守,相持四旬。

城破,邈巷战不克,将赴井,左右持之不得入。

斡离不①胁邈拜,不拜,以火燎其须眉及两髀,亦不顾,乃拘于燕山府。

金人问曰:

“集民兵击我,谓我为贼,何也?

”邈曰:

“汝负盟,所至掠吾金帛子女,何讳吾言敌?

”不能屈。

久之,欲以邈知沧州,笑而不答,且说之曰:

“汝不以此时归二帝及两河地,岁取重币如契丹,以为长利,强尚可恃乎?

”金人讳其言,命邈被发左衽,邈愤,诋毁甚力。

金人大怒,遂遇害。

将死,颜色不变,南向再拜,端坐就戮。

燕人为之流涕。

(选自《宋史·

忠义传》,有删节)

【注】完颜斡离不,金太祖第二子。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忤蔡京、童贯,迁知霸州忤:

触犯

B.国家祸乱自兹始矣兹:

此,这里

C.邈巷战不克克:

能够

D.乃拘于燕山府拘:

关押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邈有“才略”的一组是()

①因教贯阴佐契丹以图金人②国家祸乱自兹始矣

③邈慨然复起就道④尽以诸道兵畀师道,视敌为进退

⑤以火燎其须眉及两髀,亦不顾⑥邈愤,诋毁甚力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贯曾有联合金人夹击契丹的计划,并召李邈到私人府第谋划这件事,但李邈认为契丹百姓尚未厌弃自己的君主,时机尚不成熟,因此不赞成。

B.金人进犯京师,李邈建议皇上不能在战与和之间摇摆不定,应该早作决断,放弃和谈,把全部兵权都交给老将种师道,和金人决一死战。

C.李邈守卫真定,充分调动百姓的力量,坚守了一个多月。

城池被攻破,仍顽强抵抗。

被俘后,也能保持民族气节,坚决不向金人臣服。

D.金人想收买李邈,以官职相诱,没有成功。

李邈被杀害之时,燕地的百姓也为他流泪。

8.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胜负兵家之常势,陛下无过忧,第古未有和战不定而能成功者。

(3分)

译:

(2)不胜,亦足使敌知吾将帅有以国为任者。

(3)集民兵击我,谓我为贼,何也?

(4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 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①,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 ①范蠡:

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

(1)“六朝文物草连空”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首联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2)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

(3)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鼎铛玉石,,。

(杜牧《阿房宫赋》)

(2),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3)可堪回首,,。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4)国破山河在,。

(杜甫《春望》)

(5),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麻鞋之歌

叶梓

①天水谣曰:

秦安褐子清水麻。

②清水,多美妙的名字,多美妙的地方!

这样的地方,的确如其所名,有一条碧波荡漾的河,曰牛头河;

这样的地方,因为有清清的河水,自然就有上好的麻——如果说清水是深藏于秦州大地东北角的一块绿松石,那遍及四野的麻就是这块绿松石上一簇簇鲜嫩的绒毛。

其实,早在久远的《诗经》年代,麻作为一种传统种植作物,就已经成为人们衣着的原料了。

这种远至《诗经》年代的植物,至今还在清水一带广泛种植,想想,这是一件多么诗意的事。

③就像小麦呀玉米呀洋芋呀一样,麻乃生灵饮食之需。

而麻鞋,显然是饮食之需的一次延伸了,但亦隐隐显现出沉淀在天水人身上深沉的文化情趣。

几乎每年夏天,天一热起来,就能看到天水人会穿一双精致的麻鞋出门。

当然,那些所谓的爱美的女子,已经不穿了,宁愿去穿一双走起来咣当作响的高跟鞋。

你穿你的高跟鞋,我穿我的清水麻鞋——盛载着时光痕迹的麻鞋,在这个灯红酒绿的年代里大抵属于那些老年人和中年人了。

像我这种刚过而立之年却喜欢穿麻鞋的人,常常被别人视为神经质。

其实,燠热的夏天,穿一双麻鞋,有什么不好呢!

防潮防滑又透气,脚下风声习习,医学上有按摩之功效,美学上还有鞋帮上的种种变化万千的图案。

④况且,一双麻鞋的诞生,是真正来自于双手,不似流水线上出来的皮鞋、运动鞋那么枯燥和乏味。

它沉浸着手艺的光芒,是农业文明的一则注脚,是一段固定下来的美好时光。

⑤有一年夏天,我在清水县草川乡的一户贫寒人家,见到了一双麻鞋成为鞋的漫长过程。

主人五十开外,憨厚,本分。

他每年都种麻,不是为了食麻籽油,而是穿麻鞋。

秋天的阳光照在这家的院落里,安静,美好。

他在门外大树过滤后的点点阳光里,埋头,认真地做一双麻鞋。

先把早就编成的麻辫置于一平案上,盘成底,复用麻绳左右穿紧。

这时,他抬头,有点木讷地说:

“这就叫千层底。

这样,走的路长,脚也舒服。

”然后,像栽秧苗一样,在鞋底的边上栽上稍粗一些的麻绳,做成鞋帮,一一串起来,再做成鼻梁。

这时,就得用一种清水人名曰楦头的工具,把鞋鼓起来——一双麻鞋的雏形,大抵就出来了——但还远远不够。

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需要不断地打磨一样,麻鞋亦然。

老人找出一种专门用来编织的钩针,钩出麻花辫鞋面和鞋耳。

做工前备染,鞋遂成。

⑥老人老了,但眼睛不花。

有着和女人一样的精巧的手。

他说:

“做惯了,手哪会生呢!

”那双有着刀刻般纹理的双手,一挑一钩地完成这些动作时,额角都流出点点汗水。

他用袖口一擦,讪讪一笑:

“太紧张啦!

⑦平常,他一定是一个人在院落里做的。

那一定会更加自如,得心应手。

⑧他还拿出家里攒下来的几双麻鞋。

有脚尖顶端是红色麻穗的“慈母思亲”,有“单鞭救主”。

每种样式,各有寓意,有的甚至还藏着一个远古的故事或者传说呢。

想想,古人真含蓄。

把所思所想,隐藏在一双鞋里。

这时候,再看它,就会发现,最伟大的文化常常深藏在遥远僻深的民间。

我不知道,公元759年流落天水且留下“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之佳句的大诗人杜甫,到底是穿一双什么样的麻鞋踟蹰在秦州大地的。

但在他诗句的背后,我看出了一个诗人的伤感和无奈。

莫非,正是一双产自清水的麻鞋,陪着他从天水到陇南,从陇南再南下成都。

⑨我想,古人既有“革皮之良,莫贵于麻”之说,这就是对麻的一种尊重.是对一种手艺的尊重,更是对大地恩情的尊重。

我们善于忘记的现代人,真应该学会尊重手艺和大地。

所幸的是,至今,在夏天的清水,尚能看到一双双走在大街上的麻鞋,散发着自然的本质之美,如同一场大自然移动的展览。

⑩但我更想穿上一双清水麻鞋,流浪在祖国西北的土地上。

11.文章第一节为什么引用天水谣?

12.作者说麻鞋“隐隐显现出沉淀在天水人身上深沉的文化情趣”,请简要分析麻鞋显现出哪些“文化情趣”。

13.文中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作品描写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

(6分)

14.阅读全文,探究“麻鞋之歌”的内涵。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警惕自我糟蹋文化

冯骥才

我们必须正视:

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现象不能不使人忧虑。

我们悠久历史养育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尤其是那些最驰名、最具影响的——从名城名镇名街,到名人名著名墓,乃至各类文化遗产等,都在被热热闹闹地重新“打扮”,甚至拆卸重组,在浓妆艳抹,挤眉弄眼,招摇于市。

那些在城市改造中残剩无多的历史街区,忽然被“聪明”地发现,它们竟是一种天赐的旅游资源。

已经拆掉的无法复原,没拆的也难逃厄运——全被开发成商业风情街(实际上是风情商业街)。

更糟糕的是很多古村古镇正被“腾笼换鸟”,迁走原住民,然后大举招商,一个个被改造成商铺、旅店、农家乐、茶社、咖啡屋混成一团的“游客天堂”。

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独特的精神跑到哪里去了?

没人管也没人问。

有人说旅游原本就是走马观花,用不着太认真。

那么再看看我们影视中的历史文化吧。

我们的历史名人只要一跑到银幕和荧屏上,不论明君重臣,还是才子佳人,大都多了一身好功夫,动不动大打出手,甚至背剑上房。

没有确认的朝代与地域,衣食住行的道具、物品和礼俗全是胡编乱造。

历史在这里只是被借用的一个空袋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一边是真实的历史被抽空内涵,只留下躯壳,滥加改造;

一边是荒诞不经和无中生有的伪造——这便是当今国人眼中的历史文化。

经过这样粗鄙化的打造,在人们眼里,古村古镇无非是些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名人故居不过是几间老屋子,历史上的人物全有几招花拳绣腿,全离不开男欢女爱。

没有庄重感、神圣感、厚重感甚至基本的美感,从哪里感知“博大精深”?

真正强大的文化一定又精又深。

只有在精深的文化中,才会有大作品和大家的出现,社会文明才能整体提高。

而当下这种鄙俗化的潮流,这种充满谬误、以假乱真的伪文化,正在使我们的文化变得粗浅、轻薄、空洞、庸俗,甚至徒有虚名,有害公众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观,也伤及中华文化的纯正及传承。

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很难对自己的文化心怀挚爱与虔敬。

到底是什么力量在驱动这股潮流?

一句话戳穿,即以文化谋利。

毋庸讳言,任何事物进入市场,都不免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不免依照消费需求和商业利益调整自己。

但调整是科学调整,不能扭曲甚至破坏自己去换取经济利益。

文化更具特殊性,它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与全民素质。

不能为了畅销、票房、收视率等等,而放弃文化固有的尊严。

这尊严一旦被糟蹋,文化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因为被糟蹋的文化,反过来一定会糟蹋人的精神。

由此可见,问题真正的要害——不是拿文化赚钱,而是靠糟蹋文化来赚钱。

任何有文化良心的人,都不能回避这个问题。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思路。

16.文章列举了种种文化遗产被“重新打扮”的现象,请加以概述。

17.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对文化谋利持怎样的态度?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李白的净土上隐逸着香炉的紫烟和银河的飞瀑,陶渊明的净土上悠然着南山的羊群和东篱的野菊。

只有用心灵守住一方净土,才能让智慧熠熠闪光,让生命绚丽绽放。

请以“守住净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立意自定,角度自选。

高一月度检测语文试卷答题纸

2012.12.20

选择题:

题号

1

2

5

6

7

答案

3.(4分)

4.(5分)

8.(10分)

(1)(3分)

(2)(3分)

(3)(4分)

9.(10分)

(1)(3分)

(2)(4分)

(3)(3分)

10.(8分)

(1)

(2)

(3)

(4)(5)

11.(4分)

12.(4分)

13.(6分)

14.(6分)

15.(6分)

16.(6分)

17.(6分)

高一月度检测语文试卷参考答案2012.12.20

1.(3分)C(A.yù

/juà

nB.mò

/chēngD.chò

ng/cá

ng)

2.(3分)D(A.使用对象有误。

荡气回肠:

形容乐曲、诗文等婉转缠绵,感人至深。

B.望文生义。

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C.不合语境。

大谬不然:

指大错特错,与实际完全不符。

D.电光火石:

比喻事物转瞬即逝。

也形容速度非常快。

3.答案:

节目众多,内容丰富,计费灵活,节目组合播出(1点1分,4分。

4.(5分)示例:

莫要过度“消费”名人。

(1分)理由:

①修缮名人故居的出发点如果只是建立在创造地方的政绩上,那么这样的修缮注定文化味不足,而铜臭味有余,处理不当,还可能劳民伤财。

②不论是“保护性拆除”,还是我行我素地对名人故居强加修缮,都是不尊重文化和名人的体现。

③建议当地有关部门兼顾经济规律和民众的现实利益,从实际出发,以平和的心态,科学规划,尊重历史,适时合理地开发名人资源,不要过度“消费”莫言及其他名人的社会文化价值。

(任两点4分。

理由不少于两点,角度有所不同。

5.(3分)C(战胜)

6.(3分)A(③表现以国事为重,⑤⑥表现大义凛然)

7.(3分)B(不放弃和谈的同时以军事作后盾)

8.(10分)

(1)胜负是兵家之常事,陛下不用过于担忧,只是自古没有讲和或战争还

没有确定的时候就能够成功的人。

”(“过”、“第”、“和战不定”各1分,3分。

(2)不胜,也足以使敌人知道我们有以国家为重任的将帅。

(定语后置、以国为任、句子通顺各1分,3分。

(3)“召集民兵攻击我们,说我们是贼人,为什么呢?

”李邈说:

“你违背盟约,所到之处抢掠我们的金银布帛和人民,为什么还顾忌我们说你们是敌人呢?

”(“谓……为”、“负”、“所至”各1分,句子通顺1分,4分。

参考译文:

李邈,字彦思,临江军清江人,唐宗室宰相李适之的后代。

年轻时就很有才能和谋略,凭父亲的官职任太庙斋郎,提拔任河间府通判。

因为触犯蔡京、童贯,调任霸州知州。

任辽国贺正副使,回到朝廷,童贯将要联合金人夹攻契丹,召李邈到自己的府第,想用语言打动李邈,使他依附自己。

李邈说契丹人还没有厌弃他们的君主,于是教童贯暗中联合契丹来图谋金人。

童贯不能采用他的话,李邈就向朝廷请求辞官还乡。

感叹地说:

国家的祸乱从这里开始啦!

金人侵犯京师,皇帝命他急速入见,李邈激昂振奋,再次出仕上路。

到达朝廷后,恰逢姚平仲战争失利,京师震惊恐惧。

皇上问怎样抵御敌人,李邈说:

“胜负是兵家之常事,陛下不用过于担忧,只是自古没有讲和或战争还没有确定的时候就能够成功的人。

”于是说:

“种师道是名老将,有盛名,金和契丹都畏惧他。

朝廷自管主持和谈,而把各道的军队都交给师道,看敌人的情况决定是进攻还是后退。

将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接受。

使他见可以攻击的机会就进攻,战胜了固然是国家的福分;

不胜,也足以使敌人知道我们有以国家为重任的将帅。

”皇上认为很好。

镇守真定,士兵不满二千人,铜钱不满二百万,自己估计无法抵御敌人,于是出示告示让百姓拿出钱财,共同死守。

不几天,筹得铜钱十三万贯、粟十一万石,招募百姓组成英勇敢死队伍的也有几千人。

金人到了,李邈向宣抚副使请求援军,并且抄小路传送密信上报朝廷,都没有得到答复。

真定城被围困,边战边守,相持四十天。

城池被攻破,李邈进行巷战不能取胜,将要投井而死,身边的人拉住他不能投井。

斡离不胁迫李邈下拜,李邈不拜,就用火烧他的胡须和眉毛以及两个大腿,他也不顾惜,于是把他关押在燕山府。

金人问说:

“召集民兵攻击我们,说我们是贼人,为什么呢?

”金人不能使他屈服。

时间长了,想让李邈作沧州知州,李邈笑而不回答,且游说他说:

“你不在此时送还我们的两位皇帝和两河地区,每年像契丹一样收取丰厚的财物,来谋求长久之利,难道将来你们的强大还可以依赖嘛?

”金人忌讳他的话,命令李邈披散头发衣襟左开,李邈大怒,诋毁金人更加有力。

金人大怒,于是遇害。

将要死的时候,李邈面色不变,面向南拜了两拜,端坐着接受刑戮。

燕人为他流泪。

9.(10分)

(1)借代。

(1分)寄寓了六朝兴废、自然永恒的感慨。

(2分)

(2)颔联写生机永恒的自然景色和生老更迭的尘世生活情景。

(2分)颈联写阴晴变幻、朦胧明丽的自然美景。

(3)对隐逸古人的缅怀仰慕之情,(1分)厌倦官场、纵情山水的逍遥之念,(1分)无法像范蠡那样泛舟五湖的惆怅之意。

(1分)

10.(8分)

(1)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2)羽扇纶巾;

樯橹(强虏)灰飞烟灭

(3)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4)城春草木深(5)无边落木萧萧下(每空1分。

11.①引出下文,为下文对清水、在清水生长的麻的赞美作铺垫;

②扣合标题;

③首尾呼应;

④使文章更富有文化气息、韵律之美。

(一点1分,共4分。

12.①千变万化的图案体现着美学情趣;

②沉浸着手艺的光芒,注解着农业文明;

③样式各有寓意,隐含着传统文化。

(对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共4分。

13.

(1)文中老人是一个憨厚(本分、木讷)、羞涩(质朴)、钟爱麻鞋制作手艺(手艺精巧)的西北农民形象。

(前两点各1分,第三点为2分,共4分。

(2)①具体而形象地阐述麻鞋“沉浸着手艺的光芒,是农业文明的一则注脚”;

②为下文对麻鞋、手艺的尊重的议论和抒情做铺垫。

(2分。

每点1分。

14.①对清水这片土地的歌颂;

②对麻的尊重;

③对穿麻鞋、做麻鞋的清水人的歌颂;

④对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尊重;

⑤对传统农业文明的尊重与留恋。

(前四点每点1分,最后一点2分。

共6分。

15.首先,列举了一系列的自我糟蹋文化的现象;

接着,分析这些行为带来的种种危害;

最后,剖析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并呼吁重视这个问题。

(每点2分。

6分。

16.①历史街区被开发成商业风情街;

②古村古镇迁走原住民,招商开发成店铺等;

③历史名人到了影视中全有了花拳绣腿、男欢女爱。

17.①作者并不反对以文化谋利,因为文化进入市场也要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并加以调整。

②但作者反对以糟蹋文化来赚钱,因为这样会糟蹋人的精神。

③对于自我糟蹋文化的现象,每个有良知的人都应重视,并建立起我们真正强大的文化。

(每句2分。

18.(70分)参考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