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操作规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53999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操作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外科操作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外科操作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外科操作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外科操作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科操作规范.docx

《外科操作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操作规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科操作规范.docx

外科操作规范

外科操作规范

导尿术

适应症

1.解除各种原因所致的尿潴留;

2.可采取不污染的尿标本作各种检查,如留尿作细菌培养;

3.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测定膀胱容量、压力、残余尿量;

4.留置保留导尿或观察每小时尿量变化;

5.注入造影剂进行造影和灌注药物进行治疗;

6.盆腔器官手术前准备。

禁忌症

1.急性尿路感染或生殖系感染;

2.全身出血性疾病;

3.尿道狭窄及先天性畸形无法留置尿管者;

4.女性月经期。

导尿准备

1.术前向患者说明导尿目的,消除顾虑,取得患者的配合和理解;

2.核对患者信息(姓名、床号),明确适应症,排除禁忌症;

3.物品准备:

导尿包、消毒用棉球、持物钳、无菌引流袋、棉片、便盆

操作流程

流程

说明

男性

体位

病人仰卧两腿屈膝外展,臀下垫油布或中单。

消毒皮肤

戴无菌手套后,以蘸碘伏或0.1%洗必泰的棉球,自阴茎尿道口向外旋转擦拭数次消毒,再自龟头向会阴根部进行消毒,用消毒巾裹住阴茎仅需露出龟头。

操作

操作者站在病人右侧,先用无菌注射器检查导尿管是否通畅,以左手拇指、食指夹持阴茎,并将阴茎提起与腹壁呈90°可减少尿道下弯角度。

导尿管外端用止血钳夹闭,将其开口置于消毒弯盘中,右手持镊子将涂有无菌润滑油的导尿管慢慢插入尿道,插入约15~20cm,松开止血钳尿液即可流出;尿液引出后再将尿管插入2cm。

气囊导尿管经侧孔注气或生理盐水约10~20ml固定,如为普通导尿管则用碟形胶布固定

女性

体位

病人仰卧两腿屈膝外展,臀下垫油布或中单。

消毒皮肤

2.操作者戴无菌手套后,以蘸碘伏或0.1%洗必泰的棉球,自尿道口向外周消毒,至整个会阴部,铺洞巾露出尿道口。

操作

操作者站在病人右侧,先用无菌注射器检查导尿管是否通畅,以左手拇指食指翻开小阴唇暴露尿道口。

导尿管外端用止血钳夹闭,将其开口置于消毒弯盘中,右手持镊子将涂有无菌润滑油的导尿管慢慢插入尿道,插入约6~8cm,松开止血钳尿液即可流出;尿液引出后再将尿管插入2cm。

气囊导尿管经侧孔注气或生理盐水约10~20ml固定,如为普通导尿管则用胶布固定。

物品处理

穿刺针,注射器等锐器放入专门的医疗锐器收集箱,骨穿包、无菌手套、注射器等外包装放入黑色生活垃圾袋,其余物品投入标有放置医疗废物的黄色垃圾袋中。

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医源性尿道感染;

2.插入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防止损伤尿道粘膜,若插入时有阻挡感可更换方向再插,男性尿道有两个弯曲,应按解剖特点,变换阴茎位置,以利于插入;

3.选择导尿管的粗细要适宜,对小儿及疑有尿道狭窄者,导管宜细;

4.对膀胱过渡充盈者,排尿宜缓慢,不宜按压膀胱区,以免骤然降压引起的排尿晕厥;

5.留置导尿超过48h,应定期检查尿液,若出现白细胞尿,应以无菌药液每天冲洗膀胱一次。

腹腔穿刺术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

肿瘤专业腹腔穿刺术标准操作规程,从而确保腹腔穿刺术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范围

适用于肿瘤专业临床。

规程

1.方法

1.1术前须排尿以防穿刺损伤膀胱。

1.2患者取卧位、平卧位或侧卧位。

1.3选择适宜的穿刺点:

1.3.1左下腹脐与骼前上刺连线中、外1/3交点,此处不易损伤腹壁动脉;

1.3.2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方1.0cm、偏左或偏右1.5cm处,此处无重要器官且易愈合;

1.3.3侧卧位,在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之延长线相交处,此处常用于诊断性穿刺;

1.3.4少量积液,尤其有包裹性分隔时,须在B超指导下定位穿刺。

1.4常规清毒,戴无菌手套,盖消毒洞巾,自皮肤至壁层腹膜以利多卡因作局部麻痹。

1.5术者左手固定穿刺部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垂直刺入腹壁,待针尖抵抗感突然消失时,示针尖已穿过壁层腹膜,即可抽取腹水,并留样送检。

1.6诊断性穿刺,可直接用20ml或50ml注射器及适当针头进行。

1.7大量放液时,可用8号或9号针头,并于针座接二橡皮管,助手用消毒血管钳固定针头,并夹持胶管,以输液夹子调整速度。

将腹水引入容器中记量并送检。

1.8放液后拨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以手指压迫数分钟,再用胶布固定。

大量放液后,需束以多头腹带,以防腹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或休克。

2.注意事项:

2.1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如有头晕、心悸、恶心、气短、脉搏增快及面色苍白等,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作适当处理。

2.2放液不宜过快、过多,肝硬化患者一次放液一般不超过3000ml,过多放液可诱发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但在维持大量输入白蛋白基础上,也可大量放液。

2.3放腹水时若流出不畅,可将穿刺稍作移动或稍变换体位。

2.4术后嘱患者平卧,并使穿刺针孔位于上方以免腹水继续漏出;对腹水量较多者,为防止漏出,在穿刺时即应注意勿使自皮到壁层腹膜的针眼位于一条直线上;方法是当针尖通过皮肤到达皮下后,即在另一手协助下,稍向周围移动一下穿刺针头,尔后再向腹腔刺入。

如仍有漏出,可用蝶形胶布或火棉胶粘贴。

2.5放液前、后均应测量腹围、脉搏、血压,检查腹部体征,以观察病情变化。

2.6有肝性脑病先兆、结核性腹膜炎粘连包块、包虫病及卵巢囊肿者禁忌穿刺。

体表脓肿切开引流

目的

(—)组织感染形成脓肿时,应及吋切开引流,以减少毒素吸收,减轻中毒症状,防止脓液向周边蔓延而造成感染扩散。

(二)将脓液送细菌培养并做细菌药敏试验以指导抗感染治疗。

适应证、禁忌证

(一)适应证。

1.体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伴脓肿形成。

2.需行细菌药敏试验以指导抗感染治疗。

(二)禁忌证。

1.全身出血性疾病者c

2.化脓性炎症早期,脓肿尚未形成,以及抗生素治疗有效,炎症有吸收消散趋势。

实施要点

(一)体位:

根据脓肿部位取患者舒适体位。

(二)消毒铺单。

1.准备:

按六步洗手法洗手,准备碘伏、消毒棉球或纱布。

2.消毒:

手术区域消毒两遍。

3.铺巾:

按六步洗手法洗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

(三)麻醉:

用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注射药物时应从远处逐渐向脓腔附近推进。

(四)切开及排脓。

1.于脓肿波动明显处,切开引流脓液,若脓肿位置较深,切开前应先行穿剌抽脓,并应以穿刺抽出脓液的穿刺点处切开脓肿,取适量脓液送细菌培养及做药敏试验。

2.待脓液排尽后,探查脓腔大小、位置以及形状。

3.脓腔内有纤维隔膜将其分隔为多个小房者,应用手指钝性分离,使其变为单一大脓腔,以利引流。

4.术中切忌动作粗暴而损伤血管导致大出血,或挤压脓肿造成感染扩散。

(五)引流。

1.脓肿排尽后,用凡士林纱布引流,外部以无菌纱布包扎。

2.术后观情况逐步更换包扎敷料及引流条。

3.因局部解剖关系切口不能扩大或脓腔过大者,可在两极做对口引流,充分敞开脓腔,以3%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冲洗脓腔。

(六)标本处理将脓液送细菌培养并做药敏试验。

(七)记录脓肿部位、大小、脓液量与性质,引流条的数量。

注意事项

(一)在波动最明显处作切口,若脓肿位罝较深,切开前应先行穿刺抽脓,并应以穿刺抽出脓液的穿刺点处切开脓肿。

(二)切口应有足够长度,要考虑患者站立及平卧的姿势,尽量取最低部位,以利引流。

(三)切口方向一般要与皮纹、大血管、神经平行,避免跨越关节,以免瘢痕挛缩,影响关节功能。

(四)切口不要穿过对侧脓腔壁而达正常组织,以免感染扩散。

(五)脓液排出后,用手指探查脓腔,并将脓腔内纤维间隔分开。

(六)记录放人脓腔内的凡士林纱布或引流条的数目,以免换药时将其遗留在脓腔内。

体表肿物切除术

体表肿物是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是来源于皮肤、皮肤附件、皮下组织等浅表软组织的肿物。

体表肿物主要包括:

脂肪瘤、皮脂腺瘤、纤维瘤、神经纤维瘤、血管瘤、色素痣等,其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

其中脂肪瘤是常见的体表肿物,现在以脂肪瘤为例介绍体表肿物切除术的方法。

适应证

表浅脂肪瘤影响功能、劳动和美观者可考虑手术。

操作方法

2.1术前准备:

清洗局部皮肤,备皮。

2.2麻醉的选择:

采取局部浸润麻醉(主要是1~2%的利多卡因,用量5~10ml,极量20ml,无高血压者可以加入2~5滴肾上腺素以减少局部出血)。

2.3手术步骤:

手术切除可分为切除法和挤切法。

2.3.1切除术具体步骤包括:

在局部浸润麻醉下,于脂肪瘤表面.沿其长轴做直切口,直达脂肪瘤的包膜,沿脂肪瘤包膜用食指或止血钳行钝性分离。

脂肪瘤多呈多叶状,形态不规则,应注意完整地分离出具有包膜的脂肪瘤组织,用组织钳提起瘤体分离基底,切除肿瘤,彻底结扎止血后,逐层缝合皮下组织、皮肤。

2.3.2挤切法四肢或其他部位皮下组织较疏松的小脂肪瘤(一般≤7cm),肿瘤又与周围组织无慢性炎症粘连者,用挤切法切除肿瘤。

先以左手拇指、食指及中指捏起肿瘤,全层切开肿瘤表面皮肤,用力均匀地挤捏,肿瘤即可自行滑出皮肤切口,再切除之,逐层缝合皮下组织、皮肤。

2.4术后处理切口敷料要妥善包扎,根据身体不同部位按期拆线(一般头面颈部在4~5日拆线,下腹部、会阴部6~7日,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7~9日,四肢10~12日,减张缝线14日,年老、营养不良病人可延迟拆线时间,有时可以采用间断拆线)。

注意事项

脂肪瘤手术注意事项包括:

①肿瘤血运较为丰富,术中术后出血较多,术中要彻底止血,消灭死腔,术后加压包扎,引流通畅,防止血肿及渗出液的积聚,较大的脂肪瘤切除后应予以留置橡皮条引流。

②面部的皮下脂肪瘤可采用类似整容手术的手术方法。

③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无完整包膜,且常沿周围组织结构间隙生长,不易切净,故手术仅强调达到美容效果,不以完全切除为目的。

并发症及处理

4.1脂肪液化脂肪瘤,特别是背部脂肪瘤,手术切除肿瘤后会造成局部皮肤张力大,皮下脂肪层组织血运差,易形成脂肪液化。

处理:

术中应予以彻底止血,消灭死腔,必要时留置引流管,并且缝合、打结动作轻柔,减少脂肪组织割伤;术后如出现脂肪液化,应予以拆除部分或全部缝线并加强引流,应用高渗盐水清洗腔隙,并用高渗盐水纱条填入引流,以加快肉芽组织生长和组织修复的作用。

4.2切口感染脂肪瘤切除术后可能引起切口感染。

处理:

术前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至<10mmol/L,最好能达到<8mmol/L。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严密缝合,不留死腔。

术后一旦发现切口感染,感染部位切口早期敞开,清除各种积液、积脓及坏死组织,用碘附纱条覆盖创面,每日切口换药,更换引流条,再行二期缝合切口。

其他体表肿物的手术治疗原则

5.1皮脂腺囊肿又称粉瘤或皮脂腺瘤,是一种皮脂分泌物潴留淤积性疾病。

以病损部的黑头粉刺和囊肿感染为主要表现,偶见发生癌变。

治疗原则:

手术中可在与囊肿相连的皮肤,尤其是见到导管开口时,沿着皮纹方向设计梭形的皮肤切口,连同囊肿一起摘除。

分离时应特别小心,囊壁很薄,应当尽量完整地摘除。

如果残留囊壁,则易于复发。

如果术前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则应首先控制炎症,后期再安排手术。

5.2色素痣是由色素细胞错构并聚集所形成的赘生或色斑。

手术切除适应证包括:

①经常受摩擦部位,如足底、手掌、外生殖器部位,或带有色素晕者;②有碍面容,切除后可以改善外貌者;③患者有恶变恐惧症,经解释无效者;④凡有以下恶变信号的痣,应立即切除,切勿延误,如:

痣骤然增大;颜色加深或不均匀;痣边界变模糊,色素呈放射状扩展;痣周围出现色素环、色素小点或卫星小痣;痣上原有毛发,而毛发脱落者;局部有轻微刺痒、灼热、疼痛;表面易出血、结痂或溃疡。

手术可在局麻下进行,切除时应包括周围正常皮肤,怀疑恶变的需要切除周围正常皮肤3cm,并将全层皮肤切除。

切下组织送病理检查。

5.3神经纤维瘤神经纤维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生长速度较慢,但也可阶段性加速生长,如青春期和妊娠期,可累及神经、肌肉、骨骼、器官和皮肤。

神经纤维瘤目前的治疗以病理组织切除、改善局部形态、减轻瘤体负荷为主。

术中将肿瘤与其起源的神经干一并游离出来,将病变神经及肿瘤完整切除,近端神经断端应置于血液供应丰富的组织内,以防术后疼痛。

如肿瘤发源于粗大的神经干,如尺、桡、正中神经等,则应注意手术时勿将其损伤,如有损伤,需作神经缝合。

5.4血管瘤是先天性毛细血管增生扩张的良性肿瘤,多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生,少数在儿童期或成人期开始发病。

手术治疗原则:

尽可能切除病灶,以免复发,切除病灶后的创面应以能拉拢缝合,且不引起局部器官移位及功能障碍为宜。

对于创面较大的头面部、手部及其他重要的创面,可进行全厚皮或中厚皮移植、修复。

关于是否需要行病理检查的问题

原则上切除包块均需要行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乡镇卫生院因条件有限,未开展病理检查。

所有行包块切除患者,均应做好沟通记录,务必督促其将所切除组织送上级医院行病理检查,特别是性质不明、怀疑有恶变倾向者,不能存侥幸心理。

包皮环切术步骤

一次环切法

(1)分离包皮、阴茎头粘连:

包皮环切前,先检查包皮、阴茎头有否粘连,若粘连应先行分离。

(2)牵引固定包皮:

将包皮置于自然位置,于包皮背侧正中及腹侧正中分别用两把血管钳夹住,两钳间距约0.5cm。

(3)纵行剪开背腹侧包皮:

助手用左手压捏阴茎根部暂时止血。

再提起背侧正中的两把血管钳,术者用剪刀在两钳间纵行剪开包皮直至距冠状沟0.5~0.8cm为止。

然后再提起腹侧正中的两把血管钳,同法剪开腹侧包皮,系带处包皮保留的长度较背侧稍长0.2~0.3cm,剪开时注意不要损伤系带。

(4)环切包皮:

背侧和腹侧包皮纵行剪开后,即可显露出阴茎头及冠状沟。

用力牵拉右侧两把血管钳,用剪刀从包皮背侧纵行切口处,距冠状沟0.5~0.8cm剪除过长的包皮,直至腹侧纵行切口处。

再用力牵拉左侧两把血管钳,按同样方法环行切除左半部的包皮。

(5)结扎止血:

包皮环切后,助手放松左手,迅速将包皮向阴茎根部方向推下,显露创面,用3-0号细丝线结扎出血点。

(6)缝合切口:

将包皮内外板对位缝合。

用细丝线先于系带处褥式缝合1针,再于背侧正中及左右两侧中心点各缝合1针,将此4针缝线打结,并保留其线尾,然后在每两线间再加缝1~2针,打结后剪短缝线。

(7)包扎切口:

将凡士林纱布叠成条形后环绕包皮切口,用上下左右4针缝合的线尾结扎固定。

然后在油纱布外面用纱布包扎,胶布固定,阴茎头要外露。

内外板分别环切法

(1)画出外板切口线:

在包皮无张力的情况下,于冠状沟远侧约0.5cm的包皮处,画出与冠状沟平行的外板切口线。

(2)画出内板切口线:

将包皮翻转到冠状沟上方,显露出冠状沟,将包皮内板拉平,于冠状沟的近侧约0.5cm处,画出与冠状沟平行的内板切口线。

(3)切除包皮:

沿包皮外板、内板画出的切口线,用尖刀切开皮肤,再于包皮背侧中线处作一纵行切口,以连接内外板之横形切口。

用血管钳分别上提皮条两角,在血管的浅层分离,使切除的包皮逐渐脱落。

(4)缝合切口:

创面彻底止血后,对合内外板切口缘,用常规方法作间断缝合,缝合时应连同切口缘的结缔组织一并缝合,以防止切口缘皮肤拳曲。

根部皮肤环切术

(1)切口画线:

将包皮向上推移至完全显露龟头,并确认无发生嵌顿的可能性后,用龙胆紫在阴茎根部画出环形切除皮肤的范围。

(2)环切皮肤:

沿手术画线环形切除一条阴茎皮肤。

(3)结扎止血:

用细丝线缝扎创面出血点,彻底止血。

(4)缝合切口:

用小镊子将切口两侧皮肤拉拢,用细丝线间断缝合。

(5)包扎伤口:

在伤口上敷一层消毒凡士林油纱条后外敷无菌纱布包扎

无菌术

适应证

1.手术室手术操作

禁忌证

1.手术前不要参加感染创口换药

2.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者戴双层口罩,严重者不可参加手术

3.双手及上臂有皮肤化脓性感染、湿疹者不可参加手术

流程

1.洗手

1.1准备工作

1.1.1修剪手指甲,除去甲缘下的污垢

1.1.2去除饰物,更换洗手衣、裤、鞋,上衣的袖口须卷至上臂上1/3处

1.1.3戴好无菌口罩、帽子。

口罩须遮住鼻孔,头发不可飘露在帽外

1.1.4用洗手液洗去手、前臂、肘部及上臂下半部之污垢与油脂(六步/七步洗手法)

1.2清洁洗手

1.2.1流动水下清洁指甲

1.2.2用洗手液(百能除菌洗手液)清洗手、前臂、上臂至肘上10cm(七步洗手法)

1.2.3流动水下彻底冲净洗手液,注意手臂上水不可流至手上

1.2.4用无菌巾(或无菌纸巾)擦干或在烘干机下烘干手、臂,注意手、臂不可触碰他物(包括烘干机),如误触他物,必须重新按上述步骤洗手

1.3消毒洗手

1.3.1取2ml消毒液(3M消毒液)于一手掌心

1.3.2另一手指尖于该掌心内擦洗

1.3.3用剩余的消毒液均匀涂抹于另一手的手掌及手臂至肘上6cm,不超过清洁洗手的范围

1.3.4再取2ml消毒液于另一手掌心,重复步骤1.3.1至1.3.3

1.3.5最后再取2ml消毒液

1.3.6掌心相对手指并拢,互相搓擦

1.3.7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擦

1.3.8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1.3.9弯曲各手指关节,双手相扣,进行搓擦

1.3.10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1.3.11揉搓双手至腕部,直至消毒液干燥,再戴外科手套,手、臂不可触碰他物,如误触他物,必须重新洗手、消毒

注意事项

1.4.1应特别注意指尖、甲缘、指间和手掌等部的清洁和消毒

1.4.2洗手消毒完毕,保持拱手姿势,双手远离胸部30cm以外,向上不能高于肩部,向下不能低于剑突,手臂不应下垂,也不可接触未经消毒的物品。

否则,即应重新洗手

2.穿手术衣、带无菌手套

2.1取一件折叠的手术衣,用双手分别提起手术衣的衣领两端,轻抖开手术衣,有腰带的一面向外

2.2将手术衣略向上抛起,顺势双手同时插入袖筒,手伸向前(不可高举过肩),待巡回护士在后面协助穿衣,使双手伸出袖口,不得用未戴手套的手拉衣袖或接触其它处,

2.3由巡回护土系紧背后衣带

2.4带无菌手套:

选用与自己手尺码相一致的无菌手套一副,由巡回护士拆开外包,术者取出内层套袋。

用左手自手套袋内捏住两只手套套口的翻折部而一并取出之。

先将右手伸人右手手套内,再用已戴好手套的右手指插入左手手套的翻析部,以助左手伸入手套内。

整理双手术衣袖口,避免触及腕部皮肤,将手套翻折部翻回盖住手术衣袖口。

注意在未戴手套前,手不能接触手套之外面,已戴手套后,手套外面不能接触皮肤。

手套外面的润滑粉(淀粉)需用无菌盐水冲净

2.5提起前襟的腰带,将右手的腰带递给已戴好手套的手术人员,或由巡回护士用无菌持物钳夹持,自身向左后旋转,使腰带绕穿衣者一周,交穿衣者自行在左侧腰间系紧(某些一次手术衣需要双手交叉提左右腰带略向后递送,由护土在身后给予系紧腰带)

2.6穿好手术衣、戴好手套,在等待手术开始前,应将双手放在手术衣胸前的夹层或双手互握置于胸前。

双手不可高举过肩、垂于腰下或双手交叉放于腋下

2.7注意事项

2.7.1穿手术衣时,不得用未戴手套的手拉衣袖或接触其它处,以免污染。

2.7.2穿好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之后,手不能接触背部、腰部以下和肩部以上部位,这些区域属于有菌地带;同样,也不要接触手术台边缘以下的布单

2.7.3如果手术完毕,手套未破、手术衣衣袖未沾湿,需连续施行另一手术时,可不用重新刷手,仅需重新消毒手和前臂,再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手套。

但应采用下列更衣方法:

先将手术衣自背部向前反折脱去,使手套的腕部随之翻转于手上,然后用右手扯下左手手套至手掌部,再以左手指脱去右手手套,最后用右手指在左手掌部推下左手手套。

若前一次手术为污染手术,则连接施行手术前应重新洗手

2.7.4脱手套时,手套的外面不能接触皮肤。

手术区消毒

3.1术前清洁皮肤:

术前一日应行清洁手术野皮肤,包括洗澡换衣,局部皮肤清洁。

如果手术野皮肤油脂过多或有污染残迹,则用相应的方法逐一去除。

近脐部手术的切口应清洁脐部。

通常一般不需剃毛,但若手术野毛发重或行骨科、头颅、腋下、会阴部手术则应剃去毛发,剃发时不能剃破皮肤。

剃毛发可根据各医院制度在术前或麻醉后进行。

3.2切口消毒的范围:

一般切口消毒的范围包括手术切口周围15cm的区域,若术前估计到有延长切口的可能,应适当扩大消毒的范围

3.3切口消毒常用的消毒液:

目前常用的消毒液有:

①安尔碘:

用于皮肤消毒,不需要脱碘,不可用于粘膜消毒,消毒时注意消毒液不能浸蘸过多,以免引起周围皮肤粘膜的刺激与损伤;②5%聚维酮碘(PVP):

能对绝大多数手术部位进行消毒,无需脱碘,粘膜无刺激与损伤

3.4消毒时机:

由助手在洗手、消毒手臂后,尚未穿手术衣和戴手套之前进行

3.5消毒顺序:

行清洁伤口消毒时,则用卵圆钳夹持有消毒剂的小方纱布块或棉球,由手术切口中心区还向外涂擦。

行污染伤口或会阴、肛门手术时则应从切口的外周逐向切口行消毒

3.6注意事项

3.6.1蘸消毒液量不可过多,一般从切口中心向四周涂擦,但肛门或感染伤口手术,应由外周涂向肛门或感染伤口

3.6.2第一遍消毒液晾干后,换敷料钳在前一遍消毒的范围内以同样方式涂布术区皮肤1~2遍

3.6.3涂布消毒液时不可遗漏

3.6.4消毒时已经接触污染部位的消毒棉球不可再返擦清洁处

3.6.5消毒者的手勿接触病人的皮肤及其他物品,如有触碰,消毒完毕后应再次涂抹消毒液后再进行铺巾

3.6.6消毒完成后,该助手需要再次用消毒液涂抹手、前臂后方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铺置无菌巾

4.1一般由执行消毒的助手完成

4.2确定手术区域,除显露手术切口所必需的皮肤区以外,遮盖住其他部位,使手术区域成为较大区域的无菌环境,以避免和尽量减少手术中的污染。

一般无菌手术切口四周至少要盖有三层无菌巾单,小手术铺置消毒巾、小孔巾即可

4.3铺巾顺序:

4.3.1先铺4块无菌治疗巾切口四周(近切口侧的治疗巾反折l/4,反折部朝下):

铺单者站在病人的右侧,器械护士按顺序传递治疗巾,前3块折边向着手术助手,第4块折边向着器械护士;铺单者将第1块治疗巾覆盖手术野下方(或相对不洁区),然后按顺序铺置于手术野对侧、上方和同侧;无菌巾铺下后,不可随意移动,如位置不准确,只能由手术区向外移,而不能向内移(以免污染手术区);四块治疗巾交叉铺于手术野后,以4把巾钳固定或贴薄膜巾固定;使用巾钳时避免夹住皮肤及巾钳向上翘,铺置薄膜手术巾前应先用无菌纱布吸干手术野皮肤

4.3.2铺2块中单:

铺单者和器械护士二人分别站在手术床两侧,由器械士传递中单,在切口上方、下方铺置中单,头侧超过麻醉架,足侧超过手术台;铺完中单后,铺单者应再用涂抹消毒剂(见1.3)后,再穿灭菌手术衣、戴灭菌手套(见2)

4.3.3最后铺带孔的大单:

由穿好手术衣,戴好无菌手套的手术人员执行,将大单开口对准切口部位,短端向头部、长端向下肢,并将其展开。

寻找到上、下两角,先展开铺上端,盖住患者头部和麻醉架,按住上部,再展开铺下端,盖住器械托盘和患者足端,两侧及足端应下垂过手术床缘30cm以下

4.3.4也可以消完毒后先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再铺巾,此时铺巾顺序为:

先铺本侧,再足侧(相对污染侧),再头侧(相对洁净侧),最后对侧。

第二、三层同上。

4.4注意事项

4.4.1在铺巾前,应先确定切口部位。

铺好4块治疗巾后,用巾钳或贴薄膜巾固定,防止下滑。

4.4.2无菌巾铺下后,不可随意移动,如位置不准确,只能由手术区向外移,而不能向内移(以免污染手术区)

4.4.3消毒的手臂不能接触靠近手术区的灭菌敷料,铺单时,双手只接触手术单的边角部。

4.4.4手术野四周及托盘上的无菌单为3层(含)以上,手术野以外为2层(含)以上,术中一经浸湿,即失去无菌隔离作用,应重加盖无菌巾单,

4.4.5无菌单的头端应盖过麻醉架,两侧和尾部应下垂超过手术台边缘30cm

4.4.6打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