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流程图综合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67002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流程图综合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流程图综合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流程图综合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流程图综合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流程图综合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流程图综合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

《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流程图综合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流程图综合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流程图综合含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

(4)Zn(OH)2溶于NaOH等强碱形成可溶性盐,图示中“调节pH"

可用NaOH,但不能过量,其原因是过量的NaOH会使Zn(OH)2溶解,若这一过程中,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其操作方法为:

在表面皿上放一小段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等显色稳定后,与标准比色卡比对,读出pH。

【点睛】

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捕捉的有效性。

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

2.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后欲对无色澄清的废液进行检验并回收利用。

已知该无色废液中可能含有硫酸、盐酸、氯化镁、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他们的检验和回收流程如下:

完成填空:

①操作Ⅰ、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__;

②生成白色沉淀A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③无色溶液2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现象为__________;

④由实验可知,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一定不存在的物质的原因______

【答案】过滤复分解反应有气泡产生氯化镁、氯化钡

已知该无色废液中可能含有硫酸、盐酸、氯化镁、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故一定含氯化镁,向白色沉淀A中加足量稀盐酸,氢氧化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蒸发可得氯化镁固体,向无色溶液1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故废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钡,由于氯化钡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废液中一定不含硫酸,碳酸钠过量,故无色溶液2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加入足量稀盐酸,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蒸发,可得氯化钠。

①操作Ⅰ、操作Ⅱ实现了固液分离,是过滤;

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③无色溶液2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加入足量稀盐酸,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实验现象为:

有气泡产生;

④由分析可知,废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氯化钡,一定不含硫酸,因为氯化钡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硼泥主要由MgO和SiO2组成,含有少量Fe2O3、FeO、Al2O3等杂质。

用硼泥生产氢氧化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提示信息:

Ⅰ.加入H2O2的目的是将溶液中Fe2+氧化为Fe3+

Ⅱ.SiO2不与硫酸反应

Ⅲ.已知某些金属阳离子在溶液中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当溶液的pH达到完全沉淀值时,可以认为金属阳离子已完全沉淀。

氢氧化物

完全沉淀时的pH

Mg(OH)2

10.8

Fe(OH)2

9.6

Fe(OH)3

3.7

Al(OH)3

4.7

(1)写出加热溶解中发生反应的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

____。

(2)滤液2中大量存在的金属离子是___。

(3)调节两次pH值的原因是___。

(4)利用Mg(OH)2与含SO2和O2的烟气反应生成MgSO4和另一种无污染的化合物,可以使烟气脱硫,请问另一种产物的化学式为___。

【答案】

Na+、Mg2+先使Fe3+、Al3+完全转化为Fe(OH)3和Al(OH)3沉淀再使Mg2+完全转化为Mg(OH)2H2O

(1)硫酸能与氧化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能与氧化亚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能与氧化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

,3H2SO4+Fe2O3=Fe2(SO4)3+3H2O,H2SO4+FeO=FeSO4+H2O,3H2SO4+Al2O3=Al2(SO4)3+3H2O。

故填:

(或3H2SO4+Fe2O3=Fe2(SO4)3+3H2O或H2SO4+FeO=FeSO4+H2O或,3H2SO4+Al2O3=Al2(SO4)3+3H2O)。

(2)滤液1中加入H2O2的目的是将溶液中Fe2+氧化为Fe3+,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pH升高,调PH=6.0,铁离子全部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铝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形成氢氧化铝沉淀,过滤除去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沉淀,由于氢氧化钠中含有钠离子,所以滤液2中大量存在的金属离子是Na+、Mg2+。

Na+、Mg2+。

(3)调节两次pH值的原因是:

先使Fe3+、Al3+完全转化为Fe(OH)3和Al(OH)3沉淀,再使Mg2+完全转化为Mg(OH)2,从而将氢氧化镁与氢氧化铁、氢氧化铝分离。

故填:

先使Fe3+、Al3+完全转化为Fe(OH)3和Al(OH)3沉淀,再使Mg2+完全转化为Mg(OH)2。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为Mg(OH)2、SO2和水,产物为MgSO4,另一种无污染的化合物,所以该生成物为H2O。

H2O。

4.某热电厂用脱硫方法得到CaSO4生产K2SO4的工艺流程如下。

(资料)碳酸铵在水溶液中温度高于70℃时开始分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脱硫反应中的碳酸钙需要粉碎其目的是_____;

(2)脱硫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2CaCO3+2SO2+O2+4H2O=2CaSO4•2H2O+2X;

X的化学式是_____;

(3)反应Ⅰ的温度需要控制在60~70℃,其原因为_____;

A60~70℃反应速率较快

B高于70℃时碳酸铵分解,降低了原料的利用率

(4)过滤过程中所需玻璃仪器;

烧杯、玻璃棒、_____。

若过滤后液体仍然浑浊应_____;

滤渣X的化学式为_____;

将NH4Cl溶液通过_____、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步骤得副产物NH4Cl晶体;

(5)(NH4)2SO4与KCl溶液需在浓氨水中发生反应Ⅱ,析出K2SO4晶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其中浓氨水的作用是_____;

(6)下列洗涤产品K2SO4晶体的方法中,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是_____。

A常温时蒸馏水洗

B冰水洗

C饱和硫酸钾溶液洗

(7)检验硫酸钾晶体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

【答案】增加反应物接触面积,反应更充分CO2AB漏斗重新过滤CaCO3蒸发浓缩(NH4)2SO4+2KCl=K2SO4↓+2NH4Cl降低K2SO4溶解度,使K2SO4析出C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已洗净

(1)脱硫反应中的碳酸钙需要粉碎其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

增加反应物接触面积,反应更充分。

(2)由脱硫过程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都是2个钙原子,2个硫原子,8个氢原子,反应前是2个碳原子,反应后应该是2个碳原子,反应前是16个氧原子,反应后应该是16个氧原子,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aCO3+2SO2+O2+4H2O=2CaSO4•2H2O+2CO2。

CO2。

(3)反应Ⅰ的温度需要控制在60~70℃,其原因是:

60~70℃反应速率较快,高于70℃时碳酸铵分解,降低了原料的利用率。

AB。

烧杯、玻璃棒、漏斗。

若过滤后液体仍然浑浊应重新过滤;

滤渣X是硫酸钙和碳酸铵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钙的化学式为CaCO3;

将NH4Cl溶液通过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步骤得副产物NH4Cl晶体;

漏斗;

重新过滤;

CaCO3;

蒸发浓缩。

(5)反应Ⅱ是(NH4)2SO4与KCl溶液在浓氨水中反应生成K2SO4和NH4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4)2SO4+2KCl=K2SO4↓+2NH4Cl;

其中浓氨水的作用是降低了硫酸钾的溶解度,使硫酸钾析出。

降低了K2SO4的溶解度,使K2SO4析出。

(6)硫酸钾能够溶于水,不溶于饱和硫酸钾溶液,因此最好用饱和硫酸钾溶液洗涤产品K2SO4晶体。

C。

(7)氯化铵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已洗净。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已洗净。

5.工业上以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含有SiO2、Fe2O3等少量杂质)为主要原料制备高性能的磁性材料碳酸锰(MnCO3)。

其工业流程如下:

已知:

①SO2与MnO2反应生成硫酸锰MnSO4;

②SO2与Fe2O3在一定条件下生成FeSO4和H2SO4。

(1)“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

(2)向过滤Ⅱ所得的滤液中加入NH4HCO3溶液时温度控制在30-35℃,温度不宜太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浸锰”反应中往往有副产物MnS2O6生成,温度对“浸锰”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为减少MnS2O6的生成,“浸锰”的适宜温度是__________。

(4)生成的MnCO3沉淀需经充分洗涤,检验洗涤是否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

(5)软锰矿中锰的浸出有两种工艺。

工艺A:

软锰矿浆与含SO2的工业废气反应;

工艺B:

软锰矿与煤炭粉混合,焙烧后加稀硫酸溶解。

其中,工艺A的优点是__________。

【答案】漏斗防止NH4HCO3受热分解90℃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Ba(NO3)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已洗涤干净减少SO2的排放,保护环境

(1)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故填:

漏斗。

(2)NH4HCO3受热分解所以温度不宜过高,故填:

防止NH4HCO3受热分解。

(3)由图可知90℃时MnS2O6生产率较低,“浸锰”出率达到最高,故填:

90℃。

(4)洗涤干净与否,检验是否有硫酸根离子即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Ba(NO3)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已洗涤干净,故填: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Ba(NO3)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已洗涤干净。

(5)工艺A与工艺B相比可以消耗SO2,减少SO2的排放,保护环境,故填:

减少SO2的排放,保护环境。

6.NiSO4⋅6H2O是一种绿色易溶于水的晶体,广泛用于化学镀镍、生产电池等,可由电镀废渣(除含镍外,还含有Cu、Zn、Fe等杂质)为原料获得。

有关工艺流程如图:

(相关资料)①Ni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NiSO4和H2

②ZnSO4+Na2S=ZnS↓+Na2SO4

③H2O2溶液能将FeSO4氧化成Fe2(SO4)3

④NiCO3是一种不溶于水、易溶于强酸的浅绿色沉淀。

(问题解答)

(1)向废渣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

(2)在滤液Ⅱ中加入H2O2溶液时,温度不能太高的原因是_____。

(3)除铁时还能加入适量的Na2CO3溶液调节酸度,反应生成Na2SO4、CO2气体和一种浅黄色的黄铁矾钠沉淀[化学式为:

Na2Fe6(SO4)4(OH)12],这样可以将Fe3+除去。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如图是温度—pH与生成的沉淀关系图,图中阴影部分是黄铁矾钠稳定存在的区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FeOOH中铁元素为+2价

B Fe2O3固体为红色

C 若在25℃时,用H2O2氧化Fe2+,再在pH=4时除去铁,此时溶液中出现的沉淀是FeOOH和Fe(OH)3

D 工业生产中常保持在85~95℃生成黄铁矾钠,此时水体的pH为1.5左右

(4)从“沉淀A”制得NiSO4⋅6H2O晶体的实验步骤依次为:

向沉淀中加入_____溶液,直至恰好完全溶解,转化为NiSO4溶液;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NiSO4⋅6H2O晶体,用少量乙醇洗涤NiSO4⋅6H2O晶体并晾干。

【答案】使废渣完全反应温度过高H2O2会分解,降低原料利用率6H2O+6Na2CO3+3Fe2(SO4)3=Na2Fe6(SO4)4(OH)12↓+5Na2SO4+6CO2↑BD稀硫酸

(1)根据流程图可知,流程中存在向废渣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的目的是使废渣完全反应;

(2)温度过高H2O2会分解,降低原料利用率。

在滤液Ⅱ中加入H2O2溶液时,温度不能太高;

(3)根据“除铁时还能加入适量的Na2CO3溶液调节酸度,反应生成Na2SO4、CO2气体和一种浅黄色的黄铁矾钠沉淀[化学式为:

Na2Fe6(SO4)4(OH)12],这样可以将Fe3+除去”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H2O、Na2CO3、Fe2(SO4)3,生成物是Na2Fe6(SO4)4(OH)12、Na2SO4、CO2,化学方程式为:

6H2O+6Na2CO3+3Fe2(SO4)3=Na2Fe6(SO4)4(OH)12↓+5Na2SO4+6CO2↑;

A FeOOH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氢元素为+1价,设:

FeOOH中铁元素化合为x;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有:

x+(-2)+(-2)+(+1)=0,x=+3,故A错误;

B Fe2O3固体为红色,故B正确;

C 根据温度—pH与生成的沉淀关系图可知,当温度低于40℃,pH=4时,沉淀主要是Fe(OH)3,当温度高于40℃,低于100℃左右,pH<

4时,沉淀主要是FeOOH。

若在25℃时,用H2O2氧化Fe2+,再在pH=4时除去铁,此时溶液中出现的沉淀是Fe(OH)3,故C错误;

D 根据温度—pH与生成的沉淀关系图,图中阴影部分是黄铁矾钠稳定存在的区域可知,工业生产中常保持在85~95℃生成黄铁矾钠,此时水体的pH为1.5左右,故D正确,故选BD。

(4)根据“NiCO3是一种不溶于水、易溶于强酸的浅绿色沉淀”可知,从“沉淀A”制得NiSO4⋅6H2O晶体的实验步骤依次为:

向沉淀中加入稀硫酸溶液,直至恰好完全溶解,转化为NiSO4溶液;

解题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流程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能提高信息捕捉的有效性。

7.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

(1)金属铁、铝常用来制作炊具,主要是利用其_______________性.

(2)人类每年从自然界提取大量的金属,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钢铁年产量很高,但因锈蚀造成的损失也很惊人.工业上常用稀盐酸除去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水中回收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

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D的化学式为_____;

以上物质A~G中,含有锌元素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答案】导热

6HCl+Fe2O3=2FeCl3+3H2OZn+FeSO4=Fe+ZnSO4Zn+CuSO4=ZnSO4+CuFe;

ABCEG

(1)作炊具,主要是利用金属的导热性.

(2)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写在等号的左边,生成物铁和二氧化碳写在等号的右边,根据得失氧进行配平,反应条件是高温写在等号的上边,所以化学方程式为:

(3)盐酸除铁锈的反应物是盐酸和氧化铁写在等号的左边,生成物氯化铁和水写在等号的右边,用观察法配平即可,所以方程式是:

6HCl+Fe2O3=2FeCl3+3H2O.(4)根过量A是加入的锌,锌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锌,所以方程式是:

Zn+FeSO4═Fe+ZnSO4;

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所以方程式是:

Zn+CuSO4═ZnSO4+Cu;

由于锌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铁盒硫酸锌,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且加入的锌是过量的,所以固体B中含有锌、铁、铜;

溶液C是硫酸锌溶液;

固体B用磁铁把铁吸引出来,所以固体D是铁;

固体E中含有锌和铜,由于锌能与硫酸反应,铜与硫酸不反应,所以加入的溶液F是稀硫酸,溶液G是硫酸锌溶液;

所以含有锌元素的有ABCEG.

考点: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酸的化学性质.

8.为了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的MgCl2、CaCl2和Na2SO4等杂质,某小组同学选用Na2CO3溶液、稀盐酸、Ba(OH)2溶液三种试剂,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Ⅰ中加入试剂A除去的杂质是_________。

(2)实验Ⅱ中加入的试剂B是_________溶液;

加入过量B的目的是__________。

(3)滤液②中除Na+和Cl-外,还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4)实验Ⅲ中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5)由所得NaCl溶液制成氯化钠晶体,所需操作为_________。

【答案】MgCl2和Na2SO4Na2CO3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钡CO32-和OH-NaOH+HCl=NaCl+H2O蒸发结晶

(1)实验Ⅰ中加入试剂A是氢氧化钡溶液,除去的杂质是MgCl2和Na2SO4,氯化镁和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2)实验Ⅱ中加入的试剂B是Na2CO3溶液,加入过量B目的是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钡,氯化钙和碳酸钠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

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

(3)滤液②中除Na+和Cl-外,还含有的离子是过量碳酸钠中的碳酸根离子(CO32-)和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OH-);

(4)实验Ⅲ所加试剂C是盐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NaCl+H2O;

(5)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由所得NaCl溶液制成氯化钠晶体,所需操作为蒸发结晶。

所加碳酸钠溶液的作用:

除去溶液中的氯化钙以及过量的氢氧化钡,因此碳酸钠要在氢氧化钡之后滴加。

9.制备波尔多液。

某农场需要大量的波尔多液,农场工人就地取材,利用农场废弃的铜渣(只含有铜和一定量的铁),化工厂的废硫酸和农场附近山上的石灰石来制作波尔多液。

下面是制作波尔多液的工艺流程图(注:

所加试剂及操作均省略):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流程1~6中发生化学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填流程图中的数字编号)。

(2)喷洒波尔多液后,果农的手上和衣服上会残留一些用水洗不掉的蓝色斑点,这些蓝色斑点属于_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在家中洗去衣服上蓝色斑点的是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aCO3

CaO+CO2↑CaO+H2O=Ca(OH)2H2SO4+Fe=FeSO4+H2↑2Cu+O2

2CuOCuO+H2SO4=CuSO4+H2OCa(OH)2+CuSO4=Cu(OH)2↓+CaSO4⑤⑥碱用食醋浸泡后用水冲洗

1、高温煅烧石灰石反应原理:

CaCO3

CaO+CO2↑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

2、生石灰与水反应:

CaO+H2O=Ca(OH)2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

3、铜渣中含有少量铁,用稀硫酸将铁除去:

H2SO4+Fe=FeSO4+H2↑符合“单质+化合物=新单质+新化合”,属于置换反应;

4、铜加热变为氧化铜:

2Cu+O2

2CuO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

5、氧化铜与硫酸反应原理:

CuO+H2SO4=CuSO4+H2O,符合“化合物+化合物=新化合物+新化合物”,反应物离子交换成分,属于分解反应;

6、氢氧化钙与硫酸铜反应原理:

Ca(OH)2+CuSO4=Cu(OH)2↓+CaSO4符合“化合物+化合物=新化合物+新化合物”,反应物离子交换成分,属于分解反应;

其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⑤⑥;

(2)喷洒波尔多液后,果农的手上和衣服上会残留一些用水洗不掉的蓝色斑点,这些蓝色斑点是氢氧化铜,属于碱性物质,在家中洗去衣服上蓝色斑点的是方法是:

用食醋浸泡后用水冲洗;

10.今年春节期间播出的《舌尖3》,让籍籍无名的章丘铁锅名声大振,章丘手工铁锅制造需要历经十二道工序,再过十八遍火候,一千度高温锤炼,经受三万六千次锻打,其炉渣中主要含FeO、Fe2O3,还有一定量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酸反应的杂质。

现按如图工艺流程,用炉渣制备绿矾(FeSO4•7H2O)。

请按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