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龙煤矿30万吨开发利用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5757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09 大小:77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嘉龙煤矿30万吨开发利用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嘉龙煤矿30万吨开发利用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嘉龙煤矿30万吨开发利用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嘉龙煤矿30万吨开发利用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嘉龙煤矿30万吨开发利用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嘉龙煤矿30万吨开发利用方案文档格式.docx

《嘉龙煤矿30万吨开发利用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嘉龙煤矿30万吨开发利用方案文档格式.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嘉龙煤矿30万吨开发利用方案文档格式.docx

24′26″。

矿区所在地距普安县城公路里程约65km,普安至兴义县级公路经过楼下镇,楼下至糯东乡村公路经过矿区,交通较为方便。

其交通位置见图1-1。

图1-1嘉龙煤矿交通位置图

嘉龙煤矿企业性质为私营合伙企业。

(二)矿井历史与现状

嘉龙煤矿由豫贵煤矿和镇中煤矿整合而成,原普安县豫贵煤矿位于整合后嘉龙煤矿矿区西北部,矿区面积0.9724km2。

始建于2001年12月。

生产规模为6万吨/年。

采用斜井开拓,布置有主斜井和回风斜井,主斜井井口标高+1324.5m,回风斜井井口标高+1328m。

主斜井采用绞车提升。

在主斜井井底设置有水仓,采用水泵机械排水。

抽出式通风。

回采工作面采用巷柱式布置,炮采工艺,木支护。

掘进采用局部通风机通风。

井下平巷采用人力推车运输,斜巷采用绞车提升。

原普安县镇中煤矿位于整合后嘉龙煤矿矿区西南部,矿区面积0.9592km2,始建于2001年12月。

生产规模为3万吨/年。

采用平硐开拓,布置有主平硐和回风井,主平硐井口标高+1264m,回风井井口标高+1228m。

主要开采C17、C19煤层。

2008年取得由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

5200000810335),生产规模21万吨/年,矿区范围由5个拐点圈定(拐点坐标详见表1-1),矿区面积2.0072km2,开采深度由1500m至1060m。

表1-1嘉龙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拐点编号

北京54坐标系

西安80坐标系

X坐标

Y纵坐标

1

2810995.00

35485700.00

2810936.50

35485620.50

2

2811250.00

35487160.00

2811191.50

35487080.50

3

2810740.00

35487280.00

2810681.50

35487200.50

4

2809900.00

35487010.00

2809841.50

35486930.50

5

2809170.00

35486200.00

2809111.50

35486120.50

矿区面积2.0072km2开采深度:

1500~1060m标高

嘉龙煤矿取得整合后的21万吨/年采矿许可证后,委托贵州天宝矿产资源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编制了《贵州省普安县嘉龙煤矿(整合)开采方案设计》和《贵州省普安县嘉龙煤矿(整合)安全专篇》,分别经经贵州省煤炭管理局和贵州煤矿监察局盘江分局进行了批复。

并于2008年10月取得普安县煤炭工业管理局文件《关于普安县嘉龙煤矿21万吨/年整合工程申请开工建设的批复》(普煤批字【2008】9号)。

取得开工批复后,已进行了一系列建设工作。

地面工业场地已初具规模,目前工业场地大部分已布置好,相应设施亦已基本建成,井下工程中副平硐已施工400m,主平硐和回风平硐已施完,1#联络巷、11联络上山、11轨道上山及车场和11回风石门均施工,11701回采工作面已布置好。

根据贵州省能源局相关会议精神,本着做大、做强,淘汰落后、小型矿井的原则,结合本矿资源量较为丰富,开采技术条件较好,外部条件具备等有利条件,嘉龙煤矿委托贵州兴昌科技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于二O一0年八月编制了《普安县楼下镇嘉龙煤矿(整合)开采方案设计变更》,该设计已经贵州省能源局以《关于对普安县楼下镇嘉龙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的批复》(黔能源发[2010]588号)进行了批复。

按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办理变更“采矿许可证”的程序及要求,嘉龙煤矿特委托我公司编制本开发利用方案,变更内容为生产规模由21万t/a,变更为30万t/a。

(三)编制依据

12.嘉龙煤矿(扩能)开发利用方案设计委托书;

13.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08年5月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

14.贵州省人民政府文件《省人民政府关于黔西南州兴义市等六县(市)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黔府函[2006]201号);

15.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贵州省煤矿安全监察局、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见》”;

16.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发【2010】54号《关于黔西南州煤炭局〈关于转报〈普安县嘉龙煤矿C17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的报告〉的批复》;

17.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黔国土资储备字[2007]469号)《关于《贵州省普安县嘉龙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及黔国土规划院储审字[2007]482号文;

18.贵州省能源局以《关于对普安县楼下镇嘉龙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的批复》(黔能源发[2010]588号);

19.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煤生产字【2008】1379号《对黔西南州2008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

20.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发【2009】276号《关于黔西南州煤炭局〈关于上报黔西南州2009年度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的报告〉的批复》;

21.原普安县楼下镇豫贵煤矿煤层自燃倾向等级鉴定;

22.原普安县楼下镇豫贵煤矿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23.《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

24.《煤矿安全规程》(2011);

25.《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

26.《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0—2006)

27.《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28.《煤矿防治水规定》;

29.《煤矿井下低压供电系统及装备通用安全技术要求》,AQ1023-2006;

30.《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

31.《采矿工程设计手册》(2001);

32.《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

33.《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1996.8);

3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6.29);

35.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2.11.7);

36.我国现行煤炭工业的其它有关规定、文件、规程、规范;

37.中国煤炭建设协会组织编制的《煤炭工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试行);

38.国土资源部文件《关于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98号);

39.嘉龙煤矿提供的其它资料;

二、

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一)矿产品市场需求情况和预测

贵州省为江南煤炭资源大省和煤炭生产强省,2007年全省煤炭年均外运量在4000万t左右,在周边省区占有10~20%不等的市场份额,与北煤南运相比无论在价位还是在煤质或品种上均具有优势,而且开发强度较低(低于20%的全国平均水平)。

随着国家的产业政策、资源保护和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为我省加快实施“西电东送”电煤基地建设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目前,随着小煤矿的资源整合,全省煤炭产量尚不能满足“西电东送”的战略实施,同时,周边缺煤省区对我省优质煤炭的需求量也不断扩大,在考虑北煤南运的情况下,预计今后仍需从我省调进煤炭。

从今后总的发展趋势看,煤炭需求量仍将有一定的增长,特别是江南的缺煤省区。

从煤炭工业在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所处的地位、角度看,仍需要进一步发展,以推动“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同时,随着外部运输条件的改善,也必将为贵州煤炭工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1.产品市场供需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省坚持“整合为主、新建为辅”的原则,大力推进了煤炭资源整合。

整合前(2005年)全省共有各类生产煤矿2149处,核定生产能力10592万吨/年,平均单个矿井4.9万吨/年。

按所有制划分:

省属国有煤矿企业所属煤矿42处,核定生产能力3471万吨/年,平均生产规模82.6万吨/年;

乡镇煤矿(含地方国有煤矿)2107处,核定生产能力7521万吨/年,平均生产规模3.6万吨/年。

按井型划分:

设计生产能力3万吨/年的1786处,6万吨/年的325处,9万吨/年的21处,15~30万吨/年的15处,30万吨/年以上的20处。

30万吨/年规模以上的矿井数仅占矿井总数的0.93%。

2009年末,全省煤矿总数1738处,总规模29347万吨/年,平均单个矿井生产能力16.9万吨/年。

规模以上的矿井数234处,占矿井总数的13.5%;

生产能力11798万吨/年,占总规模的40.2%。

在2009年原煤总产量中,国有重点煤矿2638万吨,占总产量的19.3%;

国有地方煤矿755万吨,占总产量的5.5%;

乡镇煤矿10298万吨,占总产量的75.2%。

“十一五”期间在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的同时,加快一批大中型矿井建设,弥补一部分淘汰小煤矿生产能力。

截至2009年底,全省在建煤矿233处,建设规模9968万吨/年;

2010年计划开工矿井计划新开工8处,建设规模960万吨/年。

“十一五”期间建成投产矿井36处,新增生产能力1863万吨/年。

结转到“十二五”197处,生产能力8105万吨/年。

截至2010年9月末,全省原煤产量11219万吨,同比增长20.37%,有望完成全年原煤产量1.5亿吨的计划,完成我省“十一五”规划目标。

预计“十一五”原煤总产量可超过6.3亿吨,比“十五”原煤总量3.7亿吨增加2.6亿吨以上,增幅达70.3%。

除满足本省经济社会发展对煤炭需求外,2006~2009年四年间共调出省外煤炭9573万吨(不含焦炭),有力地支持了周边省份国民经济发展。

2.贵州省煤炭市场供需预测

(1)电力行业

根据贵州省电力规划,“十二五”期间电网统调规划装机容量,见表-2-1。

表2-1贵州省2011-2020年火电规划装机容量表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20年

全省火电装机容量

(万千瓦)kw)

1934

2264

2574

3094

3574

4474

其中,统调(万千瓦)

1814

2084

2274

2674

3994

其它(万千瓦)

120

180

300

420

480

电煤需求量(万吨)*

5540

6490

7140

8580

9910

12400

*电煤需求量考虑了其它自备电厂及热电厂等所需煤量。

(2)化工行业

此前化工用煤主要包括合成氨使用的无烟煤和供热燃料用煤。

据有关预测,煤基醇醚替代液体燃料、煤经甲醇制烯烃产品以及煤炭液化(煤制油)将是未来化工用煤需求的增长点,但不确定因素颇多。

本省规划的新型煤化工项目在2010年及以后投入。

根据《贵州省煤电化一体化基地规划》,“十一五”以煤基醇醚替代燃料为新型煤化工发展的突破口,“十二五”发展煤经甲醇制烯烃,“十三五”之后,视市场需求、技术发展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发展煤炭间接液化。

2009年化工用煤按1170万吨。

2010年新增煤基合成氨生产能力133万吨/年,甲醇(商品或中间产品)42万吨/年,需增加原煤(含原料煤和燃料煤,以下同)约440万吨/年;

2015年新增甲醇等煤化产品(商品或中间产品)生产能力648万吨/年,需增加原煤1620万吨/年;

2020年新增甲醇(商品或中间产品)生产能力340万吨/年和300万吨/年间接液化项目,需增加原煤1600万吨/年。

(3)冶金行业

未来钢铁工业的煤炭需求量主要由生铁产量和能耗决定,随钢积累量增加、喷煤比提高、焦比下降,预计未来用煤量增加不多:

铁钢比将小于1,并逐步降低,生铁将保持一定生产规模;

焦比亦将逐步下降;

提高喷煤比可减少焦炭用量,近年来钢铁行业喷吹用煤增长较快,未来喷吹用煤仍呈增长趋势。

2005~2009年逐年的生铁产量分别为249.56万吨、343.50万吨、342.60万吨、331.01万吨、374.8万吨,年煤炭消耗量(标煤)分别为384万吨、412万吨、434万吨、414万吨、472万吨。

2010年生铁产量预计在400万吨左右,冶金行业原煤消费量将为1050万吨左右。

“十二五”首钢盘县基地建成,钢铁规模550万吨/年,总需原煤约900万吨/年(含喷吹及烧结用煤)。

2015年冶金行业原煤总消费量1900万吨,2020年消费量约2100万吨。

(4)建材行业

水泥和实心粘土砖耗煤占建材行业耗煤的90%以上。

目前,实心粘土砖占比例水泥生产工艺比较落后,使得水泥生产平均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近50%,节能潜力很大。

随着国家对实心粘土砖限制、小水泥厂的关闭、水泥工艺水平和节能水平的提高,行业整体煤炭消耗应呈下降趋势。

我省2010年水泥产量预计在3000万吨左右,建材行业原煤消费量将为1000万吨左右。

2015~2020年建材行业原煤消费量将维持在1100万吨左右。

(5)生活及其它行业

主要包括居民生活消费和轻工(造纸、农副产品加工、食品、饮料、纺织等)、机械等行业用煤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用能总量和人均生活用能呈上升趋势,但主要是优质、清洁能源消费增长,煤炭消费下降。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以及其他能源的大量使用等因素,其他行业用煤将逐步下降。

3.煤炭调出量

我省周边省(市、区)多为煤炭资源贫乏的调入地区。

由我省调入比“北煤南运”可节省相当可观的运输费用。

参照《国家大型煤炭基地规划》的要求,“十二五”期间逐年煤炭净调出量均按4000万吨。

4.“十二五”煤炭总需求量

“十二五”贵州省煤炭预测需求量详见表2-2。

表2-2“十二五”贵州省煤炭需求量预测表万吨

煤炭消费量

“十一五”

“十二五”(规划)

“十三五”(展望)

2010年

1、电力行业

4820

2、化工行业

1610

1650

1800

2200

2500

3230

4830

3、冶金行业

1050

1160

1250

1500

1900

2100

4、建材行业

1000

1100

5、民用及其它

1380

1360

1300

1200

省内需求合计

9980

10730

11950

13190

15030

17240

21530

6、调出量*

3500

4000

煤炭需求总计

13480

14730

15950

17190

19030

21240

25530

(二)产品价格分析

1.产品价格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快速发展,目前人国煤炭价格整体呈上升趋势,2011年1-6月,人国商品煤平均价格480元/吨。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西电东送”‘“黔煤外运”’。

贵州各地煤炭价格仍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2.竞争力及市场风险分析

该矿煤层属中高硫,特低磷,低灰、高-特高热值无烟煤。

煤质较好,交通运输比较方便。

从国内、省内能源结构及供求形势看,在建材行业、冶金行业、化工行业,特别是在电力行业的用煤还有很大的缺口,嘉龙煤矿市场风险相对较小。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和区内及邻近省、市经济的迅猛发展,本区煤炭价格还将会有一定幅度的上涨。

三、

矿产资源概况

(一)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1)嘉龙煤矿不在国家规划矿区范围以内,与相邻矿区无矿界重叠等情况;

(2)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06]201号)文件《省人民政府关于黔西南自治州兴义市等6县(市)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嘉龙煤矿属于省、地区、县规划及整合批准矿井,由原豫贵煤矿和原镇中煤矿整合而成。

原豫贵煤矿采用斜井开拓、原镇中煤矿采用平硐开拓。

整合以前各自分别在原有范围内开采。

目前,原豫贵煤矿和原镇中煤矿均已停产。

整合后的普安县嘉龙煤矿符合整个矿区实行统一规划布局,整体考虑,集中开采的要求。

2.本设计与矿区总体规划的关系

嘉龙煤矿属于《普安县煤炭开发规划》内的整合矿井,整合后与相邻矿区不存在矿界重叠关系。

(二)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第二、三段和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一段,在沟谷及缓坡等地带有零星分布的第四系。

由老至新叙述于下:

A.二叠系上统龙潭组

第二段(P312):

总厚128m。

分布于矿区西部,为本区的主要含煤地层。

岩性为灰黄至灰黑色薄-中厚层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粘土岩、粉砂岩,夹炭质粘土岩、煤层(线),未见底。

本段中上部含可采煤层两层,分别为C17、C19煤层。

区内C17煤层与C19煤层之间局部存在C18煤层,厚0-1.5m,稳定性及差,在矿区内属于不可采煤层。

第三段(P313):

近南北向带状分布于矿区中部,为灰、灰黄色中厚层细砂岩、粉砂岩夹泥质粉砂岩、粘土岩、硅质岩夹炭质粘土岩及煤线。

全段厚30~50m,一般45m。

B.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

广泛分布于矿区中东部地区。

依岩性组合可分为二段,本区仅出露其下部第一段碎屑岩。

其岩性为灰绿色、紫红色薄至中厚层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粘土岩,产瓣鳃类及腕足类化石,具波状层理、交措层理。

与下覆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厚度≥200m。

C.第四系(Q)

主要为坡积、残积物,以粘土、砂质粘土、亚粘土为主,见砂岩转块,多分布于缓坡地带,不整合覆盖于下伏地层之上。

厚0~10m,平均5m。

(2)构造

区域上矿区位于普安旋扭构造变形区牛角井向斜和雨洒箐背斜复合部位,主体构造线方向为北东~南西向。

矿区内无规模较大的褶皱、断裂构造,地层单斜产出,近南北走向,倾向东,倾角8°

~11°

,平均倾角约10°

左右。

在煤系地层龙潭组(P3l)中发育有层间剥离、层间滑动或层间小断层及小褶皱。

由于断距小(一般为0.5~3m),延伸短(一般1~15m),地表不明显,但在开采煤窑中可见及。

此类小断层使煤层局部变薄、增厚或短距离错位,破坏了煤层局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降低了煤层顶底板岩石的强度,对煤层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产生了不利影响。

在今后矿井建设和开采过程中应加强综合分析研究,弄清其产出特征和规律、煤层上下错位方向及距离等。

综上所述,嘉龙煤矿总体为近南~北走向,倾向东的单斜构造,无规模较大的断裂和褶皱构造,含煤地层龙潭组中常发育有小的断层及褶皱。

其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

(3)煤层及煤质

A.煤系地层

该矿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1),由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岩组成。

以灰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粘土岩、煤层组成,偶夹灰岩,总厚173m,含煤24层,煤层总厚10.55m,含煤系数为6.1%,可采煤层2层,可采厚度6.0m,可采煤层含煤率为3.47%。

按该煤系地层含煤情况及岩性特征可将其分为三段。

区内只出露中、上段。

上段(P313)厚30~50m,一般45m。

含煤层4层,煤层均不可采。

中段(P312)含煤层2层,编号为C17、C19煤层,在区内出露不全,据邻区地质资料,该层厚90~145m,平均128m。

B.煤层

矿区内主要可采煤层为C17、C19煤层,由上到下叙述如下:

(A)C17煤层

C17煤层上距飞仙关组40-60m,顶板为薄-中层粘土岩,底板为薄至中层粉砂岩,为黑色粉状、碎块状无烟煤,较稳定,一般厚度2.4-3.8m,最大厚度可达8米(ZK2钻孔),平均厚度3.0m左右。

顶板:

直接顶板为灰色泥质粉砂岩,强度低。

间接顶板为含黄铁矿结核的泥质粉砂岩,煤层上部0.30m且呈块状;

中下部为粉煤。

底板:

直接底板为浅灰色粘土岩,强度低,稳定性差。

(B)C19煤层

C19煤层上距C17煤层30-40m,顶板为薄-中层粉砂岩,底板为薄至中层砂质粘土岩,为黑色块状、碎块状无烟煤,较稳定,一般厚度2.4-3.1m,平均厚度2.6m。

直接顶板为灰色泥质粉砂岩,强度较高。

间接顶板为细砂岩、泥岩。

细砂岩为钙质胶结,裂隙较发育,坚硬;

泥岩易风化,软弱。

直接底板为灰色粘土岩。

间接底板为细砂岩、粉砂质泥岩、煤层。

强度低,稳定性差。

细砂岩钙质胶结,微小裂隙较发育、较坚硬;

粉砂质泥岩强度小,水稳定性差。

各可采煤层的主要特征见表3-1:

表3-1可采煤层主要特征表

煤层编号

最大~最小

平均厚度

(m)

煤层

倾角(°

煤层平

均间距(m)

煤层结构

煤层稳定性

顶底板岩性

顶板

底板

C17

2.40-3.80

3.0

9

35

较简单

较稳定

粘土岩

粉砂岩

C19

2.40-3.10

2.6

C.煤质

(A)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

矿区内各煤层的物理性质差异不大,呈黑色—灰黑色,以块状、粒状为主,局部为层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