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遗传学简答题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59368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遗传学简答题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医学遗传学简答题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医学遗传学简答题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医学遗传学简答题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医学遗传学简答题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遗传学简答题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医学遗传学简答题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遗传学简答题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遗传学简答题整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DNA分子和RNA分子不同之处①碱基组成不同②戊糖不同③分子结构不同

3、试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特点。

①反向平行双股螺旋②磷酸和脱氧核酸位于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位于内侧,以氢键相连③嘌呤=嘧啶,A与T配对G与C配对。

4、人类基因组中的功能序列可以分为哪几类

可以分为四类:

单一基因,基因家族,假基因,串联重复基因。

5、DNA复制有哪些特性互补性。

半保留性,反向平行性,不对称性,不连续性。

6、结构基因组学主要包括那几张图

遗传图,物理图,转录图,序列图。

第三章

1、基因突变有哪些一般特性多向性,可逆性,有害性,稀有性,随机性,可重复性。

2、哪些环境因素可引起基因突变

①物理因素:

紫外线,电离辐射,②化学因素:

直接改变DNA结构的诱变剂,碱基类似物,与DNA结合的诱变剂,③生物因素:

主要是各种病毒。

3、基因突变有哪些类型简述其分子机制

①静态突变:

又包含碱基置换突变和移码突变。

碱基置换突变,DNA链中剪辑之间相互替换,从而使替换部位的三联体密码意义发生改变称碱基替换,包括转换和颠换,转换是一种嘌呤-嘧啶被另一种嘌呤-嘧啶对所替换;

颠换是一种嘌呤-嘧啶被另一种嘧啶-嘌呤对所替换。

移码突变是由于基因组DNA链中插入或缺失1个或几个碱基对,从而使自插入或缺失的那一点以下的三联体密码的组合发生改变,进而使其编码的氨基酸种类和序列发生变化。

②动态突变是串联重复的三核苷酸序列随着世代的传递而拷贝数量逐代累加的突变方式。

4、紫外线引起DNA损伤的修复方式有哪些光复活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

5、电离辐射引起DNA损伤的修复方式有哪些超快修复,快修复,慢修复。

6、突变蛋白质产生的途径有哪些

①基因突变改变了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使蛋白质失去正常功能,这成为原发性损害,②基因突变不直接影响某一多肽链,而是通过干扰多肽链的合成过程、翻译后修饰以或蛋白质的辅助因子的结合而间接地使某一蛋白质失去正常的生物活性而引起疾病。

7、基因突变通过哪些方式影响蛋白质的功能

对蛋白质功能产生的影响:

①影响mRNA和蛋白质的合成,②影响蛋白质的结构,③影响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定位,④影响蛋白质亚基的聚合,⑤影响辅基或辅助因子与蛋白质的结合,⑥影响蛋白质的稳定性。

第四章

1、基因突变影响正常蛋白质合成,导致细胞功能损害并引起机体疾病发生的两种基本机制是什么①突变影响、干扰了RNA的正常转录以及转录后的修饰,剪辑:

或直接改变了被编码的多肽链中氨基酸的组成和顺序,从而其正常功能丧失,即所谓的原发性损害。

②突变并不直接影响或改变某一条多肽链正常的氨基酸组成顺序,而是通过干扰该多肽链的翻译合成过程,或翻译后的修饰、加工,甚至通过对蛋白质各种辅助因子的影响,间接的导致某一蛋白质功能的失常。

称为继发性损害。

2、请简述代谢病和分子病的关系。

代谢病和分子病,只是根据相应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性而进行的一种相对的划分,二者之间并无本质上的区别,1他们有着共同的分子遗传学基础,即都涉及遗传物质的异常,2许多蛋白质同时兼有作为细胞和机体内某些结构组分,物质运输及生物催化的多重功能,所以把这两类疾病统称为生化遗传病。

3、请简述酶缺陷对代谢反应的影响。

①酶缺陷造成代谢底物缺乏,②酶缺陷造成代谢底堆积,③酶缺陷造成代谢终产物缺乏,④酶缺失导致反馈调节失常。

4、结构基因突变引起的酶蛋白结构异常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酶的功能活性完全丧失,②尚具有一定的功能活性,但其稳定性降低,因此,极易被降解而失去活性,③酶与其作用底物的亲和性降低,以致不能迅速有效的与底物结合,造成代谢反应的迟滞,④酶蛋白与辅助因子的亲和性下降,影响了酶的正常活性。

第五章

1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I型先天聋哑的女儿,此女长大后与一个I型先天聋哑的男子结婚并生育了一个表型正常的儿子,试分析原因I型先天聋哑为AR遗传病,其致病基因位于多个基因座位,任何一个基因座位的纯合子均可导致同一表型产生,因此,父母正常而女儿发病,说明这一对夫妇均为同一基因座位的杂合子,而女儿为此基因座位的纯合子,同理,外孙正常说明其父母并不是同一基因座位的纯合子。

2一家系,第一代男性为一Huntington舞蹈症患者,41岁时发病,其与一正常女性结合,后育有1子3女,儿子和1女儿也是Huntington舞蹈症患者,儿子发病年龄是35,女儿37时发病。

儿子婚后生有1子1女,儿子在29岁发病,且病情较其父亲严重;

女儿婚后所生儿子也是Huntington舞蹈症患者,但发病年龄与母亲一样。

请对此家系做一分析。

从此家系中可以看出:

Huntington舞蹈症为AD遗传病,且发病年龄迟,具有延迟显性的特点;

此病传递具有遗传早现的现象,即一代比一代发病年龄提前,且病情加重;

另外,此病有父亲传递,子女发病年龄提前,且比父亲病情严重,男性早发者的后代仍为早发,而女性早发者的后代病无早发现象,这说明此病的遗传具有遗传印记。

3在XR遗传病中,为什么1儿子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母亲2患者的姨表姐妹,外甥女,外孙女等一般不会发病

在XR遗传病中,女性细胞中具有两条X染色体,在杂合状态时不发病,只是个携带者;

而男性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Y染色体上缺少相应的等位基因,只要X染色体上有隐性致病基因就可患病。

男性的X染色体只能从母亲传来,将来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

因此,男性的X连锁基因来自携带者母亲,其姨表姐妹,外甥女,外孙女等有可能是携带者,但一般不会发病。

4请举例说明什么是遗传印记一个个体同源染色体或等位基因因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可表现出功能上的差异,当它们其一发生改变,所形成的表型也有不同,这种现象称遗传印记。

例如Huntington舞蹈病的基因如果经父亲传递,则其子女的发病年龄比父亲的发病年龄有所提前;

如果经母亲传递,则其子女的发病年龄与母亲发病年龄一样。

5讨论影响单基因遗传病分析的因素

由于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某些遗传性状存在着不符合孟德尔遗传的例外情况,如:

不完全显性,共显性,延迟显性,不规则显性,基因的多效性,遗传异质性,遗传早现,遗传印记,从性或限性遗传,拟表形,X染色体失活等。

第六章

1比较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遗传的异同。

共同之处:

都有一定的遗传基础,常表现有家族的倾向。

不同之处:

质量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

遗传方式较明确,即显性或隐性;

群体变异曲线是不连续分布,呈现2~3个峰;

显性和隐性表现型比例按1/2或1/4规律遗传。

数量性状由多对微效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性状;

遗传方式不明确;

变异在群体中呈连续分布。

2简述多基因遗传假说的论点。

①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也是基因,但是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②不同对基因之间没有显性隐形之分,都是共显性③每对基因对性状所起的左右都很微小,但是具有累加效应④数量性状的受遗传和环境双重因素的作用

3简述多基因遗传特点。

①两个极端变异个体杂交后,子1代都是中间类型,也有一定变异范围②两个子1代个体杂交后,子2代大部分也是中间类型,将形成更广范围的变异③在随机杂交群体中变异范围广泛,大多数个体接近中间类型,极端变异个体很少。

4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

①发病有家族聚集倾向,患者亲属发病率高于群体发病率,但同胞发病率远低于1/4②同一级亲属发病风险相同③随着亲属级别的降低,患者亲属的发病风险迅速降低④近亲结婚时子女的发病风险也增高,但不及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显著⑤发病率有种族差异

5在估计多基因遗传病发病风险时,除了该病遗传率和一般群体发病率大小与之密切相关外,还应考虑哪些情况

①多基因累加效应与再发风险:

患病人数越多,表明双亲带有易患基因数量越多,则其再次生育的再发风险越高;

病情越严重患者必然带有越多的患病基因,其双亲也会带有较多易患基因,所以再次生育时复发风险也将相应地增高②性别差异和再发风险:

有些多基因遗传病群体发病率有性别差异,发病率低的性别易患性阈值高,该性别患者易患性高,即带有更多致病基因,则其亲属发病风险也相对增高,反之,发病率高的性别,易患性阈值低,发病个体易患性低,即所带的致病基因少,其子女发病风险就低。

6如何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再发风险进行估计

①当群体发病率在%~1%,遗传度在70%~80%时,患者一级亲属发病风险等于一般群体发病率的平方根②一个家庭中患者数越多,患者亲属的发病风险越高③患者病情越严重,患者亲属的发病风险越高④当发病率有性别差异时,发病率低的性别的亲属发病风险高

7易患性与发病阈值的联系

在多基因遗传病中,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一个个体患某种遗传病的可能性,称易患性。

易患性在群体中的变异分布是连续的,呈正态分布。

在一个群体中,大部分个体的易患性接近平均值,易患性很低和很高的都很少,当一个个体易患性高达一定限度即阈值时就患病。

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阈值代表着造成发病所需要的最少基因数。

这样呈正态、连续分布的易患性变异被阈值分为两部分,大部分为正常个体,小部分为患病个体

8如何理解以身高为例的数量性状遗传变异分布呈现出单峰正态分布主要取决于

在决定身高的多基因遗传中,各基因虽没有显隐性之分,但有作用方向的差别,若假设平均值为0,基因作用就存在正向和负向,起正向作用的基因并不会掩盖起负向作用基因的功能,而是与之共同作用,虽然作用方向相反。

在身高遗传中虽然性状遗传不符合孟德尔定律,但每对基因遗传仍然符合孟德尔定律,当两个极端身高个体婚配时,子代个体将拥有正向和负向作用的基因各一半,性状表现为中间类型。

当两个中间身高个体婚配,3对非连锁正向和负向作用的基因之间按分离率和自由组合率形成8种配子,配子自由组合产生64种基因型,可并为7组,频数分布为1、6、15、20、15、6、1,其中全为负向或正向作用的的基因极端类型组合最少,各自只占1/64,而中间型占最多20/64,以横坐标为组合类型,以纵坐标为频数将各点连接会表现为正态分布。

由上可知以身高为例的数量性状之所以出现单峰分布主要取决于1多对微效基因2基因随机组合

9简答“平均值回归”理论对理解多基因遗传病遗传特点有何帮助

以身高为例,如果双亲平均身高高于群体平均值,子女身高平均值就低于双亲平均值,但接近群体平均值,如果双亲身高平均值低于群体平均值,子女身高就高于双亲而接近群体平均值。

即数量性状在遗传过程中子代将向人群平均值靠拢,此为平均回归现象,这种现象在其他相似的数量性状遗传中同样存在,因此平均值回归理论的理解对理解多基因遗传病遗传特点有指导意义

第七章

1影响群体遗传结构的因素

(1)非随机婚配;

(2)突变,是影响遗传平衡最重要的因素,对遗传结构的改变在于增高群体中某一基因的频率(3)选择;

和突变的作用相反,选择的作用是降低有害基因的频率(4)遗传漂变:

可以使基因频率在小群体世代传递中随机变化,甚至使等位基因的某一基因消失,另一基因固定。

(5)基因流;

群体的大规模迁移,新的等位基因进入另一群体,这种等位基因跨越种族或地界的渐进混合将最终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2如何判断一个群体是否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

首先确定该群体特定形状的基因型频率,进一步计算等位基因中个基因频率,用x2检验检测预期值和观察值之间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当p>

时,表示预期值和观察值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

当p<

时,预期值和观察值之间有统计学意义,认为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

3Hardy—Weinberg定律的最重要的医学应用是什么

通过某一性状频率在群体中的分布情况,确定等位基因频率和杂合子频率,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遗传咨询和制定遗传筛查项目。

包括判断一个个体是否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对于多种形式的遗传分析如连锁分析、分离分析、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计算,特别是计算遗传风险更有价值

第八章

1、简要说明线粒体基因组

线粒体基因组是人类基因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场16569bp,不与组蛋白结合,呈裸露闭环双链状,分子中很少非编码顺序,编码区包括37个基因,2个rRNA基因,22个tRNA基因,13个mRNA基因。

非编码区(D环区)包含H链复制的起点、H链和L链转录的启动子以及4个保守序列。

2、说明线粒体DNA的遗传特点

1)高度简洁性:

基因内无内含子,整个DNA中很少非编码顺序

2)高突变性:

A,mtDNA是裸露的,无组蛋白保护;

B,mtDNA复制时,多核苷酸链长时间处于单链状态,分子不稳定,易发生突变;

C,线粒体中缺少DNA修复系统。

3)异质性:

同一个细胞中野生型mtDNA和突变型mtDNA共存。

4)阈值效应:

mtDNA突变导致的细胞氧化磷酸化缺陷受特定组织中突变mtDNA与野生型mtDNA的相对比例的影响。

只有当细胞中突变型mtDNA达到一定数量,能量代谢不足以满足细胞生命活动需要时,才足以引起某些器官或组织功能异常,表现出临床症状,即阈值效应。

5)母系遗传:

精子中线粒体数量很少,受精卵中的线粒体几乎全部来自卵子,因此只有母亲的突变线粒体可以传给后代,临床上表现为母亲发病,子代可能发病,父亲发病,子代正常。

6)与nDNA的遗传密码不完全相同。

7)mtDNA的转录过程类似于原核生物,即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期间都要经过复制分离。

3、为什么说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mtDNA具有自我复制,转录功能,但需要由核DNA编码的酶蛋白参与这些过程。

可见mtDNA基因的表达受核DNA的制约,而且线粒体只能合成少部分线粒体蛋白莫大部分蛋白由核基因组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后转运到线粒体中。

mtDNA必须nDNA协同作用才能完成能量代谢过程。

4、试述线粒体基因高突变的原因

mtDNA突变率远高于nDNA主要是因为:

1)mtDNA中基因排列非常紧密,任何mtDNA的突变都可能影响到其基因组内的某一重要功能区域;

2)mtDNA为裸露的分子缺乏组蛋白保护;

3)mtDNA直接暴露于呼吸链代谢产生的超氧离子和电子传递产生的羟自由基中,极易受氧化损伤;

4)mtDNA复制频率高,且复制时不对称,长时间处于单链状态,易发生脱氨基作用。

5、何谓“遗传瓶颈效应”

人类的每个卵母细胞中大约含10万个mtDNA,但mtDNA在卵母细胞形成过程中会出现大量减少,只有随机的一小部分可以进入成熟的卵母细胞而传给后代的现象即为“遗传瓶颈效应”,遗传瓶颈效应限制了下传的mtDNA的数量及种类,造成自带个体间明显的异质性差异。

6、何谓染色体分离复制

细胞分裂时,突变型和野生型mtDNA发生分离,随机地分配到子细胞中,使子细胞拥有不同比例的突变型mtDNA分子,这种随机分配导致mtDNA异质性变化的过程极为复制分离。

在连续的复制分离过程中,突变型mtDNA和野生型mtDNA的比例会发生漂变,向同质性的方向发展。

7、如何理解mtDNA具有阈值效应的特性

mtDNA的突变往往影响氧化磷酸化呼吸链的功能,导致ATP合成障碍,当突变型mtDNA占的比例达到一定值,使产生的能量不足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就会表现出异常的性状—线粒体病。

而阈值是能引起特定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的突变mtDNA最少数量,但这种阈值是一个相对概念具有组织特异性,易受突变类型、老化程度、组织等变化的影响,不同的组织器官对能量的依赖程度不同,在同等其他条件下,对能量依赖高的组织器官阈值就低,反之阈值就高,此外这种阈值效应跟组织的不同功能状态、个体的不同发育阶段及年龄等情况也密切相关、

第九章

1初级精母细胞在进行减速分裂时X染色体和Y染色体发生不分离,会产生什么样的遗传学后果

产生n-1型无性染色体的精子和n+1型具有XY的精子,分别与正常卵子受精,形成45,X和/或47,XXY的后代。

2某人14号染色体与21号染色体发生罗伯逊异位后,此人表现性如何,其后代可出现什么情况

此人无遗传物质的丢失或增加,故为表现型正常的携带者,但后代可出现完全正常、14/21易位携带者,14/21易位性先天愚型、流产、死胎等。

3什么事嵌合体,它的发生机理是什么

①嵌合体的定义:

嵌合体即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核型的个体,如果人体内既有46,XX的细胞,又有45,XO的细胞,此人即为一嵌合体的个体。

但是嵌合体并不是仅仅包括数目畸变,还有染色体结构畸变嵌合体;

②发生机理:

㈠卵裂过程中染色体不分离,可形成亚二倍体/二倍体/超二倍体的嵌合体,因常染色体单体很难存活,所以嵌合体常见超二倍体与正常二倍体的嵌合;

㈡卵裂过程中染色体丢失,嵌合体中不会出现超二倍体㈢卵裂早期如果发生染色体的断裂,有可能造成染色体结构畸变嵌合体的产生。

4导致多倍体产生的机理有哪些

一般认为多倍体的形成的机理有双雄受精、双雌受精和核内复制和核内有丝分裂。

双雄受精、双雌受精可形成三倍体;

核内复制和核内有丝分裂可形成四倍体。

521三体综合征的核型主要临床表现

21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DOWN综合征,临床表现包括智力低下、特殊面容、手足的畸形及特殊的皮纹改变、重要脏器的畸形等。

该病分为三种类型,纯合型、易位型和嵌合型。

其核型分别为47,XX(XY),+21、46,XX(XY),-14,+t(14q21q)和46,XX(XY),+21。

6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的核型及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又称为XXY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是男性不育,第二性征发育不明显并呈女性化发展以及身材高大等,在青春期之前,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青春期后,组建出现睾丸小,阴茎发育不良,精子缺乏,乳房发育女性化,男性第二性征发育不良,可伴随先天性心脏病等,部分病人有智力障碍。

其核型可有多种改变,其中47,XXY最典型;

其他还有47,XXY/46,XY等。

7请写出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的核型及主要临床表现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又称先天性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契合性为45,XO。

主要临床表现为一,表型为女性,身材较矮小,智力正常或稍低,原发闭经,后发际低,患者有颈蹼;

二,患者具有女性的生殖系统,但发育不完善,卵巢条索状,子宫发育不全;

三,第二性征不发育,胸宽而平,乳腺、乳头发育较差,乳间距宽。

8什么事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X染色体在Xq27-Xq28之间呈细丝样结构,使其所连接的长臂末端形似随体,并且易断裂,则被称作为X染色体。

若女性细胞中带有一条脆性X染色体,一般没有表型的改变为携带者;

带脆性X染色体的男性则会表现出一系列临床改变,称为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重度智力低下,明显大于正常的睾丸及特殊面容。

9倒位染色体的携带者为什么会出现习惯性流产的现象

由于倒位发生时一般没有遗传物质的丢失,所以倒位染色体携带者本身并无表型的改变,但在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时形成一个特殊的倒位环,倒位环内如果发生重组,则会产生四种异常配子,他们分别与正常配子受精后,后代可出现倒位携带者。

完全正常的个体以及因为各种染色体异常而导致的流产,死胎,染色体病患者。

10某一外表正常的妇女,经染色体检查发现所有被检的核型中都具有一条臂间倒位的2号染色体。

其断裂点分别为2p21和2p31,其他染色体都正常,回答1根据ISAN(1978)的简式和繁式的描述方法,写出该妇女的异常核型。

2如该妇女与正常男性婚配,其后代可能出现哪些情况,请绘图分析说明。

①简式:

46,XX,inv

(2)(p21q31)繁式:

46,XX,inv

(2)(pter→p21:

:

q31→p21:

q31→qter)②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倒位的染色体不能以正常的方式和与其同源的染色体进行联会,所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结构——倒位环。

如果不发生同源染色体重组,则产生两种配子:

正常的和倒位的。

这两种配子分别于正常配子结合后,将发育成正常四种配子,这四种配子结合,可导致流产、早产、死胎或遗传病后代。

11一对外表正常的夫妇,因多次习惯性流产来遗传咨询门诊就诊,染色体检查结果男方核型为46,XY,女方核型为46,XX,t(4;

6)(4pter→4q36:

6q21→6qter;

6pter→6q21:

4q35→4qter).试问1女性核型有何异常2分析这对夫妇发生习惯性流产的原因。

①该女性4号和6号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相互易位,两条染色体上的断裂点分别为长臂3区5带和长臂2区1带。

②由于该女性带有4号、6号染色体部分片段相互易位后形成的衍生染色体,所以在减数分裂时,衍生染色体不能以正常的方式与完整的4号、6号染色体进行联会。

此时会形成一个特殊的结构——四射体

③当四射体内的染色体发生重组时,可形成几种配子。

这几种配子中,一种是正常的,一种是带有两条易位染色体的,余者均含有部分的单体型和部分片段的三体型。

由第一种配子受精将发育成完全正常的胚胎;

第二种配子受精将发育成一个易位染色体的携带者;

余者皆由于含有部分片段的单体型和部分片段的三体型而导致流产、死胎或遗传病后代

12简述赖昂假说及X染色质检查的临床意义

1)赖昂假说:

一,正常磁性哺乳动物的体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在遗传上有活性,另一条失活;

二,来自父方和来自母方的X染色体随机失活;

三,失活发生在胚胎发育的早期。

2)X染色质检查的临床意义:

一,对个体进行性别鉴定,临床上可利用口腔上皮细胞,羊水细胞和绒毛细胞等材料进行检查;

二,对怀疑有遗传病的个体或胎儿进行性别鉴定,对发育畸形的个体进行鉴别诊断。

13试述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1)减数分裂是遗传学三大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不同子细胞,是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非同源染色体之间随机组合进入子细胞,这正是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片段交换,这种交换使染色体上连锁在一起的基因发生种族,这是连锁和互换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2)维持舞种的遗传恒定:

在减数分裂中,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分裂,而DNA至复制一次。

造成了染色体减半,产生单倍体的生殖细胞。

精卵结合后又重新形成二倍体细胞,维持物种世代繁殖过程中的遗传恒定。

3)形成生物个体的多样性: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随机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片段交换,使后代产生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方式几近无限,形成生物个体的多样性。

第十章

1何谓血红蛋白病它分几大类

血红蛋白病是指珠蛋白分子结构异常或合成量异常所引起的疾病。

是由珠蛋白基因缺陷引起。

血红蛋白病分为两大类:

1异常血红蛋白病。

它是一类由于珠蛋白基因变异导致珠蛋白结构发生异常的血红蛋白病。

珠蛋白结构异常可能发生在类α珠蛋白链,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