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物质微粒的基本性质教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7388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成物质微粒的基本性质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构成物质微粒的基本性质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构成物质微粒的基本性质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构成物质微粒的基本性质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构成物质微粒的基本性质教案.doc

《构成物质微粒的基本性质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成物质微粒的基本性质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构成物质微粒的基本性质教案.doc

单元1构成物质的微粒

第一课时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基本性质

固本中学赵学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知道原子、分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了解构成物质微粒的基本性质。

3、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物质的微粒性,微粒的运动、微粒间有空隙的微观想象的形成;能用微粒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教学难点】

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能用微粒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教学手段】

实验为主,多媒体为辅

【教学用具】

小试管3支(1支备用)、试管夹1个、大烧杯3个(1个装蒸馏水)、小烧杯3个、酒精灯1个、火柴1盒、纸2张、一端封密的玻璃管1支、胶头滴管3支、注射器1支、浓氨水、酚酞试液(用滴定瓶装)、酒精(用滴定瓶装)、蒸馏水、碘、高锰酸钾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举行“学生撕纸”比赛,看谁撕的纸碎片最均匀,最小;(提醒学生不要乱丢纸屑)

提问:

这么小的纸块,还能分吗?

可以分到什么为止呢?

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从瓶中挑一颗碘和高锰酸钾的细小颗粒展示给学生,并提问:

生活中的许多物质都可以再分,那么你能将试剂瓶中的碘和高锰酸钾小颗粒继续再分吗?

1、探究实验1

(1)加热固体碘

演示操作:

将一颗很小的碘固体放到1支干净的试管中,塞上软木塞,将试管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方缓缓加热。

现象:

(学生认真观察分析,说出实验现象。

整个试管慢慢变红,固体碘消失。

提问:

这个实验说明什么?

结论:

碘是由细小的微粒构成。

(2)、高锰酸钾溶于水

演示操作:

取一小块高锰酸钾固体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5亳升水,振荡,观察现象;将试管中的溶液倒入盛有100毫升水的烧杯中,搅抖,观察现象。

现象:

高锰酸钾固体溶解,水变红。

结论:

高锰酸钾是由微小的微粒构成。

小结:

经过无数科学家的研究,证明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所构成。

人们已经发现物质大多数是由原子、分子和离子等微粒构成。

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性质,原子、分子、离子分别构成哪物质,在以后的化学课中再作讲解。

二、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基本性质

(一)、微粒极其微小,肉眼无法看到

1、播放多媒体课件“水分子的自述”内容是:

嘿,我是构成水的微粒,我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个我的质量约为3×10-26kg,在每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和我一样的微粒。

我这么小,当然你们人类用肉眼是看不见我的。

如果用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微粒,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哩。

我想请你们猜一猜当我们微粒构成水时,是不是静止不动,紧密无缝的聚集在一起呢?

由此,引入微粒的第一条性质。

接着用大屏幕展示在氢微粒形成的最小的汉字“原子”。

2、观察图片,用101个构成铁的微粒写下“原子”二个迄今为止最小的汉字,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这一事实说明什么?

(说明:

构成物质的微粒十分微小。

(二)、微粒不断运动

在讲台上放一杯香水,让学生闻到香味。

提问:

为什么香水是在讲台上的杯子里,大家却可以闻到香味?

1、探究实验2

(1)、向烧杯中加入约20毫升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现向溶液中滴加浓氨水,可观察到溶液变成红_色。

这一现象说明:

浓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2)、演示白花变成红花实验(白纸鹤变红纸鹤)

把A,B两烧杯改成用滤纸折成的纸花,一只贴在大烧杯内壁,一只在外壁。

实验前用酚酞把纸花喷湿,在实验过程中烧杯内的白花会变成红花。

提问:

为什么白花没有接触到氨水也会变红呢?

思考:

1、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微粒不断运动的例子吗?

2、实验中为什么氨微粒可以运动到酚酞中,那酚酞微粒为什么没有运动到氨水中呢?

3、衣服为何在太阳光下干的比在阴凉处要快?

用多媒体演示在不同温度下水微粒的运动快慢。

(微粒的运动速度与温度的关系。

(三)、微粒间存在空隙。

1、探究实验3:

问题思考:

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体积等于20ml吗?

(提示:

教师提示学生联想生活中一碗黄豆和一碗小米混合,是否有两碗?

(1)、水和酒精的混合实验

取一根长约30厘米的细玻璃管,将一端封口,向下班管中加入水至玻璃管容积的1/2,再向玻璃管中加入酒精至玻璃管充满,塞好玻璃管口,上下颠倒玻璃管数次,观察玻璃空中液体体积的变化。

引导观察现象:

酒精和水混合后,上下颠倒玻璃管,玻璃管中液体的体积减少。

讨论:

这个实验说明什么?

(构成水和酒精的微粒之间存在间隙)

(2)、气体、液体压缩实验

取一支一次性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吸入一些空气,用手堵住针筒部小孔,将栓塞向前推,然后将空气换成水进行同样的操作。

观察比较实验现象。

请两位学生进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现象,让学生说出现象。

(空气和水被压缩,空气比水被压缩的程度大)

提问:

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构成空气和水的微粒之间存在间隙,构成空气的微粒之间的间隙比构成水的微粒之间的间隙大)

小结:

1、一般情况,在固体、液体中,构成物质微粒之间间距比较小,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间距比较大。

但水比较特殊,冰的微粒间距大于水的微粒间距,所以,水结冰时体积膨胀,这就是水的反膨胀现象。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原子、分子、离子。

3、原子、分子、离子都有以下性质:

(1)、十分微小(质量和体积都微小);

(2)、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微粒的运动速度越快。

(3)、存在间隔。

四、练习

(1)用线连接,使A组所叙述的现象与B组的解释一一对应。

A组 B组

酒精温度计能指示气温的高低 微粒很小

墙内开花墙外香 微粒之间有空隙

一滴水里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2)用微粒的性质解释:

物质热胀冷缩现象。

(微粒间有间隔,遇热时微粒间间隔变大,所以我们会看到热胀现象;遇冷时微粒间的间隔变小,所以有冷缩现象。

五、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它们都十分微小,都在不断地运动,它们之间存在间隔。

我们利用这些性质,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板书设计:

单元1构成物质的微粒

——构成物质微粒的性质

1、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2、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温度越高,微粒的运动速度越快。

3、微粒之间有空隙

固体、液体微粒间的空隙较小,

气体物质中,微粒间的空隙较大。

第4页共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