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工业绿色发展十三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60004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工业绿色发展十三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上海市工业绿色发展十三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上海市工业绿色发展十三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上海市工业绿色发展十三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上海市工业绿色发展十三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工业绿色发展十三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

《上海市工业绿色发展十三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工业绿色发展十三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工业绿色发展十三五规划文档格式.docx

国家和本市备案合同能源管理企业由“十一五”末的家增至年的家,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获得市财政奖励,节能量万吨标煤。

上海临港再制造产业园区成为目前唯一一个同时获得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国家质检总局等部委批复支持的国家级再制造示范基地,浦东张江建设了上海国家半导体照明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依托虹口、杨浦、宝山等生产性服务业园区,形成了一批以花园坊节能环保园为代表的服务业集聚区。

(二)困难与问题

要进一步推进本市工业绿色发展,当前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新项目能效水平有提升空间,大型项目通常在开工前几年完成项目设计,用开工当年的节能技术和水平来衡量,存在节能潜力。

二是企业实施节能改造动力不足。

节能改造成本上升快,单位节能量的节能成本从年的元上升至年元。

同时节能监察队伍相对薄弱,节能监察覆盖面还不足。

三是工业固废利用面临挑战。

本市左右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分布在工业区块外,企业面临调整淘汰压力。

同时,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涉及废弃物回收、分类处置、回收利用、产品销售等多个环节,导致废旧资源的回收以个体“游击队”为主,无序竞争和环境不良挤压规范企业的发展空间。

二、“十三五”发展环境和趋势

“十三五”时期,本市工业绿色发展面临调整转型挑战不断加大、环境质量要求持续提高、资源能源约束更加趋紧等新环境、新要求和新动力、新契机。

从国际来看绿色壁垒越筑越高。

全球能源和环境危机推高了国际竞争中的绿色壁垒,一是作为碳排放总量世界第一的大国,我国承受着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节约能源的巨大压力。

年月日,我国递交的《国家自主贡献方案》明确,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于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年下降-、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左右。

二是发达国家纷纷开始施行“领跑者”计划、环境能效标识、低碳标识、节能型产品销售商评价等制度,在国际贸易中设置绿色壁垒。

三是通过技术创新占据产业竞争力制高点成为发展趋势,可再生能源、新材料、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引领了绿色制造的发展趋势。

从国内来看绿色发展成为潮流。

国家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使得工业绿色发展需求凸显。

一是政策引导作用逐渐显现,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实施,能源高效利用、土壤修复、黑臭河整治、海绵城市建设等将带动万亿投资。

二是资本市场对绿色发展推动作用日益明显,节能环保新兴技术快速涌现,环境风险投资、合同能源管理、碳排放权交易等市场都孕育着巨大商机。

三是《中国制造》明确把工业绿色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提出了涵盖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用水强度、固废综合利用率等方面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为深入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和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带来新契机。

从上海来看绿色管理持续深化。

“十三五”时期是本市经济转型升级、创新突破关键期,对工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工业发展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空气、水、土壤专项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更高环保要求,主要污染物控制种类不断增加,控制指标趋紧。

二是碳排放峰值目标的设置给工业绿色发展增添了新压力,本市提出“年前后本市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的目标,工业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及能源消费总量的关键领域,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总量控制任务艰巨。

三是节能环保投入维持高位,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政府环保投入维持高位,园区绿色循环化改造、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能源资源高效利用、污染集中治理等将拉动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新一轮投资。

三、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五位一体”发展战略,把绿色作为工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贯彻“智慧节能、清洁高效、循环耦合、绿色发展”方针,持续推进工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以能源消费强度下降为统领、能耗总量控制为优先、完善市场机制为基础、健全法规标准为保障、科技创新应用为驱动,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体系,努力实现工业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监管相结合。

持续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基础的工业绿色发展推进机制。

通过进一步完善法规和标准体系,落实用能主体责任,完善能效监控管理,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工作格局。

、坚持能效提升与污染减排相结合。

坚持节约优先,实施能效提升工程,聚焦高载能行业和工业园区节能降耗,整体提升本市工业能源利用效率。

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深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再制造产业链,减少污染物排放。

、坚持技术创新与结构调整相结合。

推动建立有利于节能降耗的科技研发、推广和应用体系,充分发挥新兴技术对结构转型的柔性助推作用。

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本市工业发展规划,控制增量、调整存量、淘汰落后,加强节能评估、产业准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坚持两化融合与智慧节能相结合。

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探索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技术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变革性推进作用。

以能源大数据平台、能源互联网为手段不断创新优化管理模式,加强对能源数据的分析挖掘与预测,精准定位、精确考量、精益施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节能减排。

(三)发展目标

实现工业绿色发展“双控三优”目标,“双控”即“控总量、控强度”,“三优”即“优结构、优产业、优管理”。

年的主要目标包括:

——总量和强度实现双控。

本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比“十二五”期末同比下降万吨标煤;

相比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左右。

重点排污企业(家)污染物排放量比年下降。

——工业用能结构不断优化。

工业占全市用能比重下降至以下;

工业能耗中高载能行业用能比重下降个百分点左右;

清洁能源、非化石能源占比继续上升。

——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节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达到亿,关键技术与融资服务体系取得重要进展;

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到以上;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以上;

重点行业实现清洁生产审核全覆盖。

——能效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绿色产业园区;

主要耗能产品单耗达到国内外行业先进水平;

推进一批企业建立能源在线监控系统,推广能源管理体系;

着力修订制定一批能效标准。

表:

“十三五”工业绿色发展“双控三优”指标体系

序号

指标名称

年目标

目标类型

规模以上工业用能总量

下降万吨标煤

约束性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碳排放强度下降率

工业用能占全市比重

预期性

高载能行业占工业用能比重

降低

重点排污企业污染物排放削减量

节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

亿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规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

以上

四、主要任务

(一)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

对接工信部绿色制造工作要求,制定《上海市绿色制造体系实施方案》,按照“示范一批,推广一批,覆盖一片”的模式,推进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建设。

一是积极开发绿色产品,聚焦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实现产品能源资源消耗最低化、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

推进产品绿色设计试点示范,从源头综合考虑有毒有害材料替代、可回收、材料优化等各因素,开展典型产品绿色设计水平评价试点,实现年试点范围内评价全覆盖。

二是引导创建绿色工厂,以厂房集约、原料无害、生产洁净、废物资源、能源低碳为目标,制定重点行业绿色工艺、技术和装备推广方案,支持企业实施绿色战略、绿色标准、绿色管理和绿色生产。

三是大力创建绿色产业园区,强化绿色产业园区建设推进机制,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园区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按照“绿色、智能、金融创新”融合理念,搭建产业园区绿色监控平台体系,根据园区实际情况,分类分批推进分布式光伏光热、绿色照明、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改造、园区循环化改造、立体绿化等绿色重点工程,整体提升园区能源资源效率和绿色化程度。

专栏一:

绿色产业园区创建工程

、推进能源、环保在线监测网络建设。

建立园区和园区内重点企业能源监控中心建设和环境监测网络,实现能源、环境指标实时监控、预警预测、在线评估、专家诊断、解决方案等系列功能。

、建立园区绿色管理制度。

强化产业园区组织管理职责和建设推进机制,健全园区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支持体系和统计体系,加强园区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

建立园区循环化改造和绿色产业园区创建评价体系。

、推进园区产业结构优化。

围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产出率,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制定入园企业、项目的准入标准和招商引资指导目录,实行产业链招商、补链招商,通过企业改造和引进,产生产业集聚和循环链接效应,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推进园区公共设施道路绿色照明。

在满足照明质量需求、保护环境的情况下,采用效率高、寿命长、安全和性能稳定的照明电器产品,实现节能、舒适、安全、经济的照明。

重点推进园区道路、公共设施实施照明及智慧照明控制应用。

、推进园区绿色低碳交通。

大力发展园区绿色交通,规划建设一批充电桩,鼓励园区职工使用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等新能源车辆;

优化园区集疏运物流体系,降低单位重量货物每公里油耗,促进园区交通低碳化。

、推进可再生能源利用。

大力推进园区既有建筑太阳能光伏、光热技术应用,推广地源、水源热泵的使用,全面实施新建建筑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工程。

、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

在石化、化工、汽车整车制造、船舶制造等行业集聚的产业园区开展排放削减工程,对企业生产、输送和储存过程挥发性有机物泄露进行监测监管,实施输配及储存过程的油气回收和挥发控制,开展敞开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加盖及废气处理等工作。

、推进节水与中水回用工程。

推进园区节水与中水资源利用,提高园区非传统水源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值水耗量,全面实施节水工程、雨水回收、中水回收工程,坚持园区建设、运行全过程节水。

四是推动构建绿色供应链,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全面推行绿色采购,打造绿色供应链试点。

鼓励企业选用符合环保、节能要求的原材料,从物料环保、污染预防、节能减排等方面对供应商进行绿色伙伴认证。

(二)优化绿色技术产品选推制度,推动产研融合发展。

加大对高新节能技术的研发力度,健全本市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遴选和推广应用制度,一是加快绿色制造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研发。

与市科委联动,实施绿色制造核心关键技术与产品创新工程,研发储备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

重点研发纳米红外线圈电热、烟气余热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纳米孔绝热材料等节能技术、大型垃圾焚烧设施炉排系统、无烟柴油和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等环保技术、无损拆解、零部件疲劳剩余寿命评估等再制造技术。

二是支持工业绿色发展共性技术研发。

开发一批高性能、轻量化、绿色化新材料,突破绿色原料选择、创新设计和应用技术。

开发、应用和推广一批符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要求的新型绿色包装。

开发、应用一批模块化、仿真化、集成化、易回收和高可靠性等绿色设计工具,拉动绿色研发设计和绿色工艺技术一体化提升。

三是创新节能环保产品推广机制。

建立节能环保产品评审推广负责制,由节能环保产品评审单位会同相关企业负责产品的推广。

搭建节能环保产品线上线下推广平台,通过推介会、展示会,搭建节能环保产品生产企业和用能单位对接平台,示范、推广一批节能环保先进技术装备。

搭建“绿品慧”等节能环保产品线上推广平台,扩大节能环保税收优惠政策覆盖面,疏通节能环保产品流通渠道。

(三)强化“互联网”智慧能源管理,打造绿色发展大数据生态系统。

深入推进两化融合,运用大数据平台、能源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有效推进绿色制造。

一是推进企业能源管理智慧化。

建设工业重点用能单位能耗信息在线采集和动态监测系统,大力推动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可视化用能监控系统建设,加强能源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利用。

推广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建立绿色数据中心创建指标体系和运维管理体系,建设家绿色数据中心示范企业。

二是推动园区绿色在线监控。

针对能源消费、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节能环保设施运行等不同要求布局实时监测点位,实现数据实时监控。

鼓励园区对已有监控平台进行系统功能改造和升级,积极引进第三方机构参与园区监控平台建设和管理运行,促进监测数据互联共享。

三是搭建全市绿色工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开发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绿色工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开发潜力诊断挖掘、能耗环保对标、绿色指数评价等功能,促进企业、园区和政府能源环境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

四是创新资源回收利用方式。

鼓励发展“互联网回收”模式,支持回收行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向监测,鼓励再生资源企业与互联网回收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电商业务向资源回收领域拓展以及智能回收机向互联网回收延伸。

(四)聚焦重点领域,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加大绿色装备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一是提升发展高效节能产业。

推广应用高效节能产品,支持发展大容量高压变频器、非晶合金变压器等节能机电产品,支持高端照明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应用,发展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新型节能建材。

培育发展专业节能服务业,鼓励创新合同能源管理运营模式,扩展至新建项目和运营维护领域。

二是提速发展先进环保产业。

推进电厂超低排放改造设备及袋式除尘核心配件、生活垃圾焚烧及其烟气处理系统成套设备,机动车尾气微粒过滤器等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产品的研发制造。

提升水处理,提升高浓度工业废水、膜法重金属脱除成套装备、城镇污水深度脱氮除磷一体化技术及成套装备等水处理关键组件与设备的生产制造能力。

研发土壤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泥资源化等土壤污染修复核心技术。

推进建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发展环保服务业,在电厂除尘脱硫脱硝、工业污染治理、城镇污水处理等重点领域进行试点示范推广。

三是提质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提升固废综合利用产业能级,拓展脱硫石膏、粉煤灰、冶炼渣的深度利用,发展钢渣精细化利用,高品质氧化铁提纯等技术。

积极开发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分选技术和设备、污泥消化与干化处理设备、废旧机电及电器电子产品自动拆解设备等配套装备。

扩大汽车零部件、机电产品、工程机械等领域再制造规模,支持机器人、航空发动机、高端医疗设备、通信设备等领域再制造核心技术研发攻关和产业化示范。

(五)大力推进能效提升,加快实现节约发展。

通过优化结构、创新技术、精益管理等一系列手段全面提升工业能源利用效率。

一是提升新建项目能效水平。

加强节能评估审查和后评价,严格控制钢铁、石化、电力等高载能行业产能扩张,在节能、环保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

大力推行新建项目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引入专业技术机构参与项目能源系统的设计和建设。

二是推进重点行业节能改造。

针对高载能行业推进专用设备节能改造和余热余压利用,包括钢铁行业的焦炉、烧结节能改造,高炉水渣余热资源利用改造等;

石化行业的冷却循环水系统优化改造、低温热综合利用改造;

电力行业的脱硫岛烟气余热回收改造、风机运行优化改造等。

针对一般制造行业推进通用设备能效提升,包括电子、医药、汽车行业的制冷系统改造;

机械、轻工等行业的空压机系统改造;

机械行业的电能质量改善改造等。

专栏二:

高载能行业节能改造工程

、着力推广钢铁行业清洁工艺。

重点推广焦炉、烧结节能改造、高炉水渣余热利用、加热炉余热回收、干熄焦装置发电、焦炉荒煤气回收利用、加热炉富氧燃烧、加热炉烟气露点以下余热回收、高炉干法除尘改造等节能技术。

、推进石化、化工行业清洁工艺。

实施烯烃装置冷却循环水系统优化、芳烃装置低温热综合利用,以及相变复合热交换技术、螺杆膨胀动力机技术、超声波除垢技术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

、电力行业绿色改造和优化调度。

重点推广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整体优化、电站锅炉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多级密封加漏风回收系统、脱硫岛烟气余热回收及风机运行优化等技术;

优先调度运行状况较好的机组,提高运行机组的负荷率,控制本市公用燃煤电厂平均供电煤耗不高于克标煤千瓦时。

专栏三:

终端用能设备能效提升改造工程

、推进制冷系统专项改造。

重点围绕电子、医药、汽车行业进行制冷系统专项改造,推广磁悬浮冷水机、地源热泵等节能制冷设备,鼓励企业搭建中央控制系统监控制冷设备及其附属设备,通过智能运算提高制冷系统运行效率。

、推进空压机系统专项改造。

重点围绕机械、轻工、石化行业进行空压机系统专项改造,鼓励企业建设空压机节能监控系统最优化运行空压机群,减少空载时间实现按需供气,优化车间管网提高末端用气效率。

、推进电能质量改善。

重点围绕钢铁、机械、建材行业进行电能质量改善专项工程,鼓励企业建设电能质量实时监控系统,并采用静止无功补偿装置、有源滤波器等高效率无功补偿和谐波治理方法和设备,保持企业电能质量品质及用电稳定性,提高用电效率。

三是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

聚焦重点行业,继续推进钢铁、石化、建材、有色金属、轻工、纺织、医药及四大工艺(铸造、锻造、热处理、电镀)等重点行业结构优化,聚焦重点区域,实施个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区域专项。

至“十三五”末,节约标煤约万吨。

(六)推进工业低碳转型,持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继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化石能源在工业能耗中的比重,鼓励新能源、新技术的应用。

一是严控煤炭消费总量。

全面完成全市台集中供热及热电联产燃煤锅炉的天然气替代或者关停。

二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推进工业能源消费结构绿色低碳转型,鼓励企业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工业企业分布式能源中心建设。

推动屋顶光伏建设项目和微风发电示范项目,开展园区智能微网技术优化试点。

三是实施能源低碳化改造。

鼓励钢铁行业降低铁钢比,减少高炉和炼焦用煤;

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开展工艺过程温室气体减排改造。

(七)突出预防性控制,扩大清洁生产覆盖面。

以源头削减污染物产生为目标,扩大清洁生产覆盖面,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

一是推进有毒有害物减量化清洁生产技术改造。

推进电器电子、汽车、化工、医药等重点行业有毒有害物质限制使用,持续推进高风险污染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减量替代,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

二是推进重点行业、基础工艺的清洁生产改造。

通过实施先进适用的绿色基础制造工艺等清洁生产技术,推动传统基础制造工艺智能化发展,编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共性技术指南。

三是全面落实国家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专项工作。

推进和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重点行业绿色工艺、技术和装备推广方案,建设一批重点行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

四是扩大清洁推进范围、提高清洁生产质量效益。

在工业园区探索推行清洁生产的整体模式,推动实现个重点行业和绿色示范园区创建清洁生产全覆盖,全面挖掘和实施综合利用、污染控制项目。

五年落实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每年建成家清洁生产示范企业。

(八)推行循环生产方式,加速推进资源综合利用。

推进各类废弃物高效、高值、深度利用,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一是推动大宗固废深度利用,向精细化、大掺量、高附加值利用方向发展。

推广钢渣透水产品、墙体自保温材料、人造轻骨料、建筑加气砌块等的市场应用;

推进宝钢冶炼渣、宝山城建物资、嘉定伟翔电子废弃物等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

按照废弃物产生分布和合理运输半径,规划建设若干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区。

二是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

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电机产品、通信设备等的再制造;

推进临港再制造示范基地的产业集聚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以重点再制造企业为依托,加快完善有利于再制造产业发展的逆向回收物流体系。

三是推进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

重点开展以“四机一脑”、办公设备、印刷线路板、废旧电池电瓶等为主的废旧电子电器的拆解、分选、处置利用和再制造;

进一步推进冶炼煤气、余热余压等的再生利用,提高利用效率。

四是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

采用高效可靠的水处理技术工艺,提高水循环利用率,推动工业废水处理回用。

推广特许经营、委托运营等节水模式,提高节水管理和资源利用率。

(九)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区域联动和产业链延伸发展。

充分把握“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建设机遇,推动绿色科技、绿色制造及绿色服务引进来和走出去。

一是加强与长三角以及全国市场的业务对接融合,支持国内其他地区企业拓展布局,在上海设立研发机构、营销中心或企业总部,鼓励本市企业通过技术合作、产业投资、资产重组、服务输出、外设分支机构等多种方式开拓国内市场,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二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围绕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紧跟全球绿色科技发展动向,加强国际节能低碳和环保领域交流,吸引全球顶尖研发资源和先进技术转移,鼓励国内外科研机构、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引导企业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利用境外投资、工程承包、技术合作、装备出口等方式开拓国际市场。

三是建立产业联动发展长效机制,推动建立节能减排、气候变化、清洁技术、清洁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