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概论13章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57852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概论13章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社会工作概论13章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社会工作概论13章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社会工作概论13章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社会工作概论13章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概论13章教案Word格式.docx

《社会工作概论13章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概论13章教案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工作概论13章教案Word格式.docx

第五,该法尝试用个性化的方式解决问题,为今天个案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德国的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

(1)汉堡制

1788年在汉堡市实行的一种比较有特色的救济制度,史称汉堡制。

对后来各国救济制度与方法影响较大。

规定在该市设立中央办事处,综理全市救济业务。

全市按救济需要设立若干区,每区设监察员一人,赈济员若干人。

实施救济的原则是助人自助。

其工作的内容或方式包括:

①为失业者介绍工作;

②将贫苦儿童送往职业学校习艺;

③将患病者送往医院诊治;

④对沿街乞讨者不予施舍,以取缔无业游民,使贫民不致依赖成习。

(2)爱尔伯福制

1852年,德国另一个小城市爱尔伯福制,也仿效汉堡制并加以改良,实施救济制度,史称爱尔伯福制,对后来救济工作的方法影响很大。

具体内容为:

①将全市划分为564段,每段约有居民300人。

②每段设赈济员一人,由政府委派地方热心人士担任,为荣誉职。

③赈济员的工作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发放赈济款。

求助者必须与赈济员接洽。

结案后,赈济员应首先赴救助者家庭做家庭调查,经调查确实需要救济者方能给予帮助。

发放赈济款依据法律所规定的最低标准,不许贫民养成依赖心理。

其二是从事段内贫穷的预防工作,如介绍职业、训练与管理无业游民等。

④全市每14段设一个赈济区,每区设监察员一人,领导区内各段赈济员,并由区内14段联合组成一个赈济委员会,由区监察员任主席,每两星期开会一次,讨论有关全区赈济工作。

⑤全市设立由各区联合组成的中央委员会,由委员九人组成,作为全市最高救济机关,统一管理和支配全市救济所、医院及院外救济事宜,每两星期开会一次。

①分类救助、助人自助的思想和济贫法一致

②汉堡制的实施使救济工作更趋组织化和科学化;

③爱尔博福制进一步修正改良了救济制度,完善救济工作方法,也对各国社会救济制度的建立产生了积极影响。

3.1869年的慈善组织会社(cos)

1868年索里牧师建议成立一个组织,以协调政府和民间各种慈善组织的活动,1869年,在伦敦成立了第一个慈善组织会社(CharityOrganizationSociety)

该会社的基本理论主张是,个人应对其贫穷负责。

接受公共救济讲损害贫民的自尊心、进取心与道德观念,致使他们依赖救济为生。

因此,该会主张贫民应尽其所能以维持其本人的生活,外来力量只在必要时才介入救济。

具体工作方法:

(1)成立一个中央管理与联系机构,并将伦敦全市划分为若干区,每区成立一个分支机构,主持救济分配工作。

(2)各区办理区内所有救济机构受理申请救济案件的总登记,另特设咨询部,供济贫法执行人员、各慈善组织及个别慈善家搜集有关申请救济者的材料,这样就可以揭露那些同时向几个机构申请的贫民,以使救济资源更有效地发货作用;

(3)各区派人对提出申请的人进行调查;

(4)提高救济款物的配额,使之足够申请人生活所需。

“慈善组织会社”的实践对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的重要贡献:

(1)“会社”首创派友好访问员访问申请救济者,以了解其社会背景并确定应采取的措施。

它强调依据调查,按个别情况的不同,对每一个案件分别做出处理。

这种强调“个别化”的做法,促进了社会个案工作这一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产生。

(2)“会社”促进各救济机构、慈善组织为解决社区问题采取协调合作的步骤,也为社区组织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睦邻组织运动

背景:

由宗教、社会科学研究者发动,希望通过社会工作的方法进行调查,以便更好的解决社会问题,让受教育者和贫民共同生活在一起,实现政治上的平等、民主,解决贫穷问题。

(1)1884年英国伦敦巴涅特创立的“汤恩比馆”

特点:

①设立贫民区,备有宿舍,所有工作人员均与贫民共同生活。

②没有既定的工作计划,视居民实际需要而工作。

③尽量发动当地人才,培养其自觉的互助合作精神,为社区服务。

④社区睦邻中心不仅是服务中心,而且也是文化中心,向居民介绍本国及国外文化。

(2)1888年,美国琼亚当斯在芝加哥创立了“霍尔馆”

睦邻组织运动对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意义:

①社会工作的目的在于谋求个人与社会生活的改善,工作方式应从个人与社会双方入手。

②社会工作随时依社区实际需要而开展,应发动、组织或配合社会力量开展工作。

③社会工作应以整个社区为对象,以促进社会福利的全面改善为目的。

④社会工作进行的方法,不仅可运用社会个案工作的方法,而且应运用社会群体工作、社区组织等方法。

三、社会工作的发展

(一)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发展:

1.1917年,美国玛丽芮启蒙(MaryERichmond)出版《社会诊断》(SocialDiognsis),被看作社会工作专业的里程碑,1922年发表《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使社会个案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方法被社会工作者普遍接受,到20世纪30年代,个案工作一直是社会工作界唯一的工作方法。

2.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小组工作被纳入社会工作训练课程,到40年代中期,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被接受。

3.社区工作在60年代,被正式承认为社会工作专业一个基本方法。

4.70年代,社会行政作为一种间接的工作方法被接受。

(二)社会工作目标模式的变化

治疗——预防——发展

(亡羊补牢)(未雨绸缪)(授之以渔)

四、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一)中国历史上缺乏专业社会工作

1.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

2.家族集团结构的社会结构特征

3.儒家思想为主,儒、释、道相杂合的文化价值

(二)中国民国时期的社会工作(1912-1949)

1.社会行政和社会政策

(1)1940年,中华民国政府设立社会部,隶属于行政院。

(2)1942年,省级地方设社会处,县政府设社会科。

2.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

乡村建设运动:

晏阳初定县平民教育实验和梁簌溟邹县乡村建设实验区。

3.微观社会工作实务

主要限于医院等有限的领域,1913年休姆(Hume)成立了长沙社会服务联盟;

1915年蒲爱德(IdaPruitt)北京协和成立“宗教与社会服务部”。

4.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学从西方传入中国,20世纪30年代,中国已有约20所大学设有社会学系,并各自设有社会工作实验基地。

(三)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工作(1949-1978)

1.基本特点:

(1)政府包办;

(2)专业化社会工作中断

2.成就:

(1)社会保险:

政务院1951年颁布《中国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面向我国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险制度。

1955先形成了一个比较齐全的社会保险体系。

(2)社会救济

(3)优抚工作:

优抚对象包括烈军属、军人。

(4)农村福利:

实行“五保”制度和合作医疗制度

(四)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工作的发展

1.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性一

(1)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求发展专业社会工作

(2)企业职能的转变要求发展专业社会工作

(3)家庭职能的转变要求发展专业社会工作

(4)邻里关系的衰微需要发展专业社会工作

2.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迫切性

(1)失业人员

(2)老人、儿童及残疾人(3)城乡贫困人口(4)进城农民工

3.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恢复,发展和前瞻

(1)1979年,恢复社会学

(2)1987年,设立社会工作专业(人大、北大、吉林大学和厦门大学)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领域

一、社会工作领域的逐渐扩大

(一)社会工作领域的涵义

1.社会工作领域的定义:

也称为社会工作范围,是指社会工作在社会生活中实施并起作用的范围。

2.影响社会工作领域的两个变量:

社会问题和社会工作者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及有意识的干预

3.社会工作领域的划分:

(1)理想的社会工作领域,是指按照人类理想应该进行干预并对之进行改变的社会问题的发生领域。

(2)实际的社会工作领域,是指社会工作者已经渗入其中者。

(二)社会工作领域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1.社会学的社会问题

2.社会工作的社会问题

3.影响社会问题的三个变量

(1)问题本身

(2)人们的认定(3)社会变迁

4.社会工作领域与社会问题发生的影响的领域相同,社会问题的产生使得社会工作领域扩大。

二、社会工作领域随着社会进步而扩大

(一)社会进步是人类的永恒的追求

(二)人类对自己生活质量的关注扩大着社会工作领域

三、社会工作的领域▲

(一)按照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分类

1.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

2.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

(二)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分类

1.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

生活难以自理、自我封闭及心理失调、家庭关系紧张与冲突、儿童抚养和老人赡养问题等。

2.就业方面的问题:

失业、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工伤、劳资纠纷、职工的各方权益保护等问题。

3.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

自我封闭、孤独与偏执、吸毒、酗酒、赌博和犯罪

(三)以社会工作的特点分类

1.救助:

救人与为难的活动,如果没有这种活动,受助者就可能陷入深刻危机

2.帮助:

一般意义上的服务

3.发展:

受助者自认为面对未来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社会工作给予的帮助。

(四)以社会工作方法进行分类(了解)

1.社会个案工作

2.小组社会工作

3.社区工作

4.社会行政

(五)按社会工作的方式进行分类(了解)

1.家庭式:

包括儿童寄养、儿童家庭补助、家庭服务

2.社区或社会式:

设置社区服务中心,如儿童福利站、老人活动中心

3.机构式:

儿童福利院、老人院、伤残康复中心、精神病康复中心

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内涵与类型

一、社会工作的定义

(一)社会工作的不同内涵

1.定义:

社会工作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活动。

社会工作(socialwork)、社会服务(socialservice)、

社会福利服务(socialwelfareservice)

(二)对社会工作的不同界说(理解)

(1)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活动——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

(2)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过程——弗里兰德(Friedlander)

(3)社会工作也是在一种助人方法——台湾学者廖荣利

(4)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维特默尔(Wetmer)

(5)社会工作是“一门艺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专业,其目的在于协助人们解决其个人、群体(尤其是家庭)、社区的问题,以及运用个案工作、群体工作、社区工作、行政和研究等方法,促使个人、群体和社区之间的关系达到满意的状态。

”——斯基摩尔(Skidmore)

一般性定义▲: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其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

(四)几个相关概念

1.社会保障

(1)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的社会制度。

其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不因基本生活受损而招致危险,并进一步达到社会的稳定。

社会保障是通过政府立法而确定的,基本上属于政府行为。

它与社会工作的区别:

一是社会保障是一套制度性规定,而社会工作则是依据这些制度性规定而实施的具体服务。

二是社会保障属于收入或物质的帮助,社会工作除此之外,还提供精神上的帮助。

三是社会保障的直接目的是维持由困难者的基本生活以不至于发生危险,因此也叫社会安全,社会工作除了救助之外,还有发展受助者能力的任务。

四是社会保障是对个人、家庭而言的,社会工作的对象包括个人、家庭及社区。

五是社会保障的基本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社会工作的责任主体则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人双方,是他们之间的合作。

(2)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

社会福利是指在解决了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之后更好的生存或发展的一种状态。

社会福利比当人们陷入生活困境而向其提供救助性保障的水平要高一些。

社会福利不止向社会上的特殊人群提供,而且向某一政策范围内的全体社会成员普遍提供。

比如各种社会设施免费、低费向社会开发,供社会成员享用就属于社会福利的内容。

社会工作是一种服务活动,是实现社会福利的手段。

比如在社会中,可能即使已经向社会成员提供了服务设施,某些成员也可能因各种障碍而不能享用,这时服务设施的享用就需要提供另外的服务,这就是社会工作。

社会福利:

有关改善社会成员物质、文化生活的一切举措。

广义社会福利:

既社会保障的同义语,指“一种公共福利计划”。

是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的社会安全制度。

狭义社会福利:

是指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个特定的范围和领域,通常是指专为社会弱者所提供的带有福利性的社会服务与保障。

(3)社会服务与社会工作

社会服务:

组织社会力量,设置公共设施,通过以提供劳务为主要形式的社会活动来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改善处在困难情况下的社会成员的生活状态。

社会服务是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由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弱者提供的改善其处境的活动。

他是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传至有需要社会成员的过程。

他不是赢利性商业服务,而是社会福利服务。

从广义上讲,社会服务的范围更广,而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比较强。

二、社会工作的构成要件

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帮助他人的活动,在这个助人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互为该过程的主体与客体,主要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是行动的组织者,他设计并引导助人过程的进行。

同时受助者也不是纯粹的被动者,他们的意识,目的等也将影响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起一个反作用。

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这个图来表示:

从这个图中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社会工作过程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互相作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社会工作者、受助者、助人活动、社会工作价值观是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缺少任何一个也不能构成社会工作。

(二)社会工作的要素▲

1.社会工作者

这是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的要素。

社会工作者不但有利他主义的价值,而且应该受过一定的科学训练,掌握有效的工作方法。

2.受助者(服务对象、工作对象,港台地区通常称是案主)

这是服务的接受者,是遇到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

3.社会工作价值观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是社会工作的灵魂。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的权利和选择。

4.助人活动

这是社会工作的关键。

三、社会工作的类型

(一)社会工作形态的变化:

最初形态是慈善性,分散化、非职业性和非专业化,现代形态则是理性化、组织化、职业化和专业化。

(二)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类型

1.普通社会工作2.实际社会工作(行政性、半专业化)3.专业社会工作。

第四节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一、社会工作的性质(学科属性):

社会工作的客观性

社会工作的科学性

社会工作的合理性与严密性

二、社会工作的科学性:

1.社会工作与哲学:

哲学为社会工作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2.社会工作与社会学

(1)联系:

①社会学有助于社会工作“人在情境中”

②社会学为社会工作提供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③社会学为社会工作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2)区别:

①研究领域:

社会学的研究领域更广泛,包括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目的是揭示社会客观发展规律

②主要任务:

社会学主要解释社会,社会工作在于参与实践,解决社会问题

③知识领域:

社会工作的知识领域更为广泛

3.社会学与心理学(个案工作)

区别:

①社会工作:

运用各种社会资源帮助案主,强调助人自助,发展案主潜能。

②心理学:

借助于药物帮助案主,用技术和手段治疗,个人层面,精神无意识。

4社会工作与人类学(文化)

人类学对社会工作的影响,突出文化层面,帮助了解文化,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多元性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

一、社会工作者的特征

(一)定义

(1)最初提出“社会工作者”一次的是西蒙•帕顿,在1900年创造了这个词,主要是指那些从事社会救济物品分发的人员,还不能称为专业社会工作者。

(2)美国社会工作协会对社会工作者的界定为:

“毕业于社会工作学院,运用他们的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家庭、社区、组织和社会提供社会服务的人员”。

(3)英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对社会工作者的定义是社会工作者是“受雇于社会服务机构或相关组织,再起雇佣契约中明确规定其社会工作者身份,在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内履行义务的专业工作者”。

(4)1991年7月,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社会工作者指的是从事社会工作的人。

比较缺乏专业性。

(5)我国的《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将社会工作者界定为“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员”。

定义▲:

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二)社会工作者的一般特征▲

第一,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

第二,他们是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不是行政官员。

第三,他们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这些方法可能是国际通则所确定的,也可能是根据本地经验发展起来的。

(三)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可的社会工作者应符合以下几点:

第一,持有社会工作职业执照。

第二,具有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背景,

第三,受社会工作道德伦理和职业守则的制约。

第四,从属于社会工作专业组织或者协会,

第五,以社会工作作为职业生涯。

二、社会工作在助人过程中的作用

(一)助人过程特征分析

1..助人过程是帮助他人获利的过程

2.助人过程是社会工作者同受助者的合作过程

3.助人过程是不对称互动:

(1)双方在信息占有方面的差异

(2)互动效果上的不对称

(3)合作促进力量的不对称

(二)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地位

三、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角色”一词最先是戏剧中的一个专有名词,指戏剧舞台上所扮演的剧中人物及其行为模式。

后来,社会学家们在分析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发现,社会舞台与戏剧舞台具有某些相似之处,于是把戏剧中的“角色”概念借用到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中来,产生了“社会角色”概念。

1.美国芝加哥学派最早运用社会角色概念,其中以乔治·

米德的研究最为著名。

米德旨在说明在人们的交往中可以预见的互动行为模式以及说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林顿认为角色可以定义为:

在任何特定场合作为文化构成部分提供给行为者的一组规范,他区分了角色与地位,认为当地位所代表的权利与义务发生效果时即为角色扮演。

3.“完形主义心理学”使用角色概念旨在强调人类的一切心理过程都是通过整合模式的发现与创造而形成的,根据完形主义创造的含义是人类社会行为之基础。

4.第四个来源是社会戏剧论,雅各布·

莫雷诺认为角色和角色扮演的概念有助于将人际关系的个人系统置于有意识状态,他认为每个人都在扮演着具有高度创造性的角色。

社会角色的定义▲;

是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位置相适应的一整套行为规范,或者说,它是反映社会位置的一套行为模式。

社会角色是人的社会地位的体现,所谓的社会地位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或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它有相互关系来确定。

由于人的活动的多样性、活动情景的复杂多变,以及个人能力的限制,人们在角色扮演中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以致发生不能有效地扮演角色的情况。

1.角色混淆:

人们对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和角色规范认识不清,从而使扮演该角色的行为与其他角色的要求发生混淆的现象。

这种现象常常表现为人们并非故意地使用了不该运用的行为规范来处理与他人的互动。

2.角色紧张:

是指人们参加大量不同的社会活动,承担着许多社会角色,以致出现没有基本的时间和精力去扮演某些角色而疲于应付的现象。

(干部过多的兼职)

3.角色冲突,一个人同时承担了多种角色,而且其中的两种或多种角色对承担者的期待发生矛盾、难以协调,从而使角色扮演者左右为难,这种现象称为角色冲突。

4.角色失败;

一个人多种原因使角色扮演者无法进行成功的表演,最后,不得不半途终止表演,或者虽然还没有退出角色,但已经困难重重,每前进一步都将遇到更多的矛盾。

二、社会工作者担当的角色▲

1.服务提供者。

社会工作者首先是向受助者提供服务的人,为有困难的人提供专业的服务,这里的服务既包括提供心理咨询,意见咨询,也包括提供物质帮助和劳务服务。

由于社会工作者首先面对的有苦难的弱势人群,所以提供物质心理和劳务方面的服务和帮助,是社会工作者的首要角色。

因此,社会工作者首先承担一个直接提供者的角色。

2.支持者。

而且同时也提供支持者的角色,在向有困难的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和帮助的时候,社会工作者还要鼓励受助者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自己克服困难,也就是社会工作一直所秉持的助人自助的一个理念。

因此,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人积极反应的支持者、鼓励者,并且尽力创造条件让受助者自我发展。

3.倡导者。

当服务对象必须采取一个新行动才能走出困境,而他又对这种新的行动不太了解的时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来扮演倡导者角色,向受助者来倡导什么样的行为是合理的行为,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合理的不可取,这里的倡导也不是不顾及受助者的直接感受而强行推动的,受助者接受的前提条件是受助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