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文化名人宁远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60578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州文化名人宁远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永州文化名人宁远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永州文化名人宁远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永州文化名人宁远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永州文化名人宁远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永州文化名人宁远篇Word下载.docx

《永州文化名人宁远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州文化名人宁远篇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永州文化名人宁远篇Word下载.docx

总面积2.24万平方千米,总人口(2011年)580万。

分为“南六县”(道县、宁远、江永、江华、蓝山和新田)和“北五县”(祁阳、东安、双牌、芝山区和冷水滩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九县两区”。

面积最大的是江华瑶族自治县(3216平方千米),宁远面积位居第三(2508平方千米),面积最小的是新田县(1004平方千米);

人口最多的是祁阳县(102万),宁远人口排第二(79万),人口最少的是双牌县,只有17万居民。

永州是一本书,其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据权威专家考证,永州是“世界稻作农业之源”(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域之一)、“中国陶瓷业之源”(世界上最早掌握陶瓷制作技艺的地域之一)和“中华文明道德之源”(长眠于宁远九嶷山的舜帝是中华文明道德的始祖)。

舜的开明治国和任人唯贤,柳宗元的惜民爱民思想,周敦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女书”的神秘莫测和瑶族文化的千姿百态,以及道县五蟾(chá

n)岩文物的出土,无一不丰富着中华文化的宝库。

永州山水,融“奇、绝、险、秀”与美丽传说于一体,汇自然情趣与历史文化于一身。

永州柳子庙、宁远九嶷山和舜帝陵、祁阳浯溪碑林、双牌阳明山、东安舜皇山和道县湘源温泉等皆已成为旅游热点。

而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主要介绍文化名人及他们的事迹。

舜帝及湘夫人的传说

一、出生和成长

要论永州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名人,毫无疑问当属长眠于宁远九嶷山的舜帝——没有“之一”!

舜,又叫虞舜,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山东诸城人,姓姚,名重华(宁远一中门口那条路叫重华路,大桥叫重华桥,即得名于斯)。

少时家境贫寒,从少年时代开始从事过各种体力劳动,如耕种、打渔、制作陶器等。

他的父亲是一位盲人,生母早逝,继母生弟名“象”。

史书记载小虞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脾气不好,常在醉酒后打骂小虞舜,后妈偏袒弟弟也常责骂他,弟弟桀骜不驯。

然而,小虞舜对父母十分孝顺,对弟弟及其友善,几十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和改变。

由于小虞舜在当地以孝行而闻名,当联盟首领尧向各地诸侯征询继承人时,多数诸侯长就举荐了舜。

(这就是公交车上贴着“道德之乡讲道德,文明之乡讲文明”的宣传标语的缘由)

二、“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

史书记载,“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畔”指田间田埂。

种田人互相谦让,在田界处让对方多占有土地);

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让居”,互相推让居住的地方,指谦让搭在河边的草棚或筑屋在溪深鱼肥之地)”,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

“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yǔ,粗劣)”,制作陶器,也能带动周围的人认真从事,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的现象。

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yì

,县,城),三年成都(四县为都)”。

由于他以孝行闻名,又拥有礼貌谦让的高尚品质、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极强的号召影响力,尧帝很高兴,就依从民意(老百姓的愿望),确定他为继承人。

这还没有完,尧帝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虞舜;

这还不算完,不仅嫁女儿,一次就嫁了两个女儿给他——娥皇和女英。

后人合称她们二人为“湘夫人”。

三、任人唯贤

虞舜成为了部落联盟的首领,那他这个首领当得是否合格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

同学们,你认为作为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本领是什么?

(学生回答)同学们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作为一位领袖最重要的本领是要能识别和正确地任用人才,让那些有才能的人兢兢业业地为百姓服务!

舜帝大胆地启用了一批有才能的担任部落的重要职位——其中就有在治理黄河泛滥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

毫无疑问,大禹是一匹千里马,而舜帝就是独具慧眼发现千里马的伯乐!

舜帝在年老时,在考虑继承人的人选时,认为自己的儿子不具备卓越的领导才能,就确立了威望最高的大禹为继承人。

四、舜帝南巡,二女寻夫

舜帝不仅任人唯贤大公无私,而且无时无刻不关心百姓疾苦,在他年老时仍亲自南巡。

《史记》记载,“舜践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到各个诸侯国视察、安抚、斡旋甚至是平乱和征讨),崩于苍梧,葬于九嶷,是为零陵”。

话说年迈的舜帝执意要去南巡,娥皇、女英放心不下,于是不远万里从山东至零陵九嶷一路找寻夫君而来。

当二女到达宁远时,得知夫君依然仙逝,葬于九嶷山,不禁悲痛万分,在山上倚竹痛苦。

泪水竟把山上的竹树染得泪痕斑斑。

晋代历史学家张华在《博物志●史补》记载,“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

这就是斑竹的来历。

“斑竹一枝千滴泪”

五、“斑竹一枝千滴泪”(原作见图片)

毛泽东在诗歌《七律●答友人》里写道,“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作品译文:

九嶷山上空白云飘飘,两名妃子乘着微风翩翩下山。

青青的竹枝上闪烁着泪光,片片红霞若天风织成绚丽的衣衫。

洞庭湖水波浩荡卷起白色的浪花,橘子洲当歌一曲感天动地。

我将为此而梦回祖国辽阔的河山,在我芙蓉盛开的家乡朗照着清晨的光辉。

赏析:

伟人毛泽东运用神来之笔,将九疑山秀丽而壮美的自然之景与娥皇女英的动人传说融为一体,使辉煌的革命现状与美好的展望水乳交融,浑然天成,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浮想联翩!

六、“九疑”还是“九嶷”(得名由来)

我们先来看三张图片(玉琯岩、《七律●答友人》、江泽民的题名)

毛泽东《七律●答友人》手书(注意第二个字)

南宋道州刺史方信孺所书“九疑山”三个大字

(简介:

每字高1.8米,宽1.9米,笔力苍劲遒拔。

方信孺,公元1177年至1222年,有隽才,未冠能文,有几十首诗词传世。

有杨万里颇赞赏之。

以荫补番禺尉,治盗有异绩。

方信孺胸有谋略,胆识过人,能言善辩,公元一二零七年,假朝奉郎使金,自春至秋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

历淮东转运判官,知真州。

后奉祠归,屏居岩穴,放浪诗酒以终。

东汉蔡邑所书《九疑山铭》

蔡邕,公元132一192,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古琴家。

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

蔡邑除通经史,善辞赋等文学外,书法精干篆、隶。

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

江泽民题字“九嶷山舜帝陵”

提问:

同学们,你们认为到底是该写成“九疑”还是“九嶷”?

(学生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九疑”得名的由来说起!

“九疑”得名于舜帝之南巡。

因境内有舜源、娥皇、女英、杞林、石城、石楼、朱明、箫韶、桂林九座峰峦,且峰峰相似难以区别,故名。

《史记》记载,“舜践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到各个诸侯国视察、安抚、斡旋甚至是平乱和征讨),崩于苍梧,葬于九疑,是为零陵”。

《水经注》云:

“苍梧之野,峰秀数邵之间,罗岩九峰,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

游者疑焉,故曰:

九疑山。

由此可见,严格来说应该写作“九疑”,但是由于使用习惯的原因,写作“九嶷”也不算错。

 

“土生土长”的乐天宇

一、天宇其人

乐天宇(1901-1984),湖南永州宁远官桥乡麻池塘村人。

中国农林生物学家、革命家和教育活动家,毛泽东和朱德的亲密友人。

二、生平活动

15岁,考入长沙市立一中。

开始接触社会,接受进步思想。

当时,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求学。

从此,伟大的友谊就开始了!

18岁,“五四运动”(同学们,这是哪一年?

1919年)爆发,参加了由毛泽东领导的学生爱国运动。

20岁,考入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中国农大的前身。

中国共近600所大学,中农大在2012年排27名,是一所名牌大学)。

第二年,学校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他担任该校第一届团委会的团委书记。

24岁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北京、湖南、湖北等地为革命奔走,领导农民运动。

26岁,组织上派遣乐天宇回到宁远开展农民运动。

蒋介石大力镇压农民运动,为保存革命力量,组织上要求天宇离开宁远前往安徽。

后不幸被捕入狱长沙。

29岁,红军攻打长沙,乐与狱中战友趁机越狱。

越狱时不幸左脚摔伤。

1939年七七事变,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我半壁江山。

,全国人民奋起抗日救国。

时年38岁的乐天宇决心离开妻儿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奔赴延安,参加抗日斗争。

1940年,军队面临了缺衣少粮的生活困境,革命的星火即将熄灭。

乐运用农业林业知识,经过多次艰难的的实地考察,他谨慎地向毛泽东和朱德提出开垦南泥湾开展农业生产自救的建议,并三次陪同朱总司令视察南泥湾。

1941年,八路军359旅在旅长王震的带领下开垦了南泥湾。

果真如乐天宇考察的结果一样,南泥湾极其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南泥湾获得了丰收,军队得救了,革命之火重新熠熠生辉!

作为农林生物学家和革命家的乐天宇功不可没。

1947年(46岁),中共中央撤离延安,乐在山西长治负责筹办北方大学农学院并任院长——这就是后来搬迁到北京的“中国十大名牌大学”之一的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

1949年(48岁)新中国成立后专心著书立说。

在生物学和遗传学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有三部专著出版。

他非常重视森林保护工作,经常呼吁“救救森林,救救子孙”,显示出了卓越的远见和良好的环保意识。

1966年至1976年十年“文革”期间(简介“文革”),乐在这次浩劫中身心都收到严重摧残,年老多病,终至佝偻(解释)。

直到1978年(77岁),他的冤案才得以平反,党组织恢复了他的名誉并补发文革十年中停发的所有工资。

他宽大为怀,不计较个人得失,仍以党的事业和国家建设为重,拿着补发的所有工资,在宁远不以赚钱为目的自费办学,创办了九嶷山学院。

当时,国家发给他的工资是350元,他留下50块作为生活费,其余的均交给学校作为教师的办公费和学生的奖学金和生活补贴。

1984年,83岁的乐因长期的艰苦生活和超负荷的工作,积劳成疾,与世长辞。

而他所创办的九嶷山学院正源源不断地向当地和东南沿海输送教育工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