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类代谢和人体健康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78112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脂类代谢和人体健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脂类代谢和人体健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脂类代谢和人体健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脂类代谢和人体健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脂类代谢和人体健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脂类代谢和人体健康Word文件下载.docx

《脂类代谢和人体健康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脂类代谢和人体健康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脂类代谢和人体健康Word文件下载.docx

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部位主如果空肠和回肠,游离胆固醇可直接被吸收;

胆固醇酯则经胆汁酸盐乳化后,再经胆固醇酯酶水解生成游离胆固醇后才被吸收,吸收进入肠粘膜细胞的胆固醇再酯化成胆固醇酯,胆固醇酯中的大部份掺入乳糜微粒,少量参与组成极低密度脂蛋白,经淋巴进入血液循环。

食物中的磷脂在磷脂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脂肪酸、甘油、磷酸、胆碱或胆胺,被肠粘膜吸收后,在肠壁从头合成完整的磷脂分子,参与组成乳糜微粒而进入血液循环。

  二、脂肪的代谢

1.脂肪酸的合成 

体内的脂肪酸的来源有二:

一是机体自身合成,以脂肪的形式贮存在脂肪组织中,需要时从脂肪组织中动员。

饱和脂肪酸主要靠机体自身合成;

另一来源系食物脂肪供给,特别是某些不饱和脂肪酸,动物机体自身不能合成,需从植物油摄取。

它们是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故称必需脂肪酸。

它们又是前列腺素、血栓素及白三烯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

前列腺素可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并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而血栓素作用与此相反,有促凝血作用。

白三烯能引发支气管光滑肌收缩,与过敏反映有关。

  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是在胞液中多酶复合体系催化下进行的,原料主要来自糖酵解产生的乙酸辅酶A和还原型辅酶Ⅱ,最后合成软脂酸。

软脂酸在内质网和线粒体别离与丙二酰单酰辅酶A和乙酸辅酶A作用,都可使碳链的羧基端延长到18~26℃。

机体还可利用软脂酸、硬脂酸等原料,在去饱和酶的催化下,合成不饱和脂肪酸,但不能合成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等必需脂肪酸。

2.脂肪的合成 

脂肪在体内的合成有两条途径,一种是利用食物中脂肪转化成人体的脂肪,另一种是将糖转变成脂肪,这是体内脂肪的主要来源,是体内贮存能源的进程。

糖代谢生成的磷酸二羟丙酮在脂肪和肌肉中转变成

磷酸甘油,与机体自身合成或食物供给的两分子脂肪酸活化生成的脂酰辅酶A作用生成磷脂酸,然后脱去磷酸生成甘油二酯,再与另一分子脂酰辅酶A作用,生成甘油三酯。

3.脂肪的分解 

脂肪组织中贮存的甘油三酯,经激素敏感脂肪酶的催化,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利用,甘油经磷酸化后,转变成磷酸二羟丙酮,循糖酵解途径进行代谢。

胞液中的脂肪酸首先活化成脂酰辅酶A,然后由肉毒碱携带通过线粒体内膜进入基质中进行

氧化,产生的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酶循环完全氧化,这是体内能量的重要来源。

4.酮体的产生和利用

脂肪酸在肝中分解氧化时产生特有的中间代谢产物——酮体,酮体包括乙酰乙酸、

羟丁酸和丙酮,由乙酰辅酶A在肝脏合成。

肝脏自身不能利用酮体,酮体经血液输送到其它组织,为肝外组织提供能源。

在正常情况下,酮体的生成和利用途于平衡状态。

  三、类脂的代谢

1.胆固醇的代谢

体内胆固醇主要在肝细胞内合成,胆固醇在体内不能完全氧化分解,但可以转变成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及雌激素均以胆固醇为原料在相应的内分泌腺细胞中合成。

胆固醇在肝中转变成胆汁酸盐,并随胆汁排入消化道参与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皮肤中的7-脱氧胆固醇在日光紫外线的照射下,可转变成维生素

,后者在肝及肾羟化转变成1,25-

的活性形式,参与钙、磷代谢。

2.磷脂的代谢

含磷酸的脂类称为磷脂,由甘油组成的磷脂统称为甘油磷脂,它包括卵磷脂和脑磷脂,是组成生物膜脂双层结构的大体骨架,含量恒定为固定脂。

卵磷脂是合成血浆脂蛋白的重要组分。

由鞘氨醇组成的磷脂称为鞘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分,参与细胞识别及信息传递。

磷脂酸是合成磷脂的前体,在磷酸酶作用下生成甘油二酯,然后与CDP-胆碱或CDP-胆胺反映生成卵磷脂和脑磷脂。

鞘氨醇由软脂酸辅酶A和丝氨酸反映形成。

鞘氨醇经长链脂酰辅酶A酰化而形成N-酸基鞘氨醇,即神经酰胺,又进一步和CDP-胆碱作用而形成鞘磷脂。

  四、血浆脂蛋白代谢

  1.血脂的组成及含量 

血浆中所含的脂类统称血脂,它的组成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和游离的脂肪酸等。

血脂的来源有二:

一为外源性,从食物摄取的脂类经消化吸收进入血液;

二是内源性,由肝、脂肪细胞和其它组织合成后释放入血液。

血脂受膳食、年龄、性别、职业和代谢等的影响,波动范围较大。

正常人空肚12~24h血脂的组成及含量见表1。

  表1 

正常成人空肚时血浆中脂类的组成和含量

脂类物质 

 

nmol/L 

mg/dl

脂类总量 

4~7(g/L) 

400~700

甘油三酯 

~10~160

胆固醇总量 

~150~250

磷脂 

游离脂肪酸 

~ 

8~25

  血浆中脂类的正常值范围因测定方式不同而有必然的不同。

另外,血脂含量与全身脂类相较,只占极小部份,但所有脂类均通过血液转运至各组织。

因此,血脂的含量可以反映全身脂类的代谢概况。

  血脂的来源与去路如下:

  

  2.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功能 

正常人血浆含脂类虽多,却仍清彻透明,说明血脂在血浆中不是以自由状态存在,而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结合,以血浆脂蛋白的形式运输。

载脂蛋白主要有apoA、apoB、apoC、apoD和apoE等五类,还有若干亚型。

血浆脂蛋白的结构为球状颗粒,表面为极性分子和亲水基团,核心为非极性分子和疏水基团。

各类血浆脂蛋白因所含脂类及蛋白质量不同,其密度、颗粒大小、表面电荷、电泳行为及免疫性均有不同,一般用超速离心法和电泳法将它们分为四类,彼此对应,即:

HDL高密度脂蛋白(

脂蛋白)、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前

脂蛋白)、LDL低密度脂蛋白(

脂蛋白)和CM乳糜微粒。

CM是在空肠粘膜细胞内合成,转运外源性脂肪;

VLDL是在肝细胞内合成,转运内源性脂肪;

LDL是在血浆中由VLDL转变而来,转运胆固醇至各组织;

HDL是在肝细胞内合成,转运胆固醇和磷脂至肝脏。

  五、脂类代谢紊乱引发的常见病

  1.血浆脂蛋白的异样引发的疾病正常时,血浆脂类水平处于动态平衡,能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

如在空肚时血脂水平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高血脂症。

因血脂是以脂蛋白形式存在,所以血浆脂蛋白水平也升高,称为高脂蛋白血症。

按照国际暂行的高脂蛋白血症分型标准,将高脂蛋白血症分为6型,各型高脂蛋白血症血浆脂蛋白及脂类含量转变见表2。

  表2 

各型高脂蛋白血浆脂蛋白及脂类含量转变

类型

血浆脂蛋白变化

血脂含量变化

发生率

高乳糜微粒血症

甘油三酯升高

罕见

(乳糜微粒升高)

胆固醇升高

Ⅱa

脂蛋白血症

甘油三酯正常

常见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Ⅱb

高前

(低密度脂蛋白及极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较少

(出现“宽

”脂蛋白

(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不常见

  按发病原因又可分为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

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是由于遗传因素缺点所造成的脂蛋白的代谢紊乱,常见的是Ⅱa和Ⅳ型;

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是由于肝、肾病变或糖尿病引发的脂蛋白代谢紊乱。

  高脂蛋白血症发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载脂蛋白、脂蛋白受体或脂蛋白代谢的关键酶缺点所引发的脂质代谢紊乱。

包括脂类产生过量、降解和转运发生障碍,或两种情况兼而有之,如脂蛋白脂酶活力下降、食入胆固醇过量、肝内合成胆固醇过量、胆碱缺乏、胆汁酸盐合成受阻及体内脂肪动员增强等都可引发高脂蛋白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发生的原因主如果血浆胆固醇增多,沉积在大、中动脉内膜上所致。

其发病进程与血浆脂蛋白代谢密切相关。

现已证明,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增多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而高密度脂蛋白则能避免病变的发生。

这是因为高密度脂蛋白能与低密度脂蛋白争夺血管壁光滑肌细胞膜上的受体,抑制细胞摄取低密度脂蛋白的能力,从而避免了血管内皮细胞中低密度脂蛋白的蓄积。

所以在预防和医治动脉粥样硬化时,可以考虑应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及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药物。

肥胖人与糖尿病患者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低,故易发生冠心病。

  2.酮血症、酮尿症及酸中毒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酮体含量很少,通常小于1mg/100mL。

尿中酮体含量很少,不能用一般方式测出。

但在患糖尿病时,糖利用受阻或长期不能进食,机体所需能量不能从糖的氧化取得,于是脂肪被大量动员,肝内脂肪酸大量氧化。

肝内生成的酮体超过了肝外组织所能利用的限度,血中酮体即堆积起来,临床上称为“酮血症”。

患者随尿排出大量酮体,即“酮尿症”。

酮体中的乙酰乙酸和

羟丁酸是酸性物质,体内积存过量,便会影响血液酸碱度,造成“酸中毒”。

  3.脂肪肝及肝硬化 

由于糖代谢紊乱,大量动员脂肪组织中的脂肪,或由于肝功能损害,或由于脂蛋白合成重要原料卵磷脂或其组成胆碱或参加胆碱含成的甲硫氨酸及甜菜碱供给不足,肝脏脂蛋白合成发生障碍,不能及时将肝细胞脂肪运出,造成脂肪在肝细胞中堆积,占据很大空间,影响了肝细胞的性能,肝脏脂肪的含量超过10%,就形成了“脂肪肝”。

脂肪的大量堆积,乃至使许多肝细胞破坏,结缔组织增生,造成“肝硬化”。

  4.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 

虽然胆固醇是高等真核细胞膜的组成部份,在细胞生长发育中是必需的,可是血清中胆固醇水平增高常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增高。

动脉粥样硬化斑的形成和发展与脂类特别是胆固醇代谢紊乱有关。

胆固醇进食过量、甲状腺性能衰退,肾病综合症,胆道阻塞和糖尿病等情况常出现高胆固醇血症。

  最近几年来发现遗传性载脂蛋白(APO)基因突变造成外源性胆固醇运输系统不健全,使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比例失常,例如APOAI,APOCIII缺点产生血中高密度脂蛋白太低症,APO-E-2基因突变产生高脂蛋白血症,此情况下食物中胆固醇的含量就会影响血中胆固醇的含量,因此病人应采用控制膳食中胆固醇医治。

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另一个原因是低密度脂蛋白的受体基因的遗传性缺损,低密度脂蛋白不能将胆固醇送入细胞内降解,因此内源性胆固醇降解受到障碍,致使血浆中胆固醇增高。

  5.肥胖症 

肥胖症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疾病,轻度肥胖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而肥胖症则会出现疲惫、心悸、气短和耐力差,且容易发生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等。

除少数由于内分泌失调等原因造成的肥胖症外,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营养失调所造成。

由于摄入食物的热量大于人体活动需要量,体内脂肪沉积过量、体重超过标准20%以上者称为肥胖症。

预防肥胖,要应用合理饮食,尤其是控制糖和脂肪的摄入量,加上踊跃而又适量的运动是最有效的减肥处方。

脂肪是人体内的主要储能物质,机体所需能量的50%以上由脂肪氧化供给;

脂肪还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因此,脂肪是人体的重要营养素之一;

包括胆固醇、胆固醇酯和磷脂等在内的类脂普遍散布于全身各组织中,是组成生物膜的主要物质,它与膜上许多酶蛋白结合而发挥膜的功能,胆固醇仍是机体内合成胆汁酸、维生素

和类固醇的重要物质。

脂类代谢受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受到神经体液的调节,如肾上腺素、生长激素、高血糖素、促肾上腺素、糖皮质类固醇、甲状腺素和甲状腺刺激素增进脂肪组织释放脂肪酸,而胰岛素和前列腺素的作用则相反。

适量的含脂类食物的摄入和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脂类代谢维持正常,一旦某种因素发生转变引发脂类代谢反常时,便致使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资源来源于《生物学通报》2002.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